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6.2 小数和分数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与分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改写为小数,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一些简单的量;感受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树立学好小数的信心。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了解小数的位数和分母的关系,并会应用它们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四、教学难点: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和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1份和几份。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一说下面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15 3.8 0.8752.用小数表示3元5角=( )元 2元6角5分=(
2、 )元1米5分米=( )米 1米1厘米=( )米(二)讲授新课1. 例题:(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提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写成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教师板书,并且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例题:(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提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写成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米?小组讨论后,鼓励每名学生说出一个具体长度,如,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0.09米,25厘米是 米。也可以写成0.
3、25米。鼓励学生总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小数是两位小数。3.例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也就是 米,可以写成0.001米。老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8毫米,45毫米,547毫米用分数各怎样表示?用小数各怎样表示?通过使用米尺,让学生在单位换算中感悟、理解分数小数的互化特点,为学生能够熟练互化分数与小数打下基础。(三)重难点精讲1.例题: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图,使学生了解两幅图分别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涂色部分各占1份并写出和两个分数。(2)师生共同完成把和写成小数及读小数的过程。(3)鼓励学生根据上图提出其他问题。如,
4、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2份是,写成小数是0.02,读作零点零二等。将学生放在具体的图形中来认识分数并对其进行互化,并会读写,使学生更易记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推理把这个正方形分成1000份呢?(1)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1份是 。可以写成0.001;8份是,可以写成0.008;32份是,可以写成0.032。(2)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分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理解重点,明白互化的方法及道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归纳小结师:同学们通过
5、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们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五)随堂检测1.练一练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2.练一练第3题。是分数和小数相互对应的练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是否理解。六、板书设计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们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七、作业布置1.练一练第2题。2.练一练第4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
6、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成功之处:沟通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正确掌握互化的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此引出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而在例2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比较容易得出小数的互化方法。但是对于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如何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除不尽要根据需要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除此之外,有些题目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教学中注意关注算理,不仅让学生经历依据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还有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样利于减少互化时的错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