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检测卷(三)(八省联考)(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检测卷(三)(八省联考)(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检测卷(三)本卷满分1 5 0 分,考试时间1 5 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 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5 题。材料一 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
2、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暴、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谁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园,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典籍往往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字里行间,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
3、不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既见证了我们的昨天、观照着我们的今天。也将福泽我们的明天、福泽中华民族后世千年。书里乾坤大。心中日月长。我们坚信,典籍是国之瑰室,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暗索隐、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慎 海 雄 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的中国)树料二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4、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 尚书的故事。农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根
5、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从展现 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 致 敬”古 有 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 到 讲 述 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的思想光芒,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人民网2021年0 4月0 6日07版评论员张凡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材料三 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节目第一期 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尚书
6、可以说是中国典籍中极为重要,但也相对来说比较难懂和当代人接触相对较少的典籍。一方面它是中国文化弥足珍贵的元典,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涵。另一方面。由于它和当下相隔久远,是上古流传的文书文献,不容易为一般公众所了解,和当代人有更多的“隔”,难以被电视文艺所呈现。但事实证明,这一期很好地让不可能化为了可能,让 尚书活在了 21世纪的电视屏幕上,让普通观众一期这部中国文化元典的内涵和了解这部典籍的传承和流布历程,在得到关于 尚书诸多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可以说,这 是 以“活”化“隔”的成功探索。节目通过古今对话,也 是 以“今”入“古”,跨越历史时空,让古代的历史通过现场演
7、绎的片段来得到呈现,知识的介绍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融汇于节目中。节目精心选择了在 尚书传承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伏生作为节目的最关键人物,让他在汉朝时将今文 尚书传承下来的历程作为这期节目的关键点。通过展现节目组的探究和排演的过程,让一个活的伏生在屏幕上得以呈现。国家话剧院演员的精心演绎,让历史场景得以再现。同时让主持人撒贝宁作为一个21世纪的当代人和伏生有了穿越古今的“对话”。观众仿佛被带入到历史情境之中,通过伏生,使中国文化那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文明延续和传承的力量得以展现。同时,这个节目也做到了将 尚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生动具体的介绍,以“小”见“大”。一方面通过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呈
8、现 尚书的基本面貌和传承历史。介绍简明而不单调,让人们对于 尚书的理解有了深化。同时,通过对武王伐纣的场景再现,将“天命”就 是“民意”,以民为本才有国之强盛的思想内涵作出展现,让我们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于 尚书一个方面的思想有所领悟,让传承守护经典的意义得到呈现。这也会吸引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去更多地了解 尚书的思想和精神内核。这些介绍不求将古籍的所有内容都里现给观众,而是从一个南度和侧面入手,让人获得感悟,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典籍里的中国突破了电视文艺的传统形态,让中国的历史典籍的巨大精神魅力有了一个在屏幕上展现的空间。这种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的努力
9、所取得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也为电视文艺表现中华文明提供了独到的方式和路径。2 0 2 1 年 0 3 月 2 2 日光明网张颐武(典籍里的中国)让经典“活”起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华夏儿女只有将典籍作为媒介代代相传,才能使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而文脉不绝。B.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典籍里的中国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以期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C.典籍里的中国将那些具有当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
10、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是其创新性表现所产生的。D.典籍里的中国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入手,以“小”见“大”,将古籍的内容全面呈现给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于 尚书一个方面的思想有所领悟,让传承守护经典的意义得到呈现。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典籍里的中国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的同时还将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文化精髓展示出来,让节目的精神内核更加具有感染力,更为动人。B.典籍里的中国中 尚书的成功演绎是难能可贵的,掌 握 尚书的演绎模式后,任何一本文化典籍根据模板都能在节目中展现典籍的价值和意涵。C.“人能弘道,
11、非道弘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满足了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人们追求更高文化品位的要求。D.从典籍里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让年轻人爱上典籍,让五千年灿烂文化薪火相传,给中华民族以绵延不绝的滋养,是 策 划 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的初衷。3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下 列 与 典籍里的中国呈现形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家文物背后的传奇。B.上新了!故宫用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带领观众去寻觅。C.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现象。D.开讲啦让名师专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生活
12、和生命的感悟。4.材料三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4 分)5.近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逐渐丰富,为了防止此类节目流于形式,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这一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最需要注重什么?(6 分)【答案】1.D 2.B 3.D4.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中间分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材料三先提出“打通 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 活化”的观点,接 着 以 尚书为例,从 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三个方面对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绎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收束全文。5.要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出发,挖掘其核心价值,汲取自信力量;找到合适的切
13、入点,为观众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途径搭建平台;恰当的呈现方式,如古今结合,以“今”入“古”,以“古”鉴“今”,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符合当今社会价值和时代发展所需的精华;形式要不断创新发展,避免观众审美疲劳。【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将古籍的内容全面呈现给观众”错误。从材料三中“典籍里的中国 以,小见 大的魅力在于,不求将古籍的所有内容都呈现给观众,而是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入手,让人获得感悟”可知,是 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并 非“全面”。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掌 握 尚书的演绎模式后,任何一本文化典籍根据模
14、板都能在节目中展现典籍的价值和意涵”错,说法过于绝对,不同的典籍有不同的特色,应该以自身特色为基础来进行演绎。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D.“开讲啦让名师专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错。开讲啦和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形式不同,它没有以“今 入 古”、以 小”见“大”的创新,而是让讲述人直接现身说法,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中间分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第一段,根 据“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
15、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可知,本材料的开篇就提出“打通 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 活化”的观点。这是总说部分。第二段说“节目第一期 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这 是 以 尚书为例来分析的。第三段,根 据“这 是 以 活 化 隔 的成功探索”分析,该段是从以“活”化“隔”方面分析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绎模式的。第四段,根 据“节目通过古今对话,也 是 以 今入 古,跨越历史时空,让古代的历史通过现场演绎的片段来得到呈现,知识的介绍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融汇于节目中”分析,该段是从以“今”入“古”方面分析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
16、绎模式的。第五段,根 据“同时,这个节目也做到了将 尚书 的内容和意义进行生动具体的介绍,以 小见 大分析,该段是从以“小”见“大”方面分析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绎模式的。以上四段文字是分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合并概括为:以 尚书为例,从 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三个方面对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绎模式进行分析。第六段,以“这种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也为电视文艺表现中华文明提供了独到的方式和路径”收束全文。综上分析,材料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中间分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材料先提出“打通了传统文化
17、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 活化”的观点,接着以 尚书为例,从 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三个方面对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绎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收束全文。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所产生的无穷魅力”概括为:这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出发,挖掘其核心价值,汲取自信力量。“节目第一期 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典籍里的中国 打通 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
18、源进一步“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分析,典籍里的中国的成功给我们启示:这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观众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途径搭建平台。“让 尚书活在了 21世纪的电视屏幕上,让普通观众一窥这部中国文化兀典的内涵和了解这部典籍的传承和流布历程,在得到关于 尚书诸多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可以说,这是以 活化 隔的成功探索”概括为:这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恰当的呈现方式,如古今结合,以“今”入“古”,以“古”鉴“今”,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符合当今社会价值和时代发展所需的精华。“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
19、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概括为:这类节目的形式要不断创新发展,避免观众审美疲劳。(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望水蔡楠舅妈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水文站,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大舅的老毛病又犯了,你快去看看吧!我那时正在写水情汇报,就不在意地说,不就是在大桥上望水吗?你让他望去,反正他也快望到头了。舅妈从椅子上一下子把我拉起来,这次不一样,他都爬到桥栏杆上了。我赶紧随舅妈出了水文站。在枣林庄大桥上,我看到了大舅笔直地立在桥中间的栏杆上,消瘦的身体立成了一株风中芦苇。春天的
20、阳光已经膨胀出干旱的气息,像夏天一样炎热。大舅那一头从年轻就花白的短发,在阳光下放射着炫目的光芒。他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把自己望成了一尊神。桥上桥下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我知道大舅的箪脾气。白洋淀水势浩大的年代,他辞了公职,从城里回到了老家。大舅说,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大舅就傍水而居,一屋一船一妻,后又有一儿一女一孙。水乡成了大舅的栖息地。水成了大舅的魂儿。可是后来白洋淀说干就干了。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了麦苗。大舅的船就翻扣在了干裂的淀底。许多人都刨了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梁。大舅却立在千里堤
21、上,立在枣林庄大桥上,透过绿油油的庄稼地眺望远方。舅妈看着别人的收成眼馋得不行,整天不停地嘟喷,我看你别叫旺水,干脆叫望水得了!大舅摸摸一头花白的短发,喳瞪眼说,望水就望水。望水有什么不好?好是好,可水终究没有望来。大舅不是老天爷,也不是龙王爷,更不能让黄河之水流到白洋淀来,可大舅能在白洋淀挖出水来。他请来了城里的打井队,在自家承包的苇田里挖了一口池塘,用井水养起了鱼。大舅对舅妈说,有水的时候粮食比鱼贵,没水的时候鱼比粮食贵,八月里卖了这一池塘鱼,就够咱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了。大舅和舅妈就整天守在鱼塘边,像守护着儿子一样。一天早上醒来,大舅却看见鱼塘里的鱼都浮了上来,而且还把白花花的肚皮翻给他和舅
22、妈看。大舅很纳闷,心说这鱼也通人性,是不是想上岸和我说说话啊?等他用抄网捞上两条鱼一看,他惊叫一声,一下子就昏了过去。那是一池白花花的死鱼。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大舅一纸诉状把造纸厂告上了法庭。就是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不上家,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围着白洋淀转悠。转悠累了,就定定地望着远方。望了西边望东边,望了天上望地下:望得日沉红影无,望得风定绿无波。舅妈就长叹一声,这老头子已经不是人了,
23、他早就丢了魂儿了!只有我知道大舅的魂儿丢在了哪里。水利大学毕业以后,我分到了白洋淀枣林庄水文站。我开始一步一步走进我大舅的世界。我发现大舅也不是天天那么面无表情地瞎转悠,只要一提到水,甚至只要阴天下雨,大舅的魂儿就暂时回来了。在大舅丢魂儿的那些年里,白洋淀也时不时有过水,有的是上游水库放的,有的是从外地买来的,但终究没能找回往昔水天一色的浩渺。我把这水文信息在报给上级的同时,也报给大舅一份。大舅听完我的汇报,总是领导一样点点头,眼睛放射出仍然有魂儿的光芒。然后就来到他的船前,刷油漆。大舅刷完船,又刷自己。大舅就成了一个漆人。直到如今,水没有托起大舅翻扣在淀底的船,大舅也没能再度扯起白帆。他仍然
24、痴迷在望水的境界里。不过今天,我想我能唤回大舅的魂儿。我挤过看热闹的人群,来到大舅的近前。我把手里的一份红头文件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大舅,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水量入淀高程今年会达到7米呢!大舅没有回头,却说了话,我知道,那是我望来的天上之水。看,她已经来到我的船前了,我要去开船 了!“咚”的一声,大舅从桥栏杆上跳了下来。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我知道,大舅的魂儿又回来了。(选 自 蔡 楠 芦苇花开,有删改)文本二舒晋瑜:小小说篇幅虽短,但是正因其短,很难藏拙。你在创作小小说上,有怎样的追求?蔡楠:我在小小说创作上有比较苛刻
25、的追求。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单一的角色、漫画式的、概括式的描述已很难再吸引读者的眼光。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头写到尾,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此处到彼处,固然是一种写法,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舒晋瑜: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称你是“荷花淀派”新传人。蔡楠:我的出生地离白洋淀不远,很早便与“荷花淀派”文学结缘。从课堂上学习孙犁先生的 荷花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位语言的大师。任何流派
26、、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开拓的。就像白洋淀的荷花,在新的土壤、新的水分、新的环境下,会开出婉紫嫣红、新颖别致的颜色来。(摘 编 自 师承荷花淀情系“水家乡”访作家蔡楠,原 载 当代人2017年 06期)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中“苇绿荷红”、“鸟飞鱼跃”、“渔歌互答”、“炊烟袅袅”等语言声色结合,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B.文章中一株风中的“芦苇”成了大舅的真实写照,芦苇的“瘦弱”、“干枯”、“坚韧”等都是其形象特点。C.文章采用双线叙述方式,白洋淀从无水到有水的过程,也是大舅从失魂到还魂的过程,结构灵活,内容丰满。D.文章通过对“
27、大舅”养鱼,鱼塘死鱼,“大舅”告状这一系列情节的插叙,突出了“大舅”之善与工厂之恶。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本一叙事视角较灵活,运用第一人称全知视角进入“大舅”的心灵深处,又运用第三人称内视角,以“我”的感觉和视角来叙述故事。B.文本一的“白洋淀”不只是一个地域意义上的白洋淀,他是现实的湖泊与自我精神家园的结合体,在这里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C.荷花淀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内容富有柔中带刚的美学趣味,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追求与之东趋西步。D.文本一环境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图景,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尽管大舅没说一句话,但我们
28、也能察觉到他对美的渴求。8 .文本一为什么以“望水”为标题?请简要分析。(4分)9 .请从文本二蔡楠的创作观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其创作主张的。(6分)【答案】6.D 7.B8 .(1)“望水”是大舅后来改的名字,代表着他对白洋淀来水的期盼;(2)“望水”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从大舅“望水”写起,到“望到了水”结束,首尾呼应;中间插叙了与大舅“望水”有关的一系列事件,交代“望水”的前因后果:(3)“望水”表达 人民对家乡生态环境变好的期盼。9 .示例:小小说应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1)文本一选择了“大舅”这样一个普通的白洋淀农民,写了他“望水”这样一件“小事”,但却反映了“生态环境
29、”这样的大主题;(2)文章描写了当年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美好,也写了现在白洋淀的水干涸后的现状,同时还写了造纸厂污水排放等情节,引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变差的原因的思考和关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3)文本一还通过引黄河水、长江水等描写,促使人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关注未来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觉悟。【分析】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突出了 大舅 之善”错。文章描写“大舅”养鱼,鱼塘死鱼,“大舅”告状等情节,是写白洋淀环境的恶化,表现大舅的痛惜,以及对“水”的期盼。故选D。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及写作手法等的判断能力。A.“运 用 第 一 人称全
30、知视角”“第三人称内视角”错,第 人 称 是“内视角”,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C.“东趋西步”意思是“相背而行”。而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追求与 荷花淀类似;D.“江南水乡图景”错,“白洋淀”不属于江南水乡;“大舅没说一句话”错,文中有“大舅说,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大舅没有回头,却说了话,我知道,那是我望来的天上之水。看,她已经来到我的船前了,我要去开船了!”.故 选B o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理解标题“望水”的含义。“望水”是大舅后来改的名字,文中说大舅原本叫“旺水”,白洋淀干了之后,许
31、多人家都刨了芦苇种庄稼,舅妈眼馋,说大舅“我看你别叫旺水,干脆叫望水得了!”,大舅说“望水就望水。望水有什么不好?”大舅改名,代表着他对白洋淀来水的期盼;其次,“望水”是大舅做的事,也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了文中的情节。开头就写了大舅“望水”“大舅笔直地立在桥中间的栏杆上他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把自己望成了一尊神”;然后插叙与大舅“望水”有关的事:大舅因为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而辞职返乡,定居在水旁;可是后来白洋淀干了,虽然舅妈生气说大舅改名叫“望水”,可 是“可水终究没有望来”,而大舅“能在白洋淀挖出水来。他请来了城里的打井队,在
32、自家承包的苇田里挖了一口池塘,用井水养起了鱼”;结果因为造纸厂的污水排进鱼塘,鱼全死了,大舅把造纸厂告上法庭,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不上家,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围着白洋淀转悠。转悠累了,就定定地望着远方”;后 来“我”到了白洋淀枣林庄水文站,把水文信息在报给上级,终于在今天得到回复,“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水量入淀高程今年会达到7 米呢!”。得到来水的消息,大 舅“从桥栏杆上跳了下来。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文章始终围绕“望水”来写,交代了前因后果,同时以“望水”开
33、头,以“望到了水”结尾,首尾呼应。最后,“望水”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原本烟波浩渺的白洋淀后来干涸了,这是生态恶化导致的结果;养的鱼也因为造纸厂污水的排入而死去,这是人们不重视环境保护的结果。“水”是以大舅为代表的人民的“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文中多次描写“水乡成了大舅的栖息地。水成了大舅的魂儿”“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望得日沉红影无,望得风定绿无波。舅妈就长叹一声,这老头子已经不是人了,他早就丢了魂儿了!”“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我知道,大舅的魂儿又回来了。“望水”表达了人民对家乡生态环境变好的期盼。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写作手法及特色的能力。考
34、生首先要从文本二中概括出蔡楠的创作观。文本二写到“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从中可以概括出蔡楠的创作观:小小说应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小小说要敢于反映现实,揭露现实中不美好的一面,小小说的写法要多样化,不要平铺直叙,要写出多种可能。然后从中选择一种观点,结合文本一来分析。比如,选 择“小小说应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考生要抓住“广度”和“觉悟
35、”两个词来分析文本一。“广度”指文章描写的内容丰富。关于白洋淀,文章描写了其生态环境好的时候的美景,“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也描写了白洋淀的水干涸后的情景,“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r 麦苗”:还描写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文章所写内容既有白洋淀的过去,也有白洋淀的现在,还有白洋淀的未来,引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变差的原因的思
36、考和关注,内涵丰富;其次,“觉悟”就 是“深度”,即思想认识的深层次。比如文章描写白洋淀的水干了,写 到“许多人都刨 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梁”,这说明人们的生态意识还不到位,不知道保护生态环境;还有文章结尾 写“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这其实是给出了解决白洋淀缺水的一种办法和思路,引导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作者关注未来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觉悟。二、古代诗文 阅 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0T4题。白格,字小山,顺天通州人。潘年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37、典福建寺甲。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赞善。督安徽芋田,诏密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钱粮,惟凤阳、泅州遭湖、河之害,积逋较巨。遇丰稔之年,循例带征旧额。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何如核征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诏允行。青阳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没,庐墓三年。锦造庐赠孵,题请旌表。访求明臣左光斗遗裔,取列县庠。按试所至,集士人讲学,以正人心厚风俗为本。累迁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广东学政。历詹事、内阁学
38、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调更可。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白勤被诬冤毙狱,护理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苏学政。寻偕侍郎宝兴勘视南河垛料,举实以闻。十一年,擢左都御史,召还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灾赈。时尚书穆彰阿、朱士彦亦奉命勘湖、河泛溢状,穆彰阿先回京,格遂偕士彦履勘沿河闸坝工程,与总督陶渤定议以工代赈。赴安徽,周历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庐州各郡,先后疏劾饰灾侵赈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学院学士,典顺天乡试。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丕足额怆取.争好建科羿好丕尽与中坐隆大梨寺卿十九年,乞病归,卒于家,年七十四.徐孝悌,宣宗尝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39、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B.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C.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D.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嘉庆,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此后年号纪年法成为我国古代典籍常用纪年方式。B.乡试,明清时在
40、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中者称为贡生,具备做官资格,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C.学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大都由朝廷从中央选派进士出身者到地方担任,俗称学台。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铭宅心仁厚,主张宽政恤民。任安徽学政期间,秘密查访地方政事利弊,上疏请求采取措施舒缓民力,获得皇帝认可。B.白铭重视民俗,擅长教化百姓。他奏请皇上表彰徐守仁,安排明臣左光斗的后裔为官,重视学校教育,意在使民心向善。C.白铭明察秋毫,不容作奸犯科。勘察江南赈灾期间,
41、亲自巡视沿河工程,先后弹劾了诸多虚报灾情、侵吞赈灾钱粮的官吏。D.白极具政治才能,堪称治政能臣。他曾经三次担任学政,两次主持乡试,弹劾弊案,巡视赈灾,功勋卓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2)信孝悌,宣宗尝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14.白上疏提出赋税制度改革的理由是什么?(3 分)【答案】10.D 11.B 12.B13.(1)平民百姓在一年的时间里缴纳几年的赋税,即使是丰收年景也免不了经济困难。(2)白铭侍奉母亲孝顺,兄弟友爱,宣宗曾经赞赏他的家法好,来勉励朝臣。14.百姓一年缴纳几年拖欠的赋税,生活拮据。官员想方设法
42、规避谴责,催征赋税,致百姓居无宁日,对国家大计没有好处。官员根据实际情况缓征拖欠赋税,缺额能够逐渐清理,也能使民力舒缓。【分析】1 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道光十三年,升任工部尚书,主持武科会试。按照旧例,武科考试中文武皆优者不足名额,才录取武科最优者。这次考试中文武皆优者没有全部录取,(就录取了武科单优的)犯罪被贬作大理寺卿。“擢”的宾语是“工部尚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坐降大理寺卿”,省略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B。故选D。1 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考中者称为贡生”错误,乡试考中者为举人。故选B o1 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
43、容的能力。B.“安排明臣左光斗的后裔为官”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访求明臣左光斗遗裔,取列县庠”,可见是让左光斗后人进学校学习。故选B。1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输,缴纳;虽,即使;乐岁,丰年;拮据,经济困难。(2)孝悌,孝顺父母(这里指孝顺母亲),友爱兄长;嘉,赞赏;以,来;勉,勉励。1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问题涉及的文章内容是“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何如核征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
44、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依 据“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可概括为:百姓一年缴纳几年拖欠的赋税,生活拮据。依 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可概括为:官员想方设法规避谴责,催征赋税,致百姓居无宁日,对国家大计没有好处。依 据“何如核征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可概括为:官员根据实际情况缓征拖欠赋税,缺额能够逐渐清理,也能使民力舒缓。参考译文:白熔,字小山,是顺天府通州人氏。嘉庆四年考中进士,被推选作庶吉士,授予
45、翰林院编修职务,主持福建省乡试。嘉庆十八年,在升级考试中考中二等,被提拔为赞善。担任安徽学政,皇帝下诏秘密访查地方政事利弊,白错上疏说:“安徽地区的税妆,只有凤阳和泗州遭受洪涝灾害,积累拖欠的钱粮较多。遇到丰收年景,按照惯例附带征收前几年拖欠的额度。平民百姓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要缴纳几年的赋税,即使是丰收年景也免不了经济困难;而地方官员又害怕受到责难,总是想方设法催征,以至于积重难返。与其用征收赋税的名义,导致百姓一天天地被呼来撵去,对国家大计依然没有用处,不如详细核查实际能征收的税额,让官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以前的缺额还能够逐渐清理。请求在这之后将征收的钱、粮分别管理,每年只附带征收一年的
46、赋税,如果遇上歉收年景,再延续到下一年,百姓的财力、物力渐渐舒缓了,催缴的官吏自然顾及考核的政绩,这样做必然有效。”皇帝下诏允许。青阳有一个孝子叫徐守仁,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在坟墓旁边建草庐(守孝)三年。白卷亲自到他的庐舍赠送财物治丧,并上奏请求表彰。探访到明代臣子左光斗的后代,让他进学校学习。按照考试成绩入学,召集读书人开坛讲学,致力于形成人心向善的风俗。多次升迁后做少詹事。道光元年,担任广东学政。历任詹事、内阁学士等职。道光七年,升任工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吏部。道光九年,与尚书松筠一起到直隶审查额外委派的白勤被诬陷而死的案件,护理总督屠之申以下的官员都分别受到降
47、职和免职处罚。担任江苏学政。不久和侍郎宝兴勘察巡视南河的垛料情况,详细地将实际情况汇报给皇上。道光十一年,升任左都御史,被召还京城,还未至京,又被任命查验江南的赈灾情况。当时尚书穆彰阿、朱士彦也奉命勘察江南水灾情况,穆彰阿先回到京城,白卷就和朱士彦亲自步行勘察沿河的闸坝工程,和总督陶满商定用劳作来代替赈济。又到安徽,巡视了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庐州各郡,先后上疏弹劾了虚报灾情、侵吞赈灾钱粮的诸多舞弊案。第二年,回到京城,代理翰林院学院学士,主持顺天府乡试。道光十三年,升任工部尚书,主持武科会试。按照旧例,武科考试中文武皆优者不足名额,才录取武科最优者。这次考试中文武皆优者没有全部录取,(就录
48、取了武科单优的)犯罪被贬作大理寺卿。道光十九年,称病请求辞官归家,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白铭侍奉母亲孝顺,兄弟友爱,宣宗曾经赘赏他的家法好,来勉励朝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5-16题。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久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释)大历元年(7 6 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暝色:暮色。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瞿塘峡口。1 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写
49、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赋予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B.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C.颈联中空中鹳鹤之“静”和山谷间的豺狼之“喧”,动静结合,表现出了夜晚的寂静与悲凉气氛。D.此诗卒章显志,点出了“不眠”的原因。全诗既写景,虚实结合;又写情,融景入情,是一首情景并茂的佳作。1 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文天祥,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文天祥的 即事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6分)即事。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但令身未死,
50、随力报乾坤。(注)1 2 7 6 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答案】1 5.D1 6.异:杜甫诗,“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介平民,在战乱之时,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悲哀。文天祥的诗,“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只要自己没死,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表达诗人于国家危亡之时犹思舍身奉献的爱国精神。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自己身处潦倒艰难,仍然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分析】1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D.“既写景,虚实结合”错误,全诗中间两联写的是在江边高阁夜晚所见所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