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581185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7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29 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查内容。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

2、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即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

3、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

4、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8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说另外一个意思,这另外一个意思

5、才是语句的真意所在。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大类,在诗歌中常见的是谐音双关。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9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句作下文的开头。这种环环相扣的句式,主要作用是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6、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10比兴:朱熹诗集传中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如诗经中第一首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1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气或语势,增强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2互文:是指在古诗文中相邻的句子所

7、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内容丰富、相互补充,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3通感:就是通过联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可以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

8、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14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构成。可以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木兰辞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15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列锦修辞可达到凝练美、简约美、含蓄美的艺术效果。如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1鉴赏修辞手法借代、双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

9、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2021改编,4分)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答案: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

10、”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用典。诗中的“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这里暗指朝中无人肯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更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标题为“岁暮”,可知本诗作于年末;由注释中的时间可知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结合“烟尘犯雪岭”和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知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故“岁暮”还暗指国家江河日下、由盛转衰。综上可知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属于借代,以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战争。除此之外,“烟尘”和“鼓角”、“

11、雪岭”和“江城”对仗工整,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联系课内所学,由滕王阁序中的用典语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可知,颈联中的“请缨”也是用典,典出汉书终军传:汉武帝时,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完全归附,终军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是绳子,后人把请缨作投军报国解。在此处则暗指自己报国无门。注意,在点明手法后,还需简要写出该手法的作用。2鉴赏修辞手法比拟、排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2)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2)(经典题,4分)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12、,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答案:比拟、排比。(2分)“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一句,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使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1分)“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回答排比的作用:渲染了豪情快意的气氛,增强了气势。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13、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语来修饰“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的“缴缠”往往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抽象的“诗”,便将诗具象化,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3鉴赏修辞手法通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3)(2021新编,4分)第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把夜色比作凉水,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

14、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色的视觉形象,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一个“如”字,很容易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夜色比作凉水。本句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夜色”是人的视觉体验,而“凉”则属于触觉,因此是以触觉写视觉。接下来回答通感的表达效果,即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

15、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

16、,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17、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5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

18、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6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7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8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

19、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1)(2019江苏,6分)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2分)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2分)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

20、答本题要从诗句中找到对比点,并分析这些对比点对塑造形象的作用。第二句,“终年”写衔石填海的时间之长;“寸诚”是指精卫的诚心,将漫长的时间和微小生命的赤诚之心进行对比,凸显精卫填海的决心之坚。三、四句中的“山石细”指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小石子,“海波平”指希望填平瀚海的广大志向,两者进行对比,表现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意志。五、六句中“渺渺”形容水面的辽阔悠远,“区区”形容精卫的力量微不足道;“功难见”指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命已轻”指精卫的生命已经消耗殆尽。任务之重与生命之轻的强烈对比,暗示了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剧命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21、。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2)(经典题,3分)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风声之响与月色之浓衬托山谷的幽静、空旷。(1分)视听兼具,动静结合,(1分)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风声之响衬托山谷之静,是以动衬静。“山空月色深”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用月色之浓来衬托山的空旷。这两句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从动静、视听等角度,突出了山间的空旷、静寂。5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月圆杜甫

22、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3)(2021改编,4分)杜甫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杜甫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1分)诗的前三联写孤月当空、月映寒江;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挂空山,万籁俱静的场景,是实写。(1分)尾联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1分)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3、寄托了诗人渴盼团圆的美好愿望。(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注意审清题干:题干有两问,表现手法是一问,表达的情感是一问。诗中前六句描绘了“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是眼前的实景。而“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正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因此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及渴望团圆之情。6鉴赏表现手法用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4)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

24、。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4)(经典题,5分)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2分)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以及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作者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注释

25、可知,最后两句意为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既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了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诗歌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

26、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4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27、乾坤。”5借古讽今:指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7鉴赏表达方式描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2019浙江,6分)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2分)运用衬托,用“侍儿

28、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2分)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要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内容说明手法是如何运用的。首联是书斋外部环境的描写,“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体现了书斋环境的幽静安闲。颔联写书斋内部的陈设和装饰,“墨画”“竹”“香薰”“一架书”描写了书斋的素净雅致,反映出主人的文气雅趣。颈联“语笑”“知礼数”是对李将军身边的“侍儿”的描写,侧面衬托出李将军的知书达理和修养。“吟哦野客任狂疏”中,“吟哦”是对李将军吟诵时动作的描写,“任狂疏”是对李将军吟诵时神态的描写;“就中爱

29、读英雄传”写李将军读英雄传的爱好。后两联从这两方面表现出了李将军洒脱豪放的性情和雅致的志趣。8鉴赏表达方式抒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3)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经典题,5分)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1分)“昏”“繁”二字点明了愁;(1分)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1分)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1分)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1分)解析:本题考查

3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进行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了“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诗景中含愁,以“昏”“繁”二字点明愁情;第二首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3)(2021新编,5分)你认为第一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李诗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1分)“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2分)“日落”“暮雨”营造出凄冷、萧瑟的氛围,猿的哀啼更添愁绪,作者以哀景衬哀情,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愁苦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

31、技巧中的表达方式。“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中的“日落”和“暮雨”以及后两句中的猿声都属于哀景,抒发的也是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因此是写哀景抒哀情,同时运用了景中含情、寓情于景的手法。9鉴赏表达方式记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4)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4)(2021改编,3分)这首诗在叙述上特色鲜明,试作赏析。答案: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1

32、分)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1分)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视角这三个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方面来看,这篇诗歌以第一人称采地黄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亲切真实,易于抒情,读来倍感辛酸。从叙述顺序方面来看,本诗采用时间顺序来记叙,因此脉络分明,叙事清晰。从叙述视角方面来看,诗人以第三者的身份,站在局外进行全知全能的叙述,客观真实,隐含了自己对贵族的鄙视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视角不同于叙述人称,诗人

33、是以代言者的身份来写,代采地黄者言事,因此采用第一人称,但却是站在局外客观叙述,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诗歌的结构技巧10鉴赏结构技巧情景关系处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2017天津,3分)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案:以景结情。(1分)“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2分)(答虚写、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也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34、的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后以描绘想象中深夜景物的句子结尾,是典型的“以景结情”,作用是寄托诗人的情感,令全诗韵味悠长。11鉴赏结构技巧句间关系安排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题。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女子出嫁。 (fn):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zhn)蓁:树叶茂盛的样子。(2)(2021改编,3分)本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案:使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1分)将“桃之夭夭”“之子于归”两句反复咏唱

35、,回环反复,增加了诗句的音乐美。(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本诗中“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反复咏唱,是典型的重章叠句手法。重章叠句也是诗经惯用的章法结构,其作用在于造成回环反复的音乐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作拾翠。行云:指如云的游女。(3)(2021改编,4分)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过渡(承上启下)。(2分)

36、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了铺垫。(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所考句子处在词结构的中间,优先考虑是过渡(承上启下)。“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写白天的游人散去,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夜晚的庭院显得异常幽静。“行云去后”承接上文热闹的游春景象,“已放笙歌池院静”开启下文幽雅、恬静的庭院景色。12鉴赏结构技巧主旨表达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咸阳城东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

37、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4)(2021改编,4分)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在全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开门见山。(2分)一个“愁”字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一上高城万里愁”是全诗的首句,一开篇就直接写愁,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属于开门见山的结构技巧。表达技巧一直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设题热点,在高考试卷上呈现的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的修辞手法,二是从描写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

38、的表现手法。Z表达方式设问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方式写景(抒情)?2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是怎样表现的?3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有何效果?审题题干中有“描写”“抒情”“表达方式”字样。模式1.明手法。正确指出所用表达方式。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3析效果。分析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设问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3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分析。审题题干中有“表现手法”“表现方式”“艺术手法”等字样。模式1.明确概念范畴,正确使用术语。诗歌的表现手法繁多,要熟悉各种手法的特点,能够辨析易混手法。如:衬托有主

39、有次,对比不分主次。2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要点。题干中要求结合某几句作答,则从大处着眼,从局部下手。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则要立足全诗,具体分析。修辞手法设问1.本诗某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2请比较两首诗某一句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审题题干中有“诗句”“某句”“一句”“修辞手法”等字样。模式1.点明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对该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指出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基本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结构章法设问1.分析这首诗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40、审题题干中有“结构”“布局”“线索”等字样。模式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3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等。J(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S思考角度文本对应理解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

41、铺陈渲染。如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结合文本第二句“送君多暮情”是直接“点”出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Z“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

42、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诗意】洛水滚滚向东流去,流向远方,临别送你,暮色四起,有多少缱绻的情愫。船行速度很慢,郊野的寺庙出现在眼前,身后的孤山看得清清楚楚。向前看去,数千里水面,其中没有芦苇和稗草生长。夕阳洒满江上的舟楫,此时此刻,我只爱水波清澈荡漾。拿起酒杯,面对树梢上的月亮尽情畅饮,醉后就睡卧于水鸟鸣叫的江洲。夜幕降临了,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白马寺,梦里相会在繁华的金陵城。醒来之后只有一声叹息,此番离别后,你独自行走在悠远空阔的江海之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G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

43、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

44、,春风得意。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解析】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答案】(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

45、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解析】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需要从虚实结合、反衬的角

46、度进行解读。【诗意】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飘荡。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