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558098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篇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讨论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学问,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争论课本图1

2、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争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争论,提出如下问题: 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依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争论和答复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转变。(板书) 提出问题: 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我们四周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争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局部选择

3、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争论,初步明确乘客推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争论答复: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状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4、;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争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状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索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2 功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5、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索和争论,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讨论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洁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加观看、试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预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6、。 提问学生答复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索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试验:在水平长木板用一样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试验根底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展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试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确实切含义: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看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争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

7、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四周你发觉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看得最认真?学生可能举许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确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教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状况存在? (1)举重运发动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

8、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行,又知道有三种状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测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例如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试验。 3.分析试验数据,启发学生争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

9、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学问,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展情感谢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学问力量 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育学生应用物理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讨论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想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制造发觉,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出现象的乐趣,猎取物体沉浮的阅历熟悉,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力量,培育观看试验,思索等科学力量,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力量及到达高

10、级的思维水平预备熟悉根底。让学生初步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参加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展现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进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培育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深厚兴趣,对试验现象仔细观看和对试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敬重事实、擅长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学问应用实例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试验,激发学习欲望。进展积极探究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施教策略: 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浮;巨轮在海上

11、航行;飞艇在空中飞行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边学边试验,在试验、争论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FLASH制作动态的受力分析,帮忙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制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结合演示试验,让学生把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及其克制策略】 难点: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 克制策略:通过学生自己试验探究,争论、沟通、总结得出,加深熟悉 【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采纳主体参加教学策略。详细应用: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形成相互敬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2、创设问题的情境;3、要从多方面培育学生参加的意识和

12、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加的力量。4、要擅长发觉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准时给以确定和鼓舞; 学生掌握策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与自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表达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时机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学问(将学问“外化”);能依据自身行动的反应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应)。 教学设计谋略:本课的设计采纳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各种学习媒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教与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13、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得信息到使用信息,将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展指导,并供应必要的学习环境(如学生试验,课件展现等),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密度计等试验不仅仅提高了综合素养,而且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试验和学生分组试验,使学生在试验中学会观看、在试验中学会讨论,初步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前预备】 1、预备学生分组试验(2人一组):400ml烧杯,200 ml烧杯,50 ml烧杯,盐,水,酒精,鸡蛋,量筒,铅笔,铅丝 2、密度计,潜水艇模型,自制热气球

14、(教师演示用) 3、制作POWERPOINT,利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插件插入flash.exe。 【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俄罗斯和“泰坦尼克号”沉船大事吗?假设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实行什么措施?(翻开POWERPOINTRT,学生扫瞄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有关图片,学生沟通、争论) (设计理念:开头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情景围绕学科教学内容绽开,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肯定的关联,而且稍高于学生现有的根底,能够引起学生的奇怪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学生或许不行能一开头便获得对提出问题的全面熟悉

15、,学生依据自身的阅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或许很稚嫩,作为教师,要确定学生想法中合理的一面,进而进一步提出问题) 新授 一、讨论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 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日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试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看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状况。 提问:你观看到什么现象? 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方法转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转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况的?(学生试验,绽开进一步的探究、发觉过程) 结论:掌握物体浮沉的途径: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削减浮力使物体下沉 转变液体密度 转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16、 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设计理念:影响物体的浮沉的因素不行能只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教师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领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本设计中,教者想尽量用学生身边的器材如石蜡块、小药瓶、铅制牙膏皮铅笔等设计试验让学生先动手试验,再由学生自己通过观看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热忱,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

17、处。)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状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讨论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渐渐参加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转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看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 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意:F浮 G物 讨论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 在盐水中参加 ,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状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意:F浮 G物 在盐水中参加 ,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状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意:F浮 G物 分析争论得出物体漂移时的条件: 分析鸡蛋漂移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 结论:

18、物体漂移在液体中时,满意:F浮 G物 状态 漂移 悬浮 沉底 上浮 下沉 力的关系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设计理念:这局部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受新学问的探究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发觉过程,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试验体验,渐渐熟悉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探究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学习,在猎取学问的过程中提高素养,进展力量,在这里,教师需细心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景,教师的功夫,主要花在设疑,导疑上,最终的释疑留给学生自己解决) 多媒体演示:解释下沉、上浮和悬浮所表示的运动过程.(由学生填入物体所受浮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19、) 提出问题:产生漂移和悬浮的条件都是F浮=G,它们有区分吗? 启发思索:两种状况下v排与v物关系不同 (教学设计理念: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考虑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及教学的要求,选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加的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现象的感性熟悉、到对问题的理性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对概念、规律的正确的认知构造,使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的五种状况(“三状态”:漂移、悬浮、沉底。“二过程”:上浮、下沉)有比拟深的熟悉。) 二、讨论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人类利用浮力从远古时代就开头了,最初可能从抓住漂移的树木免于灭顶之灾得到启发,而抱住或骑在 一段树干上顺水漂流。这是人类最早的航行,利用了密度小于

20、水的木材受到的浮力。 你能举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物体浮沉的例子吗? (由学生举例,教师利用演示文稿插入一个FLASH:大屏幕上展现万吨巨轮在大海上航行;潜水艇在水中潜行;飞艇在空中游览等动画,颜色艳丽,声象并茂,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应用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此时提出问题:它们是如何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工作的?) 应用一:密度计 探究密度计的原理的它的刻度特点 密度计(利用铅笔和一小段铁丝),要求:使自制密度计能竖直地漂移在液体中 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清水中,盐水中、酒精中,观看自制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你有什么发觉? 结论: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漂移条件工作

21、的。 (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学问,增加力量,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开掘学生的制造潜能,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敢于“放”。学生习惯了教师在台上讲,在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被悦耳课,被动看试验的惯常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也应有所创新,把自己的三尺讲台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不仅能把握学问,更重要的是感受与探究未知,学生自已制作一个密度计来探究密度计的刻度特点及原理的效果,事实证明不知比教师在讲台上再次强调效果好上多少倍) 应用二、潜水艇 介绍潜水艇: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展侦察和攻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舰艇。 问:采纳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2、 演示:潜水

22、艇小试验,简介装置,进展演示,使模型上浮和下沉。 多媒体演示,重点观看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答复、教师小结: 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转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教学设计理念:在这局部教学内容中,教师调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地进展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帮助教学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三:气球和气艇: 阅读课文思索。 问:其体内充的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它为什么能够升空? 问:节日气球、热气球、飞艇能不能无限制升空? 问:若要它下降,可实行什么方法? (这局部教学设计中,笔者把教材中原来

23、由教师讲授的局部内容必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争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依据问题或纲要阅读课文,找出重点、钻研难点,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设计试验加以解决,笔者在上这节课时,用家用垃圾袋、酒精棉球做了模拟热气球升空试验,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兴趣高涨) 应用四:打捞沉船 在沉船下部用牢固的钢带将其托住,在钢带的两端固定浮筒,现在浮筒中注满水,使筒沉到船四周与钢带结合,然后排出筒中水,水的浮力就把筒和船一起推向水面。 布置作业 (1)课外小试验:浮沉子的制作 (2)课外小调查:就我国在长江中打捞中山舰的故事写出一个综合报告,并就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和“泰坦尼克号”沉船打捞问题写出建议,要求从报

24、刊、杂志、网络、电视台的科学频道和时事频收集信息,从科学书刊、科学杂志了解浮力的学问,沉船打捞技术,过去的打捞案例等。 (设计理念:课外的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长,它们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学生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增加制造意识和制造力量,而且有利于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本章教材围绕“机械能”的概念绽开,重视学生生活阅历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要仔细分析其特点,留意培育学生的概

25、括归纳力量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教案模板4 【浮力】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4、初步探究打算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2、通过试验,初步探究打算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舞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参加探究活动; 2、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敬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得出打算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课前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

26、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快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学问?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讨论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动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移在水面物体的受力状况) 学生活动:(争论答复)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

27、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试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试验现象相互沟通,答复: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比照、分析、争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试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加水,乒乓球并不浮现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28、乒乓球浮现来。乙学生活动:比照两次乒乓球受到水的压力状况,结合课本上的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液体的压力状况,得出浮力产生的缘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外表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教师提示:依据液体内部压强学问,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压力状况)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较弱,对于浮力产生的缘由,需要借助试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试验,并结合生活阅历,说出你的猜测和依据。 学生活动:争论、说出猜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猜测进展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测猜测总结: 浮力的

29、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2、要验证上述猜测,应采纳什么讨论方法? 学生:掌握变量法 3、分组试验,每小组同学探究其中一个猜测 学生活动: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测,设计试验步骤及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然后进展探究试验 依据试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各组派代表汇报试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试验操作 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

30、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设计意图:鼓舞学生大胆猜测,并对猜测进展探究试验,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沟通合作力量)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缘由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四)当堂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局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是() A、水B、酒精C、盐水D、无法确定 板书: 10.1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4、产生缘由:物体上下外表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打算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教学反应: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学问的稳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 2、学生在探究试验中提高了动手力量、分析力量,学会了称重法测浮力,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根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