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赴成都学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2011-08-23(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村镇发展处)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这表明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统筹协调和共同发展将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牵涉面广、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希望学习借鉴外地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来加快推进我们的工作。通过比较成渝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三大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位、功能、目标后,感觉成都市与长沙市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为此,由市建委副主任彭旭峰同志带领,市建委小城镇
2、处、勘察设计处、科学技术处、综合开发处以及四县(市)建设局,四县(市)小城镇办共16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成都市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题学习考察。考察团分别在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和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成都市在村镇投融资和投融资管理、村镇经营管理和综合开发、村镇土地开发整理、村镇旅游开发与管理、村镇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介绍。在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和小城镇投资公司的推荐下考察团还先后实地察看了郫县唐昌镇战旗社区、邛崃市平乐古镇、大邑县花水湾镇、都江堰市以及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等地方,每到一地,都能明显感受到当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巨大活力和显著成效。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3、:一、考察点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1、成都市小城镇投资公司村镇建设投融资和投融资管理。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成立,为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成都市财政从2007年起安排4亿元,并且每年按不低于10%的增幅,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和还本付息。2007年安排的4亿元启动资金作为资本金搭建市级小城镇建设融资平台。成都市小城投自2007年成立以来共投资了69个项目,涉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包括房地产开发)、土地一级整理,以及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项目等五大类,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完工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37.3亿元。主要
4、做法:一是认真研究并提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1113整体推进思路。即一个原则:坚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结合的原则;一种模式:拆院并院和土地整理统筹实施的区域综合整理模式;一种机制: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化流转配置机制;三个目标:土地高质量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高质量地向社区居住集中、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坚持市场化方式运作,形成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机制。1、建立整体融资、分批核准的市场化融资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2、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市场化配置资金的市场化投资机制,解决钱往哪里去。按照成都市出台的一个规程、两个办法三个文件要求,科学、民主、集体决策公司是否
5、投资及投资额度,明确项目申报的必需具备的条件,科学审查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保证投资项目的质量及投资效率。3、建立权责明晰、投资管理与建设管理分离的市场化投资管理机制,确保管好用好钱,市小城投公司与各区(市)县按市场化的方式通过项目投资合同依法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形成责权明晰、两级联动、统筹推进的市场化机制。市小城投公司按照项目投资管理细则和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对项目重要节点进行控制管理,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实行核准,对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实行备案,严格工程变更的审核,做好资金的计划管理、拨付管理,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有效控制投资。4、建立农村土地指标的市场化流转机制,解决钱从哪里回及持续发展的问
6、题。公司积极探索科学整合农地资源,以资源换资金,充分利用土地综合整理模式,通过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收益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挂钩出让或有偿调剂使用收益,力争实现项目投资自求平衡。三是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四个措施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1、以农业产业化项目为支撑,集聚和拉动产业发展。在已启动的项目中,涉及花卉、粮油等近10个农业产业类别,全部有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撑,其中,成都市现代农业投资公司以各种方式投资支持的项目占40%以上。2、以土地综合整理为手段,节约和集约利用农地资源,为农业产业化项目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体建设用地部分形成村容整洁、配套完善、方便生活、集中度高的农村新型社区;耕
7、地部分形成规模成片、农田成方、路渠配套、管理先进的优质高效农业园区。3、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合理的补赔偿政策为着力点,引导和促进农民向社区和城镇集中。在实施推进项目中,市小城镇公司要求各相关区(市)县根据实际,量力而行,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建设及建成后实实在在发挥出的集聚示范效应,逐步引导农民自愿集中。并制定既系统合理,又有所区别的补赔偿标准,保证拆迁安置政策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4、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居民住宅做到规划合理,经济实用,美观安全;社区基础设施做到功能完善、配套齐备;社区公共设施
8、做到生活便利,服务完善;生产及辅助用房做到相对集中,方便生产;商贸用房做到规模适度,配置完善。2、郫县唐昌镇战旗社区土地整理与新型农民社区建设。郫县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2158.5亩,506户农户,1682人。战旗村新型社区是由成都市小城镇投资公司全额投资8561万元打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此项目主要依托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实施。主要的做法:1、规划先行、明确定位。抓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及土地综合整理规划,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样板区、沙西线生态旅游点。2、广泛宣传、发扬民主。一是发放宣
9、传单;二是工作组深入项目区各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发动;三是进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四是通过社会力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3、保障农民利益,制定切合实际的配套政策。一是明确安置方式,采取统规自建房安置为主,统规统建房安置为辅相结合的方式;二是明确拆迁标准,对农户的拆迁补偿按照县政府200545号文件执行;三是明确购房及补贴标准,以300元/平方米的最优惠价格购买新居。新型社区内部的基础配套设施一律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农户不再另行缴费。4、科学规范运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一是严把设计关。聘请技术力量强,有实力的单位,反复征求专家和农户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二是严把招投标关。政府投入的统建房,按照规
10、定选择程序合法、价格合理、实力强、信誉高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建设;三是严把质量安全关。通过公开招标比选,确定项目管理公司和监理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项目实施的效果:一是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生产主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二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该项目的实施,将全村村民集中到新型社区居住,社区建成后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形成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社区;三是推动了农民增收。项目实施后依托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原辅料生产基地,土地总流转面积达到2000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8
11、%;四是实现了项目投资收益回报。通过项目实施共整理出农用宅基地427亩,集中居住占地164亩,其中33亩用于解决企业用地,新增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为230亩,通过县上统筹安排挂钩拍卖,实现了投资回收和项目再建设。3、大邑县花水湾镇特色度假小镇建设。花水湾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西部,镇域面积77.1平方公里,辖有4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87个村民小组,人口8198人。镇内有天然独特的地热矿水花水湾温泉,属古海泉水,是成都地区唯一的达到以医疗热矿水命名的大型热矿水。2008年大邑县专门成立了中国花水湾度假小镇建设指挥部,通过引进项目业主中铁二局作为中国花水湾度假小镇总体开发商,借鉴德国小城巴登巴登的成功经验
12、,对花水湾镇进行总体打造,通过山、水、建筑、配套高档时尚的温泉洗浴中心、风情商业街、精致商店、高档商务会所、健康体验中心等展示全新的健康度假理念。目前,花水湾度假小镇内有宾馆、酒店14家,床位2000余个,运动项目2个,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花水湾这个以北欧山地度假风格为主的小镇,正以世界的眼光,打造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康+时尚六位一体的国际中端旅游目的地。主要的做法:1、风貌整治。根据中国花水湾度假小镇发展规划,景区建筑风貌整治按照北欧山体建筑风格,引入了坡屋顶、木质百叶窗、欧式线条、老虎窗、仿石漆等元素和深蓝灰、深红、麻暖色等色调,分轻重,分层次对整个景区沿街建筑的正立面、侧面进
13、行改造。打造出高品质北欧风情山地度假小镇。2、素质提升。一是对小镇内商家进行普通话、英语、景区文明习惯、就业、旅游接待知识等旅游行业行为规范培训。考评合格后颁发景区从业资格证和景区经营许可证,以此作为商户获准进入景区经营开店的凭证。二是成立景区居民素质提升组,制作了花水湾镇群众素质大提升宣传手册、文明礼仪宣传手册,向景区商家和群众普及文明礼仪和旅游接待知识。三是分批组织经营户、商铺业主至峨眉山、红砂村等旅游发展成熟的景区、社区进行参观学习。3、业态调整、一是成立了旅游资源合作社、酒店同业公会对现有业态进行调整。全面完成龚家坝、入口广场、武城、陈家河区域业态的重新布局,实现景区业态提档升级。二是
14、制定了景区行业准入标准、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成立了景区旅游综合执法大队,规范景区管理。三是由花水湾镇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商家统一制定和核发景区商业经营许可证作为商家办证和年审的前置条件,没有景区商业经营许可证的商家,各职能部门将不予办证和年审。四是由花水湾旅游资源合作社对铺面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对外招商,并给予示范商家优惠政策,打造上档次、有特色、吸引人的样板店。五是对于按要求进行规范化改造的商家,小镇管委会将按业态调整优惠政策对商铺租金、商铺装修、税收等给予减息或补助,并授牌为该小镇旅游定点接待单位,并通过电视、报刊、图册、网站、热线等向游客推介。4、邛崃市平乐古镇旅游文化古镇的开发与建设。平乐古镇
15、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平乐镇辖6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镇域面积69.94平方公里,平乐镇是全国重点镇和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也是成都市30个重点镇之一。镇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镇明清建筑23.5万平方米,有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有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齐口风景区。瓷胎竹编历史悠久,古茶树、农夫手工茶、花楸汞茶、根雕、木刻享有盛名,年旅游人数几十万人次。主要做法:1、挖掘地方文化,创建特色村镇。平乐古镇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巍然卓立于白沫江畔的千年古榕,极具川西
16、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店铺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因此,平乐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绿色生态美食一条街(福惠街),竹编、布画、草鞋、根雕等民俗风情一条街(长庆街),展现古镇夜景、竹麻号子表演、李家大院祭祀等活动,创建以茶马古道第一镇为品牌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以文化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平乐镇花楸村2003年,村民纯收入不足1500元。花楸村确立了茶竹富民,旅游兴村的战略,利用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川西最大清代古民居群里家大院、徐家大院,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和千年古茶树群,有清代造纸作坊遗址和竹编文化
17、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旅游文化特色镇的一个亮点村。根据旅游兴村这一立足资源、发挥特色的的发展战略,引入民间资金,成立平乐古镇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以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产业,很快使平乐旅游业的优势凸现。花楸的茶文化也有千年历史,素有万担茶乡之美誉。花楸村以茶文化发展茶叶产业,以建设生态观光茶园为模式,发展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乡村度假旅游,茶叶品牌也随着花楸的名气增长而驰名中外。5、都江堰市灾后农房重建。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总人55万人。市域面积1211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512汶川大地震之
18、后,借助灾后重建,都江堰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式,通过一系列灾后重建政策的引导,激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创造性,畅通社会资金参与农房重建的渠道,充分发挥了资源、政策整合的优势,加快了重建步伐,将农房重建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同步完成。特别是在充分尊重群众重建意愿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十大模式。目前,6万余户重建农房基本完成,相当于灾前农村20年的建设总量。建设了205个集中安置点,打造了一批全省农房重建典型,这些因地制宜的农房重建模式,为都江堰市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为城乡统筹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石。主要做法:农房重建十大模式1、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2、
19、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3、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4、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5、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6、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7、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8、置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9、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10、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1、联建。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
20、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2、统规统建。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置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