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45006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八中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亢婷蒋莹审核:李国强打印:亢婷 校对:蒋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之意,与诗歌创作中的浅平直露、略无余蕴相反,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 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 明言或不敢明言,故意说得隐约含糊,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 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已尽而意无穷。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诗经莱葭那种“宛在水

2、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 的隐约,以及追求的具体内涵,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最早提到“含蓄” 一词的似在唐代,“含蓄”成 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 一次提到“含蓄”:“思,气多含蓄思。”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 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视刀环歌)对如何克服“意不称物,文不建 意”的现象,他说:“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董 氏武陵集纪)也就是说意境不在象内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样的语言

3、让人体会到了 “言外之意”,也就不会再浮浅。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去。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记 载了梅尧臣的一段重要论述。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然后至 也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也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 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 ”诗歌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与儒家“委婉蕴藉”的人文观有关。人们在日常交往和朝会、宴饮等场合中, 常常以象征性的动作、隐喻性的语言和戏剧性的场面来传情达意,久而久之,形成了蕴藉的性格和对含蓄 美的崇尚。其典型就是“春秋笔法”,它要求史笔遵循“微”

4、“晦” “婉”的表现原则,追求人物褒贬的 隐晦性,亦所谓“一字寓褒贬,微言含大义”。含蓄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日常生活中, 人们大都有这样的审美体验,即含而不露的事物总比浅露、单一的事物更能让人赏心悦目、启人深思,因 为它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和丰富的审美联想。“接天莲叶无穷碧”固然有气势,但“小荷才露尖尖角” 更有情思;“风吹草低见牛羊”给人苍茫之感,而“草色遥看近却无”更有审美趣味。【答案】15. A 16.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鹦眼中山河的渺小;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反衬出雕鹦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托物言志,借雕鹦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

5、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之悲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两句诗是:“,(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料时的景象:“” 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响声。(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原因是:“,。”【答案】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烟斜雾横.雷霆乍惊.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三、课内文言文考察(9分)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鎏之阿房宫赋B.自削身割,以趋于亡六国论C.独是成氏子以蠹食促织D.晋聿函

6、陵烛之武退秦师王无鼻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春食诸侯谏逐客书想春麻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C19.下列各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 一项是()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何由知吾可也戍卒叫,函谷举必使仰足以事父母百姓之不见保东据成皋之险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苟以天下之大遽扑之,入石穴中秦人不暇自哀A./B./C./D./【答案】B20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阿房宫赋六国论烛之武退秦师C.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然则一羽之不举辘辘远听,杏不知其所之也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B.【答案】

7、A四、红楼梦阅读考察(12分)21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得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入不敷出, 走向了没落衰败,也可见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B.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并未猜到她的来意,但一则因丈夫昔年争买田地一事, 多得板儿父亲之力;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于是周瑞家的仍很主动地相帮。C.鸳鸯偶然撞破司棋之事,本无意告发,但司棋因心怀鬼胎,终日茶饭不思,坐卧恍惚。后听闻她表弟 已逃走,心下愤慨又难过,渐成大病。鸳鸯闻讯,前来宽慰,并立誓保密。D.宝玉生日宴上各女儿所占的花名昭示

8、着命运,如袭人所占“桃红又是一年春”,签注是“得此签者, 必得贵婿”,预示她将有一门好姻缘;麝月所占“开到荼藤花事了”则预示大厦将倾,众人将散。【答案】C22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妙玉性情孤僻,却和邢岫烟相好,因二人是故交;妙玉在蟠香寺修炼时,邢家租的是她庙里的房子, 为邻十年之久;邢岫烟所识之字承妙玉所授,有半师之分。邢岫烟超然如野鹤闲云的性格也受到妙玉影 响。B.凤姐心机深沉、手段狠辣,得知尤二姐之事后,出计让张华状告贾琏,张华遵凤姐意只管要人,最后是贾蓉暗暗遣人去说张华,才得了结。后来,凤姐又怕原委泄露,有损名声,便再派旺儿去斩草除根。C.探春理家有眼光,有魄力

9、,她在千头万绪中发现了诸多弊端,如姑娘Y头们的油脂粉钱,园子的管理费等。她当机立断,兴利除弊。但其庶出的地位以及暂摄家政的身份,让她很难力挽狂澜。D.平儿心思缜密,同时心地善良。她不仅配合宝玉替彩云遮掩了偷茯苓霜之事,还在凤姐为难尤二姐饮食之时暗中拿钱相助,劝慰二姐,为其排解烦忧。尤二姐死后,贾琏没有银子料理丧事,也是平儿偷拿了 来。【答案】D23 .红楼梦中,第23回和第27回两次写到黛玉葬花的情形,请结合相关情节,比较黛玉心境的不同及 其原因。【答案】第一次葬花发生在宝黛共读西厢记的过程中,黛玉虽伤感于春光易逝、春花凋零,但获知了 宝玉的心迹,总体而言内心是惊喜的。第二次是因为前一天在怡红

10、院吃了闭门羹,又听到宝玉宝钗在房里说笑,产生误解,于是第二日怀着满腔 的悲苦葬花,并写下了葬花吟,完全是沉浸在心酸苦涩的情绪中。五、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正如每个人都会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知 道它的面目。”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突破自我见贤思齐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设计师和新掌门

11、人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一些别 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他还说:“所以,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 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可见我们不能囿于自我,束缚思维,所以德国哲学家叔本 华告诫我们说“正如每个人都会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 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 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生活里我们善于把自己的思维倾向或者青睐于大

12、多数人的认可上,我们善于把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也集中到人云亦云的观点上,那么这样的思维认识是否科学?我想,有一种声音值得我们听见,那就是我们常 常忽略的意想不到,那就是我们需要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思维,生活需要我们发现真相,寻找真谛。世界的缤纷容易迷惑了我们的眼睛,擦亮眼睛,以智慧为光,以理性为神,化作敏锐的眼神,甄别世 界,发现繁华背后的事理,让我们立足于真相的制高点,如此这般,或许是我们更接近科学认知的思维模 式。“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知道它的面目。”日本设计 大师山本耀司这段话一下子便让我想起了意思相近的名言警句。比如孔子教导我们的“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

13、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魏征死后,唐太宗评价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所谓见贤思齐,顾名思义,就是说,看见人家好 方面就向他看齐,向他学习;看见不好的方面就反 省自己,改造自己。贤人,在孔子看来是有贤能才德的人;贤人,在我看来是有好习惯的人。实际上这就 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趋于完 美。夏朝的时候,一个反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 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

14、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 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 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 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现代社会或许在倡导张扬自我,自信自强,但很多时候,突破自我见贤思齐才是成功之道。一首诗是否达到了 “含蓄”的美学境界,关键要看其意象的营构能否离形得神。“言微旨远,以小写 大是诗歌创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清刘熙载在艺概中云:“以鸟鸣春,以虫写秋,此造物之借端托 寓也,绝句中之小中见大似之。”寓大于小,于细微处蕴含宏旨精义,以使读

15、者“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晚唐诗人杜牧的乌衣巷,全诗仅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 “夕阳斜” “堂前燕”等细 景小物上,反映的却是一个深刻而宏大的主旨:王朝的更替、权贵的兴衰,这是历史的趋势。烘云托月、 以此写彼是营造含蓄境界的另一手法。韵味的浓郁,创作时往往力避正面突破、明言直抒,而是侧面迂回、 出奇制胜,使之言见于“此”而意显于“彼”,收言短而情长之效。金圣叹说:“画云者,意不在云也。 意不在云者,意固在于月也。此即烘云托月之谓也。”(增订金批西厢)(摘编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显隐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子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16、焉?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 想。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 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与图画,哪一个较“自然逼真” ?不消说得,在同一视阈以内的东西,相片都 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 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

17、样“自然逼 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 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如斯夫”三字 十分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和孔子的心境形容尽致。如果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 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比较起来,原 本的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值得玩味多了!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也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 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 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武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 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 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 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 是:

19、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 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 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 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B.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 中唐时期皎然的专著诗式。C.创造含蓄境界的“烘云托月”手法,可以收到“言短情长

20、”之效,它往往极力避免正面突破而行侧面迂回、寓大于小。D.遵循“微” “晦” “婉”的表现原则,追求人物褒贬隐晦性的“春秋笔法”与儒家“委婉蕴藉”的人文观有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美术家把自己的人格加进了图画,即使所画内容与实物不一致,不能“自然逼真”,但从艺术角 度看,图画要比相片美得多。B.材料二援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艺术作品里,无言的含蓄往往比长篇大论更有文学趣味。C.材料二采用引论、分析、总结的论证思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原本是关乎教育话题不树的,但在此使用显得自然贴切。D.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艺术的美要给欣赏者更多的

21、想象发挥空间,这样有助于美感的真切, 更有利于艺术事业的发展。3 .以下诗词,不能反映材料一主旨的是()A.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史迹)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D.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说明“无言之美”。【答案】1.C 2. A 3. B4 .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含蓄”的概念及其内涵,再说明含蓄的发展过程,接着论述含蓄产 生的原因,最后说明如何营造含蓄意境,纵向深入,层层

22、递进。(也可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如引用欧阳修、刘禹锡等人关于含蓄的见解看法;举例论证,如列举贾 岛、杜牧诗句论述含蓄手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创造含蓄美。5 .从美术角度,“言及部分”的图画比“言尽一切”的相片更美,由此证明无言之美;从文学角度,举陶诗、杜诗的例子来论述“言不尽意”的含蓄无言之美;从音乐角度,用“无声胜有声”来证明无言之美。(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 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

23、,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 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 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 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 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 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

24、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一块砖,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 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 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 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 ”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

25、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 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 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 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 ”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 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 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 说罢,脱

26、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 ”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 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 ”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锄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 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 休息一天去逛逛吧! 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 您的手套吧! ”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 这东西在这地方已

27、经两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 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 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 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 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 候! ”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 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

28、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 他来找就还了他。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 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 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 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 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 ”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 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

29、,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 “老人干脆 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 手套的! ”文本二:我也曾写过一些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 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作品文字极为从容而严整,他好像一点力气也没费,事实上可是字斟句酌,没有轻易放过一个字去。 是的,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他的亲切微笑,也别忘了他劳心焦思,一字不苟的极其严肃的工作态度。这篇 作品不很长,而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

30、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 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缀起来, 颇为巧妙。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很多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 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 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 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

31、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的语言既质朴平实又生动形象,如“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 艺术化高度统一。B.文本一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 者是对前者的延伸。C.文本一赞美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也暗含对于当时社会上一些 歧视劳动现象的批判。D.文本一采用了多种方法刻画陈秉正的人物形象,既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 烘托。7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树理的这篇农村题材小说,从农村生活和日常劳作中选材,情节完整,故事性强,结构严谨,具有

32、 独特的艺术韵味。8 .老舍认为,这篇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刻画人物形象,比老农陈 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C.老舍认为赵树理的这篇小说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笔力,他的文字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却在平淡中 蕴含了作者的匠心巧思。D.老舍先生认为这篇小说是大题小做,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巧妙,行文紧凑,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 启发。9 .请赏析文本一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0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 儿”。【答案】6. C 7. B8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掌比喻成一块砖,将指头肚儿比作蚕茧,将整只手比作树枝做

33、成的小耙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秉正手厚实、弯曲、坚硬、粗糙的特点,展现了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形象。9 .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 颇为巧妙。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34、。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宗泽,字汝霖,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茉中。调大名馆陶 尉,吕惠卿师延,赖泽与邑令视河堤,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 者。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植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日:“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日:“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 磁州。磁经敌骑蹂蹒之本文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涅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且上言:“邢、洛、磁等五州各蓄精兵二

35、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 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以书劝王檄诸道兵会京城。又移书北道总管赵野、 河东北路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泽为狂,不答。逢以孤爰选都级陈笠直其左织生可 轻举逢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卷效至译全注进兵遇金人败之。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 名。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前后请上还京十余奏,每为黄 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日:“吾以二帝豪E 积

36、愤至此。汝等能歼敌, 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 ”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 士,谥忠简。(摘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 之B.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 之C.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

37、进兵/遇金人/败 之I).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 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B.檄,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与“移文”合称“檄移”,移文多用于晓谕。C.假,文中意为暂时代理官职。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摄、行、权、署等。D.蒙尘,即蒙受风尘,美好事物遭埋没。文章中指帝王因出访而在外奔波辛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泽爱国忘家,至死不渝。他接到视察黄河堤防设施的檄文时,虽

38、逢长子去世,仍不立即动身;临终 前他无一语谈及家事,只不忘收复失地。B.宗泽豪爽有大志,刚方不屈。他应试时直陈时弊;被推荐充任和议使,做好了赴死不归的打算;多次 为黄潜善所阻仍坚持上疏请皇帝还京。C.宗泽知人善用,威名远扬。他发现罪臣岳飞的才华,大胆起用,这一举措使岳飞在军中名声大噪;金 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称他为宗爷爷。D.时人对宗泽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为国忘家的忠肝义胆之人,愿意为他效命,但也有人认为他性格 过于狂妄,不愿听从他的调遣。13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泽日:“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2)泽至,缮城壁,浚涅池,治器械,募义勇,始

39、为固守不移之计。14 .从哪些事件可以看出宗泽富有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 D 12. C13 . (1)宗泽说:“敌人能够悔恨过错使军队撤离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在金人面前失去节操而 辱没了君王的命令呢? ”(2)宗泽到达(磁州)后,修缮城墙,疏浚涅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的兵土,开始做坚决守住磁州不移 不弃的打算。14 .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打算。向朝廷提出了五郡互为援助的陈兵计策。以孤军打败金人(在开德与金兵十三次作战都获得胜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雕鹑在秋天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注】攀跻:攀登。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写雕鹦翱翔于广阔辽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B. “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C. “群毛遁”“百鸟睽”写走兽飞禽对雕鹦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鹦不可抵挡的气势。D.最后两句写雕鹦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16 .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