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
2、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
3、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本班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不预习,不收集资料,课后不复习巩固,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这些都要引起重视。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
4、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
5、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四、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
6、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彩的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与多种学
7、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进度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备 注 第一单元 诚信是做人之本 社会需要诚信 2 第 2 周 09.07-09.11 感受诚信 2 第 3 周 09.14-09.09.18 第二单元 男女同学的交往 成长中的变化 2 第 4 周 09.21-09.25 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2 第
8、 5 周 09.28-10.02 国庆放假 第三单元 祖先留下的骄傲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 第 6 周 国庆放假 10.05-10.09 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2 第 7 周 10.12.-10.16 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2 第 8 周 10.19-10.23 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2 第 9 周 10.26-10.30 第四单元 不能忘记的耻辱 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 第 10 周 11.02-11.06 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2 第 11 周 11.09-11.13 第五单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 第 12 周 11.16-11.20 军旗升起的地方 2 第 13 周
9、11.23-11.27 二万五千里长征 2 第 14 周 11.30-12.04 延安窑洞的灯火 2 第 15 周 12.07-12.11 新中国的成立 2 第 16 周 12.14-12.18 第六单元 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走进新时代 2 第 17 周 12.21-12.25 走向世界强国 2 第 18 周 12.28-01.01 复习,检测 2 第 19 周 01.04-01.08 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彩的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