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人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1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F2的表型比为3 : 1B. Fi产生配子的比为1 : 1C. F2的基因型比为1 : 2 : 1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 :a=l : 1,测交后 代表型比例为1 : 1、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 : 2 : 1、表型比例为3 : 1均是杂合子产生2 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e产生配子的比为1 : 1。答案:B2 .某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
2、,基因型为 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 2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解析: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 :aa=l : 2 : 1,即深绿 色:浅绿色:黄色=1 : 2 : 1,但由于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 Aa,且比例为1:2;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
3、,即AaXAA,则后代中表型及其比 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 1 : 1;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即Aa X Aa,成熟后代为 AA :Aa=l : 2,杂合子的概率为2/3,当自交次数为c时,杂合子的概率为2/(2+1);由 于aa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 基因频率越来越小。答案:c3.某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时该植物不能产 生雌配子,a基因纯合时该植物不能产生雄配子,基因型为Aa的植株完全正常。现以若干 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为亲本交配得到理论上,通过下列各交配方式所得F2植株中,完 全正常植株所占比例
4、不为1/2的是()A.让B全部植株自交B.让F全部植株自由交配C.让Fi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自由交配D.让Fi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自由交配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若干基因型为Aa的植株交配,所得Fi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l : 2: 1,其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均不能自交产生后代,只有基因型为 Aa的个体可自交产生后代,Fi全部植株自交,F2植株基因型为1/4AA、1/2 Aa. l/4aa,其 中完全正常植株(Aa)所占比例为1/2, A不符合题意;Fi全部植株自由交配,Fi产生的雌配 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 :a=l : 2,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 :a = 2
5、: 1,由此可得F2中 AA :Aa :aa=(l/3)X(2/3) :(1/3)X(1/3) +(2/3)X(2/3) :(2/3)X(1/3) = 2 : 5 : 2,所以 F2植株中完全正常植株(Aa)所占比例为5/9, B符合题意;臼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自由 交配,Fi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 :a = l : 1,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 : a = 2 : 1, 由此可得 F2 中 AA :Aa :aa = (l/2)X(2/3) :(1/2)X(1/3) +(1/2)X(2/3) :(1/2)X(1/3) = 2 : 3 : 1,所以F2植株中完全正常植株(Aa)所占比例
6、为1/2, C不符合题意;Fi中基因型为 Aa、aa的植株自由交配,臼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 :a = l : 2,雄配子基因型及比 例为 A :a = 1 : 1 ,由 此可得 F2 中 AA :Aa :aa = (l/3)X(l/2) :(l/3)X(l/2) + (2/3)X(l/2) : (2/3)X(1/2) = 1 : 3 : 2,所以F2植株中完全正常植株(Aa)所占比例为1/2, D 不符合题意。答案:B4 . (2022山东烟台模拟)某种昆虫的翅型有正常翅、长翅、小翅3种类型,依次由常染 色体上的C、C、c基因控制。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
7、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总接近 2 :l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C对C、c为显性,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C.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 : 1D.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有6种解析:据分析可知,基因C对C、c为显性,它们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长翅个体(C c)与正常翅个体(Cc)杂交时,子代中会出现小翅(cc)个体,B错误;长翅个体 (Cf C或C c, C Cf致死)与小翅个体(cc)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长翅:正常翅 =1 : 1或长翅:小翅=1 : 1
8、, C正确;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C C、C c、CC、 Cc、cc共5种,D错误。答案:c5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单独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 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 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对以下杂交结果 的推测(设亲代个体杂交后所得子代个体全部分开单独饲养)正确的是()A.宇DDXSdd, Fi全表现为右旋,Fi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B.阜DDXfDd,得到Fi, F自交,F?中表现为右旋的纯合体所占比例为9/16C.椎实螺外壳右旋个体的基因型可以是
9、DD、Dd或ddD.早ddXFDd, Fi自交,F?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左旋解析:早DDXdd,由于子代旋向只由母本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Fi、F2 全表现为右旋,A项错误;早DDXSDd, Fi中个体的基因型为1/2DD、l/2Dd, Fi自交,F2 全部表现为右旋,其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1/2 + (1/2)义(1/2) = 3/4, B项错误;椎实螺外壳右 旋个体的基因型可以是DD、Dd或dd,C项正确;宇ddXSDd, Fi中个体的基因型为l/2Dd、 l/2dd, Fi自交,F2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右旋或左旋,D项错误。答案:C6 .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部分缺失的
10、结果,现有纯种缺刻翅果蝇和纯种正常翅果蝇若 干只,科学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缺刻翅(早)x正常翅(),缺刻翅(3)x正常翅(早)判断缺刻翅和正常翅的显隐性关系, 缺失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和的后代均为缺刻翅,则可判定正常翅和缺刻翅的显隐性关系B.若和的后代均为正常翅,则无法判定正常翅和缺刻翅的显隐性关系C.若的后代和的后代个体性状不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D.若的后代和的后代个体性状相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解析:若和的后代均为正常翅或缺刻翅时,则可判定正常翅和缺刻翅的显隐性关系; 若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正交和反交结果不
11、同,则缺失的染 色体是X染色体。答案:B7,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 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面对纯种非糯 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X )A.观察B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 离定律的直观证据B.观察M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 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C.选择Fi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 : 1D. B自交得F2,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
12、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 的比例为3: 1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Fi的基因型为Ww。基因W和w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 减数分裂I时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含有2个W基因和2个w基因,如果发现2个红 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则说明同源染色体在分离、等位基因在分 开,A项正确;观察Fi未成熟的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发生了互换,B项正确;Fi的基因型为Ww,其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 :w=l : 1,经碘液染色后,理论上蓝色花粉与红 色花粉的比例为1 : 1, C项正确;Fi自交获得F2, F2中WW
13、:Ww :ww=l : 2 : 1, F2产 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 :w=l : 1,经碘液染色后,理论上蓝色花粉与红色花粉的比 例为1 : 1, D项错误。答案:D8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 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R全为灰身。B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 列针对F2个体间杂交所获得的结果预测错误的是()选项杂交范围杂交方式后代中灰身和 黑身果蝇的比例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3 : 1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5 : 3C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9 : 1D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交5 : 1解析:依据题意分析
14、,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i全为灰身,说明灰身相 对于黑身为显性。亲本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 Fi的基因型为 Aa, Fi自交产生F2, 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 :aa=l : 2 : 1,由此求得F2产生A 和a两种配子的概率都是1/2。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后代中黑身果蝇占(l/2)X(l/2) = 1/4,灰身果蝇占1一1/4 = 3/4,则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 : 1。取F2中的雌雄果 蝇自交,因为AA :Aa :aa=l : 2 : 1,所以F2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占l/2xl/4 + 1/4=3/8,灰身果蝇占
15、1一3/8 = 5/8,因此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 : 3。F2中灰身果 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 :Aa=l : 2,由此计算出F2中灰身果蝇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2/3, a配子的概率是1/3,若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子代黑身果蝇(aa)占1/3乂1/3 = 1/9,灰 身果蝇占11/9 = 8/9,所以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 :lo若让F2中的灰身果 蝇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占2/3义1/4=1/6,灰身果蝇占1 1/6 = 5/6,故后代中灰身果蝇和 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 :lo答案:C9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 杂
16、交,B中既有黄果南瓜,又有白果南瓜,口自交产生的F2的表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 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黄果X白果1IFi 黄果白果 F2黄果 黄果白果1. 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8. Fi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C.由图中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9.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 : 3解析:图中过程是白果自交,后代产生了白果和黄果两种表型,可以确定白果为显性 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且基因型为aa, A、C正确;根据Fi的性状表现可知,P中白果基因 型为Aa,且Fi中黄果和白果各占1/2,臼白果基因型为Aa,B错误;F2中黄果占1/2+1/2X1/4 = 5/8, F2中白果占l/2X(l/
17、2 + l/4) = 3/8,即黄果:白果=5:3, D正确。答案:B10. (2022浙江嘉兴模拟)将数量足够多的基因型为Aa的水稻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不考虑突变),各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第一组为连续自交B.第二组为连续随机交配C.第三组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D.第四组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代,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1/2巴 即Fi中 Aa的基因型频率= 1/2, F2中Aa的基因型频率=1/4, 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 1/8, A正确; 随机交配各代基因频率不变,由题意可知,亲本基因
18、型均为Aa,则A基因的频率=1/2, a 基因的频率= 1/2,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 2X(l/2)x(l/2)=l/2, B正确;Aa(亲本)连续自 交3代(每代均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其FiF3中Aa的基因型及比例(频率)计算如下:C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随机交配,Fl淘汰隐性个体前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1/4AA、 2/4Aa l/4aa,淘汰隐性个体后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1/3AA、2/3Aa,淘汰隐性个体后A 基因的频率= 2/3、a基因的频率=1/3; F2淘汰隐性个体前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4/9AA、 4/9Aa l/9aa,淘汰隐性个体后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1/2AA、l
19、/2Aa,淘汰隐性个体后A 基因的频率= 3/4、a基因的频率= 1/4; F3淘汰隐性个体前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9/16AA、 6/16Aa l/16aa,淘汰隐性个体后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3/5AA、2/5Aa, D正确。答案:C11. (2022广东广州联考)某种牛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其有角(LmA)和无角(LmB) 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黑毛和棕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回答下列问题:若公牛体内LmA对Lm13为显性,母牛体内Lm13对LmA为显性。则有角公牛和有角 母牛的基因型分别为、o(2)若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中公牛的表型及比例为 ,母牛
20、的表型及比例为 o如果让R中的无角公牛和无角母牛自由交配,则F2中出现有角牛的概率为 o(3)已知M和m这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牛的黑毛和棕毛,且M对m表现为完全显性。 若牛毛色对应的基因型有5种,则该对基因位于(填“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 上;若多对纯合黑色母牛与纯合棕色公牛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色,子一代雌雄个体间随 机交配,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 : 1,则由此(填“能”或“不能”)推出该对基因一 定位于常染色体上,原因是 O解析:(1)据题干信息,LmA控制有角,LmB控制无角,公牛体内Ln对Lm13为显性, 则有角公牛的基因型为LmALmA、LmALmB;母牛体内Ln对Ln为显性,则有
21、角母牛的 基因型为LmALmAo (2)杂合有角公牛基因型为LmALnA 杂合无角母牛基因型为LmALnA 二者杂交,产生的Fi的基因型及比例为LmALmA :LmALmB:LmBLmB=l : 2 : 1,其中基 因型为LmALmA和LmALmB的公牛均表现为有角,则Fi公牛中有角:无角=3 : 1,母牛中 只有基因型为LmALmA的个体表现为有角,Fi的母牛中有角:无角=1 : 3。Fi中无角公牛 的基因型为LmBLmB,无角母牛的基因型为l/3LmB|_mB、2/3LmALmB, Fi中无角公牛与无角 母牛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只有基因型为LmALmB的公牛表现为有角,则F2中出现有角牛
22、 的概率为lX(2/3)x(l/2)X(l/2) = l/6o (3)若控制毛色的基因型为5种,则该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黑色母牛和纯合棕色公牛交配,产生的 子代基因型为Mm,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l/4MM、2/4Mm、l/4mm, 毛色比例为黑色:棕色=3 : lo若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黑色母牛和纯合棕 色公牛交配,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Xxm、XMY,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 为 l/4XMxm、1/4XmXm 1/4XmY l/4XmY,毛色比例为黑色:棕色=3 : 1。答案:(l)LmALmA、LmALm
23、B LmALmA(2)有角:无角=3 : 1 有角:无角=1 : 3 1/6 (3)X染色体 不能 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毛和棕毛的比例也是3 : 112. (2022福建莆田模拟)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 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的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为不育基因,Mf为恢复可育基因, m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fMmo该种植物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 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如表为雄性可育植株的杂交组合及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杂交组合亲本子代植株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甲X中716株242株2甲X乙476株481株3甲义丙936株0株(1)该种
24、植物雄性不育与可育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该种植物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其在杂交育种的操作过程中,最显著的优点是 O(3)现有某雄性不育植株丁,请从甲、乙、丙三种雄性可育植株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鉴 定植株丁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种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 离定律。(2)依据题意,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fMm,则该种植物雄性不育 植株的基因型有MM、Mm;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而言,在人工杂交时通常需对母本进行去 雄处理,若以雄性不育品系作母本,则不需要进行
25、去雄处理。(3)结合题意分析,雄性可育 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MfM MfM. Mm和mm。依据表格数据,分析判断雄性可育植株 甲、乙和丙的基因型。由杂交组合1可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且表型比例约为3: 1,由 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MfM;由杂交组合2可知,子代表型比例约为1 : 1,则乙的基因型 为mm;由杂交组合3可知,子代全为雄性可育植株,则丙的基因型为MfM%雄性不育植 株丁的基因型为MM或Mm,为鉴定其基因型,可选择丁(早)和乙(S)进行杂交,统计子代 植株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代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不育,则丁的基因型为MM;若子代植株中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 : 1,则丁的基因型为Mmo
26、答案:(1)遵循(2)MM或Mm 不需要对母本去雄(不需要去雄)(3)选择丁(早)和乙 (即进行杂交,将丁所结的种子全部播种,统计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 若子代植株全部 表现为雄性不育,则丁的基因型为MM;若子代植株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 : 1,则丁的 基因型为Mm13. 小鼠的毛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B基因表现为黑斑, 只含b基因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黑白斑。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完全显性。用一只长尾黑斑雌鼠与一只短尾白斑雄 鼠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多只子代(FD,其中无论雌雄都有长尾和短尾个体。回答下列
27、问题:根据B的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出长尾与短尾的显隐性,亲本 长尾黑斑鼠的基因型是,Fi中短尾白斑雄鼠所占比例是 o(2)研究人员进一步让Fi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统计F2中长尾与短尾个体之比约为 2: 3(无性别差异)。据此推测,出现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请 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解析:(1)根据F的结果,不能判断出长尾与短尾的显隐性,因为无论ttXTt,还是TtXtt 均可出现上述结果;根据分析,亲本长尾黑斑鼠的基因型是TtXBxB或ttXBX13,短尾白斑雄 鼠的基因型是ttXbY或TtXbY,两者杂交,不可能出现XbY(白斑)的基因型,故Fi中短尾
28、白 斑雄鼠所占比例是0。(2)Fi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即l/2Tt与l/2tt个体间的随机交配,则配子为1/4T、3/4t, 正常情况下F2中基因型比例为1/16TT、6/16Tt、9/16tt,而统计F2中长尾与短尾个体之比约 为2 : 3,应为TT致死,故Tt :tt = 6/16 : 9/16=2 : 3;为验证此结论,可让Fi的雌雄长尾 鼠(随机)交配,观察和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代中长尾鼠与短尾鼠之比约为2 : 1,则 可推知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答案:不能 TtXBxB或 bxb0(2)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实验思路:让(B的)雌雄长尾鼠(随机)交配,观察和统 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子代中长尾鼠与短尾鼠之比约为2 :lo结论:长尾基因(TT) 纯合个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