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 1.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 篇一 一、目的与意义:庆祝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传承劳动节要劳动的精神娱乐大众放松身心。二、活动内容。(一)后山拔草。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经过小组长检查完成所负责区域的拔草任务后方算拔草任务完成。(二)清扫校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经过小组长检查完成所负责区域后清扫任务完成。(三)玩游戏:1、千里走单骑每队一名队员竞赛规则分四队。竞赛在规定的路程内谁能将自行车骑地最稳最慢的即为胜利者。2、鲁宾逊漂流记依照主持人的要求竞赛规则4名队员每人手拿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在乒乓板上保持平衡越过预先设置的障碍物最后又快又稳达
2、到目的地的为胜利者。3、快乐呼啦圈一边摇着呼啦圈竞赛规则由四人上场比拼。一边衣着手中的别针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先穿够25枚别针并保持呼啦圈不掉就算胜利。4、四人五足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赢。竞赛规则分四组比赛。5、澳洲袋鼠双脚放入麻袋中竞赛规则各队抽三名队员上场。跳到折返点处咬下终点处悬挂而下糖果最先回到起点的队为胜。6、为歌狂每组的人轮流比赛胜利者再进入下一轮比赛。竞赛规则采取淘汰赛方式5人为一组。 2.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 篇二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
3、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特制订本活动方案:一、活动时间:五月份二、参加人员:全体师生三、活动内容:1、充分利用宣传栏、小广播、国旗下讲话等舆论工具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劳动最光荣及劳动者最美的道理。2、各班级围绕“做最美的劳动者”出一期黑板报。3、举办一场庆五一合唱比赛,各班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学校在四月下旬进行比赛。4、举办“五一知识知多少”的绘画比赛,各班级先自行组织练习,选出优胜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比赛时间定在五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5、组织师生进行“我的家我打扫
4、”卫生清扫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具体活动时间为5月4日大课间)。6、结合“洒扫应对”活动方案继续在学生中开展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的教育,让学生充分利用五一节放假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要求在父母的指导下,对学到的劳动技能进行实践的活动。(注意填写好活动记录,收集好图像资料)7、各班级继续组织学生“围绕劳动光荣、浪费可耻”的主题办一期节日小报,届时学校将组织展评。 3.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
5、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热爱劳动的人内心快乐而充实。今年的“五一“假日,学校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推荐同学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二、活动主题劳动最光荣三、学习目标1.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劳动的光荣,借“五一”节到来之际,感谢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2.让学生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四、活动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3日五、活动内容1.节日知识我了解。在家人的帮助下,了解国际劳动节的知识,可以是劳动节的来源、历史事件、纪念意义,也可以是劳动模范的事迹等。通过学习,增长知识
6、,拓展视野,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家务劳动我参加。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拖地、做饭做菜、洗碗洗衣、买菜购物、整理房间等,高年级同学可以尝试“今天我当家”。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家务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父母的辛劳,培养感恩之情和独立自主的心。3.劳动人物我访问。在家长的带领下,访问、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情况,感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通过身边的感人故事,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4.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5.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区清理花坛内的垃圾。6.在父母的
7、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等。 4.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 篇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xx26号)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动
8、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基本原则(一)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强化劳动实践。(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
9、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避免“一刀切”。三、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
10、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四、工作措施(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一是纳入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安排,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将劳动和劳技课有机整合,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普通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程,职业高中落实实作实训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实落地。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和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开设具有地方特
11、色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三是编写指导手册。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二)明确劳动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
12、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承担家务劳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常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三)强化劳动实践体验。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
13、动力。要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校外劳动锻炼,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1.明确日常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基本要求。对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个人内务整理、形象打理、卫生习惯养成、书桌收拾管理等提出明确细化的要求,形成常规、保持常态。2.加强校内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学校所有公共场地卫生、绿化带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级,由班级负责卫生打扫和打理,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3.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
14、。各学校要建好劳动实践教室或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与农作物或饲养小动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区”,予以精心呵护。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城镇学校可联系或利用当地场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职教实训基地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课辅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创造发明、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布置等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平台等。
15、4.明确家务劳动实践任务。抓住衣食住行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引导孩子自觉参加劳动,并持之以恒,每期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明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可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5.积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一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要结合实践落实每位同学岗位任务和责任,为同学和教师在某方面服好务;学校要探索建立学
16、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的清洁卫生、值周值日、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具体落实。二是搭建平台,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我爱我家”家务劳动、“我爱学校”成长劳动、“我爱公益”志愿劳动、“我爱自然”体验劳动等,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交警、教师、清洁工人、建筑师、医生等不同职业。三是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开展劳动小模范评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其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四是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建设一
17、批劳动实践基础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当地实际,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整合中职学校农学、旅游、电子等专业师资力量,深入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
18、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一是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汇报和劳动小模范评比活动;三是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择机开展县级观摩、展示和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开展劳动基地创建和县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评选活动;五是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
19、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多举措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教学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落地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等,引领保障好劳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
20、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三是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四是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三)做好条件保障。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逐步推进学校
21、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建成质量保证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学校每期应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内外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四)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
22、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五)完善督导评价。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反馈公开,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5.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方案 篇五 一、背景劳动教育
23、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基本途径。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必不可少。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劳动意识、劳动习惯还没有养成,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和拓展性的劳动技能,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十分重要。因此,我校开发“劳动爱生活”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这一课程的开发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二、目标1.通过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日常生活自理,形成简单的劳动技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在日
24、常劳动中和主题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的快乐,初步形成热爱劳动观念。3.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三、实施建议(一)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融知识、操作、创作为一体,全方位提升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力。课程实施立足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世界,并进行价值引领。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要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价值观四个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关于“搓元宵”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学生参与搓元
25、宵的实践活动,还要包括感受劳动的辛勤和劳动的快乐,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二)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本课程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实践体验中,只有亲历劳动的过程,才能习得劳动技能,达到一年级学生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也只有在最直接的劳动体验中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感悟到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三)重视学生科学的劳动观念的建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的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劳动精神的培养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的理解,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26、,做好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劳动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劳动的不易在一年级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的价值?如何使学生乐意劳动?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四、评价建议(一)评价内容1.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
27、.评价。以目标为标准,考查学生对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正面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2.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恰当呈现学生的劳动成果,分析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和发展变化,可以用故事、照片、劳动档案等方式记录、保留、分析学生的表现。3.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劳动行为,分析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提炼引领,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劳动行为,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二)评价方式本项目不设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率、
28、价值观、参与的积极性等,在学期结束评选20%的优秀学员,并发放证书。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情况作全面的考查。评价方式可多样化,多种评价运用,包括课堂观察、行为分析、课后访谈、成才记录、活动报告等。评价时,强调正面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五、保障措施1.价值观引领。开设主题夕会课、主题班会、主题升旗仪式等,进行劳动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2.教师队伍保障。劳动教育选修课程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教学评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3.劳动资源保障。结合家校力量,不断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资源,保证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充足的劳动成果。4.氛围环境保障。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