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 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1.1 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一、教学目标1、理解区间的概念,“开”、“闭”的含义,及“”、“+”、“-”的读法与含义,掌握满足相应不等式条件的实数x的集合与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说出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3、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理解定义域对函数的限定性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2、如何判断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三、教学过程(一)区间概念的引入问题1: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定义域和值域都是非空数集.在数学中有没有刻画非空数集的简单方式
2、呢?请大家阅读教科书第64页相关内容.(1)什么叫闭区间?什么叫开区间?什么叫半开半闭区间?(2)区间的端点应满足什么条件?0(3)请用区间表示实数集R。书写带有“+”、“-”的区间时,应使用小括号还是中括号?师生活动: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并独立思考,尝试理解有关概念和相应记法,然后提出上述3个问题,检验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能力,并提醒学生先不要看教科书第65页.学生对问题(3)中的“无穷大”可能会有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可着重强调,“+”、“-”都只是数学符号,不是一个数,是实数x取不到的,所以一定要用小括号表示.设计意图:问题(1)是强化概念名称,明确区间的分类;问题(2)是强调区间左、右端点的大小
3、关系,明确区间一定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此利用区间研究函数才更严谨;问题(3)是为了阐述“无穷大”的含义,解释带有“无穷大”的区间端点一定要用小括号的原因,降低学生的运用难度,达到“区间是研究函数的工具”的目的.设计意图:问题(1)是引导学生思考给定解析式后,求定义域的原则;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操作,熟悉求解过程;熟练具体区间的书写,并明确区间的交并运算符号与集合完全一致(因为区间是集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师生活动:教师用PPT或其他方式呈现问题3,给学生适当时间计算,然后找同学公布答案,必要时给予适当修正.追问:通过问题2和问题3,你能总结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求法吗?给学生适当时间思考,然后提问一名
4、同学,视情况找其他同学补充,最终达成共识:负数不能开平方(基础稍好的学生也可总结出: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分母不能为零;有限个函数的四则运算得到的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这有限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熟悉求函数定义域的过程,并总结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求法,形成结论,训练抽象概括能力.(三)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判断问题4:我们知道,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值域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1)如果两个函数仅有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相同,那么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如果不是,你能举出反例吗?函数与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吗?这三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吗?(2)如果两个
5、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吗?师生活动:教师依次出示问题(1)(2)(3),找学生代表回答,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设计意图:问题(1)是启发学生排除错误条件,举反例的过程,即学生积极思考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准确、恰当地举出反例,说明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问题(2)的关键是让学生发现对应关系本质上与字母的选取无关;这三个函数定义域显然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上也相同,它们是同一个函数.通过问题(2)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可自然地想到问题(3),通过对问题(3)的思考,即可归纳出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条件.
6、问题5: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 是同一个函数?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思考、计算的时间,期间可巡视学生作答情况,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将典型作答直接投射到多媒体上,与学生讨论,最终获得正确结论.也可利用信息技术画出这四个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进行判断,验证之前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训练学生能否掌握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方法,其中涉及函数定义域的求解,以及对通过解析式表示的对应关系的本质认识.在学生自主解题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学生先化简解析式,再求定义域;也有学生弄不清先求定义域还是先化简解析式.在此教师需要强调: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所以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
7、原则是解析式不化简.在此,要让学生养成“研究函数,先看定义域”的良好习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四个函数的对应关系,从数与形的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体现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问题6:出示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1题第3题.师生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设计意图: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加深印象.(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区间?区间可分为哪几类?(2)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3)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4)至此,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了函数,并引
8、进了符号y=f(x) 明确了函数的构成要素.比较函数的这两种定义,你对函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师生活动:问题(1)、(2)、(3)直接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4)可先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两种定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所以用集合与对应观点来解释,更具有一般性.设计意图:问题(1)、(2)、(3)是对本节内容的串联,回忆知识,加深印象;问题(4)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初中、高中的函数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引入新定义的必要性,提升对函数的认识.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3.1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