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案(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闰土教案(优秀4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少年闰土教案(优秀4篇)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篇一 之一 石家镇中心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
2、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
3、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闰土教案 篇二 预设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
4、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少年,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词语,想画面。 “妈妈”“雪”“朋友” 这些画面和画面背后的事情都不是发生在昨天,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记忆犹新呢? 2、有一位朋友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
5、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辅助阅读: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6、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方案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后提出疑问: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
7、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 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 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
8、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
9、象回味一下:“其间” 六、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重点: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 自然段,同学们,看看课后习题,这节课我们该研
10、究什么问题? 生: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6-10自然段 、自由读6-10自然段,想想我了解到什么?(从闰土身上体会到什么?) 、学生回答。 、随机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 (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这稀奇的事也就是少见的事,有吸引力的事。(板书:有吸引力) 、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 、学生朗读,评价。 、师:同学们大部分选择了“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这两件事来读,都觉得这两件事有趣、稀奇。准备一下,能否从这两件事中选一件,像闰土一样说给别人听?
11、等会儿,老师来当鲁迅。 、学生准备。 、说话练习。 雪地捕鸟 师:闰土啊,你能不能帮我捕鸟呀,鸟儿可好玩啦! 生: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捕鸟的? 生: 看瓜刺猹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管什么呢?” 生:“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师:“怎么管?” 生:“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 师:“然后呢?” 生:“走到了,反从胯下窜了。” 师:“想不到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真新鲜,真稀奇!” 、从这几件事中,你能体会闰土是位怎样的农家少年?(见识丰富见多识广眼界广阔) 、朗读 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二、再读16小节
12、,突破难点 、闰土能干、见多识广,我和朋友们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读16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 看不见_;看不见_,只看见_,就像_的井底之蛙。 三、展开想象,写写“我”的外貌 、“我”和闰土除了身份、经历不同,还有哪些方面不同?(外貌不同) 、“我”的外貌怎样?(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学生练写。 、选择一位同学互相交流。 、评讲,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四、课外延伸 、后
13、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他就是闰土。 、想不想知道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 板书: 闰土 “我” 农家少年 少爷 外貌 ? 雪地捕鸟 经历 海边拾贝 四角天空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少年闰土教案 篇三 教案点评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14、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
15、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
16、,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教案示例一 20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
17、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
18、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
19、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健康 可爱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
20、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
21、,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少年闰土教案 篇四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对闰土外貌形象的描写和捕鸟等几件事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健康、聪明、勇敢、知识丰富的浙江农村少年形象,抒发了“我”对闰土那种自由快乐生活的向
22、往之情。 我国语言大师曾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新课标也告诉我们:语文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语文应注重课内外的沟通,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还应实现三个唯度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我遵从这些教学新理念设计这堂课,突出了三方面的特点。 、以读为本详略得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更为深层次的目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与学生最终对话的,不是文本,而是作者的创作意识,是充满情感和期待理解的人。实现心灵对话,“读”是最好的桥梁。捕鸟、看瓜两件事描写细致而生动,我确定为读的重点,设计了一个填空:()的闰土。然后,让学生充分读课文,采用默读、分角色读、齐读、个别读
23、、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闰土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及所讲述事情的乐趣。 指导读时,我又抓住了重点。“捕鸟”部分,引导学生体会读的方法,主要采用“突出动词和省略号”法、“边读边想象”法;“看瓜”部分只指导最难读的一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引导学生读出“轻轻”的感觉,要边读边想象闰土蹑手蹑脚走过去的样子,这样才能不吓跑猹。“以读为本、详略得当”的教学设计既实实在在,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入情入境发展思维: 阅读教学从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上来看,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学接受活动,是通过阅读课实现的文学接受,传播、巩固普遍社会价值观及人文精神的过程。阅读教学的
24、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达成真、善、美方面的普遍共识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设计了两处语言训练。两处语言训练是: 闰土在()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只看见( )。唉!我可真()啊! 我们和他们(他们指“我”和闰土)可不一样,我们既可以(),又可以()。比如学校组织的()活动,就()。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创设情境,帮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从而点燃学生的情,以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更是为了有效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开发学校、社会的课程资源为我语文所用。这样活用教材,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巧妙板书超越教材: 这篇课文把“我”描绘为井底之蛙,我并不是仅仅停留于这一思想水平,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闰土真的什么都知道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我”和闰土各自拥有不同的天空而已,那个黑暗的社会把闰土也变成了井底之蛙。而后,我巧妙形象地板书“井状”,把(健康、聪明、勇敢的闰土)框在井中。这样的设计,使主题自然地得以升华,思想顺畅地得以提升,教材轻松地得以拓展,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又一次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总之,这堂课的设计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使人文性化为学生自觉的思想意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真正行使了语文课的职责。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