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课 题 1.观潮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3.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 4.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学习 重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学情分析 观潮一课词句优美,描写生动,气势雄浑。作为初入四年级学生在
2、理解词句、领会文章情感上都有较大难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注重基本词句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过程中自觉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己去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要主要注意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理解程度。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词语我会读。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一说。 本文记叙了一次 观潮 的盛况。课文是按 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的 时间 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雄奇壮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3.上
3、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欣赏钱唐江大潮的壮美景观。 学习任务一:聚焦画面,感受雄伟壮观 学习提示一:圈画景物,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2自然段,思考: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把相关事物圈画出来,边读边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课堂交流。 预设: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人山人海”等景物。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次写出了江面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镇海古塔等“屹立
4、”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这些景物我们描绘了一幅潮来前江面平静、宽阔静态画面。 (2)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 示例:我仿佛看到在宽阔的钱塘江边屹立着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薄雾,小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一幅宁静而朦胧的静态画面。 学习提示二:梳理潮来的过程,想象画面 4.大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大潮到来时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景。 5.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6.课堂交流。 预设: (1)表示声音的词句: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2)江面的变化:风平浪静出现了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
5、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3)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根据“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等词语可知,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样子及声音,这一段描写得绘声绘色,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提示:“两丈”有过高? 一丈10尺 一米3尺 两丈 20尺 20 3 6.67米。 一层楼房两米多高,两丈有三层楼房那么高这堵三层楼房高的水墙在不断移动,排山倒海地扑面而来,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6、示例:读了“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一堵有三层楼房那样高的银白色的水墙翻滚着,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这堵墙扑面而来。我深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世间少有。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提示:读这句话,可以想象“马”的矫健之姿,再想象“战”马的不知疲倦、四蹄生风,接着想象一排“白色”战马的视觉之美,然后想象“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最后想象万马奔腾、齐头并进、不可阻挡之势。同时想象千万匹战马踏地生风,呼啸而来的巨大声威。 示例: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浪潮翻腾着,奔涌着,好像千万匹白色战马呼啸而来,声势浩大,不可
7、阻挡。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提示: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本文指潮声很大。 想象一下,“山崩地裂”是怎样的响声呢?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山崩地裂”的声音? 示例: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上飞过时发出的声音一样,震耳欲聋! 学习提示三:品读重点词句,想象潮去后的画面。 8.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试着找出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预设: (1)“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 “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依旧”写出了“潮前
8、静潮来动潮过静”的变化。 “两丈来高”说明水量之大,突出钱唐江大潮的壮观。 9通过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通过这些词语,我眼前浮现出潮去后浪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久久才恢复平静的画面。 10.方法归纳。 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把作者笔下静态的文字通过想象转化成动态的画面,从而感受景物之美,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怎样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呢? (1)圈画相关事物,想象画面。 (2)根据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想象画面。 (3)品读重点词句,想象画面。 学习任务二: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后,我们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 朗读提示: (1)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2)朗读时语调要随着大潮从来到走的顺序读出变化。 潮来前:要想象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声音不要高。 潮来时:想象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脑海中浮现大潮的壮观场面。语调急促,语速要快,读出波涛汹涌的感觉。 潮来后:可以依据“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语调渐缓,读出对钱塘江大潮的留恋与赞美。 2.背诵指导。 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第34自然段,怎样背诵既快又好呢? (1)巧搭支架。 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那声音_ 。 (2)提取关键词背诵 第3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
10、条白线 第4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学习任务三:借助诗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描写过钱唐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明确:这首诗写的是潮水滚滚到来时的情景。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出大潮巨大的响声,突出潮来的气势。对应文中“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诗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出大潮的形态,体现了大潮的壮观。对应文中“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诗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写潮头过后的情形,对
11、应文中的“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壮,表达了作者对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类文阅读 钱塘江观潮 邸延生 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去到钱塘江岸看大潮。 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多少年来,钱塘江潮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来看大潮的人潮水作为地球上出现的一种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是靠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产生的潮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所以,人们观潮也
12、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即便这样,看那滚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湃的样子,像是一道竖立起的洪峰,又像是一道横截大江的水坝,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风云、雷霆万钧之能势! 啊,钱塘潮!过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慑,又有多少游人墨客曾为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来描绘你磅礴的气势,但我确实为你的来势汹汹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叹服!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吗?海啸或是地震?抑或是龙卷风或者是火山爆发?我想,凡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的。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赞美大自然所产生的这伟大的力量,赞美钱塘江大潮所带来的这极为壮观的一幕 拓展延伸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杜甫美陂行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板书设计: 钱唐江大潮天下奇观 风平浪静 潮来前 江面开阔 薄雾笼罩 观潮_ 万马奔腾 潮来时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潮来后 余波汹涌 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