《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一等奖创新教案13 水调歌头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语文国家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诗词三首中最后一首。 从文体上看,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内容为写景抒情以及表达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上,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整合确定为“笑对挫折”。 王荣生教授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作为一首词它不同于本课前两首诗歌,是韵文的一种。它不同于本单元的文,也不同于本课中另外两首诗。长短句和按谱填词(文字与音乐结合紧密)是它的特点。重音和停连是本单元要掌握的学科知识,本课中可
2、通过配乐朗诵来感受。 本词作于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因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便自请外任,辗转多地,四十一岁时抵达密州,仕途失意且与弟弟七年未见,于是在中秋月夜之下饮酒欢醉,其中既有政治失意的孤寂、对弟弟的思念,也有在逆境中坦然接受的乐观,和看透恒变世事的不完美,人生不必纠结于一时处境的旷达。 学情分析: 文意理解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蕴古诗词学习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经验,并且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首词比较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阅读障碍。 情感探究方面,在古诗词阅读中,对作者的境况了解直接关系着对于情感的探究。在前期的语文教学中,对于苏轼做过重点的讲解,所以在这里主要联系这首词中苏轼相应的人生阶
3、段,从而加深理解。 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生活和学习上都会产生压力感或者受挫感,所以苏轼的智慧与乐观,可以给他们以人生态度的指导。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苏轼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借助注释自主读通词意并说出来。 2.在朗读-诵读-吟诵和关键词句的品味中去感受苏轼的思念之情。 3.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苏轼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并学习他笑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设计依据:语文教学目的: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4、。”古典诗词就是最好的古代书面语教学媒介,课标要求7-9年级阶段,要“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诵读去感悟,从阴阳上去中去感受从文字的形与义中品读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课标要求,对于诵读,“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所以基于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自由朗读、醉情品读、人生品悟的不同诵读方式,力求让学生喜欢朗诵文字,明白中国人读中国字的方法,也就是中国式读法。本单元提示中要求“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得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优
5、乐情怀”,所以我将单元主题设计为“笑对挫折”。苏轼的旷达就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本课的设计目标就定位在理解苏轼在逆境中旷达的积极人生态度,解决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 3.王荣生教授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必要性,水调歌头是一首词,是韵文的一种。它不同于本单元的文,也不同于本课中另外两首诗。长短句和按谱填词(文字与音乐结合紧密)是它的特点,体会的最好方式就是吟诵。这又是苏轼的词,有他那一时期的情感和思想印记,所以诵读中穿插密州阶段的背景介绍,更容易走进苏轼内心,感受词中词句蕴含的情与思。) 教学策略: 依据文本体式和学情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我采用了“一个中心、两个方法、三个台阶”的策略来达成目标解决重难点。以
6、学生为中心,重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以读代讲,通过学生自读、指导学生情景化朗读、配乐朗读的多种朗读方法去体会词的内容。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诵读法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苏轼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借助注释自主读通词意并说出来。 2.在朗读-诵读-吟诵和关键词语的品味中去感受苏轼浓烈的思念之情。 3.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苏轼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并学习他笑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和关键词语的品味中去感受苏轼浓烈的思念之情。 2.能理解苏轼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学习他逆境中笑对挫折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经典咏流传洛天依版水调歌头视频;醉梦音乐。 教学过
7、程: 一、创设语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经典咏流传中洛天依版本水调歌头) 在中国,月亮是思念是乡愁;在中国,酒是愁绪也是豪情。如果月亮与酒相遇,将会是人间的一场欢醉吧!千年前的中秋之夜,苏轼就曾与酒与月相遇,并留下了一首传诵至今的佳作,就是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通过文字穿越回那个月夜,与苏轼共赏天上一轮月,共饮月下一杯酒,!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我们今天的月夜之旅吧! (设计意图:以月、酒、人三位一体的语言导入,抓住本词的中心,旨在让学生也能紧紧围绕这三点进行阅读从而感受诗词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也围绕“感月下醉思醉想,汲东坡乐观旷达”的主题来进行。)
8、 诵读醉情,人生品悟 活动一:自由朗读,感受音韵 1.(视听觉中的朗读)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这首词,并和同学说说你读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要求:读准字音、声调、句读。(不走音不跑调,声母韵母读清楚,每个声调都读准,PPT出示节奏划分。)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活动二:知人论世,感受乐观 (一)初读感知,再现月夜 1.回到那个中秋月夜,你都看到了什么?千年前的中秋月夜苏轼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 2.明确:望着一轮圆月,欢饮大醉;面对一轮圆月,怀念子由。 (二)品读醉意,知人论世 师:当苏轼与月与酒相遇,便牵动了他的一场欢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上阙,并思考:从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9、苏轼的大醉?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1.学生自由朗读上阙,思考交流。 2.学生回答。 明确: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想一想:同学们,如果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顺序调换一下,会有什么不同?(简介词的文学常识,了解词的韵文特征,体会醉问。)你能读出醉问的感觉吗?尝试一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我欲”、“又恐”、“何似”体会苏轼矛盾的心理。 出示创作背景,密州经历和苏轼任地方官的政绩,理解苏轼的处境和人生困顿处总能保持快然自足的乐观心境。 师:政治上的失意和不被理解的孤寂让他苦闷,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苦闷之中,做出了选择的他仍然可以月下起舞
1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乐观) 什么是乐观?讨论明确。乐观,不是没有忧愁苦闷,而是受挫时不悲伤,总能有自足的心情。 朗读上阙(由今日诗词传诵人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苏轼在特殊的处境中表现出的乐观态度。苏轼对于学生而言可谓是“陌生的熟悉”,乐观旷达的标签深入人心,但苏轼的乐观是在遍历人间千帆后才形成的,很多孩子不能真正理解乐观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更不用说学习。课标对于本学段的目标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单元提示中也要求“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所以,我从“大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苏轼这一阶段的人
11、生经历感受他醉意中的政治失意的苦闷和不被理解的孤寂以及他能坦然接受安然处之的乐观心态。也为后面苏轼的人生智慧和旷达的理解做好铺垫。) 过渡:他将失意与苦闷都化在酒中敬给天上一轮圆月,心中块垒得以浇灭,但那轮分外明亮的圆月,到底还是牵动了他对弟弟的思念,请同学们齐读下阙,看一看,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对弟弟的怀? 活动三:配乐朗诵,体悟旷达 (一)配乐朗诵下阙。(醉梦) (二)思考探究,感受旷达 1.思考: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对弟弟的思念? 2.学生思考交流。 3.师补充介绍兄弟二人共同进退的感情经历和写作背景。七年未见,未见之久,相见不易,父母双亡,妻子离世,自己与弟弟都处被外放,政治失意,生离死别
12、想见不能见搜被什么牵动?(明月)而这种思念中便带有了一丝的什么?(伤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联系兄弟二人同进退的深情,旨在让学生理解苏轼的醉中月下的思念,以及思念中的伤感与惆怅,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可以迅速感受到苏轼的思念,但隐藏其中的旦旦的伤怀容易被忽略,而对于这一点的理解直接影响后面情绪的理解。) 4.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拨:永恒的月尚且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何况宇宙中渺小的人呢?宇宙万物都在变化,在无尽的变化中,彻底的完美(圆满)是不存在的。残缺本身就是美。苏轼望月深思,受到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心中不再纠结苦闷。 理解旷达的含义:旷达,不是没
13、有人生困扰,而是想开了,放下了,把它们化解了。 5.感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博大情怀和人生智慧。 点拨:人生很难相聚,但若能岁岁平安,共仰一轮明月,仿佛在相聚。自古以来,明月成了我们与家人间情感的象征,也成了中华儿女间情感的象征。每个华夏儿女望月便会引相思。苏轼将个人的思念上升到了全民族儿女间的思念。 (设计意图:这两句包含着苏轼的旷达和智慧。这里旨在通过对这两句的理解,深入体会苏轼在面对人生困扰时能自我化解的人生智慧和由己及人的博大情怀。这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难点,但有了活动二中“知人论世”的解读,这里对于旷达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只需要点拨一些即可。联系“月”的特殊意蕴,简单的对比可以帮助
14、学生理解苏轼的特别之处,从而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诚祝愿。) 活动四:人生品悟,以己证诗 1.师:根据今天你所认识的苏轼,谈谈在面对逆境、遭遇人生困扰时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自由回答。 师寄语:不沉溺于生活的伤感,不困苦于人生的逆境,坦然接受并笑对人生。 2.学生齐读小序,体会“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感受苏轼的乐光旷达后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能从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能拥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 诗酒吟诵,万事浮休 师:在天上人间的抉择中,我认识了一个善处逆境乐观的苏轼。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我认识了一个心胸开阔旷达的苏轼。在真诚的祝愿里,我认识了一个有博大情
15、怀智慧的苏轼。今天,我们从苏轼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即使身处逆境,遭遇困扰,即使九死一生历尽人间艰苦,仍然可以有快乐自足的心。他是旷达,乐观的,是智慧的。遍历人生看透人生却不对生活失望,永远都能发现生活的可爱。此刻,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共饮月下酒,让万事皆浮休吧! 师生集体配乐朗诵。 作业设计 同学们,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被生活被世界温柔以待,可人生那么长,总有挫折和伤害。假如生活伤害了你,该怎么办?请大家以假如生活伤害了我为题,写一首小诗。与老师交流,让我们一起与生活共勉! 五、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与导入语互相呼应,月、酒、人三者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理解不管是酒给了苏轼灵感还是月引了他的思念,水调歌头只能产生于那个特殊的夜晚特殊的情境,更深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他那一夜醉酒中的苦闷、思念中的伤感都被乐观旷达化解终“欢饮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