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毫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毫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2、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米尺、 1分硬币、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谈话: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估测教师的身高,引出长度单位米、厘米,并让学生手势比划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通过亲切的课前交流拉近
2、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学生估测教师的身高时重温旧知,进一步加深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2、估一估让学生估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长?3量一量学生操作,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测量后汇报:数学课本的长21厘米.数学课本的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数学课本的厚不到1厘米师问: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数学课本的长21厘米整;宽14厘米多一点点;厚不到1厘米,如果老师要知道的更准确一些,那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在量一量时,又发现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够整厘米数,由此激发学生探求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二、认识毫米(一)建立1毫米
3、的概念。1、感知毫米(1)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然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1厘米之间有许多的小格,教师讲述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学生讨论2小格、5小格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毫米?(3)学生数1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4)课件演示数格的过程。(5)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二)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宽的放大图)1、数学课本的厚是多少毫米?2、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毫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1、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2、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
4、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体验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建立1毫米长度的表象,加深1毫米的长度观念】(四)找生活中的物体找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增强学生对实际长度的感知,通过找生活中的物体,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做数学”的乐趣。】三、认识分米(一)提出问题课件演示:1、琴琴测量文具盒的长、宽的结果。(我的文具盒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2、我也可以说,琴琴的文具盒的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小朋友你们说,我说的对吗?【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出分米,并激发学生探索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欲望。】(二)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
5、1、几厘米是1分米?2、芳芳说的话对吗?为什么?3、1米=()分米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解决第一、第二个问题【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自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1)引导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课件演示找1分米的过程(四)感受分米。(1)借助直尺,手势比划1分米。(2)准确的画出1分米的线段(3)学生闭着眼睛感受1分米。(4)学生举例。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因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直尺子上找分米、用手势比划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等。这样,能使学生进行有
6、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加深理解分米的概念。】解决第三个问题:1米=()分米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利用米尺验证1米=10分米,小组讨论。四、实践应用,拓展练习1、选一选:铁钉长2() 床长2() 大米宽2() 黄瓜长2()米 分米 厘米 毫米【此题是一道基础性练习,知识单一,但针对性强,主要是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使新知同化。】2、改一改 我已经9岁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条长2 厘米的跳绳,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现在身体很棒,个头也长高了,比去年长高了4 米。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这次数学单元测试我获得了全班第二名,数学老师还奖给了我一支长1 毫米的自动铅笔和长3 厘米的橡皮擦呢。 3、估一估,量一量。找出你身边的物体,先估一估,再用你手上的测量工具量一量它的厚度或宽度。【鼓励学生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