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525010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篇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看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缘由何在?我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学问根底,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拟清晰的熟悉,不消失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

2、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推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由于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殊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表达在它帮忙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准时弥补了未进展整除概念教学的学问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展了比照。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 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良的地方还有许多,我只有不断地进展

3、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方在熟悉“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根底,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消失“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根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把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根底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

4、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对已有学问的运用意识),然后在沟通中不难发觉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制造的火花,才能表达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殊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由于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学问的迁移力量。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8?”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

5、用所学学问,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头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阻碍学生制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阅历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力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促思(促进学生思维进展)、提能(提高学习力量)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确实难以定论。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拟简单,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明显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洁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

6、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打算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力量的进展供应素材和制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肯定挨次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沟通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忙学生有序的思索,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简单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展,势必会

7、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开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信任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但练习反应,局部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思考,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精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

8、烦,很烦,太麻烦了。 在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习概括出了一些特别状况: (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 (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状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 两个不同的素数; 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1和任何自然数。 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习时,让学生依据状况,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拟喜爱。 想来想去,还是真得很思念旧

9、教材上的短除法。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4 简洁的内容中隐藏着简单的关系,由于新教材把“整除”的概念去掉,再也不提谁被谁整除,而改成借助整除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局部内容显得比拟简单了,学生在学因数时,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及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感觉很清晰,明白。在学倍数时,对求一个数的倍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也认为简单简洁,但有关因数、倍数的综合练习不少学生开头迟疑、混淆。如推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不少学生推断为对。练习中:18是的倍数,个别学生选择了18、36、54。针对这

10、种状况,我调整了练习,组织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12的因数和倍数,写出16的因数和倍数。 2、观看比拟,会消除列问题:一个数的因数和它本身的关系, 3、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也就是1和它本身之间的整数。为什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争论,多数学生较好的区分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5 教学倍数与因数,这是一个特别枯燥的课题,但我奇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通过水果店各种水果的单价所显示的数进展分类,得出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不

11、同的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表达一个“实”字,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提醒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学问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受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这一嬉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加探讨、质疑、制造的教学活动,既稳固了学问,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欢乐。 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欢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好玩。每个学生都很感兴趣,说得很努力。原来,数学也很好玩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6 这段时间我参与省领雁工程数学骨干班学习活动挂职熬炼

12、活动。今日是上课实践,我执教了因数和倍数在完成教学后总的来说自己还是比拟满足的,但是在与指导师进展沟通和自己对本课进展了反思后,觉察自己有几个地方处理得不到位,可以进展改良: 1、课前我认为此课的学问点较多,因此熟悉倍数和因数、找因数作为本课的主要学问点,找倍数则不放进去,而是放到下一课。但是依据课堂教学的状况来看,完全可以把找倍数这个学问点放进去,由于找倍数这个学问点不难只要5、6分钟处理,而且缺少了这一块内容课堂感觉不太完整。因此其次次试教时我将把这个环节放进去。 2、课堂引入环节,我采纳了纯数学的引入方式,但是这样的引入不够好,其实可以采纳张齐华教师曾经使用过的图形结合的引入:用12个小

13、正方形搭实心长方形,这样的引入不仅可以图形结合地引入因数倍数,而且可以比拟自然地让学生感知限制因数倍数讨论范围为非0自然数这个学问点。下次上课我将用张教师的引入方式引入,学习比拟好的课例中的好的环节。 3、在课堂中有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同桌相互写乘法算式说因数倍数关系,有一个学生写了11=1,我只是简洁地反应这个算式比拟简洁好说,其实这是一个比拟特别的算式,由于1很特别,他的因数和倍数都只有一个,就是他本身。我应当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生成,进展引导让他们观看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从而为以后教学质数和合数进展潜在渗透。 4、在这节课中我例题与例题之间比拟离散,练习不严密,导致教学时例题与例题之间跳动性比拟强

14、,听起来比拟散,不集中,主线不清楚。因此我在下一个例题设计时把这些学问点整合整合在一个材料中,增加连续性。 总的来说,今日教学后我感觉本课还有许多课挖掘的地方,我在下一节课中将针对这些地方进展改良,使课堂效率更高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7 不知不觉,我们又进展了其次单元的学习。其次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这局部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我觉得其次、四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变化最大的单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以往熟悉因数和倍数是借助于整除现象,“X能被X整除,或X能整除X”,所以X是X的因数,X是X的倍数。现在的教材完全不同了,2X36,所以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借助整除的模式

15、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以往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量很大。数的整除,因数(老教材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老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倒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而现在新教材本单元只安排了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其它内容安排在了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借助约分引出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转变了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 3、以往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纳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有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而新教材中鼓舞方法多样化,不

16、把它作为正式的内容教学,而是消失在教材的你知道吗中?不那么呆板了,敬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可见,编者为表达新课标精神对本局部内容作了细心的调整,煞费苦心,可是学完了本单元的第一局部和其次局部内容,我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小小的疑问。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我觉得第一局部内容和第三局部内容的关系很大,连续性强。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那么就应当从找因数和个数问题上学习质数和合数。教材对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内容设计较好,开门见山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看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出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可为什么在中间突然加上了2、5

17、、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感觉前后内容失去了联系,不够自然流畅。所以我觉得可以把二三局部内容作为适当的调整,即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比拟好一些。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其次单元的第一课时,其次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进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还有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这些学问,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裂、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今日这节课的教学的倍数和因数是叙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18、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忙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我让学生依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同时,我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简单感悟到不管是依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要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有些学生还不能找全,没有把握方法,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留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19、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9 新教材在引入倍数和因数概念时与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方在熟悉“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根底,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消失“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根底。我在教学中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我采纳“拼拼摆摆”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展

20、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查找3的倍数。我设计了尝试练引出冲突争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头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争论的根底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绽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由于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学生发觉3的倍数写不完时都面面相觑,左顾右盼。学生通过争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拟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

21、问题的开心感和把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操作实践,举例内化,熟悉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多媒体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学问引出了新学问,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三、注意细节,注意学生的习惯培育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肯定挨次找全因数这也

22、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沟通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 这样的板书帮忙学生有序的思索,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简单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展,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开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信任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教师告知的,但并不

23、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承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仔细钻研了教材,认真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总结倍数的特征,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直接以3个小问题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拟抱负的。课上还应当准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觉: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应当准时跟上共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泼起来。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0 一、单元主题图体验数学化过程。单元主题图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的一幅情境图,本单元就消失了“数的世界”单元主题图。在

24、教学中,我是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动身来组织教学的,首先让学生独立观看主题图,通过独立思索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共享学习的成果;最终通过解决问题,体验猎取学问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不仅很快找到了整数、小数、负数,而且也找到了橙子卖完了用“0”表示,图中有一个凳子、一张桌子用“1”表示,更多的是学生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如我有50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学生真正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二、数形结合实现有意义建构。教材中对因数概念的熟悉,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同学进展沟通。在思索“哪几种拼法

25、”时,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防止学生进展“机械地学习”;学生对因数和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熟悉,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建构,这是一个“先形后数”的.过程,是一个学问抽象的过程。 三、探究活动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做记号、列表格、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发觉规律和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观看、分析、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孩子们学会了思索,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 四、困惑: 1、第一次真正开头教北师大教材,最大的感觉是教学的空间真的扩大了,课堂活泼了,但是同时给学生进展课后辅导的时间也增加了,每节课从学生的反

26、应看来,却有相当一局部的学生存在各种问题,教材中太缺乏那些能让他们胜利的“根底性”题目,整个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练习一,那六道题目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能否多给孩子们一些选择。 2、不太明白为什么肯定要使用“因数”这个概念,比拟“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和“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约分”,总觉得后者简单承受吧。这一改似乎我们还得教学生家长,就真的有学生家长投诉说“教师啊,你教错了,那不是因数,是约数”,让人哭笑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 今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新的一节课因数,对于因数来说是孩子们第一册接触的学问,但是对于因数这个词来说,孩子们也并不生疏,由于在乘法算式中已经有了因数的一个初步的了

27、解。所以对于本节课来说自己有如下的感受: 一、初步感知,数形结合让学生形成表象 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通过课本上飞机图的情景图让学生看图列算式,并且用现在自己五年级的思维来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列式来说是比拟简洁的,根本上全部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列出算是,然后依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在此环节的设计上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呈现供应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又借助 “形”与“数”的关系,为接下来讨论“因数与倍数”概念打下了良好根底,有效地实现了已有学问与新学问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分化了难点,让学生很轻松的承受了学问的形成。 二、自主探究以邻为师 在学生知

28、道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上,接下来出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找18的全部的因数。为了能够更好的、全面的找到18的全部因数,让同桌两人相互合作来完成。通过教学发觉学生的合作力量很强,能够用数学语言来精确的表述,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找到、找全18的全部的因数。 三、在练习中体验学习的欢乐 在 最终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学问点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不是单独存在的, 是相互已存的,必需要说清晰是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通过教学来看学生把握的还算可以。接着出示了让学生找不同数的因数,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了不同 的形式,比方:找朋友,你来说我来做,比一比说最快等形式来帮忙学生理解学问,在此过程中学生很感兴趣,激情很好课堂气氛热闹,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体 验到学习的欢乐。 缺乏之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还是存在许多缺乏之处,虽然自己也知道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着和合,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还是不由自主的说得过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太少。 如在教学找18的因数这一环节时,由于担忧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对于因数的概念不够了解,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引导的过多讲解的过细,因此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了,没能很好的表达学生的主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