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四).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拥龚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大雪三日()(2)余孥一小舟()(3)上下一白()(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湖中人鸟声俱绝。(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 .请
2、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 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 选取一个字,将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理由。链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承天寺夜游横批:理由:四、答案:1.下雪 撑 全,都
3、勉强,尽力2 . (1)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 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了人景相融 的美妙意境。4,横批:闲痴。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 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晴之笔,是对二人闲 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解析:2.【文言文译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许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 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
4、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往湖心 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书童正把酒炉(里的酒) 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 (他们)拉 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 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 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
5、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进门 里,(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 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 里,)庭院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水中的水藻、若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 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样清闲的人罢了。4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作者描绘西湖雪后景色,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清新淡 雅的景色特点,属于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等词语突出 雪景特点,也突出天人合一的优美景致。5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并迁移运用。“湖心亭看雪,承天寺夜游,,分别是两篇文章的 内容,也是上下联,横批应该为两篇文章的主旨。记承天寺夜游可以用一个“闲”字 概括主旨,湖心亭看雪可以用一个“痴”字概括主旨,横批就应该是“闲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