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考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564424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考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考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考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考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考语文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早期中国(秦汉以前)是“一元”还是“多元”,是否存在“一体”,是一个宏大话题。“元” 本义为人首,引申为肇始、本原;“体”本义为肢体,引申为一般事物之体。因此,“一元”抑 或“多元”,实际是早期中国有一个根本还是多个根本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体”,是早期中国 是否为一个文化实体的问题。古史传说中的中华先民,远以伏羲、女蜗为祖,近以轩辕黄帝为宗,基本属于“一元”“一体”“一 统”。早在1987年,严文明就提出中国史前文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形成了一个“重瓣花朵 式”格局

2、,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的史前基础。其实,1986年张光直还提出,公元前4000 年以后中国各地文化相互交流而形成了一个史前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重瓣花朵式”格局和 “中国相互作用圈”都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一体”格局的形象表达,但两人的观点有一定区别: 张光直“中国相互作用圈”中的各文化互相“平等”,中原或黄河中游并无特殊地位;而严文明 的“重瓣花朵式”格局有主有次,“花心”就是中原文化,“重瓣”就是与中原分层联系的周围 文化。而“多元”说则值得商榷,现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多个民族单位,史前的考古学文化有 多个样貌,固然都是事实,但中华民族或中华文化的根本不见得是多个。“元”既是根本,那

3、么最根本的就应当是能够被长久传承的核心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基因,而非易 变的物质文化。根据考古发现,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距今8000年左右在中国大部地区已经 有了共同的宇宙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核心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统合形成了 “一元”的“敬 天法祖”信仰,又被分解为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诚信仁爱、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这类观念信 仰或文化基因,使得中国人能将自身置于天地宇宙古往今来的适当位置,存诚敬之心,有家国情 怀,着意于修积德慧,而非个人至上、物欲至上。这样一个萌芽于8000年前、形成于6000年前的超稳定的“重瓣花朵式”文化格局,后世则发展 为“文化上的中国”。“文化上的中国”是“政治上

4、的中国”在分裂时向往统一、统一时维护统 一的重要基础,一定程度上和“中华文明”具有对等性。“文化上的中国”或“中华文明”有其独特性。埃及自5000年前开始,文化高度统一,但缺乏分 支文化系统,法老对尼罗河广大地区拥有广幅王权或者大王权,可称“埃及文明”模式。“埃及 经常出镜的以色列男孩中文名叫高佑思,是“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2016年在北京大学就读期 间,高佑思与中国的3位联合创始人一起创建了这个团队。在协会最初的短视频中,高佑思在街头拿着话筒随机采访路过的外国人,话题从小吃、国货,到 综艺、表情包等,都和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由于主播的一副洋面孔,使出镜接受采访和观看 视频的外国人有亲近感,因

5、此他们的视频深受外国观众所喜爱。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21 . “歪果仁研究协会”利用“歪果仁”与“外国人”谐音取名,生活中与此类似的现象比 比皆是,如安徽省将政务服务平台取名为“皖事通”。请简述“皖事通”的谐音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水稻从何而来?如果你在野外遇到一丛长相酷似水稻的“瘦弱”植物,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它很 可能是水稻的祖先一一野生稻。野生稻在我国分布广泛,普通野生稻的植株就如同一丛杂草,稻穗上的籽粒较小,稻芒较长。为 了避免被小动物觅食,。这种落粒习性虽然保证

6、了野生稻的繁衍,却限制了它走上人类的餐桌。 但有一些野生稻出现了基因突变,最终被人类“驯化”成重要的粮食作物一一水稻。让成熟的果实“老老实实”留在枝头,是植物被“驯化”的重要一步。如何让野生稻的籽粒在成 熟之后不会立即脱落呢?这与一个特殊的结构有关,。我们常说“瓜熟蒂落”,而离层这层特 殊的细胞就是掌管果实与植物体连接和分离的关键部位。果实发育时,离层细胞与茎干的其他细胞并没有很大区别;,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就开始降解, 细胞变成游离状态,果实就断开与母体的连接,开始新的“征程”。发生基因突变的野生稻,不 能形成离层结构,籽粒成熟后,需要很大的拉力才能将其与母体分离。22 .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

7、中加点处“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A.晚场电影八点才开呢。23 现在呢,跟过去大不同了。C这件事谁不知道呢?D.这件事该怎么办呢?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A、C、C、【解析】(1) A. “目前在学术界已达成了 一元的共识”错,原文的表述有“多元”说则值得 商榷的观点,表明“一元”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2) C 比其他文明的一体程度更高”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埃及文明本质上就是 一体或一统程度很高的文明模式”;选项后半句表述太绝对,原文“少了许多变通面长 存的可能性”表明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只

8、是一种猜测。(3) C.中华文明的“多支一体”要体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主要在 于,促进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不符合“多支一体”的特点。(4)结合也使中国文化具有多支系统,拥有变革的多种可能性,决定了中华文明强大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支”系统。在文化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可 持续发展性强。结合“从根本上与中国相对独立又广大多样的地理环境有关”“使其有机会不 断吸收新鲜血液发展自身;广大多样既保证了一个伟大文明必须具备的足够大的地理空间” 可知,相对独立又广大多样的地理环境使“中华文明”能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发展自身;又保证了

9、一个伟大文明必须具备的足够大的地理空间。(5)结合“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或天下文明模式,从根本上与中国相对独立 又广大多样的地理环境有关。相对独立既决定了早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一体性,也决 定了其开放性,使其有机会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发展自身;广大多样既保证了一个伟大文 明必须具备的足够大的地理空间,也使中国文化具有多支系统,拥有变革的多种可能性,决 定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知,材料一从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角度论 证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了思路。结合“李勇刚 认为,正是基于大一统传统,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超大规

10、模共同 体,中国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天下观念,成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重要心理基础”可知。材料二从“大一统”传统角度阐述了中华文明之于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答案:(1) A(2) C(3) C(4)“中华文明”具有“多支”系统。在文化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可持续发展性强。 相对独立又广大多样的地理环境使“中华文明”能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发展自身;又保证了一个伟 大文明必须具备的足够大的地理空间。(5)材料一从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角度论证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

11、提供了思路。材料二从“大一统”传统角度阐述了中华文明之于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

12、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 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中华文明“超稳定”的原因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五, 六自然段,解答时注意梳理文本内容,分清主次,归纳概括。(5)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先分析材料从哪些角度来“研究中华 文明特质和形态”,然后再阐述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 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 的

13、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 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 观点。69.【答案】A、D、【解析】(1) A. “反映了孙赶超内心对周秉昆的鄙视”说法错误,从下文“他们不但羡慕,当然 还极感兴趣,因为或许会从中学到经验和技巧”可知“鄙视”说法错误。故选Ao(2)D.“对以肖国庆、孙赶超们为代表的一类人进行了鞭挞”过于牵强,只是对人性的一种分析, 作者并未流露出强烈的情感倾向。故选Do(3)根据原文“那一天,他站在胡同口的高处,转身望着曲里拐弯的小道,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比 以往都认真而严肃的

14、分析。他不再觉得好玩,而是感到了羞耻。当郑母向他伸手要钱时,他内心 里除了理解,其实也生出了几分鄙视。他认为那老妪应该因自己的言行而感到羞耻,并奇怪她何 以丝毫没有感到。在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分析后,方知自己才是最应该感到羞耻的一个人”,可知, 第二段中周秉昆对自己鄙视郑母的心理感到“羞耻”。根据原文“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的忧伤。 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人们每一天的日子其实就是别 无他法地念着苦经,还绝不许念出声来”,可知,此时的周秉昆对当时人们的贫困生活充满了忧 虑。根据原文“那一天,这光字片的青年补上了一堂他对社

15、会的认识课一一民间的种种无奈、无助, 原来并不在被他和春燕形容为脏街组合部落的光字片,可知,此时的周秉昆对光字片人们 生活中没那么多无奈、无助而感到庆幸。(4)结合材料二“关于现实主义,历来众说纷纭一一在我这儿,无非就是客观一些,再客观 一些”以及材料一 “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 的忧伤。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通过文本一中对光字片生活环境的描写可知,作者 从百姓视角出发,客观地呈现当时光字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材料二“全面一些,再全面一些”以及材料一 “同类中若有谁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受到垂 爱,他们不但羡慕,当然还极感兴趣,因为或许会从

16、中学到经验和技巧。依他们想来,能帮周秉 昆那么快调成工作单位的人,肯定是上层人士啊”,通过文本一中对肖国庆、孙赶超们行为的叙 写可知,作者关注全面,生动地再现社会基层普通大众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材料二“少些个人情绪色彩,多些理性眼光”以及材料一 “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 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的忧伤。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 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人们每一天的日子其实就是别无他法地念着苦经,还绝不许念出声来。那 一天,这光字片的青年补上了一堂他对社会的认识课一一民间的种种无奈、无助,原来并不在被 他和春燕形容为脏街组合部落的光字片!那时周秉昆内心里空空荡荡的,然

17、而并不是虚无的 状态,他觉得有种类似块根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开始发芽”,可知,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充满了作 者对人性的理性思考。答案:(1) A(2) D(3)对自己鄙视郑母的心理感到“羞耻”。对当时人们的贫困生活充满了忧虑。对光字片 人们生活中没那么多无奈、无助而感到庆幸。(4)作者从百姓视角出发,客观地呈现当时光字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文本中对光字片生活 环境的描写。关注全面,生动地再现社会基层普通大众的心理和情感。如对肖国庆、孙赶超们 行为的叙写。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充满了作者对人性的理性思考。(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

18、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筛选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然后对 其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明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进行回答即可。“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

19、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014.【答案】D、B、【解析】(1) “理国要道”为“闻”的宾语,其后断句;“今”为时间副词,一般位于句首,其 前断句;“所尚”为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作“虑”的宾语,其后断句。句子断句为:臣闻理 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句子翻译为: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 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国原则,确实体现了政教的根本。(2) D. “含义相同”错。也要察言观色。颜色:脸色/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颜色:容 颜。(3) B. “魏征以唐太宗在对待两位公主有感情上的亲疏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法错误,原

20、文为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魏征是以不合礼仪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4)比:近来;咸:者B;善:称赞。句子翻译为: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旧臣遗老) 都称赞高颍善于做宰相。谓:称;良:确实;以:原因。句子翻译为:因此韩非子称此为“说难”,东方朔称此为“不 易”,这确实是有原因的。(5)原文为“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谐,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 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据此可以概括出:因为阉宦侍奉在天子左右,容易使 天子轻信,从而给国家带来危害。可以避免阉宦成为子孙的祸患。答案:(1)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

21、2) D(3) B(4)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旧臣遗老)都称赞高颍善于做宰相。因此韩非子称此为“说难”,东方朔称此为“不易”,这确实是有原因的。(5)因为阉宦侍奉在天子左右,容易使天子轻信,从而给国家带来危害。可以避免阉宦成为 子孙的祸患。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旧臣遗老)都称赞高 颍善于做宰相,于是我就去翻阅他的传记,高颍可以说是公平正直的。而且汉、魏以来,诸葛亮 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逝世, 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说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你们难道不仰慕学习他们 吗?我

22、如今常仰慕前代那些贤德的帝王,你们也可仰慕那些贤德的宰相,如果像这样,那么荣耀 的名声和高贵的地位,就可以长久维持了。”房玄龄对答道:“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公 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国原则,确实体现了政教的根本,极尽至公的要义,可以用来囊括宇 宙,教化天下。”唐太宗说:“这正是我所想的,但我怎能只对你们说说而不去实行呢?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文德皇后所生。贞观六年将要出嫁,唐太宗敕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 年高祖之女永嘉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魏征上奏说:“现在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女 儿称为公主,既然在前面多了一个长字,那么就说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在感情上不尽相 同,可是道理

23、却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让公主的礼节逾越了长公主的礼节,道理上恐怕 是不妥的,希望陛下能够三思。“唐太宗十分赞同。于是唐太宗将这些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听完 赞叹道:“曾经听说陛下对魏征十分敬重,可是对于其中的缘故知之甚少,现在听到他进谏的这 番话,可见他能够用道义来抑制帝王的私欲,真是国家的忠臣啊!我和陛下结发做了夫妻,承蒙 您的敬重礼待,情深义重,每当有话要说的时候,也要察言观色,尚且不敢轻易触怒您的威严, 何况魏征作为臣下,和陛下情谊疏远、礼仪相隔呢?因此韩非子称此为说难,东方朔称此为 不易,这确实是有原因的。”于是,(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派遣中使带五百匹锦帛送到魏 征家中赏赐他。刑部

24、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唐太宗下诏,命令百官商议惩处他的办法,许多人都说 张亮应该被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奏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赦其无罪。但唐太宗当时 正处在盛怒之下,竞把张亮杀掉了。不久,刑部侍郎一职空缺,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 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荐人才,唐太宗都没有同意。唐太宗说:“其实,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 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可见此人很公平。我当时虽然没 有采用他的意见,但至今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贞观十一年,当时常常有宦官外出担任使者,他们欺瞒朝廷,胡乱上报情况,事情败露后, 唐太宗非常生气。魏征进言说:“宦官虽

25、然卑微,但他们侍奉在天子左右,常常发表议论,容易 使天子轻信,慢慢地,便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陛下圣明,可以无此顾虑,可是为了子孙后代, 不可不断绝这种祸患。”唐太宗说:“不是你,我怎么会听到如此中肯的意见呢?从今以后,宦 官不可再担任使者。”(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 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 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

26、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 概括。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 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 .补:补出省略成分。3 .册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

27、和舒缓语气等的虚 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意一一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 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 译不通时,用意译。1516.【答案】B、【解析】(1) B. “登临纵目,观赏美景”有误,“岂欲”意为难道是为了,反问句表示否定,说 明词人登楼不是为了观赏风景。故选Bo(2)词人戴复古自称“歌词渐有稼轩风”,稼轩是辛弃疾的号,辛词属于豪放派,豪放派的特点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

28、,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 不拘守音律。同时常抒发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本词气势豪壮,如描写吞云楼是“轮奂 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气势雄壮。用典较多,如“南楼”“云 梦”“骑黄鹤”“赋鹦鹉”“岳王祠”等,为词的内容增添了文采。“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 神州”,表达了收复中原、一扫残虏的气概。“双鬓恐惊秋”抒发唯恐年华早逝、功业无成的慨 叹。答案:(1) B(2)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本词气势豪壮,如描写吞云楼是“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 楼”,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气势雄壮。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用典较多:如“南楼”“云梦

29、”“骑黄鹤”“赋鹦鹉” “岳王 祠,等,为词的内容增添了文采。抒发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表达了收复中原、一扫 残虏的气概;“双鬓恐惊秋”抒发唯恐年华早逝、功业无成的慨叹。译文:高敞华美的楼阁矗立半天,南楼的胜概也不能同它比肩。你独坐阁上筹策御边,不单是为了满 足观景的快感。别止说胸中能吞纳云梦的幅员,你的浩气直把残剩的金虏尽行席卷,朝着西北时 时眺望沦陷的中原。千载难逢的战机就在眼前,只可叹人事上总有无止尽的恨憾。王子安在这里骑鹤登仙,祢衡在这里写下鹦鹉的赋篇,都已算不上什么风流事件。看岳王 祠畔杨柳如烟,古往今来的愁意凝聚不散。你的手段足以去再造河山,你的方

30、略足以向英雄授传, 可高尚的抱负又何从施展?如果手中不时时举起酒盏,只怕会惊异地发现,两鬓上已是秋霜一片。赏析:首句描写吞云楼的胜概。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作者站在远处仰望云端,直抒 赞赏之情。第二句用对比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这个对比很 巧妙,“南楼”是诗词中常提及的名胜,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 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 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李季允)徐云:诸君少住, 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庾亮是东

31、晋声名赫赫的人 物,拥重兵镇武昌,号征西将军。李季允身份、职务与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云楼胜压南楼, 言下有李季允胜过庾亮之意。“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如此巍峨华美的楼,登临纵目, 自然是赏心乐事;然而对李侍郎来说,重任在身,也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李侍郎即使登楼,也 是为了观察地形,独坐苦苦思索破敌大计,这又暗与当年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衬托出今 日李侍郎的一片忧国忠心。下面接着这层意思,进一步借楼写人。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位齐国乌有先生对楚 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大,并形容道:“吞若云梦(楚地广阔的大泽)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 芥。”在这首词中,戴复古更翻进一层说:“浪说胸吞云

32、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登 上这样的高楼,感到“胸吞云梦”,从这里北望中原,简直有气吞残虏(指金兵)的气概,将李 侍郎“气吞残虏”的豪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但“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词作于1221年,渡 江已近百年,终于有了与金作战接连获胜的大好形势,可谓“百年一机会”,可是苟且偷安的南 宋朝廷却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一举收复中原,眼见胜势渐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业、实现抱 负的契机,所以词人不禁叹道:“人事恨悠悠。”词的下片便是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继续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从吞云楼上 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尽收眼底,望着远处的黄鹤楼想起唐诗人崔颖的诗句,而归结到“日暮乡 关何

33、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汉代文学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惊人 的词赋,而有“顾六翩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之叹息。古人的流风遗韵,依稀还在,却已不可 追寻。郁郁葱葱的杨柳生长在旌忠坊岳王祠畔,在那烟笼雾罩之中,深锁着他“十年之力废于一 旦”及忠而见杀的遗恨。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词人又调转笔来,寄厚望 于李侍郎“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时作者又感到收复中原这项事业的艰巨,心生 凄怆,只好用酒解忧,用愁得双鬓都变白了发出唯恐年华早逝、功业无成的感叹。(1)此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句的能力。需要把握词句中虚词的意义和反问句式的用法。(2)此题考查鉴赏诗词表

34、达技巧的能力。需要掌握词的风格和流派的特点。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 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宋孝宗时, 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 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 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诗人陈志岁 戴复古故里念其倦游归来诗云:“揖别金陵侣,

35、屏山做主人。荫凭庭木秀,种看圃花新。双 浦流诗韵,一池渝酒尘。徒鸣放翁剑,太息寂寥身。”17.【答案】【小题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小题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小题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解析】故答案为:(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重点字:荆、卿)(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重点字:翠、簇)(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夏妇(重点字:壑、蔑)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文明”本质上就是“一体”或“一统”程度很高的文明模式,但因缺乏分支文化系统和社会子模 式的多样性而少了许多变通而长存的可能性。只有“一元多支一体”格局的

36、“文化上的中国”或 者中华文明,本质看上趋向“一体”“一统”而又包含多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既长期延续主流 传统又开放包容,是一种超稳定的巨文化结构。这个“一元多支一体”格局和文献记载的周朝时 期圈层结构的“微服制”天下格局吻合,与此相适应的文明起源模式可称之为“天下文明”模式。 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或“天下文明”模式,从根本上与中国相对独立又广大多样的 地理环境有关。“相对独立”既决定了早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一体”性,也决定了其“开放 性”,使其有机会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发展自身;“广大多样”既保证了一个伟大文明必须具备的 足够大的地理空间,也使中国文化具有“多支”系统,拥有变革的多种

37、可能性,决定了中华文明 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摘编自韩建业论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 材料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隼路蓝缕,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 明体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学者们认为,“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 传统是中华文明“可久可大”的根本保障。“大一统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不仅是一个政体概念,还是一个政道概念。 在政权上定于一,才有所谓中国。在文明上合为一,才有所谓中华文明。”李勇刚认为, 正是基于“大一统”传统,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超大规模共同体,中 国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天下

38、观念,成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重要心理基础。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血缘上互相融合,铸造了、维系了、巩固 着中华民族“一元多支一体”的基本格局。叶小文认为,无论如何交错杂居、颠沛流离、终会融 合成为“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把“一元”的圆心固守住,把包容的多样性半径尽量拉长, 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永固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到近代以来的 “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 久弥新。哲学家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里曾写道:

39、“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 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 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 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 写成“使”。18.【答案】提升“三力”,奋勇前行“

40、新时代青年躬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品悟这些重要论述和殷殷嘱托, 次次都会有不同的体悟和认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青年学生修炼法则”不外乎此。所谓“脚力”,是指深入基层一线,在“踏破铁鞋”的实践中找寻解决问题的钥匙。只有脚 下有力量,我们对基层实情才能有更具体的了解,对群众生活才能有更清晰的认知,对矛盾纠纷 的症结才有更明确的方向。有了底气,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才能奏出最强音。 青年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磨破鞋,更不怕磨破脚 的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到基层

41、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 在实践中磨砺本领,把群众当成老师,善于总结,善于归纳,能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地方,练 就深厚功力,以脚力践行我们党的宗旨,以脚力践行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所谓“眼力”,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乱花迷人眼”中精准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这要求我们始终带着问题去调查、去发现、去琢磨、去研究,善于从群众的一言一行中透视群众 的所思所想,从发现的一枝一叶中体察环境的细微变化,从到手的一团乱麻中抽丝剥茧探寻问题 的正源本质。在明是非、知善恶、辨真伪、识曲直中,真正把情况都了解透。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就是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遗

42、漏任何一个问题。其次要有 不断求知的学习意识,才能对错综复杂的表象“看得真”。能干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就知道 这块木头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人咳嗽之声,就基本可判断这人有没有病症;老练的民 警,看一个人眼神,就大致能认定其是不是个小偷。作为青年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 群众、一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 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做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所谓“肩力”是指担其责、尽其力,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作为 时代青年,我们要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我们要像李大钊倡导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 的那样,努

43、力把自己的肩膀锻炼得厚厚实实的,才能肩负起复兴中华的重任。唯有练好脚力、眼 力,我们才能肩负起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重任。亲爱的朋友,未来是属于我们广大青年的,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肩力”,从 而把自己塑造成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壮丽的篇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对广大青年提出了 “三力” 要求,并对“三力”的内涵做了明确的阐释,同时指出这“三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有机统一整体。如何理解这个“有机统一”需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脚力”指向的是调查研 究,不能闭门造车;“眼力”指向的是观察判断,要有自己

44、的思维,不能被他人牵着鼻子走,而 失去自己的辨别能力;“肩力”指向的是“责任”,要有责无旁贷的自觉。可以说“脚力”是“眼 力”的前提,“眼力”是“肩力”的前提,而“肩力”是“脚力”与眼力”的体现和保障,没有“肩力”那么“脚力”与“眼力”便不会生根开花。写作时,既要围绕“三力”的内涵分析“是什么”,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更要剖析三者之间 的逻辑关系,论证“为什么”。行文构思上,可以首先结合材料,引出观点,如“我辈青年当用 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肩膀承担人民之望”。接着可分别针对“脚力”谈 脚踏实地,履践致远的重要性,针对“眼力”发现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以及不断思考,做出准确 分析

45、,增强脑力的重要性,针对“肩力”思考如何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等。最后则 可总结全文,并结合自身新时代青少年的身份发出呼吁力行以见远,深思激活力,在创业奋斗中 升华,在创新创造中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中如虹绽放。参考立意:1.深入实际,明辨慎思,承担责任。2,脚力是保障,眼力是前提,肩力是核心。3 .力行以见远,深思激活力。4 .赶考路上,考好眼力、脚力和肩力。5 .提升“三力”,砥砺前行。材料作文写作策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 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

46、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 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 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 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 要画蛇添足。1921 【答案】(1)侃侃而谈:

47、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由上文“可以看到越来越多 的洋面孔面对镜头”可以推断,此句表达外国人在镜头前从容地说话,故填写“侃侃而谈”。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由下文“来到偏僻的乡野农村”可以 推断,此处填写外国人走过很远的地方,故填写“跋山涉水”。息息相关:指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由上句“都和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可知,下面需要填写密切相关,故填写“息息相关”。(2)此处语病有二:一是分句缺少谓语,“的”改为“有”。二是动宾不搭配,“使”改为“给”。(3) “皖事通”字面意为在安徽做事都很通达,谐音为“万事通”,寓意万事一点通,意为做什 么事都会通达。答案

48、:(1)侃侃而谈 跋山涉水 息息相关(2)由于主播有一副洋面孔,给出镜接受采访和观看视频的外国人以亲近感,他们的视频深受外 国观众喜爱。(4) “皖事通”谐音为“万事通”,寓意万事一点就通达。、【解析】(1)此题考查运用成语的能力。需要积累掌握常考常用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2)此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修改病句注意原意要保:在修改病句时,注意句子原意不可以 发生变化。改法要巧:有些句子不只有一种修改方式,需要遵循改法要巧的原则。改动要少: 在修改病句时,不需要将很多词都删掉或是替换为新的词语,适当删改即可。(3)此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重点掌握必考的9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所在地区的政务办事平台的“大名”,并引发了很多网友 的纷纷跟帖,因为大家发现,这其中竟然很有“梗”。比如,湖南省的政府服务号叫“新湘事成”, 广东省叫“粤省事”,安徽省叫“皖事通”,江西省叫“赣服通”,广西则非常朴实,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