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存8个词语。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3.能仿照例子说几个题目。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4.朗读并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难点 把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学会转述别人的话;积存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沟通平台” 1.回忆沟通: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故事? 2.同桌相互提点,把漏这个故事复述给同桌听。 3.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复
2、述漏课后的示意图。 4.学生沟通说出并展现漏课后的示意图。 5.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出示下表: 时间人物大事古时候夫妻两人生了枣核大的孩子,就叫“枣核”一年又一年枣核不见长,很勤快很聪慧有一年衙役们大旱,衙役们把牛、驴牵走了到了晚上枣核到县衙闹腾,躲在驴耳朵里, 赶着牲口回了村子天一亮县官、枣核枣核被抓到县衙,衙役们打枣核, 结果打了县官学生依据图表复述。 6.小结: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挨次复述,也不会遗漏重要情节。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认读词语。 (1)指导读准轻声,如“嗽”在“咳嗽”中读轻声;“唠叨”的
3、“叨”在词语中也读轻声。 (2)指导读准“呕吐”,这里“吐”读t。而“吐气、扬眉吐气、吞吞吐吐”中都读t。 3.小组同学相互沟通,看看能发觉什么。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沟通。 4.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巧用偏旁归类识字。 (1)口字旁的字和口有关。例如:咳、吐、唠、叨、嘀、咕等。 (2)言字旁的字大都和语言有关。例如:谚、语、谣、诫、辩、论等。 5.复习稳固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找词语嬉戏:找朋友。 6.学以致用。 (1)小组同学相互沟通,试着再找出几组这样的字。 (2)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沟通。 (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让学生读第一个句子,演一演
4、,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 2.比拟两个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顾客跳起来”体会“噌的一下子”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的焦急。 3.让学生读其次个句子,想象“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的情景,体会表达效果。 4.教师供应几个句子,学生练习在句中加上拟声词,感受句子中有拟声词和无拟声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分。 (1)他用力一推,门()开了。 (2)他()喝了一大碗水。 5.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照例句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生活中,小鸟急速飞走时是怎样的情景?玻璃窗突然被打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写一句话。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感受比照在拟定题目方面的
5、妙用。 同学们确定读过很多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吗?(学生沟通)有哪些故事题目很好玩,我们一起来瞧瞧。 1.课件出示第2题。 2.学生争论沟通,题目有什么特点?课件变色“慢、急、胖、瘦”。(用展现仆人公特点的”词语,如“慢性子”“急性子”“胖”“瘦”“大方”“小气”等,精确地表现了故事中仆人公的特点;在同一个题目中用意思相反的词语,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 3.引导学生将下面的题目补全。 课件出示:大个子兔子和()狼大方的魔法师和()的巫婆 4.你读过的故事有这类题目吗?和同学沟通。 (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1.课件出示第3题。 2.教师解释什么是转述句:
6、就是把别人说的话传达给第三者。 3.小组沟通:怎样转述别人的话? 4.全班沟通,教师小结: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其次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你”改为“我”。 5.(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巡察。 6.师生沟通,教师小结。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创设情境解诗题。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生齐读课题)谁能告知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大林寺、西林寺和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大林寺为四世纪僧昙诜所创立,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2.学习字词。 (
7、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订正字音,学习生字。 (3)再读古诗,结合解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3.初读感知。 (1)四人一组利用课件上的解释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诗意,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谈话过渡:刚刚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指名读,理解词语。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惊喜)读一读,再体会一下。6.
8、默写古诗大林寺桃花。 5.试背古诗。 师:现在教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把句子说(写)详细、生动,还学习了怎样给自己的习作拟下亮眼的题目。同学们要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问的获得,必需通过学生积极思索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在自学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到达高效课堂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
9、“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晰“我”发觉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好玩的局部谈感受,并体会童年时擅长提问、乐于探究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创造与发觉”,和同学沟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季节,在玩乐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好玩的发觉。今日,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觉吧!(板书:童年的发觉)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特别仔细,文中的生字词你
10、们都熟悉了吗?谁来当小教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特别好,教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2.童年的”发觉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觉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觉的句子。 三、理解发觉。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一样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
11、再现了从简洁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常写作时,就应当留意表达的详细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觉是怎样发觉的呢?教师拟定了学习规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沟通。 师:刚刚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觉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缘由。(板书:请教缘由) 三组,痴迷讨论。(板书:痴迷讨论) 四组,发觉原
12、理。(板书:发觉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展得特别棒! 4.从“我”的发觉和发觉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依据板书答复: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的眼睛。给自己一双擅长观看、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专心去捕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肯定会有新的发觉。说不定,你还会成为将来的创造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沟通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觉,并把它写出来。 板
13、书设计 童年的发觉 梦见会飞 请教缘由 痴迷讨论 发觉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觉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布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肯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沟通,把握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能猜出古代名词的意思,结合前后文描写猜出词语的意思,以及通过描写猜出人物,并从中
14、把握肯定的技巧。 2.通过朗读,理解古诗鸟鸣涧,想象其所描写的画面,体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走进四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英雄,叹取经困难,惜红楼梦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梳理一下吧! 二、沟通平台。 (出示“沟通平台”内容) 1.本组课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一些语句我们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但是假如我们能把握一些技巧,就能使阅读更加顺畅。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都用到过哪些方法来理解?(猜读、略读、跳读) 2.通过“沟通平台”了解猜读的方法。(依据上下文猜想语句的意思)如何略读和跳读?(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也许意思
15、就好) 3.除了猜读、略读和跳读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理解课文。(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资料) 把握了以上几种方法,信任大家以后再阅读这类文章时,肯定会更加顺畅。 三、词句段运用。 1.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难以理解的词语。 (出示“榜文、客官、印信”等词语)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榜文:古代指文告。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印信:官府的印章。 驿站:古代人们外出,中途供人短暂停留休息的地方。 伴计:旧时指店员或长工。 郎中:古代的医生。 店家:古代的店仆人。 客舍:古代的旅馆。 货郎:古代指卖东西的人。 墨客:古代指文
16、人。 2.(出示其次题句子)读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损害自己。 (2)喜不自胜:快乐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 (3)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4)拱伏无违:伏在地上,向上朝拜,没有违背的。 (通过联系前后文可猜出词语的意思;先理解某一个字的意思,再放回词中整体理解。) 3.(出示第三题句子)猜猜这三个句子描写的都是谁,并说说理由。 (1)孙悟空。(重点词:金箍棒) (2)诸葛亮。(重点词:头戴纶巾) (3)武松。(重点词:万夫难敌) 四、日积月累。 1.(出示相关资料)走近王维。 2.齐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鸟在山涧中鸣叫。)诗歌
17、题目直接给我们提示了答案。(板书诗题)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从诗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夜深人静,桂花飘落,空山中升起了一轮圆月,被惊飞的鸟儿在这里鸣叫着。)这个意境美不美?(美)若你此刻身处其中,你觉得享受吗?(享受) 4.(播放纯音乐)让我们随着这悠扬动听的曲调,一起朗读古诗,感受这漂亮的夜晚,倾听鸟儿的歌声吧! 5.从诗的描写中,你发觉了什么?(诗中有静态景,也有动态景。)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了春夜山中空寂、幽静的风光。) 6.这首诗中,想要表达什么呢? (想要表达对山中春景的宠爱之情以及沉醉其中的心境。) 7.带着这
18、种感情,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古诗,感受诗中的美景,体会的情感。 五、小结。 从古典名著到古诗文,无不展现着我们绚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长河中,还有很多珍宝等着我们去发觉、去探究。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有效沟通,使学生把握了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打好了根底。 2.分析了名著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名著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词语,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仔细观看、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查找最正确方法。 3、学习“按肯定挨次写”的根本方法
19、。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挨次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预备: 1、投影片 2、标有不同颜色的六匹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古代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 2、板书:15、田忌赛马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 1、出示课题 思索: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争论 3、师综合;综合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出示投影片1) a、田忌和和谁赛马? b、一共赛了几次马? c、赛马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4、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田忌和齐威王一
20、共赛了几次马? 2、生答 3、指名读第一次赛马的局部。 4、思索: 田忌和齐威王在竞赛前做了些什么? 第一次竞赛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5、生争论,指名上台用图片演示,板书。 6、提问: a、这次竞赛齐威王为什么能赢?(出示投影片2) b、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个“强”字指什么? c、第一次竞赛齐威王赢了,田忌表现怎样? d、“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假设你是田忌,你会怎样想? e、田忌失败后,想了吗?从他身上,我们想到失败了应当怎样办? 7、指名答 8、师过渡:田忌垂头丧气,预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候消失了什么状况? 9、指名读孙膑的话。(出示投影片3) 10、齐读孙膑的话,提问:从孙
21、膑的.话中,能看出什么?学生相互争论后作答。 11、师过渡:面对田忌的再次挑战,齐威王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从齐威王的话中能看出他的表现怎样?从齐威王身上我们想到,面对成功应当怎么办? 12、指名读其次次竞赛的经过和结果。 13、思索: a、其次次竞赛,孙膑想了个什么方法让田忌转败为胜?学生用图演示竞赛过程。 b、理解词语:目瞪口呆 c、齐威王为什么目瞪口呆? 14、师过渡:同样三匹马,竞赛结果为什么完全转变了呢?齐读课文最终一句话。(出示投影片4) 四、体会中心,明白道理。 1、思索: a、为什么这个方法田忌想不出来,孙膑能想出来? b、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呢? 2、生争论(出示投影片5,
22、结论) 五、稳固练习,当堂反应。 1、数学嬉戏导入新课。 (转败为胜?) 六、以“转败为胜”为切入口,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田忌第一次赛马为何败? 2、田忌其次次赛马为何胜? 3、孙膑凭什么断定田忌其次次竞赛肯定能胜? 数学嬉戏提示: 七、小组争论会,熟悉人物。 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爱谁(最不喜爱谁)为什么? 八、悬念作文。 (1)田忌赢了赛马,特别快乐,正想与孙膑回家畅饮一番,忽听齐威王在背后大喊:“孙膑,慢着!” 田忌将如何应付?孙膑还能帮得上忙吗?请你绽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 (2)假设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什么方法帮齐威王在其次次竞赛中仍旧获胜吗?请同学们拿笔将其次次竞赛
23、改写一下。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田忌(输)第一次齐威王(赢) 上上 中中 下下 田忌(赢)其次次齐威王(输) 下上 上中 中下 田忌赛马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方法,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这节课分四个局部进展了教学。 一、学生质疑,理清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田忌赛马这一课题质疑,提出自己想弄清的问题,教师经过归纳整理,引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要把握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明理育心 这一局部的教学主要分成四个步骤: 1、学生观看录像,养成认真观看的习惯,教师通过让学生揣度田
24、忌失败的心情,谈自己的看法,明白怎样正确对待失败。 2、学生细读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争论“应当怎样对待成功”这一问题。 3、学生自己动手摆马,思索取胜的方法,教师再演示孙膑的做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争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方法而田忌却不能”这一问题,明白“做事要留意方法,讲究策略”这一道理。 以上几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明白了道理,又受到了良好的心理熏陶,在有效地进展了学科心理教育,从而表达“协同教学”的根本思想。 三、稳固练习,当堂反应 通过“摘李子”这一嬉戏,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力量,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四、改写故事,培育思维 齐威王必需调换出场
25、挨次,才能赢田忌,可怎么调方法不止一种,让学生想方法,大大培育了制造思维的力量。 总之,这节课教学中充分表达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自主学习、争论、思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5 1.熟悉“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解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缘由,并与同学沟通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日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
26、生会说,教师你说错了。) 教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全都,自相冲突。)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冲突的事情还有许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冲突”的出处吧。 在开头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冲突的视频)让学生也许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夫(f) 3.指导书写课前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
27、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拦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解释: 楚人:楚国人。鬻(y):卖。誉:赞扬,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锐
28、利。以:用。弗:不。应:答复。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答复。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行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骄傲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9、?”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行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行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说话办事必需实事求是,要前后全都。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长。 1.班级沟通争论:你身上有过自相冲突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挖苦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张到肯定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冲突、为难境地的人。告知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冲突。)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方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方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冲突,说话要有
30、规律性。说话之前先思索这样说是否适宜。 自相冲突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行同世而立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依据解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时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到达保持学生留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6 教学目标 1.熟悉“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
31、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爱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事高强,大家对他肯定特别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日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状况。 其次局部(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觉了水帘洞。 第三局部(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扫瞄课文,说一说,课文根据什么挨次写的。(事情进展的挨次
32、)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局部。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裂开,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自由拘束、愉快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得意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转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觉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
33、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觉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快乐(喜不自胜),赶忙出来告知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觉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示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慧、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策,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觉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索: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沟通: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特别生动。 小结:正是由于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共性鲜亮、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
34、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当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长,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得意、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头,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宠爱。盼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活泼得意 敢作敢为 教学反思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争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圆满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35、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观看、观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存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觉身边的美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日,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 二、沟通平台。 1.朗读“沟通平台”的内容,思索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四周同学沟通。 2.学生思索沟通,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终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
36、艇离开时的喧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清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闲适、安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觉。与同学沟通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哄笑和告辞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喧闹场景。 其次组句子通过描写黄昏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黄昏牧场的安静。 2.情景展现。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非常宁
37、静。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驰的身影。夕阳的余晖悄悄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好像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悄悄地守护着校园。(静态美) (2)群鸟飞过的湖面。 早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似乎是在沟通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回旋飞行,百啭千鸣。安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喧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浪,向鸟儿微笑致意。(动态美) (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缓缓进站了。火车停稳后,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鱼贯而出。不一会儿工夫,下车的乘客和预备上车的乘客就挤满了站
38、台,有急匆忙向出口走去的,有停下来整顿行李的,还有踮着脚尖在大声呼喊查找同伴的,站台上立刻喧闹非凡。(动态美) (二)阅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说说这些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列举田野、沙漠、尼罗河水、金字塔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金色夕阳照耀下的美景。抓住景物的颜色特点对金字塔的漂亮风光进展了描写。 其次组句子描写了在白色大理石的衬托下的奇异的白色世界。抓住了景物的颜色特点进展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组句子为我们描述了潭水奇异、鲜润、醉人的绿。通过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
39、暗,衬托出潭水的特点。 四、日积月累。 1.趣读,体会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悦耳的歌,还是一幅秀美的画!来,请闭上眼睛认真听教师朗读这首诗,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1)听读,想象画面。 请闭上眼睛,专心倾听,想象画面。(配乐范读) (2)汇报展现。 提问: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想描述一下? (3)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诵,感悟情感美。 五、小结。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
40、盼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擅长发觉身边事物的美,爱自然,爱生活,爱国家。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懂得多去观赏身边事物的美。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描述心中所宠爱的景物,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力量。 3.引导学生理解、背诵描写景物的古诗词,丰富语言积存,提高审美情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8 创新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其次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
41、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得意,敢作敢为的特点。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布满了奇妙颜色。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智、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敏、聪慧、英勇及心想他人的珍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奇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慧英勇的人格化共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学生大都比拟熟识孙悟空,因此帮忙学生感受它最初的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熟悉“芝、遂”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裂开、造化、家产、顽皮、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