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课时达标训练:(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df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9616215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课时达标训练:(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课时达标训练:(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课时达标训练:(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课时达标训练:(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课时达标训练(三)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时间:25 分钟满分: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2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王国威胁 B边境不宁 C土地兼并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A“百家争鸣”B削弱诸侯王 C颁布

2、“推恩令”D“罢黜百家”4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5董仲舒说:“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使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董仲舒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A消除贫富差距 B保障财政收入 C维护专制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6 汉书

3、董仲舒传:“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2 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8班固的汉书 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4、。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 B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 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 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 二、非选择题(18 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

5、广。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朝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6 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 分)3(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6 分)课时达标训练(三)1选 B汉初经济困难,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汉高祖奉行“轻徭薄赋

6、,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但面临着王国问题的威胁,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变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选 B。2选 D当时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A、B、C 三项均是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逐步确立的,当时不存在其正统地位动摇的问题,故 D 项符合题意。3选 D由材料中“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以判断董仲舒认为不同学派观点各异,不利于思想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 D 项符合题意。4选 D根据题意可知,董仲舒认为“

7、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故 D项符合题意。5选 C材料出自春秋繁露,董仲舒希望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选 C。A 项中的“消除”表述过于绝对;B、D 两项题干材料未涉及。6选 D解读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强调德、刑正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即主张以刑辅德。故选 D。7选 C解读材料信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新儒学在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故选 C。A 项错在“否定”;B 项错在“佛教”;D 项错在“从根本上否定”。8选 D从材料的意思可知,因为

8、“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以“经术润饰吏事”,所以“天子器之”。这说明儒家思想因对维护统治有利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D 项符合题意。9解析: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思考。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明仁、明义、明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作用与功能。4(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但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