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潍坊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起, 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66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在论述问题 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 的重要一环。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
2、思与虑的区分,梳 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匡钊依托墨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 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刘 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治哲学 的内在理路。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注重“法”的 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 发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 入了源头活水。(摘编
3、自李元骏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 材料二:读诸子,首先应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战国中 期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特定性的对象有个别性和类别性两类。个别性的如论语,大多是对某个弟子或时人 的教诲,以及弟子相互间交流的记录,各条语录原本是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这也正是原 始语录体的特征。在这类体式中,语录的意义是由语录句义、语录涉及的对象和语录产生 的语境结合起来形成的。阅读这些语录,该落实到语录所及的具体对象或事件中,要知道 语录原本是对特定场境中的对象有意义。例如论语中多位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 有了竹林,夏季的萤火虫更多
4、了。萤火虫一闪一闪,在飞流。漫天光瀑,从绵密的星星里 倾泻下来。我用一个丝网捕捉萤火虫,萤火虫吸在玻璃壁上,荧荧发光。我们拿 着罐子,当成手电在院子里钻来钻去。发光的玻璃罐在我们手里,成了一个魔术瓶,储存 着年少时的好奇和惊喜。那种独特的蓝荧的光,是一个飘忽摇曳的童话,一直把我们带到 蓝星镶嵌的天际。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词语运用方面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5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松弛感”成了网络的热词,它表达的是一种无论在任
5、何情况下,都能坦然从容、不 焦躁、不抱怨、不指责、不过分用力的状态。它既可指人际关系的状态,也可指追求自我 过程中的状态。有同学认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在,青年就应该搏击奋斗,“松弛感”要不 得;有同学认为:来日方长,不可汲汲于眼下的成功,适当有“松弛感”才能走得更远; 还有同学认为:该“松弛”时则“松弛二 该较劲时且较劲,要分情况做论断,不可一概而 论对此,同学们热议不断,见仁见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以“调控自我,绽放青春”为主题的班会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6、(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起, 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66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在论述问题 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 的重要一环。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思与虑的区分,梳 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匡钊依托墨
7、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 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刘 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治哲学 的内在理路。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注重“法”的 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 发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 入了源头活水。(摘编自李元骏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 材料二:读诸子,首先应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
8、对象的表达;战国中 期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特定性的对象有个别性和类别性两类。个别性的如论语,大多是对某个弟子或时人 的教诲,以及弟子相互间交流的记录,各条语录原本是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这也正是原 始语录体的特征。在这类体式中,语录的意义是由语录句义、语录涉及的对象和语录产生 的语境结合起来形成的。阅读这些语录,该落实到语录所及的具体对象或事件中,要知道 语录原本是对特定场境中的对象有意义。例如论语中多位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 不相同,当然也不是对某个弟子负责任,对另外弟子应付从事,而是李贽说的“有为而发, 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另外类别性的,是
9、对某一类对象说的。例如孙子兵法,前四篇对统帅讲战略性的问 题,中间八篇对将军讲战术性的问题,末篇用间对统帅和将军都有意义。所以第四篇 形篇讲“无奇胜”,第五篇势篇讲“以奇胜。并没有矛盾。因为形篇是对统帅 讲的,统帅需要考虑政治、外交、经济等因素,“奇”即使获“胜”,也没有决定性意义。而 势篇是对将军而言的,将军着重考虑具体作战的问题,要求出奇制胜。这样“不敌则避 之”(计篇)之类的指示也能合理地解释,因为其只是对统帅讲的战争继续与否的原则; 假若是对将军而言,怎么可能指示他在寡不敌众时可临阵脱逃呢?显然,对统帅说的,对 将军可能没有指导意义。那些现在看来很抽象的著述,原本也是针对某一类对象的指
10、示。例如老子,各章背 后原本潜存着特定类别的对象。顾准先生将之分为四类:一类是“王”或“侯王”,也称为“圣 人”;二类也称做“圣人”,但不能实证为“王”或“侯王”;三类是“士”;四类是漫不指明的主 体。具体怎样分类还要再讨论,但是分清了对象类别的特定性才能读懂各章的本旨是显然 的。例如对“士”讲的人生修养原则和方法,对“侯王”“圣人”没有意义;对“侯王”讲的政治 谋略和手段,对“土”“圣人”也无甚意义。对“士”“侯王”“圣人”说的都以“道”为根本,但这 个“道”的意义各不同对象的特定性,导致了“道”意义的不确定性和丰富性。战国中后期,有开始对普遍对象而言的著作。秦汉之间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淮南
11、子,有贯通全书的结构考虑,更明显为一般性的表达,其中若干章节还是对特定对象说的。 但是,不能以为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也是这样的。对某个人当时的需要说的,或是对 某一类别的需要说的,其所形成的意义,若作一般性来理解,会有许多难以填平的沟壑。其次要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由章句组成,后期发展到了篇的形式,也还有 章句式的表达。这些章句或篇可能是创始人不同时期的思想轨迹,也可能是门人、后学的 思想记录。组合在一起,就有思想流变性的特征。阅读诸子,就不宜忽略其思想的流变性 特征。由这样一条路径,似更可以走近诸子。(摘编自张涅走近诸子的另一条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3分)A.许多诸子著作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深刻的诠释往往可以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B.阅读原始语录体式作品,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对象和语境等。C.对老子各章背后潜存的特定性对象分类不清,使得“道”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和丰富 性。D.思想流变性也是诸子的一个鲜明特征,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得注意其流变性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对老子各章背后潜存的特定性对象分类不清,使得”错,原文说“对象的特定 性导致了 道意义的不确定性和丰富性”,可知导致“道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和丰富性”, 是“对象的特定性”,而不是因为“对老子
13、各章背后潜存的特定性对象分类不清”。故选Co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讲诸子学与哲学的关系,材料二侧重讲阅读诸子著作应注意的事项。B.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为诸子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中国哲学又从诸子学汲取思想内容。C.吕氏春秋中有部分章节已指定特定对象,不能作一般性来理解,否则难以解读。D.把握诸子所具有的特定性对象和思想流变性特征,就能准确理解、领会其主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无中生有,”就能准确理解、领会其主旨”错,原文只是说“分清了对象类别的特定 性才能读懂各章的本旨是显然的” “由这样一条路径,似更可以
14、走近诸子”。故选D。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谭嗣同仁学:“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B.张之洞曾说:“以经学家实事求是之法读子。”C.刘师培指出:“近代巨儒稍稍治诸子书,大抵甄明诂故,掇拾丛残,乃诸子之考证学。” D.郭齐勇在“诸子学与中国哲学”论坛上认为,广义的子学,涉及天人关系、天道关系等问 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论点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A.是谭嗣同对“荀学”的否定;B.是张之洞讲学习诸子的方法;C.是刘师培评论近代巨儒研究诸子书的本质问题;D. “天人关系、天道关系
15、”问题就是哲学问题。故选D。4 .材料二在论证诸子著作存在的两个特征时,其一特详其一特略,请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处 理的原因。(4分)【答案】详细论证“诸子著作”的第一个特征,是因为这一特征是其直接显现出来的,而 且直接影响着对文本的精准解读。简略论证“诸子著作”的第二个特征,是因为这一特征不大明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详略安排的能力。材料二第1段“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战国中期以后, 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指出了 “诸子著作”的两个 特征;然后从 第2至4段具体论述“诸子著作”的第一个特征,“特定性的对象有个别性 和类
16、别性两类” “另外类别性的,是对某一类对象说的”“那些现在看来很抽象的著述,原本 也是针对某一类对象的指示”,可见,详细论证“诸子著作”的第一个特征,是因为这一特 征是其直接显现出来的,而且直接影响着对文本的精准解读。第5段简略论证“诸子著作”的第二个特征。原文“秦汉之间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 淮南子,有贯通全书的结构考虑,更明显为一般性的表达,其中若干章节还是对特定对 象说的”,可见,因为这一特征不大明显,所以作者进行了简略论述。5 .论语:“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有)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 鸣鼓而攻之,可也。,”后来孔子又将冉有列入“十哲”。这些内容看似矛盾的,如何理解?请
17、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理解论语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孔子斥责冉有并让弟子攻击他,是因为他帮 助季氏敛财,违背了“仁”,可见孔子爱憎分明。孔子对冉有的认识也是会变化的。将冉有列入“十哲”中,是孔子对冉有总结性评价的 结果,是“非吾徒也”之后的事,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客观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这些内容看似矛盾”,表明其实不矛盾,如何理解就需要结合材料了,材料二阐明了 解读诸子的一些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加以综合即可。结合材料二“论语,大多是对某个弟子或时人的教诲,以及弟子相互间交流的记录, 各条语录原本是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阅读这些语录,该落
18、实到语录所及的具体对象或事 件中,要知道语录原本是对特定场境中的对象有意义”可知,理解论语需要结合具体语 境。材料论语中这句话的大意是,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 刮,再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可见,孔子斥责冉有并让弟子攻击他,是因为他帮助季氏敛财,违背了 “仁工 可见孔子爱 憎分明。结合材料二“组合在一起,就有思想流变性的特征。阅读诸子,就不宜忽略其思想的流 变性特征”可知,走近诸子就不能忽略其思想流变性,孔子对冉有的认识也是会变化的。材 料中后来孔子将冉有列入“十哲二 是孔子对冉有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就是孔子思想流变性
19、的体现,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客观性。(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非攻阳(节选)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 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 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就这样的到了宋国国都。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 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 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20、。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 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 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 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 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地望 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
21、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 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 ”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J“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 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 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地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禽滑鳖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 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22、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 口舌的成功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 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一或 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 ”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 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
23、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 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 哩!”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 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他问道。“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 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而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 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
24、你用拒去拒人, 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钧拒,比你那舟战 的钩拒好。”“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 改口说,但也大约很有了一些酒意。“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J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 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J“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 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
25、;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地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 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1934年8月。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一开篇,几次着重描写墨子的草鞋鞋带断了、鞋成碎片了,点明了墨子的“贱人” 身份。B. “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写出宋国贫弱,暗示了楚攻宋为不义 战。C.小说虽
26、然着力对环境和人物言行、心理进行了刻画,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是克制而含蓄 的。D.小说通过墨子和公输般的一席谈话,表达出墨子的义利观,这是作者创作时尊重历史的 表现。【答案】Co【解析】C项,着力对环境和人物言行、心理进行了刻画”错误。本文虽然有对心理的刻画, 但并不是着力。7 .关于文中墨子学生曹公子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曹公子在街角做“民气论”演讲的场景,巧妙地将现代画面与历史相融合。8 .小说将曹公子与管黔敖、禽滑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空谈无用、实干救国的思想。C.对曹公子演讲场面的描写,消解了小说庄严的叙事氛围,削弱了作品的讽刺力度。D.曹公子做官两年后与同门
27、不大来往,这一间接描写表明曹公子渐渐远离墨子精神。【答案】Co【解析】C项,“削弱了作品的讽刺力度”错,这种丑角式人物的塑造是反讽手法,恰恰增 强了文章的讽刺力度。9 .鲁迅在这篇历史小说中,将墨子这位“中国的脊梁”的典型代表凸显了出来。请结合作品,从“行”的角度,分析文中的墨子形象。(6分)【答案】不顾劳累,不辞辛苦,只身徒步奔赴楚国,一心要扶危救困,解救宋国之难, 体现出墨子为了黎民百姓勇于献身的实干家的人格魅力。与弟子管黔敖的简短谈话,告诫弟子“不要弄玄虚”,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体现 了墨子作为一位师长的言谈身教。为公输般讲解自己的“兼爱”“非攻”思想,关注民生问题,体现出墨子这位
28、先秦思想家 的独特光辉。【解析】由原文“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 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 然走” “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 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 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可知,孟子不顾劳累,不 辞辛苦,只身徒步奔赴楚国,一心要扶危救困,解救宋国之难,体现出墨子为了黎民百姓勇 于献身的实干家的人格魅力。由原文“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 嚷
29、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可 知,。孟子与弟子管黔敖的简短谈话,告诫弟子“不要弄玄虚”,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体现了墨子作为一位师长的言谈身教。由原文“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 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可知,孟子为公输般讲解自己的“兼爱” “非攻”思想, 关注民生问题,体现出墨子这位先秦思想家的独特光辉。10 有人说鲁迅的非攻是“杂文体的历史小说”,即用杂文的笔法写小说,这样的好处是 可以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讲述抽象的道理。公输般请墨子吃饭的情节中,墨子就近取譬说理 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公输般请墨子吃
30、饭时,提起钩拒,墨子就近取譬,指出义的“钩拒”,比舟战的 “钩拒”好,从而揭示了自己“兼爱”“非攻”的思想。他们谈起“饭碗”问题,由眼前吃饭的饭碗,谈到利益的饭碗,墨子认为,宋国国人的 生存比公输般个人的利益更重要,从而揭示了他的“民本”思想。当公输般拿出玩具时,墨子将玩具和车轮作对比,引发对“巧”和“拙”的议论,墨子 认为有利于人民的技巧才是“巧”的,从而揭示了他独特的义利观。【解析】由原文“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来钩, 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而又油滑,马上就离散。 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
31、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 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钧拒,比你那舟战的 钩拒好”可知,公输般请墨子吃饭时,提起钩拒,墨子就近取譬,指出义的“钩拒”,比舟 战的“钩拒”好,从而揭示了自己“兼爱” “非攻”的思想。由原文“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知,公输般和孟子谈起“饭碗”问题,由眼 前吃饭的饭碗,谈到利益的饭碗,墨子认为,宋国国人的生存比公输般个人的利益更重要, 从而揭示了他的“民本”思想。由原文“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 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
32、不相同,当然也不是对某个弟子负责任,对另外弟子应付从事,而是李贽说的“有为而发, 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另外类别性的,是对某一类对象说的。例如孙子兵法,前四篇对统帅讲战略性的问 题,中间八篇对将军讲战术性的问题,末篇用间对统帅和将军都有意义。所以第四篇 形篇讲“无奇胜”,第五篇势篇讲“以奇胜。并没有矛盾。因为形篇是对统帅 讲的,统帅需要考虑政治、外交、经济等因素,“奇”即使获“胜”,也没有决定性意义。而 势篇是对将军而言的,将军着重考虑具体作战的问题,要求出奇制胜。这样“不敌则避 之”(计篇)之类的指示也能合理地解释,因为其只是对统帅讲的战争继续与否的原则; 假若是对将军而言,怎么可能指示
33、他在寡不敌众时可临阵脱逃呢?显然,对统帅说的,对 将军可能没有指导意义。那些现在看来很抽象的著述,原本也是针对某一类对象的指示。例如老子,各章背 后原本潜存着特定类别的对象。顾准先生将之分为四类:一类是“王”或“侯王”,也称为“圣 人”;二类也称做“圣人”,但不能实证为“王”或“侯王”;三类是“士”;四类是漫不指明的主 体。具体怎样分类还要再讨论,但是分清了对象类别的特定性才能读懂各章的本旨是显然 的。例如对“士”讲的人生修养原则和方法,对“侯王”“圣人”没有意义;对“侯王”讲的政治 谋略和手段,对“土”“圣人”也无甚意义。对“士”“侯王”“圣人”说的都以“道”为根本,但这 个“道”的意义各不
34、同对象的特定性,导致了“道”意义的不确定性和丰富性。战国中后期,有开始对普遍对象而言的著作。秦汉之间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淮南 子,有贯通全书的结构考虑,更明显为一般性的表达,其中若干章节还是对特定对象说的。 但是,不能以为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也是这样的。对某个人当时的需要说的,或是对 某一类别的需要说的,其所形成的意义,若作一般性来理解,会有许多难以填平的沟壑。其次要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由章句组成,后期发展到了篇的形式,也还有 章句式的表达。这些章句或篇可能是创始人不同时期的思想轨迹,也可能是门人、后学的 思想记录。组合在一起,就有思想流变性的特征。阅读诸子,就不宜忽略其思想的流变性
35、特征。由这样一条路径,似更可以走近诸子。(摘编自张涅走近诸子的另一条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多诸子著作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深刻的诠释往往可以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B.阅读原始语录体式作品,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对象和语境等。坏的。可知,当公输般拿出玩具时,墨子将玩具和车轮作对比,引发对“巧”和“拙”的 议论,墨子认为有利于人民的技巧才是“巧”的,从而揭示了他独特的义利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日:“不可。”王曰:
36、“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 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武 安君日:“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赵人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君臣忧惧, 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日:“寡人既以兴师矣。”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称疾 不行。工及便应件隹见式安芨责之月芨尝里察圭众取胜如拽也必强麦弱冬众麦赛委?武安 君曰:“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着积,养孤 * 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 士。臣人
37、一心,上下同力。攻其列城,必未可拔。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应候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日:“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 ”复益发军,围邯郸八九月,死 伤者众而弗下。武安君日:“不听臣计,今果如何? ”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日:“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 安君顿首日:“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王不答而去。(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 *迁,其意尚快快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到,日:“我 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
38、,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率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阮 之,是足以死。”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乃使应候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B.王乃使应候往见/武安君责之日/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C.王乃使应候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D.王乃使应候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答案】C【解析】原文为: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
39、神,况以强击 弱,以众击寡乎? ”选项间主要有两处断句区别,第一处应断为“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 秦王是派应侯前去探望武安君,故不可能“武安君责之”,语意不同且不和语境逻辑。“况 乎”为固定句式,同时“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为对称结构,故第二出断为“况以强击弱 /以众击寡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者父母双亡,与陈情表“祖母刘憋臣孤弱”的“孤”含义相 同。超然客公众号B.微,文中指“无,没有”,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微”含义相 同。C.伍,古代军队最小单位,由五人编成,与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的“伍”含义
40、相 同D.邑,泛指城市以外的区域,与促织中的“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含义相 同。【答案】D【解析】邑,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选项中”而非城市以外的区域“,指代范围 广泛,包含乡村、山野等,既和文中“乡邑皆祭祀焉”的语境不符,也与促织中“邑有成 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的含义不同。文中的“邑”与促织中的“邑”均指一般 城镇,属于“城市”的范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安君认为赵国此时君臣一心,发展农耕,休养生息,已不能轻易攻打。B.武安君认为应趁赵国长平之战被击败、惊恐畏惧之时一鼓作气将其消灭。C.秦昭王认为不依靠白起也能灭赵,故继续进
41、军,却围攻不下,死伤惨重。D.秦昭王亲自去找白起,要求他抱病带兵,建立功勋,却没得到满意答复。【答案】A【解析】“休养生息”理解有误,“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 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而根据文中“赵人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 生其财。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以及“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 池以益其固”等相关信息,此时赵国有恢复生产之举,但并未采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而 是上下黝力同心,推行富国强兵之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4分)(2)武安君引剑将自到,曰:“我何罪于天
42、而至此哉? ”(4分)【答案】(1)(赵国)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队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 更坚固。(评分参考:大意2分;“缮”,修缮;“益”,更加,每译对一处给1分。)(2)武安 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 ”(评分参考:大意2分;“引”,拔,举,拿;“何罪于天”,状语后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14 .太史公评价白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请结合文本,概述白起之“长”“短”。(3分) 【答案】“长”:白起英勇善战,有军事谋略。“短”:白起不恤民情,居功自傲,暴虐无道。(评分参考:答出“长” 1分;答出“短” 2分,一处1分,答出“不恤民情
43、”“居 功自傲”“暴虐无道”两处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 (进攻赵国)秦昭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挨饿,您不估量百姓的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来 消灭赵国。现在(国家)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对比以前超过一倍,但(您却)说不可以(进 攻赵国),这种说法是为什么呢? ”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赵国人 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作来谋取资财。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 国内国力充实,在外外交成功。正当这个时候,赵国是不可以攻打的秦王说:“寡人
44、已准 备好来发兵了于是派五大夫王陵率领军队进攻赵国。(结果)王陵作战失败,损失五校军 队。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想派(他)代替王陵,武安君借口称病不出战。秦王就派应侯前去探 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您曾经以少攻多,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 以多击少呢? ”武安君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前往趁着赵国恐惧万分的时机来灭掉 赵国,(看到赵国)畏惧就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抓紧耕种来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 大来扩充军队,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事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 固。国君放低身段来亲近大臣,大臣不惜生命来亲近效死力的士兵。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 力。攻打它的
45、城邑,一定不能攻下。臣下(只)见到攻打赵国的坏处,没有看到攻打赵国的好 处。(臣下)又有病,不能出征人应侯惭愧地退出去,把(武安君的话)转告给秦昭王。秦昭王 说:“没有白起,我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又增派军队,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但 没有攻克(邯郸)。武安君说:“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样? ”秦昭王听说这话后大怒, 于是去见武安君,强逼着让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身体有病,(也得)勉强替寡人抱病带 兵。(如果您)有战功,(完成)寡人的愿望,(寡人)将会重赏给您。如果您不肯出战,寡人(就 会)怨恨您武安君叩头至地,说:“(臣下)只是希望大王接受我的愚见,放弃(攻打)赵国给 百姓以休养生
46、息之机,来应付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秦王没有答话就离开。(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 删应侯(前去)动员他,也不就任。于是罢免武安君,降为士兵,让他移居阴密。秦昭王跟 应侯等大臣们商议说:“白起迁居(的时候),他的心情还是郁郁不服气,有怨言。”秦王就派 使者赐给他剑,(让)他自杀。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 个地步呢? ”过了很久,说:“我固然该死。长平这一战役,赵军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我 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应该死了。他就自杀而死。秦国人怜悯他,城乡百姓都 祭祀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
47、,完成1516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占汴京,宋徽、钦二帝被俘,朱敦儒南逃金陵,这首 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作。簪缨:指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 本人。倩:请。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词上阕中“又”字表明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情景多次出现,内心苦痛更难忍受。B.朱词上阕词人登上城楼,远眺萧条秋景,眼前的深秋暮景让他联想到国家的命运。C.两首词在写景上都带有主观色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D.两首词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语凝练生动,情感抒发强烈而充沛。【答案】D【解析】朱词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16.两首词都有浓厚的亡国之痛,但具体抒发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请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李词抒发了南唐后主对故国往事的回忆以及对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无限愁恨 之情。朱词抒发了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和心系抗金前线的忧国之思(或: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荀且苟安、不图恢复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