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 历史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534144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6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 历史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 历史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 历史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 历史含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京九中南京九中 2 2024024 届高三暑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届高三暑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 25 5 题,合计题,合计 5 50 0 分)分)1西周晚期师寰铭文记载,周王派师寰率领齐师和其他武装平息东国淮夷的叛乱并顺利班师。同时期的晋侯苏编钟铭文也记载,周王命令晋侯苏协同自己亲征,参加对东方“夙夷”的作战,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西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B铭文记载完全反映历史全貌C客观推动华夏认同观念形成D诸侯权利义务实现有机统一2西汉初,丞相选用列侯(列侯:一种爵位,在中央任职)充任,汉武帝时不用列侯

2、为相,而是在确定丞相后才封侯,东汉光武帝则干脆废除丞相封侯的制度。这一变化()A极大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旨在防范权臣加强君主专制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说明内外朝制度正不断完善3.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A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B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C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体现寒、士族间某种妥协4下表所示为学术界关于科举制起源的意见分歧(部分),其中前一种观点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3、观点依据结论科 举 制 起源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读书、考试和做官的联系纽带在隋朝已经确立,后世不断完善科 举 制 起源于唐朝隋书 等所载诏令中“没有一处提到允许自举的话,其他文献也找不出有士人诣州郡自举的例子”作为科举制重要特点的“投牒自进”在隋代并未产生A.历史研究须以科学的史观对各种史料加以解读B将科举制的起源往前推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C 隋书等古史文献存在严重缺漏,不足以取信D隋朝创立科举制得到了大量实物资料的证明5.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

4、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6.唐律疏议规定: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伤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伤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这反映了()A基层教化的加强B礼法并施的执行C国家治理的智慧D中华法系的确立7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

5、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A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8.内阁学士本备顾问而已,有时皇帝口授旨意命学士代笔起草文书。后来皇帝或年幼或无能,依赖日殷,其权渐重,尤要者为“票拟批答”权。内阁权力加强的根本原因是()A内阁学士地位提升B司礼监的牵制减少C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内阁获得了票拟权9.张燮东西洋考中记载“(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又“议征商税,以及贾舶”,后万历年间,开始征收“引税”。据此分析可知()A明朝海外贸易讲究“厚往薄来”“友好交往”B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6、C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私人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10如何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地方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付突发事变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背中央集权原则,是历代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在清代得到了相对完满的解决,表现在()A督抚制度的固定B奏折制度的创设公众号:全元高考C军机处的设置D改土归流的推行11乡约在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秩序构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有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

7、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12.中国古代实行乡、亭、什伍、保甲的纵向管理,这是“经”;宗族、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这是“纬”;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则是经、纬之基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社会的管理网络。这重在强调中国古代()A基层自治意识增强B基层组织的严密性C宗法制度根深蒂固D践行礼法并施理念13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近代外交

8、理念开始萌发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C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141905 年 8 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正式下诏,“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时要求全国上下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慈禧此举旨在()A抵御欧美列强侵略B加快推进政治变革C遏制国内民主革命D维护清朝封建统治15.如图是 1912 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的时事漫画一年来之回顾。该漫画旨在()A肯定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B反映现实政治倒退的现状C回顾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D赞誉革命党人的政治觉悟16.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的土地政策。时期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彻底平分土地以上政策主要反映出()A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封建B土地改革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C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变化D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17.1956 年 12 月,针对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自由市场活跃,个体工商户明显增加,较大个体户的手工工场和“地下商店”等现象,国家领导人给予肯定,称之为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主要表明()A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B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公众号:全元高考C生产资料私有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中国共

10、产党进行经济建设的新探索1820 世纪 70 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这说明()A美国旨在帮助中国消除苏联威胁B美苏两极对峙转向三国并立局面C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世界政治格局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步伐19.据希腊神话记载,智慧女神雅典娜在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城时,通过让岩石长出橄榄树而得到众神认可,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而橄榄油的交易在古代雅典人的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右图所示为雅典城邦制形成初期的商人兜售橄榄油的壁画)。由此可见()A人文主

11、义思潮最早兴起于雅典B古代神话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C文学创作超前于社会现实生活D雅典民主制植根于特殊的环境20.西塞罗宣称:“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健全的理性,它扩及所有人之中,始终如一,永恒不变。颁布有违这一法律的条例,是宗教所禁止的,即便部分地废止它也不可以,同时我们也无法通过元老院或人民摆脱它的约束。”他意在强调“真正的法律”()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C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D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21.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 1539 年颁布维勒科特莱法令,要求全国所有法院的司法文件都必须用法语撰写,不得再用中世纪以来教士惯用的拉丁文。此外,以往由

12、教会法庭审理的民事诉讼都改由国王法庭审理。这一措施()A强化了世俗王权的地位B使法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C有利于新教在法国传播D推动了自然法在近代的复兴22.美国制宪会议在讨论行政机构的权力执掌时,威尔逊曾反复强调,“一人比三人更负责,三人会彼此争雄,直到一人统治另外两人要控制立法权,必须将其分解;而要控制执政机构,就得把它合一”。1787 年宪法最终确定,由一名民选总统执掌最高行政权力。由此可推知,美国这种行政体制的设置意在()A对总统的行政权加以制约B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C加强国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D通过集权强化国家行政能力23.19 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实现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两国改革的基本

13、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据此可知()A改革实现了两国政治的民主化B两国在政治上实行权力的制衡C两国在完善政府结构,适应工业化需要D两国通过文官改革消除了官员腐败行为24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7 年,23 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局面的形成1947 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至 1952年,美国共向西欧提供了 131.5 亿美元的援助导致了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形成

14、1950 年至 1973 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均 GDP 增长率将近 5%,被称为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大繁荣时期”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解决了周期性经济危机问题1973 年美国放弃 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西方各国货币对美元由固定汇率转为浮动汇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A.B.C.D.25.20 世纪 80 年代,在欧洲多个国家中,保守性质的政党取代了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他们普遍提出了大规模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经济政策。这说明()A凯恩斯主义在西欧遭到彻底否定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受严重挫折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府政策D削减福利开支成为普遍共识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2

15、 26 6 题题 1 16 6 分,分,2 27 7 题题 1818 分,分,2 28 8 题题 1616 分,合计分,合计 5 50 0 分)分)26.(16 分)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史是清代官修正史,自顺治二年(1645 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 年)最后定稿,历时 94 年。明史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次数出发时间返回时间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1407)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永乐九年(1411)第三次永乐十年(1412)永乐十

16、三年(1415)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永乐十七年(1419)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永乐二十年(1422)第六次永乐二十年(1422)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材料二1930 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 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第一次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第二次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

17、、异兽贡献,至七年回。第三次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第四次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干剌寇侵本国,其王安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第五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第六次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第七次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长乐)港,等候朔

18、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1)关于郑和下西洋时间的不同记述,你认为哪则材料可信度更高,为什么?(6 分)(2)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做出说明。(10 分)27(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爆发的一个重大政治和外交事件,对于清末时局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均产生了独特而深近的影响。东南互保的相关史事见表 1。表 1首倡6 月 20 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合辖区内的所有督臣、抚臣向朝廷会奏,斥责义和团为“乱民”、“劫盗”,请朝廷予以痛剿,并明谕各省保护洋商、教士,避免与各国开战。议定清廷 6

19、 月 21 日发布对外宣战诏书,南方督抚拒不承认。6 月 26 日,在南方督抚的授意下,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扩展在东南互保章程上签字的有苏、皖、赣、鄂、湘五省。此后浙、粤以“附入”的形式加入,福建和山东巡抚与各国领事签订协议,“自办”互保。四川、陕西、河南也都明确表示出保护洋人的决心。余波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与朝臣为固结士心并提振权威,欲按期举行辛丑乡试刘坤一和张之洞鉴于作为新政首务的科举改章来不及实施,串联东南各省施压,最终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一年。延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0、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对晚清内政外交的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 2 中“”的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6 分)28(16 分)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

21、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材料二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节选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节选图图 1 李琦农民和拖拉机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年画)1950 年创作。年创作。1950 年年 5 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1951 年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图图 2 邓澍和平签名邓澍和平签名(年画)(年画)1950 年创作。年创作。1950 年年 3 月至月至 11 月,中国各界积极响应月,中国各界积极响应“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护和平大会护和平大会”运动。运动。选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官网根据材

22、料一中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从以上两幅美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进行探究。(要求:对画作由浅入深进行描述、分析、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注重历史信息的运用,分析逻辑严密,表达条理清晰。)南京九中 2024 届高三暑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答案12345678910CBDABCDCDA11121314151617181920ABCDBCDCBC2122232425ADCDC26.【答案】(16 分)(1)材料二更加可信。材料一是后人的历史记述,距离郑和下西洋年代久远;材料二的碑文属于实物史料,是郑和本人所立。(6 分,只作判断不得分。)(2)碑文的记述真实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明确

23、了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纠正了明史中不准确的记述;明确了所经过和到达的国家、地区,印证了下西洋所及范围;记述了下西洋时与各国的人员、经济、政治交流,以及维护和平等政治、军事行动,反映了明代对外交往的情况;碑文也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10 分)27.【答案】(18 分)(1)影响:削弱中央权威,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2 分)有利于东南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 分)有利于地方势力扩张;(2 分)加速了义和团运动失败;(2 分)维护了列强在华利益;(2 分)推动清末新政。(2 分)(2)内容: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1 分)民国时期出现北洋军阀割据局面。(1 分)理由:20

24、 世纪初南方各省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实力增强,同时对清政府预备立宪失望,武昌起义后纷纷独立,列强为维护利益扶植袁世凯;(2 分)袁氏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割据,中央权力更趋衰落;同时列强扶植新的代理人。(2 分)28.【答案】示例 1:农民和拖拉机的赏析。1950 年李琦创作了年画农民和拖拉机。画面中拖拉机前的穿工人服装的拖拉机手与坐在驾驶座上的农民之间形成呼应关系,这是这幅画的中心点,反映的是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开展,农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农民们围绕着拖拉机所流露出的喜悦心情,反映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和对农业机械化的渴望。1950 年

25、5 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1951 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都体现了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努力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反映了即将开始的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对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农村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画面右侧一棵长出嫩叶的柳树,象征着新农村的春天已经到来。综上所述,这幅年画突出体现了人民的心声和希望,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示例 2:和平签名的赏析。1950 年邓澍创作了年画和平签名。画面中拿着农具的农民们不断地赶来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条幅上签字,这是这幅年画的中心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农民们拥护党的领导和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反对美国等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画面左上方小孩子趴在谷仓上,旁边是结满果实的果树,远处是粮田,天空中有几只鸽子飞过,这些都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农民生活的安宁,广大农民对保卫国家和世界和平的热情空前高涨。综上所述,这幅年画体现了建国后人民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期望,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