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养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 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生?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是:“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该专题有6首,4 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
2、想;3、 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 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2、学习虚实结合、化用诗词、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重难点1、体会M纂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一、情景导入: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 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朦胧,这个城市叫“扬州二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 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2岁的词
3、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 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二、介绍作者、背景、题目L走进作者: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 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 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 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 于词林。这首词在语言上有它独特过人之处,细细品味,似乎每一句都有无尽的 意蕴。2.写作背景:
4、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 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 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 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 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 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3、关于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姜夔
5、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三、学习小序:(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词前小序交待了哪几方面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 养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 然、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怆然、悲: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切、伤感、深沉的。四、学生诵读;下面就让我们自由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悲切伤感之情。欣赏课文朗诵同时, 思考词中是如何表现这悲切伤感之情的。五、整体感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说明今昔发生了巨变,而且这一巨变使得词人满怀悲 伤。那么,
6、扬州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今展现在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夜雪初霁,葬麦弥望。四顾萧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一一破败荒凉的景象,在词的正文中,作者 有没有描绘?)养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红药徒生)等。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破败荒凉的景象?所见所闻(视觉、听觉)合作讨论:词人是如何通过这破败之景来表现自己的满怀怆然的?所见:养麦青青: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养麦,营造了扬州怎 样的景象?(凄凉,荒芜)首先从视觉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为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用了拟人修辞。(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战争的恐
7、怖、 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 民呢。)起到了点缀,衬托的作用,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 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 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 现在呢? “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 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词人移情于物,以“冷月无声”营造了 一个怎样的意境?萧条,寂寥,冷清,落寞,表现扬州城的残破衰落,抒发作者
8、 耳乒J“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红药徒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 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花 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感伤而已。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 情怀.。采用了虚拟之法: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 来年红药花开,还是无人欣赏。类似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的味道。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所听:清角吹寒
9、: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 上空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通感一一(触觉写 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 而说“吹寒”。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 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小结: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如果用上阕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的话,那么,如今的扬州城 实际上等于是一座“空城”:空旷、空荡、空无一人、毫无生气。因而,今日的扬州令姜夔不禁悲从中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扬州城自 古就是如此吗?不是,那
10、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能有所体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 桥”等。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繁华热闹这些繁华热闹的景象,词人有没有为我们作具体描绘?没有,化用诗词,通 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介绍扬州: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r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 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过渡句)扬州的盛况亦见于古诗词,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
11、扬州路”, “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晚唐大诗人杜牧更是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 的浪漫回忆,留下了他无数的动人诗篇。(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小结: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而这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名者B(佳处)。一 “名都”,一 “空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 今衰的感伤。眼前的空城之景是作者看到的,而“名都”则是作者通过化用的诗句联想到 的,这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一虚一实,虚实相济)。词人不仅化用杜牧的诗句,让我们可以想见扬州昔日的繁华,甚至在下
12、阕中, 他还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杜牧来到今日的扬州会是什么感 受?“惊”为什么而“惊 F因“空”而“惊力惊十里扬州”竟然变得“芹麦青青”。“惊”扬州昔 日繁华,今日萧条,昔盛今衰、古今变化之大。(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在设想杜牧“重到 须惊”“难赋深情”的情况下,以杜牧之惊,从侧面衬托出劫后扬州的荒凉破败。 侧面描写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祖国山河破碎、 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之情。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更是战乱频繁,百姓生活 困苦。南宋初年,
13、金兵屡次进犯扬州,扬州变为残破不堪。(多媒体投影创作背景)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 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 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H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 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 破坏极其惨重。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 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 千,写下此词,表达他因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这种情感我们也可用序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黍离之
14、悲”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悲。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 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黍离诗。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 稷,是两种农作物。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靡靡:行步迟缓貌。摇 摇:形容心神不安。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 破之痛、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六、总结全文:综观全词,通过本节课初步了解慢词的特点,以及作者以扬州为写作对象而 表达出来的黍离之悲和对战争的厌恶痛恨的主旨,并且赏析了名句。表达技巧也 不是单
15、一的有:怀古伤今、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用典、通感、拟人、以 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趁哀情、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作者以今昔对 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 州的荒凉,伤今怀古,抒发了 “黍离”之悲。七、总结:让我们再来齐诵全词,进一步体会他的“黍离之悲:(学生齐诵全词)八、拓展延伸大家对这首词今昔对比、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领会得应当很深刻了。但这还 不是终级目的,我们还要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阅读鉴 赏同类作品。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16、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 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借代,反问。(2)通过“白鸟”“绿水” “嫩黄花”“新红叶 红时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 “有些蝶飞”等描绘了初秋菊花开日,霜叶 ,“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意对即可)九、总结收获问题引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J诗歌鉴赏并不可 怕,只要我们能从诗歌中发
17、.现问题,也能像老师一样出题目,能解决问题,体 会出诗人的感情。生自由回答备教手记:按照教学的进度,正好学习到诗词这一板块,而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 上想要获得的一个突破,因此,我选择了扬州慢作为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小序中的“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作为突破口,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了引导挖掘: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破败荒凉的景象?词人是 如何通过这破败之景来表现自己的满怀怆然的?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今 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通过让同学们分析昔日的扬州和今日的扬州,了解它所采用的艺术技巧,尤 其是虚实对比的手法,从而整体把握文本主旨。但囿于课堂的设计,对诗词的诵 读不够重视,缺乏其应有的厚度。且课堂上还出现了不少细节问题,这些是我今 后教学中应该克服的。板书设计扬州慢姜夔今日 残败荒凉(实写)扬州对比昔日 繁华热闹(虚写)词人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