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海拔的定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海拔的定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案课题: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备课时间: 主备人:案别:自主备课课时:一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判断等高线的特点,判断等高线坡度的陡与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1.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解决措施讲授 讨论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读图析图教学难点识别判断等高线的
2、特点,判断等高线坡度的陡与缓的方法。解决措施讲授 讨论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读图析图三、教学过程三模块五环节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要体现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旁 注第一模块自学温 故 知 新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课堂,在地图的大家庭中,有一种地图能将地形的千姿百态呈现出来,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么如何判断等高线地形图呢?这就是本节课主要学习的目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直接引入本节课主要学习的目的。第二模块互动 合作探究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
3、?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教师
4、: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学生:想!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
5、来做什么?学生:画等高线。教师:需要哪些工具定位等高线呢?学生:用尺、牙签确定等高线后,用刀切,发现不易切割、等高线切歪了,切割面不平整等问题。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找学生演示)一名同学将模型放入盒盖中按住,另一名同学将细线拉紧,紧贴盒盖边缘,完成对模型的切割,以此类推,每切一次间距都相等。怎样保证每次切割得到的等高线能落到准确的位置上不偏离呢?用什么工具帮助你?学生:要定位,将一张白纸放在解剖盘中,山体模型至于解剖盘中央,用两只竹签从两个山顶处垂直插入山体模型,要穿透纸张和蜡板,描出等高面的边缘即可,拔出来进行第二次切割,依然用牙签固定在原位,继续画图,以此类推,保留切割的每一部分,切
6、割完毕后,重组山体模型。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学生活动:等高线的定位和切割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展示要求)设计意图:其中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展 示 交 流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在你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每条线的海拔。假设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0米,每切割一次海拔增加100米。2、在图中标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3、思考:陡坡和缓坡,等高线疏密有何差异?(陡坡密集,缓坡稀疏) 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高线有何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到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7、;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图1.37中,从B、C两点出发爬向山顶A,哪点更容易?(C点,等高线稀疏,坡缓)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及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及大胆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总 结 归 纳本节课学习了等高线的原理、绘图方法、及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也是本节的重点。同学们画的地形图非常好,课后同学们在你画的地图上,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不同,海拔高度也不同。请一个学生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补充笔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补充笔记。第三模块反馈达 标 提 升达标检测练习:将地理填充图册上相关习题进行练习。 计意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进行新课预习四、板书设计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1、 海拔2、 相对高度:海拔差值3、 等高距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五、教学反思(1、121课改或课题的体现2、小组合作效果如何3、不足 4、改进措施)1、121课改或课题体现2、 小组合作效果如何3、 不足4、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