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全册导学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562948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DF 页数:248 大小:28.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全册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全册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全册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全册导学案.pdf(2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目 录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2.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2.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2.2.1通过激素的调节导学案2.2.2通过激素的调节导学案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导学案3.1 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3.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3.3其他植物激素导学案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导学案4.4群落的演替导学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5.2.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5.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5.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5.3.2生态系统

2、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5.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导学案5.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6.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导学案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导学案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要求1 .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2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3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知识网络细胞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鲁稳态活的环境多细胞生物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r血浆内 环 境(细胞外液)一组织满.淋巴细胞外洒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温度内环境、稳态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

3、免疫稳态的重要性: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学习准备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可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外界环境获得,排出;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大多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些细胞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物质交换。2.体液包括 和,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 o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o4.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有的水分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约1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占 7-9%,无 机 盐 占 现,剩余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相 近,最 主 要 的 差 别 在 于 血 浆 中 含 有 较 多 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

4、量较少。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O5 .渗 透 压 的 大 小 主 要 与、的含量有关。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 H值为o 温度一般维持在 O6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破疑解难一、细胞外液的内涵1 .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两者的关系如下:、细胞内液(2/3)、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1/3)组织液淋巴2.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因为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2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I 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5、血液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 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入到组织液间隙中,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后,大 约 90%的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C0?等也渗回血液中,其余大约10%的组织液则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内的淋巴流动是单向的,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后在

6、左右锁骨下静脉注入血液循环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相互渗透 单向法决血浆 组织液 淋巴15 流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组织液、淋巴、血浆基本成分相似,其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可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三、内环境的成分 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约9 0%的水。气体: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各种无机离子:以 N a十、C 1-.K C a2 十、H C 0 3H P O l一的量最多,其他无机盐离子含量甚微,但却不可缺少,如 C u2 Zn2 对某些酶的活性是必要

7、的,碘对生成甲状腺激素是必需的,F 一对增强牙齿和骨骼硬度很重要。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血浆中约含7%9%)、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甘酸、维生素等。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细胞代谢的废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1 .渗透压渗透压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凡是溶液都有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 0%以上来源于N a 和,C l-o 溶液渗透压越大,则溶液的吸水能力越强。血浆的渗透压与0.9%的 N aC l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 0 .9%的 N aC l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

8、又叫生理盐水。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经常使用的就是生理盐水。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 在 7 .3 5 7 .4 5 之间波动。机体在代谢过程中虽然经常有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 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过酸或过碱都可引起机体的酸中毒或4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碱中毒。3.温度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七左右。五、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况如下:泊 化 盘系统呼吸系统。忐g循环系统废 物血 浆

9、王=组 织 液:C 田札;I:?掰一衣Q画;c s 物 nT 匚 二 t细胞泌尿系统 内环境(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例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A-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 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 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 确,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

10、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是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5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D错误。答 案:D例 2.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解 析:毛细血管壁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小分子透过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毛细血管壁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而通透性增加时,原来应留在血管中的血浆大分子如蛋白质,也能进入细胞间隙,造成组织

11、液浓度会增加,渗透压提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答 案:C实蹑探究一、选择题1 .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细胞外液 B.它是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C.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细胞必须通过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B.C.D.3.通过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是呼 吸 消 化 神 经 循 环 泌 尿 内 分 泌 运 动A.B.C.D.4 .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 O 2 排出体外的途径是6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12、 导学案A .细胞一一内环境一-循环系统一一呼吸系统一一体外B .细胞一-内环境-呼吸系统一一循环系统-体外C .细胞-呼吸系统一循环系统一内环境体外D.细胞一循环系统一呼吸系统一内环境一体外5 .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 .细胞液 B .血浆 C .组织液 D .淋巴二、非选择题6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 )请指出图中有关结构(内)的体液名称。;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填数字b(2 )用图中的标号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3)组织细胞获得养料和排除尿素等

13、含氮废物必须通过的系统包括用标渊司一、选择题7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1 .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所有的体液中,细胞内液是最多的B.组织液必须通过血浆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D.组织细胞都只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C O?、O 2B .H.0、N a+C.C M M e、尿素D .血红蛋白、氧化酶3.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 织 发 生 水 肿 组织发生脱水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减少A .B .C.D .4.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A.受精过程

14、中,精子进入卵细胞B.牛奶进入胃中C.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人体发生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6.下列各项中,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 .体液B .内环境C.血浆D.组织细胞7.下列哪项不是内环境的作用A.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B.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的酶8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C .免疫作用,保障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D .将细胞的代谢废物带走8.下列过程主要在细胞外完成的是A.消化吸收 B.蛋白质合成C.呼吸作用 D .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拓展延伸试设计一个实验,探

15、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轻松阅同怎样看体检血液化验单G P T 俗称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为5 4 6 1 U /L o 若高于正常值,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亦可见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急性胰腺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广泛的肌肉损伤等。H B sA 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若检验报告为阳性,可能是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五项,俗称二对半。B uN 即尿素氮正常值为2.9 7.2 mmol/L。超过正常值则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发生障碍。F B G 即空腹血糖,

16、正常值为3 .9-6.1 mmol/Lo 若高于正常值,应复查或查餐后2小时血糖及葡萄糖尿量试验等,以便确诊有否糖尿病。T C H 即总胆固醇,正常值为3.2-6.4 mmol/L o 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TC即甘油三酯,比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9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H 0

17、L P 即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1 0 1 8 mmol/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L D L P 即低密度脂蛋白,它的正常值为1.5-1 mmol/Lo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 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A F P 即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值不超过2 5 n g o 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4 0 0 ng以 上,则提示有可能为肝癌。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实 践 探 究 一、选 择 题 1.D 2.C 3.A 4.A 5.A二、非 选 择 题 6.(1)血浆 组 织 /淋 巴 细 胞 内 满 (2)略(3)消 化 呼 啜 循 环 泌 尿达 标 测 评 一、选择题 1.D 2.D 3

18、.A 4.D 5.A 6.C 7.B 8.A拓 展 延 伸(1)取7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号,分 别 加 入 2 mL 浓 度 为 0.5%、0.7%、0.9%、1.1%、1.3%、5%的 N C 1 溶液及蒸播水,并 各 加 入 2滴抗凝剂(如肝素钠或柠檬酸钠)。(2)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3)向 1-7号试管分别滴人1滴血,摇匀每放置5m m。(4)分 别 取7支试管中混合港各一滴,置 于 7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结果:在蒸倒水及低于0.9%N aC l溶液中的红细胞出现膨胀甚至破裂,而 高

19、于 0.9%N aC l溶液中的红细胞则皱缩,只 有 0.9%N aC l溶液中的红细胞仍皇正常两面凹的圆讲状。因此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10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准备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 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o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O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状态,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 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 O(1)法国生理学家

20、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的调节。(2)美国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 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而实现的。(3)免疫系统曾一直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 作 用:它能 并 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4)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 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11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21、 导学案和条件。例 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 和血液中的在 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等因素的影响。只有这些因素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由此可 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破疑解难一、内环境与稳态(1)稳态的概念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但内环境却能维持相节的稳定。这种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

22、状态。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 6 .5 3 7 .5(;血液的 pH 变化范围为7 .3 5-7 .4 5 ;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 7 0 kP a(3 7 C 时);血糖正常水平为8 0 1 2 0 mg/dL 等,而不是某一恒定值。(2)神经一一体液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 O。、H 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12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

23、3 导学案侵。在整个机体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正是两者的相互配合,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如当血液中C O 2过高时C 0口 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的C 02,实现内环境中(L与C 0,含量的相对稳定。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的防御系统,而且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体温和

24、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 0?等会使机体中毒。内环境稳态失调时,机体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二、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图解1.内环境与四大系统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1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13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

25、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呼吸的全过程如下图: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A-、/-A-v.=外界 呼吸道液 组织处的 组织氧的二 三 空气 毛细血管 循环肺泡 肺部的 血毛细血管 细胞利用八肺的通气肺泡内的 气体在血液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中的运输气体交换外呼吸内呼吸2.内环境与四大系统在营养物质交换中的作用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三、关于动物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14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

26、修3 导学案内环境是动物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它泛指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动物体内组织细胞直接浸润在细胞液中,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以使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性质(诸如温度、P H值、各种化合物含量等)维持的相对性状的稳定状态就是稳态。(1 )从新陈代谢角度看,代谢是细胞和生物体各种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总和,这些变化必然会导致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如P H 值、温度、渗透压和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等处于变化当中,但是这种变动又不能超出一定范围,否则会导致代谢障碍、疾 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2 )从生命活动调节角度看,维持内环境的稳

27、态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途径: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例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泌尿系统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呼吸系统保障了细胞充足的0?来源并且及时排出C 0:等等。神经-体液调节,如当血液中C 0 口 过高 时,C O?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 02,实现内环境中O z与 C O,含量的相对稳定。缓冲系统的作用,如血液中H O V N aH C C k N aH F O/N aJ I P O 等缓冲物质起到了维持血液 P H 稳定的作用。(3 )从前的作用条件看,代谢是细胞酶促反应的总和,酶必须在适宜条件下才能发挥正常的催化作用,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 H

28、值 等,因此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经典例题例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15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 析:内环境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共同调节,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如果内环境不能维持稳态,生命活动必然受影响。答 案:C0ij 2:下图力神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夕卜 外环境的物质文摸示春图,下刎融逑正确的魅 )二 二 二 二 二 -.一 一 -A.小

29、、都必须iffi过消化系统才能充血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 境;和 细 胞 夕卜浓C-细胞与内环境女政的30为养*4和 旬.气D.可-我在为,体内fin的可与 夕 卜内-环境也核她班H胡解 析:(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为C Q:及乩0、无机盐、尿素等废物。(4 )可用简明短语表术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

30、换。答 案:C实践探究一、选择题1.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16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2 .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 .血液中C O?增 加,会使呼吸加快3 .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 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 .1%左右的器官是.A .大肠 B .胃 C .肝脏 D.骨骼肌4 .“春捂秋冻”的 意 思 是.A.秋冻能使身体健康 B .

31、捂是要适应冷的环境C.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D.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冻能力5 .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二、非选择题6.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D 甲图表示的过程为,健康人血浆pH 的范围是,17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A .8 9 之间 B .7 8之间 C .9 1 0 之间 D .等于7 血 管 B内血浆的PH(填或“”)血管D内血浆的p H,其原因是(用反应式说

32、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肺气肿病患者在肺部换气不足时,会引起酸中毒,其原因是品标涌司一、选择题1 .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A.消化道内的食物尚未消化 B .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 .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调节的中枢都在大脑3.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

33、的系统是神 经 系 统 内 分 泌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运 动 系 统 消 化 系 统 呼 吸 系 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A .B .C.D .4.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A.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 .不确定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A .温度 B .酶 C.pH D .渗透压6.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18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不能含有A.蛋白质 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

34、D.氨基酸7 .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 B .碳酸 C.三磷酸腺昔 D .钾离子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二、非选择题9.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 和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 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O1 0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 )A液是,B液是,C液是 o 三者共同构

35、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 O(2)C 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O拓展延伸19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人体的即时反应是:(1)碳酸钠与血液中的 缓冲对发生作用,相应的反应式:.(2)所形成的 通过(器官)以 的形式排出体外o(3)因此,通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液中的 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松 阅M内环境及其稳态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早 在1 7 7 5年,英国的一个实验生理学家C .B lagden曾以自己的身体进行试验,观察到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人 在1 2 0 室

36、温下停留1 5分 钟,体温仍可保持稳定,而在此温度下,只 需1 3分钟就可烤熟一盘牛肉。此 后 不 久,另一名英国著名科学家J ,H unler也报告了他在不同情况下测量出了鼠、鸡、蛇、鱼、蛙等动物的体温与外界温度变化有关系,指出高等动物在外界温度变动的情况下,具有完善的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些研究正是内环境稳定思想的萌芽。内环境(milieu interieur)概念的正式提出当推法国生理学家C .B ernard。1 8 5 7年,他在一次讲座中指出r有机体所表现的对外环境的独立性乃成于下述事实:在生物体内,组织实际上并不直接接受外界环境的作用,而是被一种真正的内环境所防护着,这个内环境主

37、要由在体内循环的体液所组成B ernard在他最后的著作 普通生理学教程;动植物共同的生命现象中进一步指出,“内环境的稳定是自由和独立生活的首要条件。”所有的生命机制尽管多种多样,但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保持内环境中生活条件的稳定B ernard的这些精辟论述,一直被生理学所传颂。进 入2 0世 纪,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内环境稳定的认识更趋明确。1 9 2 9年,英国生理学家 W.B .C an-non 在其著名论文 生理稳定的组织中 指 出r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体内部产生扰乱,正常情况下这种扰乱保持在很狭窄的范围内,因为系统内的自动调整20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装置表现出

38、作用,防止了大的波动,保持身体内大部分稳定状态协调的生理反应很复杂、很 特 殊,我建议用一个特殊的词来指出这种状态,这个词就是稳态(homeostasis):后来cannon 在其名著 身体的智慧中再次明确了稳态的含义,“稳态概念指的是一种状态,一种可变的,但又是相对恒定的一种状态对于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解释,1 9 世 纪 中 叶,控制论的创始人,著名数学家N .w iener与生理学家A .S .R osebluth等合作作出了确切的回答,他们指出“负反馈是稳态得以保持的基本要素从而深化了人们对稳态的认识。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稳态概念已被大大扩展,它不仅仅指血液,组织液等内环境的稳定状

39、态。1 9 6 3 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稳态与反馈机制的生理学会议中,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广义上,稳态包括了使有机体大多数稳定状态得以保持的那些协调的生理过程丁 这一概念也能应用于细胞、器官系统、个体以及社会群体水平等不同的组织层次。稳态可以从几毫秒到几百年。稳态的根本特性在于一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在特定的时间内保持特定的状态。稳态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因为稳态是调节机制。第 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 践 探 究 一、选 择 题 1.A 2.B 3.C 4.C 5.D二、非选择题6.肺 泡 内 的 气 体 交 换(2)8C O z+H xO 凡C 0,二 H +H C O f(4)患者

40、在肺部换气不足时,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由 于 C 0;在体内积聚,导致新陈代谢产生的C 0 2 不能及时排出,从而使血浆P H 减小。达 标 测 评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B 6.A 7.A 8.C二、非 选 择 题 9.神经 体液 器官、系统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1 0.(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 环 境(2)毛细血管内的8;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 0;的浓度。拓 展 延 伸(1)N aH C O ftC O:N a;C 0:+H:C 0:f 2 N aH C 0:(2)N aH C O:肾 脏 尿 酒(3)pH21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专题2.1

41、.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要求1.概括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6.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知识网络/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通过神经系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激素调节的发现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调体节系经与调关神节液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I 免疫系统

42、的监控和清除功能i 免疫学的应用学习导读学习准备一、反射和反射弧i.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是指在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22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 _、_ _、_ _、_ 和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 神 经 组 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变为 的过程。-细胞体4.神经元的结构5.神经元的功能:受刺激产生 并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膜内为,膜外为2.局部电流:兴 奋 时 膜 内 为,膜外为,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存 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该 电 位 变 化 在 膜 外 是

43、 由 未 兴 奋 部 位 流 向,在 膜 内 是 由 兴 奋 部 位 流 向,从而形成了 O3、特 点:向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Y.1.突触前膜突触 _ _ _ _ _ _ _ _突 触 小 体:是 指 一 个 神 经 元 的 轴 突 末 鞘 经 过 多 次 分 枝,最后。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内含。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通过 传导到 小 体,其内的 释放到 通23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过扩散作用与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点位变化,即引发,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的 突触小泡中

44、,只能由 释 放,然 后,作用于,因 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 O3.能量变化:电能 _ _ _ _ _ _ _4.特 点:向 传 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或,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破疑解难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 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由具体刺激直接引起的反应。如膝跳反射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由各种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组成: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5、五个部分组成。这个小圆圈表示神矩节,是传入神经的细胞体.24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细胞体神 经 元(神经细胞)一 树突高度分化,不再增殖I突 起 具有分泌功能 轴 突(上面中部有神经纤维)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的区别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由此可以说明,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

46、力,也是生物体要求一定的生长、发育条 件,并对生活条件做出一定反应的特性。因 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r 膜内:兴奋部位f未兴奋部位(1)电 流 的 福&方 向 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剌激 产生(2)传 导 演:神经纤维膜电位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电位差电荷移动 局 部 电 流=高 兴 奋 不 断 向 前 传 导末 六 黄 都 住(3)传导特征25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

47、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双向传导)(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一局部电流(生物电的传导)2.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一”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 元模式);在突触间是“一。一”-(1)突 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48、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T 突触小体f 突触小泡f 神经递质一突触前膜f 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f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26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氨酸等。抑制性递质:丫-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4)信号变化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9、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征:单向传导。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 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例 1 .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解 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剌激后发

50、生电位逆转,成为内正外负。而在突触部位的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272019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答 案:C例 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传导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