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 .本试卷考查范围为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 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 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2、”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很早的国 家之一,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法律制度作为文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 彩。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 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西汉时 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
3、贞观律蔚为大观。在贞 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代表之作。汉唐诸代君臣和思想家熔礼义刑德于一炉,使中国封建法制呈现出国法、天理、人情融合的鲜明 特色。隋唐时,中华法制文明逐渐定型与完备,中华法系日臻成熟。“以礼入法,得古今之平”的唐 律疏议,以其完备的体例、严谨而丰富的内容成为封建法典的范本,在中华法制文明发展史上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立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如此,唐律疏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还超越 国界,成为不少国家学习的范本。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 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在内涵和外延上
4、,中华法系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是相通的。它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 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注重教化,反对“不教而诛”。“礼禁未然之前,法 施已然之后”,礼法并重、隆礼重法方为治国之良策。出礼入刑、隆礼重法,是中华法制文明的独特 智慧。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 “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无讼为有稳,详解版参考答案:1. C 2. B 3. C4 .论证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先总写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 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然后分别
5、写中华法系的特点,即呈现出国法、天理、人情融合 的鲜明特色;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注重礼法结合:主张“天下无讼”“以 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倡明德慎罚。论证方式上,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客观公正,准确严谨。比如开头引用习近平书记 的话再一次印证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的观点。比如文章列举r从夏代 直到唐代的法律制度证明我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的观点。5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小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 极意义。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
6、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 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的慎刑、平等、恤刑等思想观念可以给我们推进社会治理,面对纠纷化解、情理法 关系等问题提供启迪。研究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汲取前代历史经验教训。【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对百姓长期进行道德教化即可实现,天F 无讼”说法过于绝对,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以无讼为有稳,通过道德教化劝民止讼:坚持宜府调解和民间 调解并行,通过定分止争促民息讼,从而实现和睦无争、礼义有序的社会状态”,并没有说对百姓长期进 行道德教化即可实现“天下无讼故选C。6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
7、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夏代的习惯法,己经是当时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说法错 误。文中“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 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基 础”“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可知夏代的习惯法是奠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自成体 系的成文法典。C.”随着历史发展,刑罚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小”的推断于文无据。这些都是为了说明中 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以道德教化为主、与刑罚手段并用,兼顾情理法的特点。D.”也实现了罪罚相 当、礼法平衡”曲解原文。原文为“从当时的历
8、史条件看,这种“引经决狱”的方式在缓解律令苛酷、实现礼 与刑的结合上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以道德教化为主、与刑罚手段并用,兼顾情理法等 进行全面评判,努力实现罪罚相当、礼法平衡。”注意是“努力实现”不是“实现了”。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注重事理、情理、 法理相结合。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古代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智慧,构建起一系列法律制度, 以保障社会安全、应对风险灾害等,展现出强大的制度建设能力。A.”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主要强调我们要奉法,奉法使国家强大。B.强调法律的作用即定轻重,正曲直。C
9、.强调法律及其执行者, 主要是用来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使人们不轻易以身试法,去违法犯罪,从而避免动乱,维护社会治安。 符合材料二的观点.D.指凡是断罪量刑皆须引用律、令、格、式正文,违背的话会被鞭笞三十下。强调要 依法办事。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考查论证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论证方式上 考虑。论证结构上,本文采取了总分结构。第一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 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第二段“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 凝聚r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总写中华传统法
10、律文化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剩下的段落分别说明中华法 系的特点。第三段“汉唐诸代君臣和思想家熔礼义刑德于一炉,使中国封建法制呈现出国法、天理、人情 融合的鲜明特色”表明中华法系呈现出国法、天理、人情融合的鲜明特色。第四段”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 文明的深厚底蕴”表明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第五段“礼法结 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表明中华法系注重礼法结合。第六段“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 贵,崇尚人际
11、和谐的社会环境”表明中华法系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第 七段“明德慎罚是从西周时期就形成的思想”表明中华法系提倡明德慎罚。论证方式上,采用引用论证、举 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客观公正,准确严谨。“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取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 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 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开头引用习近平书记的话再一次印证中华 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的观点。“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 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
12、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 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 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西汉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 一部贞观律蔚为大观。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代表之作”文章列 举了从夏代一直到唐代的法律制度证明我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的观点。9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 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可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 和谐的社会
13、环境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由材料“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 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 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可知中华法系是在我国 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缢。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今天,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仍然需要面对 纠纷化解、情理法关系等问题,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的慎刑、平等、恤刑等思想观念可以提供启迪”可知 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的慎刑、平等、恤刑等思想观
14、念可以给我们推进社会治理,面对纠纷化解、情理法关 系等问题提供启迪。由材料二最后一段“研究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较为系统、运行 有效的制度安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汲取前代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时代变迁的基础上,历经较长时间演 变而成”可知研究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汲取前代历史经验教训。8 .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本是准备留着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期盼; 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的,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9 .巧用细节丰满形象:文章开头用“苦着脸,心事重重”描写母亲的神态,用“走来走去时而揭开、 掀动”,“时而拉开、扒拉”描写母亲的动
15、作,用“瞥”、“锁定”、“端详”描写母亲的眼神。这一系列的细节 描写虽然没有提到一个“穷”字,却把家境的贫困和母亲的愁苦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母亲 的心理活动,却能使读者清楚地感受到母亲那沉重而无奈的心理状态和从犹豫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 可见母亲是在无计可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要卖掉最后三棵白菜的决定的。【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 “依次是不舍情、懊悔情”分析错误。感情依次变化为对小白菜的不舍情,将小白菜跌落在地的自责情, 多算钱摧毁了母亲的诚信的懊悔情。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直
16、接反应了我们的贫困”分析错误。应 该是侧面反应了我们的贫困。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3舌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 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 着说“,可从那三棵白菜原本是准备留着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期盼 角度分析。根据“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 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 大。发现了它的小
17、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 困,但第二天它就打了篇。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 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 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可从这些白菜是我 和母亲亲手种植的,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角度分析。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临近春节的一个早展,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儿下铺 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
18、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中用“苦着脸,心事重重描写母亲的神态, 用“走来走去”“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描写母亲的动作,表现了母亲那沉重而无奈的心理状 态。“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 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中用“瞥”、“锁定”、“端详” 描写母亲的眼神,表现了母亲从犹豫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可见母亲是在无计可施、万般无奈的情 况下做出了要卖掉最后三棵白菜的决定的。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家境的贫困和母亲的愁苦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能使读者清楚地感受到 母亲那沉
19、重而无奈的心理状态和从犹豫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13. (1)不要像宋国人那样(磕笨):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庄稼不生长而去拔高它,疲倦地回到家。(2)孔子兼有这些特长,却说:“我在辞令方面,就不擅长。既然这样,那么夫子您称得起是圣人了吗? 14. (1)特点:伟大刚强。(2)培养原则:要始终与正义和道德联系起来。培养方法:要长久地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心急。【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贡说:“学习不厌烦,是智慧;教人不厌倦,是仁德。又有仁德又有智慧,夫子已经是圣人了! ” 圣人,孔夫子都不自居,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呢? “学不厌”“智也”与“教不倦”“仁也”结构分别对称
20、,这二句 要单独成句,故可首先排除BC;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这是对是否为圣人的评判,而“不居是孔子的自我 评判,作孔子的谓语,后面断开,故可排除D。故选A。11 .本题考查学生时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恶!是何言也”中的“恶”为语气词,可译为“啊句意:啊!你这是什么话?兼爱中“恶施不孝”的“恶” 相当于“何”,怎么。句意: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 B.“舍”指舍弃、抛开;句意:姑且舍弃(抛开)这 个话题吧!/刻几卜就停下来了。C“啡其君不事,中的,事,指职务”错误。两句中“事”的意思都是服侍,侍奉。 句意: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近可以事奉父母。D “治”指国家
21、治理得好;句意:国家治理得好 (局势稳定)才肯做官。/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故选C。12 .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旨在强调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分析错误,孟子用这一寓言故事旨在批判那些急于求成而不注意长期坚 持培养浩然正气的人。故选A。13 .本题考杳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闵”,担心;“握”,拔高;“芒芒然”,疲倦地。(2) “之”,代词,这些特长;“辞命”,辞令;“然则”,固定格式,既然这样,那么。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可概括出,浩然之气是特点是“伟大刚强”。结合“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可
22、概括出培养原则:要始终与正义和道德联系起来。结合”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可概括出培养方法:要长久 地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心急。参考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剖析言辞,我也擅长修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道:)“敢冒昧请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说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妨害它,就会充满天地 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配合着正义和道德;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了正义才产生的, 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正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我因而说,告子不曾 懂得正义,因为他把正义看成是
23、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 忘记它,不能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蠢笨):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庄稼不生长而去拔高它,疲倦 地回到家,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庄稼苗 都枯犒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人,是种田不除草的人:促 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这不仅没有益处,而且还损害了它。”公孙丑问:“怎么才算是剖析言辞呢?”孟子说:“偏颇的言辞能剖析它的片面因素,浮夺的言辞能剖析它的沉溺因素,邪辟的言辞能剖析它 的狡辩因素,搪塞的言辞能剖析它的理屈因素。(这些言辞)从心里产生
24、,对发令施政很有危害;用它来处 理政务,会有害于国家大事。(如果)圣人再诞生出现,必定会赞许我的这番话。”(公孙丑说:)“宰我和子贡很有口才,冉牛、闵子和颜渊善于论述道德修养。孔子兼有这些特长,却 说,我在辞令方面,就不擅长。既然这样,那么夫子您称得起是圣人了吗? ”(孟子)说:“啊!你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说:夫子是圣人了吗?孔子回答说:圣人, 我达不到,我只不过学习不会厌烦,教人不觉得厌倦罢了。子贡说:学习不厌烦,是智慧;教人不厌 倦,是仁德。又有仁德又有智慧,夫子已经是圣人了!圣人,孔夫子都不自居,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呢? ”(公孙丑说)“我私下曾听闻过:子夏、子游、子张都各有孔圣人的一
25、部分优点,冉牛、闵子、颜渊大 体接近于圣人,而在某些小的方面稍差,请问您属于哪一种人。”(孟子)说:“姑且抛开这个话题吧!”(公孙丑)说:“伯夷、伊尹怎么样?”(孟子)说:“并不相同。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召唤;局势稳 定才肯做官,社会动乱就要隐退,这是伯夷。什么样的君主都可以侍奉,什么样的百姓都可以召噢;局势 稳定可以做官,社会动乱也可以做官,这是伊尹。该做官就做官,该隐退就隐退,该留任就留任,该迅速 果断就迅速果断,这是孔子。这些都是古代的圣人,我都不能够做到。至于我的个人愿望,还是要学习孔 子。”15 . D16 .本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
26、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写出了秋景 高远壮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本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 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也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 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27、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 得出答案。本题D项表述有误,“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 露出喜色。故选D。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和表达特色。题干是“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 对这一联进行赏析。“,解答本题先理解诗句意思,指出表达手法,把握其情感基调。“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千古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 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 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千山重叠,无边落木,
28、江水澄澈,夜月清明选取了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高 远壮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同时这句是写景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诗人从“痴儿了 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 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 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 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
29、情 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 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如本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营造了空明阔大的意境,是作者胸襟怀 抱的写照,也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 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 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
30、点字的写法。【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 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 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乂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 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19 . C 19. B 20. 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形容知名度很高。语境说的是鲁班的知名度高,应选“家喻户晓精准:非常准确,精确。精确:非常
31、准 确,非常正确。语境修饰“指导”,突出教育部指导的准确,选用“精准”。代表性:显示同一类的共同特征。 标志性:表明特征。语境修饰“成果”,说的是鲁班工坊是创新示范区最具特征的成果,应选“标志性:披 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根据后文的“如今的一片坦途”可知,最初的应该是困难重重,所以用“披荆斩棘故选C。20 .本题考杳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A.强调突出目的状语,与语境强调的天津在非洲的实践 不符。C. “合理规划、谋篇布局”是主语,与文段从天津出发的表述角度不符。D项,不合逻辑,目的和 手段倒置,按照逻辑,“着眼共
32、建,一带一路需求”是目的,”在非洲13个国家进行合理规划、谋篇布局”是 手段。故选B。2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截至至成分赘余,“截至”, 截止到某时,应删去“到工二是语序不当,应为“立足非洲、扎根非洲、闪亮非洲三是搭配不当,“向全 世界显现了态度与坚韧步伐动宾搭配不当,把“显现”改为“展示”。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22 .首次运用XR技术的中国骄傲将于2021年11月9日在央视播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材料有三句话组成:第一句:介绍了主要事件(对象)“119全国消防日”特别节目中国骄傲;发生(播出)的时间为202
33、1 年11月9日;发生(播出)的地点(频道)为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20:05首播,央视综合频 道(CCTV-1)22:50 重播。第二句:介绍中国骄傲节目的主题及具体内容。第三句:介绍中国骄傲节目的制作特点及达到的效果。因题干要求“拟写一句话新闻并且不超过30字”,所以,在压缩时要保留主体事件(包括对象的性质、特 点等),时间,地点(播放频道)以及结果等内容即可。综合以上分析,该则材料可以“主体事件+时间+地点+结果的形式压缩为:首次运用XR技术制作的中 国骄傲于2021年11月9日在央视播出。23 .“令人敬仰”改为“尊敬“玩命”改为“努力”。“成就显赫”改为“有突出表现”,“
34、骄人”改为“优 异”“慧眼识金”改为“给一次机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令人敬仰”,让人敬重仰慕的意思,一般指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物非常敬佩,因而尊重他。此处是称呼自主 招生领导,用此词语义过重,换成尊敬即可;“玩命”,拼命干某事,常用于口语。此处是自荐信,应用书面语,应换成“努力”;“成就显赫”,形容名声、成就盛大。此处是自荐信说自己的成绩,用此词语不谦虚,应换成“有突出表现”;“骄人”,令人骄傲、引以自豪的意思。此处是说自己的成绩,用此词语不谦虚,应换成“优异”;“慧眼识金”,眼力敏锐能够识别宝物、人才。此处是希望贵校能录取自己,不能说自己是“金”,用此词语 不谦虚,应换成
35、“给一次机会”。24 .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解读材料内涵的关键信息是王子期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赵襄子之所以三次比赛三次失败,原因就在于他 没有做到“身体与车统一小心与马协调”,只有驾车的人与车马融为一体,心无旁鹫,才能跑得快而远。这 其中就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就如荀子劝学中所言:“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题目引导语”给正在读书求学的当代学子以启示“,则给写作指明了思考的具体方向,就是把驾车的道理延 伸到“读书求学,上。读书求学犹如驾车,同样需要心思
36、专一,戒骄戒躁。当然,年青学子好胜心切,的确 能够催人奋进,但这还不是前进的最强的动力,只有源臼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将自己的身心沉浸于求学的 快乐之中,拒绝外在的繁华和诱惑,方能读书有效,求学有成。具体行文,一定要注意提示“读书求学”“当代学子”这样的提示语,不宜扩大论述的范围,还要“结合自身实 际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可以论述“专一”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与“浮躁”急 功近利”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记叙文则需要结合自己的读书学习的经历谈自身的感悟,叙事要有技巧,并 辅之以典型的描写,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立意:1 .学问一途,贵在专一。2 .平心静气是读书求学的关键。3
37、.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道德教化劝民止讼:坚持官府调解和民间调解并行,通过定分止争促民息讼,从而实现和睦无争、 礼义有序的社会状态。无讼与和谐体现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明德慎罚是从西周时期就形成的思想。明德就是倡导敬德、保民,慎罚就是主张刑罚得中,实施 德教德治,刑罚适中宽缓。“德主刑辅”的思想在西汉时期确立,强调“厚其德而简其刑”。唐代主 张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治理国家和社会要把德礼教化与法律惩罚结合起来,德礼教化 为根本,法律惩罚是辅助。(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
38、过长期发展,我国古代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智慧,构建起一 系列法律制度,以保障社会安全、应对风险灾害等,展现出强大的制度建设能力。援法断罪、罚当其罪,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古代社会依据案件的严重程度、不 同性质,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官府往往集中力量处理重大刑案,而将其他纠纷放至地方自理或民间调 处。在处理重大刑案时,要求官员严格引据成文法,涉及重刑必须经过上报文牍和逐级复核程序,适 用错案严格归责的处分规则,这体现了对法律及其执行过程的充分重视。在这方面,历代律典、则例 都有明确规定。在清代,对故意或过失导致判罚偏差的官员,吏部处分则例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措 施。在处理各类案件时
39、,我国传统法律制度强调德主刑轴、情法结合。汉代儒家学者倡导引入春秋 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这种“引经决狱”的方式在缓解律令苛酷、 实现礼与刑的结合上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以道德教化为主、与刑罚手段并用,兼 顾情理法等进行全面评判,努力实现罪罚相当、礼法平衡。历代刑案和判牍文书的记载显示,裁判者 们不仅在民事诉讼中兼顾天理、国法、人情等各种因素,而且在命盗刑案中也充分考虑司法的道德教 化效果和礼法平衡的实现。事理、情理、法理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司法的重要特色。今天,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仍然需要面对纠纷化解、情理法关系等问题,中国传统法律制 度中的慎刑、
40、平等、恤刑等思想观念可以提供启迪。研究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 较为系统、运行有效的制度安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汲取前代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时代变迁的基础 上,历经较长时间演变而成。这种演变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适应力和生命力。(摘编自王志强注重事理、情理、法理相结合)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一课题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法律从无到有,再到发展较完备,中华法 系成为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B.作为文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制度先后涌现出西周礼乐刑罚制度、汉律、贞观律等 典型代表。C.无讼在维持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
41、着重要作用,对白姓长期进行道德教化即可实现“天下 无讼工D.古代官府往往集中力量处理重大刑案,在处理重大刑案过程中对错案严格归责等做法,客观上保 证了刑事大案判决的公正性。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法制文明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产生于4000多年前的夏代的习惯法,己经是当时自成体系的 成文法典。B.唐律疏议可以体现国法、天理、人情三者融合的特点,它不仅在中国有重要影响,在国外也是 不少国家学习的法典范本。C.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变化中可知,随着历史发 展,刑罚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小。D.春秋等儒家经典被引入到古代案件审
42、理中,在缓解法律严苛的同时,也实现了罪罚相当、礼法 平衡。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C.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D. “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点。(4分)5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中华传统法制文明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有哪些。(6分)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卖白菜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
43、个早展,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撇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 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 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
44、过年的,说好 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 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蒙咙的泪眼, 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搬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 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搬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 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 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 施肥时就对它格
45、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焉。母亲知 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 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 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 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 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 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
46、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 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或髅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 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 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 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 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
47、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 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 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 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 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 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 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竟死放在地上,腾出手,
48、撕扯着那棵最小的 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 止。“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 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 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 过秤。母亲用秆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 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 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