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20以内的数的熟悉 20以内的数的熟悉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熟悉10以内的数的意义;其次单元比拟,熟悉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熟悉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局部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详细的情境,通过观看、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规律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
2、,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受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规律起点,但它仍是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分。因此,教材不但没有的减弱对数可分可合的熟悉,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或嬉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法、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头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
3、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嬉戏的情境(第28页),可以问“套中1次,没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几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问“投了4次,没套中3次,套中了几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没套中几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如从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事实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醒了一样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由于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盼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留意力,同时让学
4、生一开头学习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学问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4、表达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供应自主选择算法与沟通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挨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根本内容,确定位置与挨次的方法许多,其中最根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展描述。第五单元位置与挨次就围围着这一主题绽开的。 2、熟悉物体的外形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根本内容。第六单元熟悉物体所熟悉的是四种最常见的
5、简洁物体的外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阅历不仅是进展统计活动的必要根底,数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熟悉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管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受和体验,积存分类和统计活动的阅历。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年龄小,天真、得意、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存了肯定的数学阅历,如数数、写数、分类等。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上课时不爱用心听讲,参加意识不强,对课堂常规和一些组织形式不熟识,很少有倾听、沟通、阅读、书写的沟通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
6、2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熟悉,比拟多少、长短和高矮,
7、简洁的分类,以及初步熟悉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8、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展简洁的分类。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阅历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阅历和学问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到达计算娴熟。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 5直观熟悉立体和平面图形,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9、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熟悉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熟悉(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熟悉(5课时) 30的熟悉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熟悉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熟悉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熟悉(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
10、的减法(2课时) (八)熟悉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学问构造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留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拟活泼,大多数学生上课根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拟高,个别孩子常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拟随便,可塑性较强,要特殊留意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学问和力量把握状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学问上还
11、是数学力量上都有所预备。 就数的熟悉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特别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学问预备的缘由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局部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展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时机使用,因此这方面的预备比拟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娴熟,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进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肯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精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
12、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依据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答复,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熟悉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力量和推理力量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拟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状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爱上课,喜爱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嬉戏让学生把握数学技能和数学学问。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
13、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熟悉,位置,以及初步熟悉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试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试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学问的范围,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表达鲜亮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试验教材相比拟,其主要变化表达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预备性,设置了“预备课”单元。预备课单元的内容为试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预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阅历
14、。通过详细事物的数量比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拟数的大小做好预备。而试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构造与试验教材的根本一样。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存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表达了预备性。二是对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熟悉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展整合,将熟悉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熟悉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熟
15、悉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表达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展了肯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依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阅历,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展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
16、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详细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受探究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娴熟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熟悉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详细的情境熟悉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详细物体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熟悉这些形体相应
17、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洁的分类,经受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依据统计的数据答复简洁的问题,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拟事物的多少,比拟简洁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进展思维力量,如在熟悉20以内数时通过比拟、排列发觉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进展学生的有序思索和分析、推理力量,在“认钟表”时进展比拟、综合和推断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18、篇6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生疏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娴熟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 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
19、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培育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熟悉数的计算的开头。在日常
20、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预备性(主要表达在第一、二单元) (1)把试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预备课”。 第一单元“预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局部内容。是由试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阅历。比多少是原来其次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其次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
21、册。 其次单元位置,主要是熟悉“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熟悉分散编排。 熟悉图形原来包括:熟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试验过 程中 教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熟悉区分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因此现在本册先熟悉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熟悉平面图形。 (2)只熟悉整时。 “熟悉钟表”原来包括:熟悉整时和半时,但试验过程中教师一般反映:半时的熟悉比拟困难,我们把“半时”的熟悉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熟悉“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22、: 1.仔细讨论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以学生的已有阅历为根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查找学生熟识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纳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看与操作,让学生经受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5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当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看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展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3、,以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7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学问(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阅历)以及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在情感态度和一般力量方面都能得到充分进展。 详细阐述如下: 学问与技能 经受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把握数与代数的根底学问
24、和根本技能,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经受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把握空间与 图形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 经受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猜测的过程,把握统计与概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 数学思索 经受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进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熟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 经受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进展统计观念。 经受观看、试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进展合情推理力量和初步的演绎推理力量,能有条理地、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
25、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进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展实践力量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奇怪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熬炼克制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念。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及对人类历史进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布满着探究与制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展质疑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亲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进展具有非常重
26、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进展离不开学问与技能的学习,同时,学问与技能的学习必需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学问与技能 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熟悉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洁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受直观熟悉简洁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洁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把握一些简洁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
27、思索 能运用生活阅历,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洁现象。 在对简洁物体和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究过程中,进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展简洁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展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舞与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奇怪心,能够积极参加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舞与帮忙下,能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
28、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念。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经受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索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准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
29、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
30、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熟悉,位置,以及初步熟悉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
31、开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课时安排 (一)、预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熟悉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熟悉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熟悉3课时 30的熟悉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熟悉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熟悉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熟悉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熟悉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32、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熟悉(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熟悉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六、改良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看、操作、归
33、纳、类比、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获得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进一步进展思维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进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胜利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进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学问背景亲密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与进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4、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把握必要的根底学问与根本技能。 (二)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数学学习过程布满着观看、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转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沟通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展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教师应鼓舞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沟通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索根底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沟通来开拓思路。 (三)重视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力量 学生的学问、力量、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现实中去,
35、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8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一、 班级状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学堂门,大局部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留意力较短,依据这些状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身,留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观看,大局部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局部同
36、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力量、全面观看问题的力量不是很好、留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剧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急躁的进展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当地完本钱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头,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忙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37、,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看和语言表达力量状况,为以后教学做好预备。 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其次单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预备性学问;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拟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把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熟悉和加减法。15的熟悉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根底的学问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头。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
38、熟悉物体和图形。熟悉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开头,主要是从外形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熟悉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把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力量的进展对于将来理解、承受和把握系统化的学问,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好处。 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把握分类方法;关键:把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熟悉和加减法。610的熟悉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根底。 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把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熟悉。1120各数的熟
39、悉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预备。 重、难点:熟悉数位和计数单位,把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熟悉钟表。熟悉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熟悉钟面。 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把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根底,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需练好的根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洁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觉和解决稍简单的问题打下根底。 重点:把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洁的问题;关键:把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
40、的方法。 本册教科书以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熟悉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洁的比拟;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洁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一样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熟悉简洁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展加减法口算作预备。这里所表达的比拟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学问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
41、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穿插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学问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熟悉构造。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试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讨论和使用阅历的根底上进展设计的。力求使教材的构造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阅历,反映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并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供应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同时,进展数学力量,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念。 1.依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供应更丰富的学问
42、。 2.重视学生的阅历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阅历和学问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到达计算娴熟。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 6. 直观熟悉立体和平面图形,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8.表达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制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供应丰富的资源。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编排,为教师制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供应更多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问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1.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挨次,能比拟数的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详细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局部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娴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熟悉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