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 .2 0 2 1年3月2 0日,被半张“黄金面具”刷屏,该“黄金面具”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自发现以来,出土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文物。下列文物在制造过程中利用到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黄金 B.湿法炼铜 C.雕刻玉石 D.打磨象牙2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利于人体健康D.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 H =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3.锡同铅
2、、锡、睇、钢金属组成的合金的熔点范围在4 7久-2 6 2,可用作锅炉的安全塞,如图是钿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锌合金属于混合物B.钿原子的原子核里面中子数为1 2 6C.钝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3D.钿元素属于金属元素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倾倒液体NOHB纸片 称量Na O H固体滴加液体D.5.据报道,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暧等药物可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磷酸氯口奎的化学式为C l 8 H 3 2 C I N3 0 8 P 2,下列有关磷酸氯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酸氯喳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一个磷酸氯喳分子含有6 4 个原子C.磷酸氯口奎由碳、氢、氯、氮、氧、
3、磷六种元素组成D.磷酸氯嗤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8:3 2:36 .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图形正确的是()7 .向Fe(N 0 3)2 和A g N 0 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 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对滤渣、滤液成分推断正确的是()A.滤渣一定含有Z n、Fe、A gB.滤渣一定含有Fe 和 A g,可能含Z n第2页,共18页C.滤液一定含有Z n(N C 3)2 和Fe(N()3)2,可能含A g N C)3D.滤液一定含有Z n(N()3)2,可能含Fe(N O 3)2 和A g N C)38.如图是甲转化为丁
4、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0氢原子1 +8定”W 华晨丝创卜o轻原子Q 转化转化.感 百字嫉 原V甲 乙 丙 丁A.整个转化过程有两种氧化物B.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转化都为化合反应D .丁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 2:3:8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物质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AN a 2 s。4 溶液中混有少量 M g SC)4除杂 加入Ba(O H)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BC O 2 中混有H C 1 气体检验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N a O H 和N H 4 N O 3 固体 鉴别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DK
5、N O 3 和 Ba(N O 3)2 的混合溶液分离先加入适量的K 2 sO 4 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 N O 3,充分搅拌A.A B.B C.C D.D1 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配试液变为红色,则氢氧化铜也可使酚献试液变红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D.铜可以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则铜也可以置换氯化银中的银1 1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 0.0 g 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 g N a
6、 2 c O 3 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 g N a Q 粉末,按 图 1、2 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 图2 溶解度曲线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B.Na2c。3溶液中含有少量N aC l,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C.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D.30久时,若使图1 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的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1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钢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
7、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B.反应进行到a 点时,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C.be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D.反应进行到c 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1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 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 0.9417.5-28.01 1-6 01 5-6 82 0-4 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
8、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图:第4页,共18页食用品质项目图1维生素C 含量(m g d O O g)-一淀粉含量(g 1 0 0 g)2 62 4 O m i n 会 2 0 l O m i n 里3 0 m i n 6 0 m i n 乂:00 5 1 0 1 5 2 0 2 5 3 0 6 0 1 2 0浸泡时间m i n图2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原文作者宋国安、杨铭铎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
9、答下列问题。表 1中 的“钙”指的是(填“元素”或“原子”)。(2)由图1可知:60min内,(填序号,下同)A.浸泡30min比 lOmin脆性分值高B.浸 泡 lOm 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 可知:土 豆 片 的 淀 粉 含 量 与 浸 泡 时 间 的 关 系 是。(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 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 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1 4.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名称:。(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10、方程式为。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选填“撤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3)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4)小组同学查资料:可用装置B制取氨气,在锥形瓶中加入N a O H固体,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请根据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相关性质来解释其制取原理:1 5 .如图为制备纳米C a C O 3的一种流程:优质石灰石(含少量S i O Q盐酸 C O:、N H sC O:SQ固体 N H 4 c 睇液(1)实验室中进行操作1、2时,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烧杯。(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 o(3)“转化”过程需通入C O 2和N&,实验过程中先通N国再通C O?的
11、原因。(4)“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5)操作2所得固体用蒸储水洗涤,检验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 o1 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它由C u、F e2O3,F e(O 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资 料:(T)2 F e(O H)3 F e2O3+3 H2O白色无水C u S C 4遇水变蓝C u在F e C h溶液中发生反应:2 F e C l3+C u =2 F e C l2+C u C l2(1)甲同学取适量粉末按图1进行实验,无水C U S O 4没有变蓝,则固体中没有(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
12、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固体没有金属C u,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o第6页,共18页请你在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反应后的物质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成分,实验方案:。(3)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进行实验。反应前后都通一段时间的C O气体。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I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样品甲,稀盐酸 写 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2装置有不
13、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o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根据所选数据,计算各成分的质量为。1 7.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 取12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乙装置,实验测得乙装置增加的质量为4.4g。(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实验分析: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误差较大,原因可能是(任写一条)。豆浓氢氧化钠溶液乙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解:A、捶打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雕刻玉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4、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打磨象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捶打黄金、雕刻玉石、打磨象牙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 .【答案】A【解析】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B、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利
15、于人体健康,说法正确;D、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 H =7 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故选:A o根据材料的类别、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 .【答案】C【解析】解:A、钿合金,含有钿、铅、锡、睇、锢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0 9: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 3;相对原子质量
16、=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 0 9 -8 3 =1 2 6;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第8 页,共1 8 页数为8 3;钿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钿离子,则钿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是8 3,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例,带“专”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o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
17、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 .【答案】D【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而需要放在小烧杯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所示操作错误。D.图示装置中,用双手紧捂烧瓶的外
18、壁,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 .【答案】D【解析】解:A、磷酸氯喳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个磷酸氯喋分子是由1 8 个碳原子、3 2 个氢原子、1 个氯原子、3 个氮原子、8 个氧原子和2 个磷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磷酸氯瞳分子含有6 4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磷酸氯喳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磷酸氯瞳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
19、质量比为(1 2 x 1 8):(l x 3 2):(1 4 x 3)力1 8:3 2: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个磷酸氯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酸氯喳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A【解析】解:A.金刚石中碳原子呈网状结构,石墨中碳原子呈层状结构,正确;B.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错误
20、;C.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多少,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错误;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错误。故选:A。A.根据石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D.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碳单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灭火的原理等,难度不大。7.【答案】B【解析】解:A、Fe(N03)2和AgNC)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
21、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铁,有铁则一定有银,锌不一定含有,说法错误;B、根据A 选项推断可以知道,滤渣一定含有Fe和 A g,可能含Z n,说法正确;C、滤液一定含有Zn(N()3)2,一定不含有AgNC)3,可能含有Fe(NC3)2,说法错误;D、滤液一定含有Zn(NC)3)2,可能含Fe(N03)2,一定不含有AgNC3,说法错误;第1 0页,共1 8页故选:Bo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以及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加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由甲转化为丁的微观
22、过程可知,转化的方程式分别是:2CO2+一.件 一.件6H2-C2H4+4H20 C2H4+H2O-C2H5OH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整个转化过程有CO2、电0两种氧化物,故 A 说法正确;B、由物质的转化和组成可知,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 B 说法正确;C、转化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转化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故 B 说法不正确;D、丁为C2H5OH,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 x 2):(1 x 6):16=12:3:8,故 D 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23、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9.【答案】C【解析】解:A、氢氧化领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领沉淀,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碳酸和盐酸都显酸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铁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硝酸钦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硝酸钾,硫酸钢不能和稀硝酸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A、氢氧化钢和硫酸
24、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钢沉淀;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碳酸和盐酸都显酸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镀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D、硝酸银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锁沉淀和硝酸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答案】A【解析】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献试液变为红色,但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使酚髓试液变红,故选项推理错误。C、活泼金
25、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D、铜可以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但氯化银难溶于水,铜不能置换氯化银中的银,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
26、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第12页,共18页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A、0 久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7 g,所 以 1 0 g 水中可以溶解0.7 g Na 2 c O 3,乙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中加入的粉末是氯化钠,故 A 错误;B、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a 2 c。3 溶液中含有少量
27、Na C 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 2 c。3,故 B错误;C、通过推导可知,甲是氯化钠,0 汽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 5.7 g,1 0 g 水中可以溶解3.5 7 g N a C L 所以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故 C正确;D、3 0 久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若使图1 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故D错误。故选:C o1 2 .【答案】D【解析】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是碳酸钢和硫酸钢的混合物,所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故 A 正确;B、反应进
28、行到a 点时,碳酸钾、硫酸钾恰好和氯化钢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是氯化钾,故 B正确;C、b e 段上的任意一点(c 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即碳酸钢和硫酸钢,故 C正确;D、反应进行到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氯化钢、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和硝酸领,故 D错误.故选:D。根据氯化钢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钢和氯化钾,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和氯化钾,稀硝酸和碳酸钢反应生成硝酸钢、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和硫酸钢反应等知识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 3 .【答案】元 素 A B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
29、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 毒 A C D【解析】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 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 lOmin脆性分值高,故 A 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 泡 lO m 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 B 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 C 正确;(3)由图2 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
30、,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 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 B 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可知,C 正确;D.由题干“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可知D 正确。故答案为:(1)元素;(2)ABC;(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CD1,(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
31、行分析;(2)根据图1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2 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4.【答案】铁 架 台 2KMnO42K2MnO4+Mn()2 +O2 T 撤离导管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的水时放出热量,使浓氨水的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变小,氨气大量逸出第1 4页,共1 8页【解析】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加持仪器;(2)如果用高镒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且试管放一团棉花,高镒酸钾受
32、热分解生成镒酸钾和二氧化锌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 K M n O4 K2M n O4+M n O2+02 T: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3)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通过控制弹簧夹,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进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的水时放出热量,使浓氨水的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变小,氨气大量逸出。故答案为:(1)铁架台;A(2)2 K M n O4 K2M n O4+M n O2+02 T;撤离导管;(3)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的水时放出热量,使浓氨水的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
33、变小,氨气大量逸出。(1)根据仪器的认知解答;(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镒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镒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先撤出导管,在移走酒精灯;(3)根据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特点分析;(4)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氢氧化钠溶解时的热效应解答。本题涉及仪器的认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装置优点分析,以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速率,难度不大。1 5.【答案】漏 斗C 02先通入氨气,使溶液显碱性,便于吸收二氧化碳C a C l2+2 N H3+C 02+H20=C a C O3 I+2 N H4C 1取最后一次洗涤液,
34、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解:(1)操 作1、2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过滤需要漏斗过滤滤液;故答案为:漏斗。(2)根据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酸溶生成了二氧化碳,而在转化过程还需通入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 02(3)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后,碱性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量增加,利于反应进行;故答案为:先通入氨气,使溶液显碱性,便于吸收二氧化碳。(4)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镇,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 a C%+2 N H3+C 02+H20=C a C O3
35、I+2 N H4C 1;故答案为:C a C l2+2 N H3+C 02+H20=C a C O3 1 +2 N H4C 1(5)固体中含有氯化镀,因此洗涤去除氯化核,氯化镂中氯离子可与银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因此可以取最后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氯化铉,洗涤干净;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答案合理即可)。(1)考查过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流程图分析回答此题;(3)根据气体溶解度和酸碱反应的原理分析回答此题;(4)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镂,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根据固体中可能存留有氯化钱分析回答此题
36、。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 6.【答案】F e(0H)3不正确,因为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如果有铜的话,固体也可能全部消失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有红色固体生成,则含有铜,反之,高温则 不 含 铜 3 C O +F e2O3 2 F e +3 C Oz在 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I C u:1 g、F e2O3:4g【解析】解:根据资料2 F e(OH)3 F e 2()3+3 H 2 O,白色无水C u S C U 遇水变蓝;加热红色粉末,结果无水C u S(没有变蓝,从而排除固体中含有F e(0 H
37、)3:故填:F e(0 H)3;(2)根据资料:C u 在F e C h 溶液中发生反应:2 F e C l3+C u =2 F e C l2 4-C u C l2;如果有铜的话,固体也可能全部消失。在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反应后的物质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成分,实验方案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有红色固体生成,则含有铜,反之,则不含铜;故填:不正确,因为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如果有铜的话,固体也可能全部消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有红色固体生成,则含有铜,反之,则不含铜;高温(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 0 4-F e2O3-2 F e 4-3C O2;
38、故填:3c 0 +晒F e 2。?-2 F e +3c此反应应考虑到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显然,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第1 6 页,共1 8 页处理;所以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改进方法为:在 B 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故填:在 B 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第 n 组数据,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应该选择I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设原固体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高 温3C0+Fe2O3 2Fe+3CO2 固体质量减少160 112 1 6 0-112=48x 37.3g 36.1g=1.2g160
39、x-48-=L2gX =4g则原固体中含有铜的质量为5g-4g=1g故填:I;Cu:1g、Fe2O3:4g。(1)根据氢氧化铁分解会生成水来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铜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一氧化碳有毒、实验数据来分析。此类题目主要对炼铁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操作步骤、尾气处理、装置连接及实验分析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7.【答案】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 C 1,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实验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解析】解:(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
40、+2HC1=2NaCl+H2O+CO2 T106 44x 4.4g106 _ x44-4.4gx=10.6g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1)分析测定方法可知,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误差较大,原因可能是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 C 1,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实验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合理即可);故填: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 C 1,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实验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1)依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2)依据实验测定方法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利用装置图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第1 8页,共1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