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帮助乡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累经验、开阔视野,促进乡村干部整体素质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6月26日-30日,按照县上安排,由我带领全县第二期乡村干部培训班的53名同志,赴xx市xx区、xx县、xx区、xx市、xx县等地学习考察了xx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每到一处培训班学员都认真听取了各地的发展经验介绍,详细考察了解了他们统筹城乡发展情况,仔细学习了他们的成功做法。
2、(一)xx县安德镇安龙村。xx县安德镇安龙村辖18个村民小组1125户3399人,在2012年安龙村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全村规划建设了10个聚居组团13.8万平方米的农村新型社区,参与农户803户,2739人,参与率达95.6%,人均综合用地68平方米,建房面积48平方米。在整个新村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规划、市场化运作、民主化推进、社区化管理,在整体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原有林盘生态景观的“田、水、林、路”等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现了“聚散有度、隐露相间、通透连贯、曲径通幽”的川西林盘韵味。为了让村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新村示范点内道路、给排水、天然气、通讯等
3、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委会、活动中心、幼儿园、民俗展览馆、村史展览馆、便民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建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同时,充分结合村落的原有产业形态,依托现有生态优势,突出产业和新村建设的有效融合,引导和支持村民利用新建川西林盘发展“三小经济”(小旅馆、小餐馆、小茶馆),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二)xx区大面镇龙华村。xx区大面镇龙华村在贯彻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中,率先探索建立了XX省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自愿以家庭为单位,自觉将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股本入社,村集体以非耕地和集体资产入股,创造性地推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农地集中经营。在土地流转整理过程中
4、,采取“耕地向保护区集中、宅基地向发展区归并、农民居住区向空中扩展”的方式,一方面在集中的耕地上引进高附加值项目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把整理出的宅基地、非耕地集中置换到经济价值高的公路沿线修建“兴业园”,促使土地资本扩大增值,引进吸纳劳动力强的产业落户解决农民就近工作问题;一方面同时修建中高档住宅小区给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农民变市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通过“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以流转农民宅基地“腾笼兴农”为切入点,成功探索出“钱从土地中来,人到产业中去”的办法,实现农民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充分保障,走出了一条农民变市民、农
5、村变新城、农业变工商业,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发展新路。 (三)xx市桤泉镇群安村。桤泉镇群安村余花龙门子新村在建设中坚持“打造原生态川西历史文化院落”的规划理念,运用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36年)的余花龙门子资源禀赋,以创建文化村落为抓手,不毁林、不挖树、不大规模拆房,实施林盘群保护性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以传承宏扬川西农耕文化为核心,还原提升西蜀民居风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投入300多万元打造川西历史文化村落。二是通过采取农户房屋租赁、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产权资源,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引进建成万春百年老卤等。三是利用崇州举办的红提(有机蔬菜瓜果)采摘节
6、,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集赏荷花、采红提、游康道、品特色餐饮、听余家故事、住农家客栈等吃、住、玩为一体的川西历史文化旅游村落,实现了产业规模发展、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改善,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 (四)xx市隆兴镇黎坝村:xx市立足自身实际,围绕解决“种什么样的田”、“谁来种田”和“怎样种田”的问题,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粮食规模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了粮食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xx市杨柳
7、土地股份合作社由隆兴镇黎坝村15组30户农民以101.27亩土地承包地经营权工商登记注册成立,目前,入社面积已达506亩,入社农户157户。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代表社员负责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交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生产成本由社员按照入股面积筹集,若社员没有能力或不愿筹集,则开展社员内部资金互助,政府给予社员互助资金贴息扶持。合作社收支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经合作社社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共同协商,采取除本10:20:70(
8、10%作为公积金、20%作为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的比例按股权分红。同时,合作社还可以以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进行商业贷款,用于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离地不失权、土地变资本。通过合作社集体经营社员土地效益比周边未入社土地增加550元左右,农民入社后安心外出务工或在合作社打工,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五)xx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xx区“三圣花乡”,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主题景点,又称“五朵金花”,成为了以观
9、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如今,五朵金花以花为媒,以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风景区;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绘画艺术创作、音乐开发及相关产业为一体的艺术村。在三圣花乡尽赏乡村四季鲜花,看农村风貌,品农家特色餐饮,购乡村特色商品,体验乡村民俗
10、风情,已成为市民独特的体验休闲方式。 二、经验与做法 xx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区和先行区,从2003年开始,经过10年的创新实践,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进城乡统筹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通过学习考察,成都地区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发展理念新。成都地区之所以统筹城乡做得好,农业农村发展得快,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超前,发展意识强烈,有敢想敢试敢闯的劲头。在被确定为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区域一开始,成都就牢固树立五种意识(规划意识、环保意识、市场配置资源意识、集约利用土地意识、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创造性的提出
11、了以“六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从制度上建立起新型城乡关系。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树立城乡一盘棋和“全域成都”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编制、管理、监督工作满覆盖的要求,把城乡产业布局、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整体考虑,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规划缺失、低水平盲目建设的问题。二是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对各地产业发展重新定位和布局,实行“一区一主业、一村一品牌”,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发展,为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
12、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三化联动”的良性循环。安德镇在充分挖掘xx县豆瓣的历史文化,兴建了川菜产业园,川菜体验馆,走出了“以工促农、以旅助农、以贸带农”的新路子,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升值,农民务工经商,城乡统筹推进。三圣花乡,以花为媒,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打造了“五朵金花”,成为了全国重要的花卉产业交易基地、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家乐发源地,实现了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商贸流通的完美结合。三是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
13、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龙华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成立了XX省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将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股本入社,村集体以非耕地和集体资产入股,盘活了资源,探索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由谁来种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壮大了集体经济,捞取了新村建设的“第一桶金”,这种做法被各界形象的誉为“龙华实践”。唐昌镇战旗村引进四川大行集团公司,投资打造了乡村旅游项目-“第五季妈妈农庄”,引入市
14、场竞争,着力创建集新农村观光旅游、浪漫创意婚礼、农家田园休闲、香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观光休闲田园村,使广大农民在开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四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有效解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脱节的问题,成都从加快县城、区域中心镇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入手,统筹规划并大力推进了城乡交通、公用设施、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近了城乡空间距离、实现了基础设施共享,为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动发展创造了条件。安龙村作为xx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示范点,在新村建设中实施了“水电路气网”五位一体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了活动中心、民俗展览馆、幼儿园、坝坝宴场、公交站等公共服
15、务设施,构建了“十分钟生活圈”,让农民享受到了市民待遇。五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公益性服务政府承担、福利性服务适度补贴、经营性服务推向市场”的思路,建立了涵盖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劳动力市场,完善了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信息网络“校校通”工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局面。同时为了确保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运行,xx市采取市县按比例分担的原则,为每个村和社区补助40万元公共服务运行费用,解决了“重建轻管”的问题。六是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16、。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将原有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实施城乡分割管理的部门进行和合并和职能调整,实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将社会服务中心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实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加快了农民向城镇转移,推动城市文明和社会管理向农村辐射,加快新型农民文明养成,促进了农村向新型社区管理方式转变。龙华社区在创造充分物质条件的同时,着眼于以构建“和谐、活力、文明”社区为目标,成立新市民教育办公室,从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生活习惯转变等方面创新教育形式,着力提高新市民现代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向城市融入。 二是推进方法活。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大胆解放思想,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积
17、极探索试行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多种方式,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实现了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一是着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区位寻优”和“一区一片”的原则,将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汽车、生物制药、冶金建材、服装家具等产业集群。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施“产业飞地”,破解土地制约,实现区域对口合作,联办工业集中发展区。采取资源换取资金、引入企业筹资等办法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成功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资金”的目标,有力推进了集中集约集群发展。xx区与xx县充分发挥资金资源优势,开展互补合作,引进置信集团,成立了
18、青蒲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以包装印务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寿安新城,经过3年发展,寿安新城建成了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二是着力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离土离乡、举家向城镇迁移,进入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农民,可依据宅基地及房屋置换城镇住房,置换面积人均35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匹配一定面积商业用房。自愿放弃原宅基地自行到城镇购房入户的,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土地被正式征用时,再按征地补偿政策给予补差。自愿并永久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还可申请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优惠政策。通过“两放弃、一退
19、出”(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集体经济组织)政策,一些具备条件、愿意到城镇入户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于没有条件,不愿意向城镇转移的,引导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采取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办法,以村为单位统一整理,成片实施开发。目前,建成农民新型社区近60个。xx区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利用土地置换的社会资本修建高档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引导农民向城镇居住,建成了有10万农民集中居住的农村新型社区,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实现了农民下山,旅游上山。三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施农村土地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规模经营。率先开展
20、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区县设立分所,镇村设立信息点,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载体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组织挂牌出让,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目前,成都已与全国50多家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了固定的业务关系;制定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开发,建立生产基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一系列有益探索,极大地激发土地规模经营积极性。xx
21、市围绕“种什么样的田、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探索实践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为支撑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了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转变了发展方式,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同时,成都的每个县市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又都能结合实际,有所创新,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xx区积极探索种植能手离土离地发展新路子,设立异地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局,组织和鼓励有种植技术的产业带头人到外省市去发展异地农业种植,并给与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断壮大了农民产业发展的“腰包”。xx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打破了土地流转租赁模式,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
22、理人负责“怎样种”,实施农业四大服务体系解决“如何种、谁来种”的问题,实现了农民离地不失地。 三是融资渠道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xx市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他们把市场配置资源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尤其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产业开发上,充分运用国家土地、税收等政策,将农村土地开发与现代农业、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统筹推进,破解了农村发展的各类难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而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形成了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组建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物流投资公司,成立5家村镇银
23、行和12家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渠道多元、机制健全”的投融资力量;二是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流转,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新居工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增强了农业、农户抗风险能力和银行参与意愿,逐步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三是创新城市支持农村机制,每年把城市土地较大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农村;发挥政府投入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龙华村在农民就业保障上利用修建的“兴业园”,给予入股农户一定面积虚拟铺面(有房屋产权但不不指定具体位置),兴业园整体出租,农户分红,凝聚
24、了合作社发展产业的资本。同时,将农户的宅基地复耕后,对节余土地进行了拍卖、储备,引进了五粮液圣山制衣厂,实现了钱从土地中来,人到产业中去。桤泉镇群安村通过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原址提升西蜀民居风格,采取农户房屋租赁、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产权资源,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打造川西历史文化村落,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了产业规模发展、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改善、群众安居乐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 三、启示和建议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促进了城乡空间合理布局,实现了功能优势互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学习,主要启示有: 一是树立全域理念,政府主导
25、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成都城乡一体化实发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的各个方面,xx市委把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点,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政治保障。同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跳出“三农”抓“三农”,把眼光放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区域之外,从城乡互通互融的整体和经济社会的全局上来思考和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既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帮助农民,又立足综合配套改革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来改善和理顺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深化改革,抓住关键领域,促进整体发展。成都城乡一体化实践把改革同发展
26、紧密结合起来,以深化改革推动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以“六个一体化”和“三个集中”为基本方法,通过对资源的空间重整,激活城乡要素,突破城乡二元的旧格局。围绕“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化着眼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了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就业服务农村土地管理、公共财政分配等制度,构建了合理配置资源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了城乡面貌的明显变化,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市场配置资源,构建融资平台,破解资金瓶颈。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是重要保障。xx市通过整合政府资源,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等政府性投资公司,以国有资产存量、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土地储备收益、赋予
27、专业经营权等方式注入资本,有效地搭建投融资平台。同时,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匮乏、农业贷款融资困难等问题,积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采取以资源换取资金等办法,盘活各类资源,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房屋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有效解决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根本利益。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帮助新市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提供与XX县区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推进“三
28、个集中”过程中,拆迁安置政策、聚居小区的规划选址和户型设计、集体经济改制方案、新型社区管理等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都交由群众讨论,实现了政府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提高了农民参与新型基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使城乡一体化赢得了城乡群众的肯定和支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续不竭动力。 根据考察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在今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农业工作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树立全域理念,科学制定城乡规划。成都的一体化建设中,“全域成都”的规划可谓“功不可没”。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树立全域理念,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把交通、水务、林业、农业等部门规划融入全
29、域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xx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特色突出的城乡规划体系。要在现有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全域规划、县域统筹、区域突破”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原则,把县城、集镇、村庄作为一个整体,优化集镇和村庄布局,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依托、中心村、中心社区为基础的“一城三中心”建设格局。要把小康社会的6大类23项指标具体到乡镇和年度,分层次、分步骤编制完成乡村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促进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的
30、有效融合,实现人口、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 (二)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此次考察,大家普遍感受到,这些学习考察点在农业发展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而形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几年,通过结构调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相对而言,我们结构调整力度和规模依然偏小。因此,学习成都地区的经验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小而全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具体讲,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我县传统优势和
31、资源优势,切实打破地域界限和乡村限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动员千家万户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养殖、高效制种等设施农业专业乡村,真正把精细瓜菜、优质葡萄、肉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做出成效。 (三)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产业体系。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结合我县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薄弱,农业人口众多的县情,只有全面调整和激活农业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产出效益,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高效农业要形成规模,单家独户“办不了”,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来做支撑,走“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降低生产风险。一是制定扶
32、持政策,对种植大户和市场前景广、产品质量好、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拉动能力。二是对农产品基地建设进行扶持。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向市场,大力开展土地流转,鼓励种养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葡萄、肉羊深加工等企业落户我县,促进农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四是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和能人带动作用,广辟市场,广纳订单,大搞订单服务,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带
33、动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大力培植发展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组织,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积极促进和带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真正构筑起覆盖全国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努力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四)吸引撬动社会资金,多方融资建设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的工作多,需要的投入大,政府要将投资重点用于公共服务保障,新居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方进行融资,促进资源变资本,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要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通过征用农村土地,改变农村土地权属性质获取土地使用权,即“集体变国有”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商业
34、开发,在土地供给方面,以最低价格供给,提高企业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二要以行政村为单位,打破村域组界集中建设,按照一户一宅的办法重新核定宅基地,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收回,新建的楼居式中心村按照农户自建房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对待,提高立项、建设审批效率,以农民自建房划拨土地,享受危旧房资金补助。三要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有序推动农村人口集中安置,小区建设中对拆除房屋农民原有住房进行1:1置换,安置房原土地性质不变,对其余房屋鼓励农民成本价购买,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统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要加强基础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承载平台,通过整合项目资源,
35、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通村油路、通讯网络建设,解决好农村居民用水、出行、信息等方面的问题,着力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方便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二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最前沿、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按照“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思路,以产业为支撑,发挥各自优势,加快推进航天、鼎新、东坝、中东等小集镇建设,扩大小城镇承载能力,吸引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发挥其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带动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三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条件好、产业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中心村作为试点,大力新建改建住宅,实施环境治理,美化亮化农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内容总结(1)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交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2)通过学习考察,成都地区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发展理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