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详解详析.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579787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115 大小:19.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详解详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详解详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详解详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详解详析.pdf(1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 国 早 期 人 类 的 代 表 一一北京人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知识点题号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2、8、9、10、13、15北京人3、4、5、7、11、12、13、14、15、16、17山顶洞人6、7、13、14、15、181.B根 据 题 干 中“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等信息,即可判定是指“元谋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 谋 人 生 活 在 距 今 约170万年。2.C距 今 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云南元谋县。3.B根 据 题 干 给 出 的“1929年”“裴文中”可知是北京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4.B根 据 题 干 中“距 今 约70万-2 0万 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 至2 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5.A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元谋 人。故 选A。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 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7.解析:第(1)问由第一组图片“北京人、山顶洞人”判断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

3、2 0万年的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第问根据材料二“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给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可知,北京人用火可以烧烤食物、驱赶猛兽、照明、取暖,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第问根据材料二“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成堆的灰烬,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可知,北京人遗址发现多处成堆的灰烬说明北京

4、人不仅能使用火,还能够管理火。答案:(1)打制石器;当时远古人类具备审美意识,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猛兽、照明、取暖,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不仅能使用火,还能够管理火。【能力提升练】8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1 7 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元谋人虽知道使用火,但还不会人工取火,据此可排除含的选项,故选Bo9.A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

5、人类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结合题干信息,即可判定答案。10.D根据材料信息,综合比较四个选项,D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11.B由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与现代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故选Bo12.D根据材料“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可知北京人能够制造工具,A、B、C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选D项。13.D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14.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共同生活情景”,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情景中的共同点。根据所学可知,A、B选项的内容只符合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已经会使用骨针缝纫,可知不再赤身裸体,C不符合题意;北京人和山顶洞

6、人都使用打制石器,制造工具,故D项符合题意。15.C根 据“人猿相揖别”这一关键信息、,即可判定题目考查的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会不会制造工具。16.解析:第问材料一是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材料二是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表。由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中“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 0多个北京人个体”和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中很多北京人生活在一起,可知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由清单中的“灰烬层”图、“烧骨”图 和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中两个北京人围在火堆旁烤火(烧烤动物),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由清单 中“大量有明显人工加工痕迹的石头”图 和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中有一个北京人正在用

7、石头互相碰击,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由清单中“大量的肿骨鹿鹿角化石”图 和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中有几个北京人背着动物尸体回来,可知北京人会狩猎;肿骨鹿是北京人主要的狩猎对象之一。由清单中的材料“北京人的下肢骨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和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中北京人站着走路,可知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第问由材料三中“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 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可知: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有助于认识人类进化的进程,证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论观点。答案:(1)北京人生活

8、想象图中的画面信息描述根据信息进行的推测或结论可以印证推测的考古发现(只填写字母)示例:很多北京人在一起北京人过群居生活A有两个北京人围在火堆旁烤火(烧烤动物)北京人会使用火B有一个北京人正在用石头互相碰北京人会制造石器(打制石器亦可)C击有几个北京人背着动物尸体回来狩猎是北京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北京人会狩猎;肿骨鹿是北京人主要的狩猎对象之一;或相同意思)D北京人站着走路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E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有助于认识人类进化的进程,证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论观点。【核心素养练】1 7.B题 干 中“1 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题干中“还有大量

9、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1 8.C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故选C项。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原始农业的发展1、2、7、8、1 6河姆渡人的生活3、4、7、9、1 0、1 1、1 2、1 5、1 6、1 7半坡居民的生活5、6、7、1 3、1 4、1 5、1 6、1 8【基础巩固练】1.B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 .C根据图片中“距今约7 0 0 0 年”

10、“种植水稻”以 及“中国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4.B 鱼纹彩陶盆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属于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排除含有或的选项即可。5 .C根据题干中“遗址距今约有6 0 0 0 年”“黄河流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6.D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物为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7.解析:第问材料一中“制耒相,教民农作”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耕出现的原因是人类在长期的采集、

11、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第问依据所学可知“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指的是干栏式房屋。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第 问 由“彩陶”“呈人面”“呈双鱼”“护壕”可知,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答案:(1)出现了原始的农耕;原因: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粟。【能力提升练】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

12、展的重要标志。综合分析四个选项,A、C、D符合要求。B是原始手工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故 B符合题意。9.C题干给出的图片是河姆渡人制作的“猪纹陶钵”,据此可知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饲养动物。因此,历史老师在讲解图片的内容时,用了 “家里增加新成员”进行解读,对“新成员”的理解正确的是指开始饲养动物。10.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 民“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11.B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在长江流域的一些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早期栽培稻的遗存。12.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 今 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故可先排除A、B两项。链接课本

13、知识可知,在距今约 7 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故选Do13.C半坡人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根据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1 4.B半坡人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已经学会了使用弓箭、长矛;已经学会了简单的纺织、制衣;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定答案。1 5.A题干提供的图片分别反映了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 住 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 住 的“干栏式房屋”,根据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房屋样式的修建,决定因素在于生活的自然条件的不同。1 6.

14、解析:第问通过观察题干所给文物图片和古遗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猪纹陶钵、骨相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所 以C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故题干三个文物和对应的文化遗址的正确搭配应该是:D A、B;E-C o第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过着定居生活,促使他们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第问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属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他们不会随意迁徙;因为稻和粟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也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进行的,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同 时 一,随

15、着谷物栽培和家畜饲养的发展,人们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不会随意迁徙。第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建筑和农作物生产方面的不同之处是:房屋建筑: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农作物: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相同之处是都会建造房屋,种植农作物,制作陶器等。第问地理环境和气候不同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两个原因。一方水 土 养 一 方 人 这 句 俗 语 可 以 解 释 两 处 原 始 居 民 生 活 各 不 相 同的原因。答案:(1)D A、B;E C o C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会;因

16、为稻和粟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人们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不会随意迁徙。(4)相似之处: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造房屋;都会制造陶器。不同之处: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核心素养练】1 7.A根据材料中的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能种植水稻,综合分析四个选项,A 符合题意。1 8.C

17、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北方原始农耕文化”,首先可排除A、B两个选项。由“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属于黄河流 域,符 合“北 方”,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与“北方”不相符,故 选Co第3课 远 古 的 传 说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知识点题号炎黄联盟1、2、7、8、9、15、17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3、4、10、11、15、16、17尧舜禹的禅让5、6、7、12、13、14、15、16、181.C根 据 题 干 中 的“涿鹿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炎黄部落打败蚩尤。故 选C。2.C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可 知,炎 帝 和 黄 帝

18、 被 尊 奉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人文初祖。3.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4.A由 题 干 中“轩 辕”“始 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 公 孙,名 轩 辕;被 后 人 尊 崇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人 文 初 祖。故A符合题意。5.D相传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一种民主推选制度。6.D相传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I,采用疏导的办法,最终消除了水患。7.解析:第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

19、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其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盟打败了位于东方的蚩尤部落。第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通过实行禅让制来推举部落联盟的首领,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答案:(1)黄帝、尧、舜、禹。炎 帝、蚩尤。禅让制。【能力提升练】8.C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后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9.B结合所学可知,

20、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这一部落联盟以后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选B。1 0.B材 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的意思是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这反映出当时的集市贸易活动。与 A项医药、C项陶器及D项兵器无关。11.A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符合题意。相传发明纺织、制作乐器的是炎帝,创造文字的是仓颉,制作音律的是伶伦,故不符合题意。12.B由图可知,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结

21、成联盟后,尧、舜、禹时期,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选择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实 行“禅让制”。所以说流程图显示了禅让制的形成。13.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舜在位时一,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14.B尧舜禹时期,舜派禹治水,解除黄河水患。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自己父亲稣的治水教训I,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舜年老后,通过禅让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 的“人文初祖”,故排除。故选B。15.D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

22、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其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16.解析:第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教民农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神农”指的是炎帝。据材料一可知,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第(2)问依据材料二“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禹治水,据此回答本问。第(3)问据材料三可知,华夏民族是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分析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 案:(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大

23、 禹;治理水患。华夏民族是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4)中华民族具有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核心素养练】1 7.B炎帝和黄帝是著名的传说人物,有关他们的传说是人们口耳相传 的“历 史”,还没有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1 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禹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让位于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单 元 综 合 阶 段 训 练(第 一 单 元)【阶段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东人1、2、3、4、5、1 1、1 2原始农耕生活5、6、7、8、1 1、1 2远古的传说9、1

24、0、1 11.C距 今 约1 7 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云南元谋县。2.D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 万年。故选D。3.C依据题干中“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可知,考古工作者可依据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A、B、D与“北京人头部”无关,故选C。4.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 万年。5.C元谋人是目前已确认的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半坡人生活在距

25、今约6 000年;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6.D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 000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河姆渡居民住在干栏式房屋。7.B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 000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8.D题干材料所述“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9.D根据题干信息“蚩尤作兵伐黄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当时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

26、鹿决战,最终炎黄大败蚩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1 0 .B尧舜禹时期,洪水肆虐,大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消除了水患。题干中的图片反映的正是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1 1 .解析:根据任务一中各种远古人类的距今年代及生活特征,可以判定第(1)问的答案;根据任务二中的图文材料及所学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可知第(2)问的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人类起源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久远,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发现的化石和遗址的考古来研究,据此回答第(3)问即可。答案:洞穴中的祖先:;定居时代的祖先:;传说中的祖先:。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

27、征;北京人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这些都说明北京人已经向现代人进化了。不同点: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原因:这些是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化石和考古发现。1 2 .解析:第(1)问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石器,是采用打制方法制作的。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骨相,是采用磨制方法制作的。第(2)问从打制工具到磨制工具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

28、家,材料二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据此回答第问即可。第(4)问粮食作物水稻和粟的栽培,逐渐改变了古人类单纯依靠渔猎为生的状况,原始农业逐渐产生,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农业的发展同时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答案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第(5)问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包括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答案:(1)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打制;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4)原始居民可以不再靠单纯的打猎和渔业为生,而可以种植水稻或粟等农作物,生活所需食物可以有稳定来源;原始居民的

29、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开始定居生活;粮食收获后需要储存,陶器等手工业就可以获得初步发展。(意思对即可)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夏 商 周 的 更 替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2、7、8、9、1 6、1 7、1 8【基础巩固练】商汤灭夏3、10、14、16、18武王伐纣4、11、14、16、18西周的分封制5、6、12、13、14、15、16、181.A约 公 元 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C根 据 题 干 中 的“世袭制”代 替

30、“禅让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 选C。3.D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4.D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是个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据 此 可 以 判 定 铸 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器应该铸造于牧野之战之后,故选Do5.B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说的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

31、国。6.C由 题 干 中 的“国人暴动”可判断是周厉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 元 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7.解 析:约 公 元 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 天 下 变 为“家天下”,当时我国已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阶段,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据此回答第(1)(2)问即可。答案:(1)启。世袭制。(3)社会阶段:奴隶社会。【能力提升练】8.A约 公 元 前2 0 7 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9.C根据题干中“治理洪水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

32、创造了奴隶制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定答案为C o1 0.D根据题干中“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之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桀在位时期,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不得民心。后商汤灭夏。因此,D符合题意。1 1.B公元前1 0 4 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展开决战,最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1 2.C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可知,“烽火”是“有寇至”的信号,而“诸侯悉至”说明了诸侯有拱卫周王室的义务。1 3.C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

33、务”可知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 4.B根据材料中“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观点,结合所学即可判定答案。1 5.C根据年代与世纪换算的关系,可知公元前7 7 1年,处于公元前8世纪前期。1 6.解析:第(1)问根据题干“阳城”“夏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在位时,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了各种制度。夏朝还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因此复原的国家机构为监狱。第问从图片中的“殷墟”可知是商朝都城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4、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 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第(4)问据材料”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初年,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答案:(1)监狱。商;盘庚。牧野之战。(4)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核心素养练】

35、17.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全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 过 1 0 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这反映了大禹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学习大禹持之以恒,吃苦耐劳,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传统美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1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一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公 元 前 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第 5 课

36、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2、3、7、8、9、10、11、12、16、17甲骨文记事4、5、12、13 15、16、18甲骨文的造字特点5、6、14、15【基础巩固练】1.C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2.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故排除,选 Ao3.C根据题干中“天子”“诸侯”“卿大夫”等信息可知

37、根据权力的大小鼎篇使用规格有明确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4.A根据题干中“殷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5.D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现在

38、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 500个,已经识别的有1 500多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故 D项符合题意。6.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题干图片中甲骨文采用了最原始的象形造字方法。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即可。答案:(1)图一:四羊方尊;图二:司母戊鼎。(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

39、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力提升练】8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爵、飙、爵等。9 .B据“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可见,鼎成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其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1 0.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

40、超。由此判断C项符合题意。1 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故说法错误,选A o1 2.C 由材料“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篇内底铸铭文4 行 3 3 字,记载了公元前1 0 4 6 年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知,利箧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手资料。A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故B 不符合题意;铭文所记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 1 世纪,故D 表述错误,选C 项。1 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

41、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 对应的分别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1 5.B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可判断B 项符合题意。1 6.解析:第问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图三是利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铸造法”铸造而成的。第问考查青铜器功能的转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4)问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链接课本知识回答。答案:(1)图一:四羊方尊;图二:司母戊鼎;图三:利篇。“泥范铸造法”。

4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1 8 9 9 年,王懿荣;商周时期的历史。(4)祭 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评 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核心素养练】17.A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选项Ao18.A甲骨文保存了我国古代大量的原始记录,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6课 动 荡 的 春 秋

43、时 期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知识点题号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2、3、8、9、17王室衰微7、10、11、16、18诸侯争霸4、5、6、7、12、13、14、15、161.B根 据 题 干 中“西 周”、公 元 前770公 元 前476年等信息可知,处应为春秋时期。链接所学可知,公 元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一 般 是指 从 公 元 前770年 至 公 元 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而得名。2.C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制造和使用打制的石器,即旧石器,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

44、出现青铜器,商周时期技术日臻成熟;春秋时期铁农具得以使用并逐渐推广。3.D 随着春秋时期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4.D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地位和权势的衰弱,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创者;春秋时期属于东周前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 7 0-前 4 7 6 年),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局,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

45、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故周武王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6.B 根 据“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可知其说明的是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7.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可知,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增强,这是春秋时期的情况。第问依据材料二 信 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齐国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

46、个霸主。第问由材料三中“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可得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由“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可知,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争霸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答案:(1)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他的建议进行改革,使齐国实力大增,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能力提升练】8.C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所以C项符合题意。9.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47、,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故 D符合题意。10.D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需要履行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等义务。题干材料中鲁国国君对待周天子的态度,充分反映了周王室的地位衰微、分封制的日渐瓦解。11.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即霸主,而不是一个叫方伯的人。故不正确,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国势力崛起。各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正确,选 A。1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13.C到春秋末期,长江下

48、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14.D春秋时期,仍是奴隶制社会,由于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发动战争,争夺霸主的地位。15.C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16.解析:第问,结合所学回答。第 问,据所学可知,导致诸侯争霸的原因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操控政治局面,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进行争霸战争。第 问,春秋时期,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可以说是非正义的,但同时在客观上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

49、交融,使国家走向统一,从这一点来说又是历史的进步。答案:(1)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国势力崛起,竞相称霸,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操控政治局面,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可以说是非正义的,但同时在客观上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使国家走向统一,从这一点来说又是历史的进步。【核心素养练】17.A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18.D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

50、因 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 自 诸 侯 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战国七雄1、2、8、9、10商鞅变法3、4、5、11、12、13、14、16、17造福千秋的都江堰6、7、15、18【基础巩固练】1.D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因此晋不属于战国七雄。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端、楚国处于最南端。故选D。3.B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该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材料“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