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限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7974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限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限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限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限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学科一轮复习限时训练(018)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单选题1. (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1894年,郑观应写成盛世危言一书。其主张“欲攘外,亟需自强;欲自强,必 先自富;欲自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据此可见,该书 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富强救国,实现近代化B.改良政治,实行民主共和C.重视教育,实行八股文D.实行商战,复兴朝贡贸易2. (2023江苏校联考三模)戊戌年七月,康有为伯弟康广仁在给自己的朋友的私信中写道:“伯兄(康有为)规模 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

2、成?”这反 映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缺乏正确的改革策略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改革派内部不够团结 D.保守派势力十分强大3. (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考一模)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 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B.维新派的大力推动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4. (2023江苏扬州统考三模)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期间,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开始成为光绪帝择用小臣的特殊 方法。“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

3、被保举者超过百人,光绪帝几乎全部下令召见。由此可知,光绪帝此举意在() A.废除科举取士制度B.加强君权推行变法C.促使中央权力下移D.消除帝后两派矛盾5.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三模)中华日报曾在时评中指出:“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 以下令逐客为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它评价的是()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D.义和团运动6. (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下表是戊戌政变后部分报刊的反应。据此可知()报刊反应国闻报中外日报昌言报积极报道政变后的情况万国公报没有直接对政变进行评论,但继续宣传变革和启蒙知

4、新报从维新派的立场出发指出政变的反动性质,对遭受迫害的维新分子表示同情A.中国进步潮流势不可挡B.舆论监督得到了完善C.清廷统治能力得到加强D.维新派力量依然强大7. (2023辽宁葫芦岛校联考一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京师八旗各营中仅神机营和虎神营两营有战斗力,十几万 八旗军的主要驻地也在京师,各地的八旗军因为人数少,仅能防守个别军事要地,驻守地方的重要任务便落在了汉 人组成的绿营兵身上。这反映出()A.军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B.清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C.京师防御能力得到加强D.晚清政治结构发生变化8. (2023春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

5、道密旨A各省督抚均受国厚恩,谊同休或。时局至此,当无不竭力图 报者。应各就本省情形,统盘筹划,于选将、练兵、筹饱三大端, 如何保护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 困沿江沿海各省,彼族觊觎已久,尤关紧要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A.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B.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 9. (2022秋天津河西高三统考期中)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 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

6、备立宪运动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 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 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 10.(2023春广东珠海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表:列强在华设立的邮政机构统计表 单位:处。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 出,20世纪前期()18701879190619131918英国28141420法国12141321美国111114俄国5518119德国2141240日本717129140总计42565187344据中国近代邮电史A.列强实力对比急剧变化B.中国邮政事业较快发展C.中国基本融入世界市场D.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加剧11. (2023山西吕梁统考三模)百日维新期间,

7、光绪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达数百道之多,涉及人事、文化教 育、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但是维新派最重视的政治方面的改革方案并不多,真正获得通过并以上谕形式 颁布的更少。这表明百日维新()A.并未涉及政治领域改革B.注重变法措施的策略性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 D.深受守旧派势力的掣肘12.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三模)1900年,针对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广 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这一主张反映出当 时()A.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实业救国取得初步成效D.思想解放不断

8、深入13. (2023广东佛山统考模拟预测)1910年,时任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在一份奏折中称:6,所有从前属地而未经 编籍者,外人即指为彼之所觅殖民地,强为占据。”他指示地方官员遵照“彰我国徽,以占先著”的行动方针,树立 旗帜,建立界牌,发放“护照”。此举()A.蕴含西方民族民主观念B.表明清朝积极向近代国家转变C.凸显洋务运动外交成果D.反映统治阶层的主权意识觉醒14. (2023河北保定校联考三模)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 试卷第2页,共3页本,人禽之大防”,同时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他变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 变

9、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等。这反映出张之洞()A.对中体西用的反思B.托古改制的思想深入人心C.救国思想新旧杂陈D.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15. (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 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 维新派()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二、论述题16. (2022秋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本书的遭遇材料一 1895年秋,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墨迹未干,群

10、情激愤,痛心疾首,广州民间书局印行 了曾任中国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如图)。此时此刻,此书甫一出版自然洛阳纸贵,风行天下。人们惊讶 地发现,这部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居然在八年前的1887年就已成书,然而一直未能出版。 曾有人指责黄:“如果此书早就出版,国人了解日本,主战派大臣就不会轻易言战,于是战争赔款“偿银二万万可 省矣摘编自雷颐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材料二 近代对日本明治维新了解程度之深且影响之著者,可数近代著名爱国外交官黄遵宪。他敏锐地看到明治 维新的成效,又指明日本在追求富强的同时已有称霸野心,中国首当其冲可能遭受其害。日本国志于188

11、7年夏 完成。18877889年间,黄遵宪通过北洋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总理街门推荐,但被“久束高阁”。黄遵 宪转而寻求民间出版,但仍遭冷遇,说明民间认为有关日本之书不值得出。这本书迟至1895年底甲午战败后才正 式刊行。对此,时人痛惜万分,称“虽风行一世,而时已晚矣,摘编自戴东阳论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一本书的遭遇”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诸城一中实验部2021级历史学科一轮复习限时训练(018)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

12、根据题干关键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的代表,其在盛世危言的主张,反映是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主张通过政治变 革,实现富强救国的目的,A项正确;郑观应主张君主立宪制,非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 当时八股文已经是时代落后的表现,因此实行八股文的说法与材料及时代不符,排除C项; 郑观应虽然主张商战,但是并未主张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2.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1898年。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戊戌年是1898年,康有为认为改革失败的原 因有改革规模太大、改革力量弱、

13、守旧派力量强、光绪皇帝无权。因此戊戌变法失败的主 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改革策略,A项正确;BCD项都是康有为认为失败的原因之一,不是 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3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9世纪 6090年代的清朝。根据材料“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 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侧重于为 洋务运动服务,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则转向制度变革,这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加深,D 项正确;“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 涉及教育改革

14、的信息,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与清政府教 育改革的转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光绪帝奋 发自强,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急切地希望培养出一帮忠心为自己办事的新势力,康 有为等人的变法团体,就是最好的培养对象,只要变法有成,那么这帮人将会成为国之栋 梁,掌握权力,可见光绪积极推动维新变法,希望借助变法夺取实权,B项正确;废除科 举是袁世凯上书提议,才于1905年宣布废除的,跟戊戌变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 料中

15、的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君权,作为皇帝不会希望权力下移,排除C项;光绪帝此举 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和夺取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与敌后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5.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 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快意”可知,某一时期,中国上下一致对外,把矛头对准外国人, 将外国人驱逐出去,可知这是义和团运动,因为,义和团运动时期,将矛头对准洋人,D 项正确;虎门销烟时,谈不上“以复仇为雪耻”,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矛头主要对准清 政府,太平天国领袖们主张在平等基础上

16、同西方列强通商,不符题意,排除B项;据所学 可知,戊戌维新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对列强抱有幻想, 与题干“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相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6. 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戊戌政 变后的中国。材料显示出尽管戊戌政变结束了戊戌维新运动,但是坚持变革与进步的思潮 仍顽强地存在,A项正确;B项所述与当时中国新闻业发展情况不符,排除B项;这一时 期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冲击,清廷统治能力加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能够说明 进步势力的顽强,但是得不出维新派力量强大,排除D项。故选A项。7. D【详解】本题是

17、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十几万八旗军的主要驻地也在京师,各 地的八旗军因为人数少,驻守地方的重要任务便落在了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身上。”可知,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满族构成的八旗军主要驻扎在京师地区,汉人构成的绿营兵驻守在地 方,这体现了晚清地方汉族督抚势力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满清贵族为首的中央政治 结构,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军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的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清军战斗力得到提升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京师 防御能力弱化的信息,况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告终

18、,排除C项。故选D 项。8. B【详解】根据“应就各省形势”可得出面对八国联军的侵华,清政府赋予了地方各 省较大的自主权,要求他们积极备战应对,B项正确;A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排除 AC项;此道密旨并不会巩固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排除D项。故选B项。9. C【详解】根据材料中辛丑条约“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 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可知,这些措施显示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如中央和地方的 大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的学子,受到惩办或禁止,C项正确;推动清王朝实施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是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并非题干中辛丑条约的相关规定,排除A项;辛丑条约并没有导致封建

19、顽固势力失势,统治中国的仍旧是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项; 辛丑条约签订并没有使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预备立宪、“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 的专制本质,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排除D项。故选C项。10.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世界各列强在中国设立 的邮政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这都是为了加强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强化对中国的控制,是 对中国争夺加剧的表现,D项正确;根据各国在中国设立的邮政机构数量的变化并不足以 说明列强实力急剧变化,排除A项;这些邮政机构都是列强在中国设立的,

20、所以并不能体 现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排除B项;根据列强在中国设立的邮政机构数目不能说明中国基 本融入世界市场,排除C项。11.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百日维新期间(中国)。由材料可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 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中,真正涉及政治改革的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戊戌变法受到了 守旧派势力的掣肘,D项正确;百日维新涉及政治改革的很少,但不是没有涉及,排除A 项;真正涉及政治改革很少的主要原因是反对派实力强大,与变法活动策略性无关,排除B 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维新阵营内部发生分裂相关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

21、。12.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 190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00年,针对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及所学可 知,甲午战败后至八国侵华时期,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的步伐,中国正在逐步陷入半 殖民地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迅速发展,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张骞等人掀起了“实业救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得 到了初步发展,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 信息,与题干信息“效法西欧,振起商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22、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0年(中国)。根据材料“他指示地方官员遵照,彰我国徽, 以占先著,的行动方针,树立旗帜,建立界牌,发放,护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0年,清 政府官员树立界碑,发放“护照”,有了主权意识,反映统治阶层的主权意识觉醒,D项正 确;材料不涉及民主观念,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体现清朝积极向近代国家转变,排除 B项;洋务运动早已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14.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

23、机的 加深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张之洞的思想在坚持中体西用的基础上也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他变 法的理论依据,这说明当时其救国思想新旧杂陈,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张之洞引用一 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他变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说明他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排除A项;材 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张之洞救国思想特点,无法体现深入人心,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张 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说明他还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15.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6年(中国)。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认为君 权的振兴得益于民权的强化,

24、这反映了维新派对民主政治的探索,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 新派已经强调要变更传统政治体制,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不符合史实, 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宣传受到旧势力的掣肘,排除C项。故选D项。16. 一本书的遭遇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的研究日本的著作。在中国经历了“久束高阁”到 “洛阳纸贵”“风行一时”的遭遇变化。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对日本有传统的天朝上国心理优势,把日本视为倭寇、蛮夷;中国进 行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整体实力增强;轻视日本,统治者思想相对封闭、保守, 对外部形势变化了解较少。日本国志虽已成书,然而一直未能出版。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创巨痛深,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了解日本的发展成为部分有志之士破解中国困境的重要手段;日本国志具有预见 性和前瞻性,有很强的洞察力,因此,在甲午战后正式刊行,会风行一时。由此可见,这本书的遭遇与时代的变化紧密相关,是近代中国封闭导致落后,落后挨打后 奋起救亡图存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