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师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6833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2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师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02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师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2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师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2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师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导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度形成分别以晋、楚为首的两大阵营。“千乘之国”的郑国遭遇 秦、晋两强夹攻,兵临城下,郑国如何解困,结果如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吧。二、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 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 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 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司马迁称他为“鲁之君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因为左

2、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 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 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作者以 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做了深刻生动的记述。 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常见史书体例归纳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如通 鉴纪事本末。典志体,记述

3、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如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通史,不间断地记叙史实,如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背景故事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楚国大败,晋国霸业完成。在城 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 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 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 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

4、一历史事件。三、梳理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时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应该是“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指晋文公即位 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贰: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国曾派兵援助楚国。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fdn)南:氾水的南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

5、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师:军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是:指示代词,这。寡人:君王自称。许:答应。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缱: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既:已经。 敢:冒昧地,岂敢。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越:越过。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亡:使动,使灭亡。陪:增加。厚:用作动词,变雄厚。 薄:变薄弱,削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资粮。为:给予。赐:恩惠。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厌:通“庵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应该是“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东:在东边;封:使成为疆界封:疆界,这里作动词,意为疆界。肆:扩张阙:通缺,损害。唯:希望说:同悦,喜悦。杞子、逢孙、杨孙:都是

7、秦国大夫。戍:防守。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父。微:非,无。夫人:此人,指秦穆公。敝:动词,害。所与:同盟者。知:通智,明智。乱:分裂。整:联合,团结。其:表示祈使。四、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一)研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一下,烛之武是如何劝说秦穆公的?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仿佛置身郑国之外, 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自然可以引起好感。第二层(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 无益。措辞委婉而谨慎,并未立即指

8、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 这一事实,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如果继 续在秦晋关系上做文章,可能会引起反感;于是换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的种种好处。 当然,前提条件就是放弃进攻郑国。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指出秦晋、两国的历史矛盾,赤裸裸地挑 拨秦、晋关系;再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会进犯秦国。(二)结合全文,仔细品读烛之武的话,说说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1 .爱国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

9、无能为也已”来推 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 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2 .军之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绸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 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3 .国之辩士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五、思辨阅读(一)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理解左传的叙事特点略:简略交代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结果;对烛之武“出”前的准备,“出”后郑国君

10、 臣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的,秦国君臣又是如何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的,只字未提。详:重点表现烛之武是如何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的。(二)结合下列语句,辩证地看待文中提到的先秦的价值观念。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些句子蕴含着先秦时期的重要价值观念,请你做适当点评。1 .以其无礼于晋(为国以礼)2 .且贰于楚也(忠诚不二)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仁义)4 .失其所与,不知(智谋)5 .以乱易整,不武。(讲究武德)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是以利而合、因利而分,在“利”“害”面前,“礼” “仁”“治” “武”又具有相当的虚伪性。全文总结:1 .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气概;2 .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魅力;3 .左传注重详略得当的叙事艺术。六、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全文;2,完成“检测案”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