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与反思(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与反思(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 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 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 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
2、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 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 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 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侠淼南肿蛆靶睦砚喳拿拢捶椒 a A废靶纯挝摹br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薰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1 .指名朗读第一段。2 .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学生
3、读讲有关的语句。)3 .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 却温暖而舒适”呢?(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 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 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三、指导理解第二段1 .指名朗读第二段。2 .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 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 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3 .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 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 时候,想也没想,
4、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 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4 .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 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 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 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5 .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 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 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四、指导理解第三段1 .指名朗读第三段2 .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 起不行,要赶
5、快把他们抱来。)3 .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 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 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 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1 .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 想写一写。2 .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 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 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3 .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
6、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 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 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 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 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六、布置作业1 .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2 .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与反思【第3篇】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1 .默读课文,思考分层。(1 )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 理由。(2)
7、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 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 心是真挚的。(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 .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 .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8、!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4 .归纳段落大意。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 .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 )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2 .理解第一层:(1 )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 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3 .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 .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3)理解哦,我们,我们
9、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这句话的意思。归纳段落大意。五、作业: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2 .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活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 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2、简介时代背景。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以及不理解的词语。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自作自受魁梧戴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三、检查朗读,从正确
10、、流利两个方面评价。四、交流初读收获。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 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 收获。五、置疑,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 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 现?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 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
11、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 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六、学写生字。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 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 神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 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 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选择自己
12、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 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 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汇报、指导朗读。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 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 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 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 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
13、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 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 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 动指导自己的朗读。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 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 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 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 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 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
14、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 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 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 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 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 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 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 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
15、容发表自己对桑娜 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 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 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 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 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 这个故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 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教学重点: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教学过程:一、提出续写要求。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
16、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2、掌握故事的主线。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 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三、当堂练习续写。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 交流。师生给予评价。板书:穷人桑娜渔夫非这样做不可揍我一顿也好皱起眉脸变的严肃总能熬过去(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善良点评: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课 文的内容,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还注意适时组织学生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
17、能力。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2 .理解重点句(1)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J(2)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1 .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2 .初学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 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二、深入课文,
18、读中悟情(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一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 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1 .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2 .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预设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在学生回答的基 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练习(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师小结。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 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1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2 .生讨论、交流。3 .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4 .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5 .学生交流四、总结升华1 .小结全文。2 .总结升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 心思想。教学过程: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1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 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 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 提出来。2 .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二、指导理解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