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苏州卷第8-10题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江苏苏州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苏州卷第8-10题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江苏苏州卷)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押苏州卷第8-10题古诗词鉴赏|押题探究|诗歌阅读考查一般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 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通常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 角度设问。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 两个角度。结合苏州市近3年的中考考情,题型有变化,难度逐年加大。2020年为一首诗 阅读,1选择,2简答,共3题;2021年为一首诗阅读,1选择3分,3填空5分,共2题; 2022年是两首诗对比阅读及拓展阅读,第8题为描绘画面题3分,第9意境对比选择题2 分,第10题艺术手法分析题3分。诗歌阅读总分值为8分。解题秘
2、籍做诗歌阅读时,要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 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 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 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真题回顾一、(2022 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二)好处: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答出三点即可) 17.夕阳欲坠还会布 下满天彩霞,诗人由此感悟到人
3、老心不老。即使暮年也可以有美丽人生,蕴含了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 “诗人将老年与青年进行了鲜明对比”错误,结合诗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意思 是: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可知, 作者觉得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没有“与青年进行了鲜 明对比”。故选Co16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分析即可。“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 怜惜?哲理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身瘦带频减, 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
4、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 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 病多缠。这四句交代了 “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 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 护眼睛,说明视力减弱;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说明诸病多缠。“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意思是: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 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 畅快无挂也无牵。这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诗人认为
5、,老固然有老的短处, 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说明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年岁大了, 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 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脩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 只要正确对待,便可4翁然自乐,可见其懂得珍惜时间,自我勉励。17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结合诗句的意思、写作背景、诗人情感等来思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不 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诗人面对衰老,不消 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桑榆,喻日暮,诗人用一个令人神
6、往的深情比 喻,道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这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 大有曹操“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感慨。八、(2022 江苏苏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甲】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乙】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8 .两首诗词都写到了 (季节)的景物,并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19 .【甲】诗的第三句写得情趣盎然,请作具体赏析。20 .这两首作品同中有异,请从
7、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答案】18.春 融情于景 19.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 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20.甲诗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 生的叹惜之情。乙词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 盾,是绝望者的希望。【解析】18.本题考查内容和手法理解。(1)根据【甲】文“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的“春色”和【乙】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中的“春意”可知,两首诗词都
8、写到了 “春”的景物,因此,此处应填“春”;(2)根据【甲】文全诗选取简单平常的景物一一花蕊、叶、蜂蝶,描绘了雨过天晴后花园 的衰败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和【乙】文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 厄运,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 之囚的凄凉心境。可知,两首诗词都运用了 “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因此,此处应填“融 情于景”。1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甲】诗的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意思是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被苦雨久 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 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
9、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 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结合前文“雨后全无叶底花”可知,花落了,蜂蝶也纷 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更加怅惘;结合“却疑春色在邻家”,可知,这两 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 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 20.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甲】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 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这句通过 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
10、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 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 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乙】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 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内容充满着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留念 和亡国的哀伤。结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 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九、(2022 江
11、苏苏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1 .孤雁一诗的尾联,诗人的笔触由“孤雁”转向了 “野鸦”,有什么用意?结合诗句 说说你的理解。22 .两首诗中,“雁”和“鸿”是“孤独”的,也是“执着”的。分别找出一句具体表现它 们“执着”品性的诗句。23 .中国文化中,“雁”常常被赋予浓厚的感情色彩。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两首诗中“孤雁” 和“孤鸿”分别寄托了诗人
12、怎样的情感。【答案】21.尾联写“野鸦”是运用对比反村的手法。以野鸦的无忧无虑,鸣噪纷纷反衬孤 雁失群的孤独落寞, 22.孤雁不饮啄;拣尽寒枝不肯栖 23.苏词借心怀幽恨,又拣 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暗示自己谪居黄州的失意落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反省,对理 想的坚守。杜诗中诗人以孤雁自比,通过刻画孤雁失群哀鸣、不饮不啄的执着,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 身颠沛的孤独和对知己亲朋的思念。【解析】2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 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 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
13、。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 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 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 心绪。22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筛选。孤雁“孤雁不饮啄”中的“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 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o “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 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可选取“孤雁不饮啄”一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 己,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甘愿在小沙洲上忍受寂寞清冷。这
14、里不能理解 为最后的归宿,而是表明了决心。宁可忍受孤独痛苦,也绝不放弃自己所坚持的操守。可选 取“拣尽寒枝不肯栖” 一句。23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孤雁诗人以“孤雁”象征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于同伴的渴望,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 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独自漂 泊在外,孤独寂寞难以忍受,且还身处“野鸭聒噪”的环境中,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 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不饮不啄、思念寻找伙伴的孤雁, 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
15、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 流俗的心境。诗人把“幽人”比作“孤鸿”,而鸿是一种不肯随便栖息的动物,“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 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 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借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表达 了被贬黄州时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十、(2022 江苏苏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
16、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借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注】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脩xiG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2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唱和诗,作诗酬答白居易。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 尽了人世沧桑。本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 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诗人用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交代了 “顾老”的原因。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进行了鲜明对比,诗人认为
17、,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 喜的一面。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D.诗人劝慰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脩然自乐。本诗情感由失落 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情感变化非常相似。25 .请简要概括,诗中交代年老通常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6 .有人评论此诗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与曹操龟虽寿中的两句诗异曲同工。请写出 这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蕴含的道理。【答案】24. C 25.作者认为人到老年面临的问题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 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
18、。 26.夕阳欲 坠还会布下满天彩霞,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即使暮年也可以有美丽人生,蕴含了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意思相近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 “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错误,结合诗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意思是:细细想 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可知,作者觉得老 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没有“与青年对比”。故选Co25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分析即可。“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哲理写“顾老” 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
19、没有人怜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 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 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这四句交代了 “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 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 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意思是: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 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 畅快无挂也无牵。这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
20、”的看法。诗人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 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 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 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 脩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脩然自乐。结合 分析概括答题即可。26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结合诗句的意思、写作背景、诗人情感等来思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 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
21、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桑榆, 喻日暮,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这 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之概。十一、(2022 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频洲I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博,古代的一种棋戏。频洲I:长满水草的小河,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镜 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 角。27 .词中“占断
22、”是占尽之意,可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为何能占尽苹洲烟雨?说说你 的理解。28 .陆游自称“闲人”,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也称自己是“闲人”,两者有何异同?请 简要说说。【答案】27.轻舟、低篷与频洲烟雨相比确实渺小,可此刻诗人一人独享、独占眼前的美丽 风光;与上阕中的“独”呼应;表达自己作渔父的无拘无束。(任意两点即可)28.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未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异:苏轼除了被贬的郁闷之外,更 多的是在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陆游则表现出的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 指最高统治者。【解析】27.本题考查诗文理解。“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八尺长的轻小舟船,只有三扇低矮的蓬
23、窗,恐怕只能容下词人一 人。但是,词人却说它“占断频洲烟雨”,在广阔的湖面这一背景中,相较于“轻舟”之小, 湖水简直可称大而无当,如此轻巧纤弱的一叶扁舟,绝对不可能占尽风雨,唯词人胸怀宽广 能为之。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词人言明渔钓生活已成为自己的精神栖所,表现作者享受成 为渔父的无拘无束,渔钓生活已经成为自己精神生活的栖所。据此回答意对即可。28 .本题考查诗文的主旨情感。“闲人”是文中体现作者心境的词语,在本诗中,陆游用略带嘲讽的口吻,打趣贺知章受皇 恩所赐得以清闲归乡,实际却是以此自嘲,嘲笑自己衰鬓残年却寸功未立,虽有怨念,但词 人不仅把这种情怀表达的十分平淡,还显得英气凛然。记承天寺夜游
24、中,苏轼借“闲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表面上自嘲说自己和张怀 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出来赏月,实际上却暗含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是根据作 者的境遇又可品味出作者心中贬谪的悲凉之情,他对人生充满感慨,在内心深处,并不愿真 的做一个“闲人”,他满腔的爱国爱民热情和理想抱负尚未实现,怎么就此甘愿做一个赏月 之人。综上所述,可以明白两者同在: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未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而 异处体现在:苏轼除了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在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陆游 则表现出的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十二、(2022 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5、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唐代】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29 .同为送别诗,下列诗句和本首诗表达情感一致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0 .请说说“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妙在何处?【答案】29. B 30.这两句采用虚写(想象),想象第二天送别朋友时回首白云依依的 场景,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解析】29.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辨析。送魏十六还苏州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
26、流露出的留 恋、孤独和惆怅。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 同近在邻居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 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与本诗情感不 同;B.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 的江水,表达了李白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和本首诗表达情感一致;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作者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 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 把
27、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与本诗情感不同;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 “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 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 “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 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 明丽。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与本诗情感不同;故选Bo3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 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 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
28、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 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 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这两句 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 了诗歌意境,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侵晓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还须云送君。【注】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1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2 .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
29、近的一项是()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颖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 作简要分析。【答案】1 .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 “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 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2 . B3 .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 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
30、认为青山在 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 趣。【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 “草堂”等景物,展开 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 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 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 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
31、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 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 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 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 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 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 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A.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2、”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 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 “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B.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坦 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 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 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33、 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土 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 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 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 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马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故选Bo3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 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
34、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忙” 和“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静止与云移动时的画面, 诗人误认为山在移动,事实上是云在移动,山作为云的陪衬,衬托出白云的变化的动态美, 故而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物我合一的情趣。二、(2021 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宵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绮疏,指雕花的 窗户。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35、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 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B. “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 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C. “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 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 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5 .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o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 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答案】4. B5.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寄
36、书长不达/烽火连三月况乃未休兵/家书抵万金【分析】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诗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 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 “水白”“沙虚”渲染出 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 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 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 及对家人的思念。B项中“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分 析错误,故选B。5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积累。亲朋:亲朋好友;满
37、天地:到处;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 指战争;书:书信。故尾联意思是: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各地都有,但因为战事,很少能收 到亲朋的书。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与本诗尾联一样都写出了因战争与家人失去联系的现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三、(2020 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潮宋米芾怒气号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 一唱渔歌过远村。【注】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子胥魂:子胥即伍子 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
38、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 为波涛之神。6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怒气号声迸海门” 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 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B. “州人传是子胥魂” 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 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 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D. “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 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7. “天排云阵
39、千雷震” 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 由。8. “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案】6. C 7.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 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 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8.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解析】6. C.该联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 定日期和时间。故选C。7 .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本题作答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如 选择“千雷震”版。“千雷震”
40、是形容钱塘江潮声如雷鸣,表现钱塘潮由远而至的雄壮景象, 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大;从诗句的意象上说,潮水形状犹如天上的云,由“云” 想到“雷”,都属于天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如选择“千家吼”版。“千家吼”表现钱 塘潮奔腾而至时声音震天的气势,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钱塘潮以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更加 生动形象;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没有人的行为,比较呆板。示例一:喜欢“千 雷震” o “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 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示例 二:喜欢“千家吼”。“千家吼”以拟人方式,
4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潮奔腾而至时犹如千 军万马的声势,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比较呆板,体现不出这种气势。8 .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地卷银山万马奔”是说钱 塘潮排山倒海,犹如从地面上翻卷起来形成一座山,犹如万马奔腾,迅猛有力,疾驶而来。 所以一个“卷”字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押题冲关四、(2023 江苏苏州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面两首词皆作于苏轼 被贬黄州时期,仔细阅读,回答问题。鹏鸽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
42、浮生一日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一首词中“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写景很有特点,请作赏析。从尾句来看,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动静结合,视觉、嗅觉相结合,色彩对比鲜明;写出环境之美,烘托内心的喜 悦闲适。前一首有消磨时光的悲凉和怀才不遇的无奈;后一首面对人生挫折的坦然、豁达、乐观。 【详解】(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写广阔的天空中,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 翔,满池红色的荷花,映照绿
43、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写白鸟翻飞,荷花映水,运用了动静 结合的手法;写看白鸟翻飞,观荷花映水,嗅散发来的香气,是从视觉与嗅觉角度写景的; 一 “白”一 “红”,色彩对比鲜明;以景衬情,表达了词人赏景时的喜悦闲适。(2)考查对比阅读和作者情感。鹏鹃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尾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意思是:昨夜天公 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此词为此人被贬 黄州所作;“殷勤” 一词赋予“天公”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言外之意是:只 有天公还记挂着我,世人大概将“我”忘却了吧。“浮生”指人生飘忽不定,写词人被贬此 地不得不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
44、月;表现了词人内心因消磨时光而悲凉,因怀才不遇 而无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尾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 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州自己 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 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 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 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风雨(磨难)”定
45、会过去,“晴天(美好)” 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枳极乐观 的性格。据此回答意对即可。五、(2022 江苏苏州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校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其六戎昱(唐代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骏。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塞下曲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注释】骏骏(qi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 北迁安县西。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10 .结合画线诗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眼中的画面。11 .
46、有同学认为,这两首诗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你是否认同?请阐 述你的理解。【答案】10 .戎昱:示例:北风凛冽,白草凋敝,每日胡人战马急驰,边境不得安宁。常建:示例: 天涯边关寂静和平,了无征烟战尘;天上的战争云气早已烟消云散,化为日月光华,朗照着 大地。11 .示例:我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塞下曲这首诗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 久不息的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而常建的塞下曲则 主要描绘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画面,以及战争烟消云散后和平宁静的氛围。所以 这两首诗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情感有相通之处,诗人表达的都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这一主 题。
47、【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注意不 能翻译诗句。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描绘。“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骏”意思是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战马急驰,让边境不得安宁;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意思是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 处充满日月的清辉。结合诗句意思,加上自己丰富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通顺的语言进行 描绘即可。示例:戎昱:凛冽的北风一直吹刮着,把白草都吹的枯萎凋零了,外族军队骑着马正在逼近, 边境不得安宁;常建: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战 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1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戎昱的塞下曲: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骏”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中间四 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 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 争的厌恶之情;常建的塞下曲: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的高度,讴歌 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 概括。三四句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