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525977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烛》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烛》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烛》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红烛学案(附练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习目标1.引发对“青春价值”话题的关注,生发对青春价值的初步思考与梳理。2.具体认识并初步掌握新诗的章节形式。3.通过学习,做有关“青春价值”思考的初步呈现。4.积累有关文学常识,积累红烛中生僻的词汇。作 者 介 绍写 作 背 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探索理想的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文 化 常 识1诗歌的“三美”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2蜡炬蜡炬(蜡烛、烛),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意象,“烛”的意象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如杜牧赠别:“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如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阅 读 提 示1红

3、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明确】“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明确】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

4、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3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明确】“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4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5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明确】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重 点 思 考1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

5、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2.“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答案:表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3.“红烛”为何而“伤心流泪”?“何苦”中包含了哪些情感?答案:为“烧得不稳”而流泪,意指未能更好地奉献,这是自责的泪。“何苦”中有劝慰,有忠告,有理解,有价值认同。4.对比阅读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上存在哪些差异?答案:从诗歌风格而言,红烛直面沉重的现实而抒发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属于典型

6、的现实主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淡化社会环境而一味放大个体的创造力量,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从诗歌情感而言,红烛悲而不伤,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试图用自身的一腔热血作路标,以伟大的牺牲抒写并不缤纷的图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张扬有余而厚重不足,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极度自信中无限放大青春的力量,用浓烈的浪漫遮蔽了现实的惨痛。课 后 练 习1.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红烛啊”开头,用呼告、拟人手法,赋予红烛人的感情,把红烛变成人的精神品质的化身和作者抒情的依托。B第一节至第三节采用的抒情方式是问答法。第一节的问表现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第二、三节的问与答表现了诗人的思考,反映了那个

7、时代进步青年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C流泪的蜡炬为新的人间消尽了一己的心血,而对于它自己,诗人进一步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有趣,从一方面看,诗人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将“创造光明”置于后,突出强调了“灰心流泪”毕竟属于最终的“果”,其个体的悲剧性难以掩饰。D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并以红烛自励。【答案】C【解析】“突出强调了灰心流泪毕竟属于最终的果,其个体的悲剧性难以掩饰”错,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创造光明”置于后,应是突出强调了创造的意义。2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

8、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拓展阅读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选自红烛 死水,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赏析

9、】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共有五节。第一节就勾勒出诗歌情绪的主要轮廓,并在具象与抽象的张力中暗示了诗作的象征主义意蕴。首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以判断句的形式表明这是一个抽象的陈述。而表近指的指示代词“这”不经意间把对象拉到了读者的眼前,打破了阅读中置身事外的超然。“绝望”一词则赋予这一客观陈述以强烈的主观情绪,给置身对象之前的读者带来压迫感、焦灼感。后半句是对前一判断的具体说明,进一步表明这一状态绝无任何变化的可能性。接下来的一句以”不如”“爽性”起头,变而为愤激、厌弃:既然这一沟死水已经无法挽救、改造,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扔你的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看它能更丑恶到

10、什么地步。“你”字的引入将由“这”字所造成的现场感进一步加强。这样首节便营造出全诗的情感基调:焦灼、愤激、厌弃,并将读者成功地纳入到这一情感氛用之中。以下两节想象“死水”会变成什么样子,主要从外形、色彩两个方而进行具体的描绘。在这里作者用极美的事物来喻指令人厌恶的东西,以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分别来指陈破铜、生锈的铁罐、油腻、霉菌、死水;又用生动、跳脱的画面小珠们的”笑声”、花蚊的“偷酒”、它们之间的天真活泼的游戏来铺写“死水”的沉寂。这样便给读者带来视听上的厌憎感。“也许”“再让”“让”等连接词则平添上一层嘲弄。第四节用关联词“那么也就”、“如果又”串联起来,流露出嘲弄意味以及蕴于其中

11、的失望情绪:任你千变万化,都难改本性“绝望的死水”。最后一节与首节构成回环呼应。它全用逗号连接,停顿更为短促,节首两个分句连用肯定否定判断,造成了语气的峻急。这是诗情的最高峰,是愤激之至的感情的表达,是极而言之。这首诗有整体的象征主义氛围。“死水”象征着黑暗、腐朽的事物大而言之,是指现实的或文化的积垢;小而言之,也可以说是指某地、某事或某人、某物。死水一诗实践了诗人自己提出的“三美”主张。所谓“三美”,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从“音乐的美”来看,全诗每行由三个二音尺和一个三音尺构成,加之每节一韵,二四句押韵,结尾义多用双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种和谐动听的音乐之美。从“建筑的美”来看,全诗每行字数相等,每小节行数也相等,形成了标准的“豆腐干”型,在视觉上造成整齐划一的建筑美。诗人在辞藻的选择和运用上,注意色彩的鲜明和反差对比的强烈,注意体现象形文字状形绘声的优点,形成“绘画的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