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赛讲座二中学教育高中教育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奥赛讲座二中学教育高中教育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化学奥赛讲座(二)晶体结构 【竞赛要求】晶胞。原子坐标。晶格能。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 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知识梳理】一、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 Kossel(科塞尔)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 1、形
2、成过程 以 NaCl 为例:(1)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Nae=Na+Cl+e=Cl 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2s22p63s1 2s22p6;3s23p5 3s23p6 分别达到 Ne 和 Ar 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2)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 r。纵坐标体系的势能 V。纵坐标的零点当 r 无穷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势能为零。下面来考察 Na+和 Cl 彼此接近时,势能 V的变化。图中可见:r r0时,随着 r 的不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V减小,体系趋于稳定。r=r0 时,V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
3、键。r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X 1.7,实际上是指离子键的成分(百分数)大于 50%。(2)易形成稳定离子 Na+(2s22p6),Cl(3s23p6),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Ag+(4d10)d轨道全充满的稳定结构。所以,NaCl、AgCl 均为离子化合物;而 C和 Si 原子的电子结构为ns2np2,要失去全部价电子形成稳定离子,比较困难,所以一般不形成离子键。如 CCl4、SiF4 等,均为共价化合物。(3)形成离子键,释放能量大 Na)(s+1/2 Cl)(2 g=NaCl)(s H=410.9 kJ mol 1 在形成离子键时,以放热的形式,释放较大的能量。(二)离子键
4、的特征 1、作用力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F(q1q2)/r2 (q1、q2分别为正负离子所带电量)2、离子键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因为是静电吸引,所以无方向性;且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三)离子键的强度 1、键能和晶格能 以 NaCl 为例:键能:1mol 气态 NaCl 分子,离解成气体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用E i 表示。NaCl)(g=Na)(g+Cl)(g H=键能E i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晶格能:气态的正负离子,结合成 1mol NaCl 晶体时,放出的能量。用 U 表示。Na+)(g+Cl)(g=NaCl)(s H=U(U为正值)极性增大 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5、 离子键 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
6、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晶格能 U 越大,则形成离子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离子键越强。键能和晶格能,均能表示离子键的强度,而且大小关系一致。通常,晶格能比较常用。如何求得晶格能?2、玻恩-哈伯循环(Born-Haber Circulation)Born 和 Haber 设计了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从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出发,计算晶格能。具体如下:H1等于 Na)(s的升华热(S),即H1=S=108.8 kJmol 1 H2等于 Cl2)(g的离解能(D)的一半,即H2=(1/2)D=119.7 kJmol 1 H3等于 Na)(g的第一电离能(I1),即H3=I1=496 kJmol 1
7、 H4等于 Cl)(g的电子亲和能(E)的相反数,即H4=E=348.7 kJmol 1 H5等于 NaCl 的晶格能(U)的相反数,即H5=U=?H6等于 NaCl 的标准生成热(f H0m),即H6=f H0m=410.9 kJmol 1 由盖斯定律:H6=H1+H2+H3+H4+H5 所以:H5=H6(H1+H2+H3+H4)即:U=H1+H2+H3+H4H6 =108.8+119.7+496348.7+410.9=186.7 kJmol 1 以上关系称为 Born-Haber 循环 利用盖斯定律,通过热力学也可以计算 NaCl 的离子键的键能。H1 Na 的第一电离能I1;H2 Cl的
8、电子亲合能 E 的相反数 E;H3 NaCl 的晶格能 U 的相反数 U;H4 NaCl 的升华热 S;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
9、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而 H5=Ei。所以,通过 I1、E、U 和S 可求出键能 Ei。3、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F (q1q2)/r2出发,影响 F 大小的因素有:离子的电荷数q 和离子之间的距离 r(与离子半径的大小相关)。(1)离子电荷数的影响 电荷高,离子键强。如:(2)离子半径的影响 半径大,导致离子间距大,所以作用力小;相反,半径小,则作用力大。如:(3)离子半径概念 将离子晶体中的离子看成是相切的球体,正负离子的核间距 d 是r+和r 之和。d=r
10、+r (d值可由晶体的 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得到)。1926 年,哥德希密特(Goldschmidt)用光学方法测定,得到了 F 和 O2 的半径,分别为 133 pm 和 132 pm,结合 X射线衍射数据得到一系列离子半径:Mg2+的半径 r=2OMgOrd=320 pm 132 pm=78 pm 这种半径为哥德希密特半径。1927 年,Pauling 用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离,定义为离子半径,并利用有效核电荷等关系,求出一套离子半径数据,称为 Pauling 半径。教材上两套数据均列出。一般在比较半径大小和讨论规律变化时,多采用 Pauling 半径。(3)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
11、下,电子层增加,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加。如:Li+Na+K+Cs+;F Cl Br I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离子电荷数升高,最高价离子,半径最小。如:Na+Mg2+Al3+;K+Ca2+过渡元素,离子半径变化规律不明显。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电荷高的半径小。如:Ti4+Ti3+;Fe3+Fe2+一般负离子半径较大;正离子半径较小。如: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
12、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可见,虽然 F与 K相差两个周期,但 F 的半径仍比 K+的半径大。周期表对角线上,左上元素和右下元素的离子半径相似。如:Li+和 Mg2+,Sc3+和 Zr4+的半径相似。(四)离子晶体的特点 1、无确定的分子量 NaC
13、l 晶体是个大分子,无单独的 NaCl 分子存在于分子中。NaCl 是化学式,因而 58.5 是式量,不是分子量。2、导电性 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是通过离子的定向迁移导电,而不是通过电子流动而导电。3、熔点沸点较高 4、硬度高,延展性差 因离子键强度大,所以硬度高。如果发生位错:发生错位,正正离子相切,负负离子相切,彼此排斥,离子键失去作用,故无延展性。如 CaCO3可用于雕刻,而不可用于锻造,即不具有延展性。(五)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1、对称性(1)旋转和对称轴 n重轴,360 度旋转,可以重复n次。(2)反映和对称面晶体中可以找到对称面。(3)反映和对称中心晶体中可以找到对称中心。2、晶胞
14、 晶胞是晶体的代表,是晶体中的最小单位,晶胞并置起来,则得到晶体。晶胞的代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代表晶体的化学组成;二是代表晶体的对称性,即具有相同的对称元素(对称轴,对称面和对称中心)。晶胞是晶体中具有上述代表性的体积最小,直角最多的平行六面体。3、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1)离子晶体的堆积填隙模型 在离子晶体中,占据晶格结点的是正离子和负离子,负离子半径一般比正离子大,因此负离子在占据空间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在简单的二元离子晶体中,负离子只有一种,可以认为负离子按一定的方式堆积,而正离子填充在其间的空隙中。常见的负离子堆积方式有三种:立方密堆积或称面心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和简单立方堆积。
15、最后一种不是密堆积,它的晶胞是立方体,八个角顶上各有一个负离子。在立方密堆积和六方密堆积中有两种空隙:一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
16、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种是四个相邻的负离子所包围的空隙,称为四面体空隙;一种是由六个相邻的负离子所包围的空隙,称为八面体空隙。这两种密堆积结构中,负离子数八面体空隙数四面体空隙数=112。在简单立方堆积中,只有一种空隙,即由八个相邻的负离子 所包围的立方体空隙,而负离子数立方体空隙数=1 1。正负离子配位数(CN+)一般可由正负离子半径比规则确定:r+/r=0.225 0.414 时,CN+为 4;r+/r=0.414 0.732 时,CN+为 6;r+/r=0.732 1 时,CN+为
17、 8。负离子配位数(CN)可由下式确定:CN/CN+=正离子数/负离子数=负离子电荷/正离子电荷 例如金红石 TiO2晶体中,r(Ti4+/r(O2)=68 pm/140 pm=0.486,CN+为 6,正负离子 Ti4+占据八面体空隙;CN为 3;金红石晶体中,负离子数八面体空隙数=11,Ti4+数只有 O2 数的一半,因此 Ti4+离子只占据八面体空隙数的 1/2。在描述简单离子晶体结构型式时,一般只要着重指出负离子的堆积方式以及正负离子所占空隙的种类与分数,基本上就抓住了离子晶体结构的主要特征。对于简单的二元离子晶体来说,正负离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即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正负离子的数量比(
18、或称组成比)和半径比。常见的六种二元离子晶体典型结构型式如表 1 所示。表 1 二元离子晶体典型结构型式 结构形式 组成比 负离子堆积方式 CNCN/正离子占据空隙种类 正离子占据空隙分数 NaCl 型 11 立方密堆积 66 八面体空隙 1 CsCl 型 11 简单立方堆积 88 立方体空隙 1 立方 ZnS 型 11 立方密堆积 44 四面体空隙 1/2 六方 ZnS 型 11 六方密堆积 44 四面体空隙 1/2 CaF2型 12 简单立方堆积 84 立方体空隙 1/2 金红石型 12(假)六方密堆积 63 八面体空隙 1/2 (2)立方晶系 AB型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晶胞的平行六面体是
19、正六面体时,我们称它属于立方晶系,用来表示平行六面体的三度的三个轴,称为晶轴,三个晶轴的长度分别用 a、b、c 表示,三个晶轴之间的夹角分别用、表示。立方晶系的正六面体晶胞的特点是: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
20、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按 a、b、c 以及、之间的关系不同,工分为 7 大晶系,我们讨论的 AB型晶体指正负离子数目相同,包括 NaCl、CsCl、ZnS。首先看 NaCl 的晶胞:组成具有代表性,对称性(轴、面、中心)也与晶体相同,所以乙为 NaCl 的晶胞。观察配位数:最近层的异号离子有 4 个,故配位数为 6;观察晶胞类型:看空心圆点,正六面体的八个顶点及六个面的面心各有一个,所以为面心立方晶系。再看 C
21、sCl 的晶胞: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看空心圆点,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 8 个,无其它,称为简单立方晶胞,配位数为 8。金属 K的晶胞:看实心圆点,除了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地有一个外,在立方体的体心位置还有一个,所以为体心立方晶胞。ZnS 的晶胞: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
22、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看空心圆点,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 8 个,面中心 6 个,也为面心立方,配位数为 4。总之,立方晶系有 3 种类型晶胞,面心立方、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四方晶系,2 种,正交晶系,4 种等,共有 14 种类型的晶胞。4、配位数与 r+/r 的关系 NaCl 六配体,CsCl 八配体,ZnS 四配体,均为 A
23、B型晶体,为何配位数不同?(1)离子晶体稳定存在的条件 (2)r+/r 与配位数 从六配位的介稳状态出发,进行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关系的探讨。此时,为介稳状态。如果 r+再大些,则出现上述 b)种情况,即阴离子同号相离,异号相切的稳定状态。亦即:rr0.414 当 r+继续增加,达到并超过rr0.732 时,即阳离子离子周围可容纳更多阴离子,为 8 配位,CsCl 型。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
24、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若 r+变小,当rr0.414 时,则出现上述 a)种情况,阴离子相切,阴离子阳离子相离的不稳定状态,配位数减少,4 配位,ZnS 型。总之,配位数与 r+/r 之比相关:0.225 0.414 4配位
25、ZnS式晶体结构 0.414 0.732 6配位 NaCl式晶体结构 0.732 1.000 8配位 CsCl式晶体结构 且 r+再增大,则达到 12 配位;r-再减小,则达到 3 配位。注意:讨论中将离子视为刚性球体,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但仍不失为一组重要的参考数据。因而,我们可以用离子间的半径比值去判断配位数。二、金属键理论(一)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金属键的形象说法:“失去电子的金属离子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金属离子通过吸引自由电子联系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这就是金属键。金属键无方向性,无固定的键能,金属键的强弱和自由电子的多少有关,也和离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等其它许多因素有关,很复杂
26、。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原子化热等来衡量。金属原子化热是指 1mol 金属变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热量。金属原子化热数值小时,其熔点低,质地软;反之,则熔点高,硬度大。例如:金属可以吸收波长范围极广的光,并重新反射出,故金属晶体不透明,且有金属光泽。在外电压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可以定向移动,故有导电性。受热时通过自由电子的碰撞及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碰撞,传递能量,故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金属受外力发生变形时,金属键不被破坏,故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与离子晶体的情况相反。(二)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 金属晶体中离子是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存在的,下面的刚性球模型来讨论堆积方式。在一个层中,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一个球与
27、周围 6 个球相切,在中心的周围形成 6 个凹位,将其算为第一层。第二层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将球对准 1、3、5 位(若对准 2、4、6 位,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28、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其情形是一样的)。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第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球,于是每两层形成一个周期,即 ABAB 堆积方式,形成六方紧密堆积,配位数12(同层 6,上下各 3)。此种六方紧密堆积的前视图:另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 2、4、6 位,不同于 AB 两层的位置,这是 C 层。第四层再排 A,于是形成 ABCABC 三层一个周期。得到面心立方堆积,配位数 12。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
29、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
30、下载 这两种堆积都是最紧密堆积,空间利用率为 74.05%。还有一种空间利用率稍低的堆积方式,立方体心堆积。立方体 8 个顶点上的球互不相切,但均与体心位置上的球相切,配位数 8,空间利用率为 68.02%。(三)金属键的能带理论.1、理论要点:(1)电子是离域的 所有电子属于金属晶体,或说为整个金属大分子所共有,不再属于哪个原子。我们称电子是离域的。(2)组成金属能带(Energy Band)Na2 有分子轨道:Na 晶体中,n个 3s 轨道组成 n条分子轨道,这n 条分子轨道之间能量差小,由于跃迁所需能量小,这些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带。能带的能量范围很宽,有时可达数百 kJ mol 1。能
31、带如下图: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
32、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满带、导带和空带 (4)能带重叠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导电性 导电的能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导带,另一种是满带和空带有部分重叠。如 Be,也有满带电子跃迁,进入空带中,形成导带,使金属晶体导电。没有导带,且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 E 5eV,电子难以跃迁,则为绝缘带;若禁带的 E 3eV,在外界能量激发下,看作可以穿越禁带进入空带,以至于能导电,则为半导体。(2)其它物理性质 金属光泽:电子在能带中跃迁,能量变化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放出各种波长的光,故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延展性:受外力时,金属能带不受破坏。熔点和硬度:一般说金属单电子多时,金属键强,熔
33、点高,硬度大。如 W和 Re,m.p.达 3500K,K 和 Na 单电子少,金属键弱,熔点低,硬度小。金属能带理论中,成键的实质是,电子填充在低能量的能级中,使晶体的能量低于金属原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总和。金属能带理论属于分子轨道理论的范畴。二、分子间作用力(一)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由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单质分子,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种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由两个不同原子形成的分子,如 HCl,由于氯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
34、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力大于氢原子,使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边,使氯原子一端显正电,氢原子一端显负电,在分子中形成正负两极,
35、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大小可由键矩决定。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有时并不一致,如果组成分子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分子也没有极性,但在组成分子的化学键为极性键时,分子的极性就要取决于它的空间构型。如在 CO2分子中,氧的电负性大于碳,在 CO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氧,CO是极性键,但由于 CO2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对称的(O=C=O),两个 CO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因此 CO2是非极性分子。同样,在 CCl4中虽然 CCl 键有极性,但分子为对称的四面体空间构型,分子没有极性,我们可把键矩看成一个矢量,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各键矢量加合的结果。分子的偶极矩
36、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分子偶极矩的数据可由实验测定。2、永久偶极、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1)永久偶极 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称永久偶极。(2)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的极性分子,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用表示,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为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程度,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非极性分子无外电场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其正负电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正负电重心。这种由
37、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重心不重合而造成的偶极叫瞬间偶极。瞬间偶极和分子的变形性大小有关。3、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存在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力大约只有几个到几十个 kJmol-1。比化学键的键能小 12 个数量级。气体分子能凝聚成液体或固体,主要就是靠这种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包括:(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且 F 2。(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
38、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
39、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它具有以下的共性:(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 kJmol-1)。(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 pm。(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表 2 几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kJ
40、mol-1)分子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总和 Ar 0.000 0.000 8.49 8.49 CO 0.0029 0.0084 8.74 8.75 HI 0.025 0.1130 25.86 25.98 HBr 0.686 0.502 21.92 23.09 HCl 3.305 1.004 16.82 21.13 NH3 13.31 1.548 14.94 29.58 H2O 36.38 1.929 8.996 47.28 (二)氢键 1、氢键的形成 氢键的生成,主要是由偶极与偶极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当氢原子与电负性甚强的原子(如 A)结合时,因极化效应,其键间的电荷分布不均,氢原子变成近
41、乎氢正离子状态。此时再与另一电负性甚强的原子(如 B)相遇时,即发生静电吸引。因此结合可视为以 H离子为桥梁而形成的,故称为氢键。如下式中虚线所示。AH-B 其中 A、B是氧、氮或氟等电负性大且原子半径比较小的原子。生成氢键时,给出氢原子的 AH基叫做氢给予基,与氢原子配位的电负性较大的原子B或基叫氢接受基,具有氢给予基的分子叫氢给予体。把氢键看作是由 B给出电子向 H配对,电子给予体 B是氢接受体,电子接受体 AH是氢给予体。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
42、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氢键的形成,既可以是一个分子在其分子内形成,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分子在其分子间形成。例如:水扬醛在其分子内形成了氢键,而氟化氢和甲醇则是在其分子
43、之间形成氢键。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虽然生成本质相同,但前者是一个分子的缔合,后者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的缔合体。因此,两者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难易程度不一定相同。一般来说,分子内氢键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里也能存在,而分子间氢键几乎不能存在。因为在很稀的溶液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靠近是比较困难的,溶液越稀越困难,所以很难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并不限于在同类分子之间形成。不同类分子之间亦可形成氢键,如醇、醚、酮、胺等相混时,都能生成类似 O一 H-O 状的氢键。例如,醇与胺相混合即形成下列形式的氢键:一般认为,在氢键 AH-B 中,AH键基本上是共价键,而 H-B 键则是一种较弱的有方向性的范德华引力。因
44、为原子 A的电负性较大,所以 AH的偶极距比较大,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氢原于又没有内层电子,同时原子半径(约 30pm)又很小,因而可以允许另一个带有部分负电何的原子 B来充分接近它,从而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形成氢键。2、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不同于范德华引力,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原子 A和 B 比较大,所以 AH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 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 B就难于再接近氢原子。这就是氢键的饱和性。氢键具有方向性则是由于电偶极矩 AH与原于 B 的相互作用,只有当 AH-B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最强,同时原子 B一般
45、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在可能范围内氢键的方向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对称轴一致,这样可使原于 B中负电荷分布最多的部分最接近氢原子,这样形成的氢键最稳定。3、影响氢键强弱的因素 不难看出,氢键的强弱与原子 A与 B的电负性大小有关。A、B的电负性越大,则氢键越强;另外也与原子 B的半径大小有关,即原子 B的半径越小别越容易接近 H A中的氢原ROHNR R R 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
46、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子,因此氢键越强,例如:氟原子的电负性最大而半径很小,所以氢键中的 FH-F是最强的氢键。在 FH、OH、NH、CH系列中,形成氢键的能力随着与氢原子相结合的原子的电负性的降低而递降。碳原子的电负性很小,CH 一般不能形成
47、氢键,但在 H CN或 HCCl3等中,由于氮原子和氯原子的影响,使碳原子的电负性增大,这时也可以形成氢链。例如 HCN 的分子之间可以生成氢键,三氯甲烷和丙酮之间也能生成氢键: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作为把分子彼此连接起来的力,是一种很强的力,若在晶体内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则晶体变硬,同时熔点有升高的倾向,分子间以氢键相连的化合物,其晶体的硬度和熔点介于离子晶体和由色散力形成的晶体之间。对于液体,分子间氢键也能将构成液体的分子连接起来,使液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增加,沸点升高。当分子能与水(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时,则该分子易溶于水(溶剂)。若分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则与水(溶剂)难于形成分子
48、间氢键,因而这种分子难溶于水(溶剂)。同样由于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之间不再缔合而凝聚力较小,因此这种化合物容易气化,沸点偏低。例如,硝基苯酚的三个异构体,其中邻硝基苯酚生成分子内氢键,不能再与其它邻硝基苯酚分子和水分子生成分子间氢键,因此邻硝基苯酚容易挥发且不溶于水,间和对硝基苯酚不仅分子之间能生成氢键,且与水分子之间也能生成氢键。由于分子间氢键能够降低物质的蒸气压,利用它们的这种差别,可用水蒸汽蒸馏方法将邻位异构体与间、对位异构体分开。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的不同不仅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对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等产生影响。另外,分子能否生成氢键,对其性质的影响更大。【典型例题】例 1、现
49、有甲、乙、丙(如图)三种晶体,试写出甲、乙二晶体的化学式和丙晶体中 C和 D的个数比。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闪锌矿萤石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分子的极性相提出离子键理论一离子键的形成形成过程为例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分别达到和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纵坐标体系的势能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减小体系趋于稳定时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时急剧上升因为和彼此再接近
50、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导致势能骤然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析:根据晶格点类型及它对单元晶胞的贡献,可分别算出三种晶体中所含微粒的数目。甲:X的个数=1 1=1 Y的个数=4 81=21 XY=1 21=2 1 乙:A的个数=8 81=1 B的个数=1 1=1 AB=1 1 丙:C的个数=1 1+12 41=4 D的个数=8 81+6 21=4 解:甲的化学式为 X2Y或 YX2,乙的化学式为 AB或 BA。丙中 CD=1 1 例 2、求证离子半径比(r+/r)至少等于 0.732 时,AB型离子化合物的晶格才属 CsCl型。分析:在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