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六校联考高二下册期中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六校联考高二下册期中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六校联考高二下册期中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2 +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1 .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 “礼仪
2、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 “君 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 “中庸之道”。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A.连续性 C.独特性 B.包容性 D.多样性2 .文献记载,汉武帝末年,赵过在国家公田及居延(今属内蒙古)一带推广新的耕作法,“是 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图1所 示为位于陕北的绥德县出土的东汉中期王得元墓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这 些史料可用于说明汉代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普及B.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C.边疆农业开发有所发展D.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 .汉末的佛教理论文章理惑论在阐释何为“佛道”时讲道,“道之言导也,导人至于无为,牵之无前,引
3、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图1听之无声,四表为大,蜿蜒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即用道家之道来表述佛 教之道。上述做法A.目的是融合佛道思想B.有利于佛教思想在华传播C.说明佛教提倡无为而治D.影响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4 .隋炀帝改隋文帝时期的孝廉科为明经科,以儒经为考试内容,录取人数比较少;隋炀帝时进 士科录取人数虽不多,但考试内容都是当前的政治问题,应举之人需直接向朝廷建言献策。隋 炀帝这些举动旨在A.完善中央集权体制B.提升国家治理能力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巩固儒学正统地位5 .宋儒将“忠君”与“爱国”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君为臣纲”的旗帜下,倡导“家国一体化” 意
4、识,以致相当一部分人把对君王个体的服从视为爱国。这说明,宋代儒学伦理A.束缚了人的思想 B.重申了宗法原则C.得到了君主提倡D.巩固了国家统一6 .元朝建立后,花费三十年时间及大量人力、物力,修通了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至杭州的运 河,之后发展演变成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元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B.便利物资调运以巩固统治C.打通南北水系以促进文化交流 D.彰显国威以转移民族矛盾7 .明初,郑和船队多次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中期,戚继光与俞大猷合作,连 续重创倭寇,稳定了东南沿海形势。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朝前中期民间走私贸易活动猖獗经济实力居于领先地位政府重视发展
5、朝贡体制领海主权得 到有力维护A. C. B. D.8 .表1所示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洋银在中国的流通状况。这一状况表11汪辉祖撰文称,在1768年之前,浙江萧山地区尚无番银,“有人自闽粤携回者,号称洋 钱,市中不甚行也,唯聘婚者取其饰观,酌用无多,价略与市银相等”,随后番银在江 浙的使用“广于库银”21815年,两广总督在奏折中称:洋银进口,民间以其使用简便,颇觉流通,每年夷船带 来之洋钱,或二三百万元,或四五百万元,亦有数十万元者不等A.动摇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9 .开启了赋税制度的变革步伐C.加速了中国银元的外流趋势D.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10 据记载,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
6、月十二日夜,(济南)府西门大街火灾,延烧市(商铺) 四百余家”;光绪初年,“(济南)南纸铺不下十余家”“古董铺多在厚宰门” “(酒楼)坐客 之满不亚都门兼有沪上之风矣”。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济南城A.街市规划严谨C.基础设施完善11 长途贸易发达D.商业经济活跃10. 一位19世纪下半叶曾到中国行医的英国教士医师讲道:“种痘术(人痘) 的发明人将再一次对疾病的防治有所贡献,千百万人将加倍地在科学领域里增添内容,将以比 他们得到的更多的东西还给欧洲人。”由此可知,该医生A.借助医学促进基督教的传播B.力图恢复“西学东渐”的盛况C.企图以西医来逐步取代中医D.肯定中国近代医学发展进步11. 1986
7、年我国颁布的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 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中物权编第339条 至第341条是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直接体现。这表明A.农民可以依法占有土地C.法制建设服务深化改革B.民法是法制体系的根基D.经济发展促进物权保障12.在北京冬奥会上,从奖牌、图标、场馆的设计和名称确定到点燃火炬的长信灯、中国运动 员队服上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都蕴藏着浓厚的“中国风”,中国文化元素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风景线。这反映了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文化交融
8、的发展趋势B.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D.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13.表2所示是对罗马共和国时期政治现象的描述。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的政治表2现象1设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起初由百人会议从中老年贵族中选出,具有信仰和军事双重 职责;后来取消执政官的年龄限制,且向平民开放(甚至法律要求其中一人为平民)现象2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可终身任职,负责指派官员(包括行省的省长)去管理公 共土地、指挥军队以及分配公共资金;元老院还有在战争等紧急状态下提名独裁官的权 力现象3公民大会(平民大会)是罗马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但其决议只对平民有效现象4所有官职均无薪金,获选为官员是一种荣誉和责任A.贵族寡头色彩
9、浓厚C.继承雅典民主传统B.具有三权分立特征D.过度强调公民义务14.18世纪末,法国在华天主教传教士马若索回国时为法国皇家文库收集了几千卷中国图书;天 主教传教士杜赫德的包罗万象的巨著中华帝国全志也很受启蒙学者的欢迎。这说明当时中 华文化西传的重要原因是,法国A.理性主义发展C.大革命的推动B.信仰改革的需要D.民族国家的形成15 .图2所示为一部首映于1936年的电影剧照,画面中主人公被卷入无限图2循环的工作无法自拔的情景引起了当时劳动者的强烈共鸣。由此可知,该电影深刻揭示了工业化的发展A.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B.使社会阶级矛盾得到缓和C.丰富了劳动者的精神生活D.加快了城市居民生活节奏
10、16 .早在1941年,英国就开始起草有关战后福利制度基本框架的报告。1946年,英国政府筹建社会保险部,并颁布国民保险法,将国家养 老金制度纳入整个国民保险制度之中。这些做法A.压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B.致力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D.旨在应对社会老龄化危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唐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从根本上破坏了均田制度。加上安史之乱带来的破坏, 原有的赋税体制亟待改变。780年,宰相杨炎推行新税制: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 调法改为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钱),按田亩缴纳地税(粮),一
11、年两次征收,即“两税 法”。其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从税制发展史来看,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税制的重大转变,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周刘波主编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材料二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歹单。贱案粟 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庸必算丁口,租必 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使 我农桑人,憔悴吠亩间。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唐白居易赠友五首(其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12、两税法和租庸调制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税法改革。(6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西方契约制度发源于古代罗马法。罗马法规定:“契约是由双方意愿一致而产生的相互间 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古罗马人把契约分为口头契约、文字契约等要式契约和实务契约、合 意等非要式契约。早期罗马债务以口约为主,随着帝国的扩大和罗马商业的发展,罗马社会复 杂化,要式口约已不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非要式契约逐渐兴起。罗马法中关于契约的规定适 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罗马法所包含的契约自由思想,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刘铭论V威尼斯商
13、人中的契约法文化材料二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的干预,改变了唐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传统。 如宋代规定田宅买卖交易后订立的契约必须报官,经由官府验证、盖官府印,方始合法。既然 封建官府参与对各类契约的积极管控,那么由契约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也就自然由官府 来处理。在宋元以后的契约中,几乎见不到“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之类的语言。封建国家自 宋元开始施行对民间契约的积极管控,目的在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然而,这项政策却阻碍了 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的发展这正是中国契约及契约关系的发展,直到明清也未能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大变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因。-摘编自乜小红中国古代契约制度
14、发展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契约的特点及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罗马与中国契约制度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 价宋元以后政府对民间契约的干预。(8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919年7月,艾森豪威尔在参与美军一次行军拉练后在报告里写道:“除非改善道路,否则 驾驶卡车穿过美国中西部是不切实际的。”二战时期,德国的高速公路让艾森豪威尔欣羡不已。 冷战开始后,艾森豪威尔进一步认为利用高速公路疏散城市群众是应对核威胁的明智选择。 19501960年,美国拥有汽车的郊区家庭数量从60%增加到了77%,分散化的都市发展格局也 增加了
15、人们对高速公路的需求。同时,汽车制造商协会、美国卡车协会等组织极力提倡修建高 速公路系统。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高速公路系统获得了实质性发展。1956年联邦援建高速 公路法批准了248. 25亿美金,计划在13年内铺设约6. 6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其中,联邦政府的资助份额高达90%。法案还批准建立高速公路信托基金,用于管理高速 公路建设资金,根据“付费上路”原则,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对汽油、轮胎、特殊燃料等与机 动车辆相关项目的税收。受时局影响,该高速公路系统后来更名为“国家洲际及防御高速公路 系统”。-摘编自董俊20世纪中期以来的美国高速公路政策与中心城市的衰落(1)根据材料,概括2
16、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系统建设的特点及推动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系统建设对人们物质 生活的影响。(4分)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22年,梁启超将(此前)五十年里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器物”、“制 度”和“文化”。美国历史学家保罗柯文根据中国受西方冲击的程度把中国近代社会的种种 现象和事件划分为三个“层带”。柯文还特别指出,以下三个层带的内容是流动的,层带之间 也时常互相影响。层带相关历史现象最外层带通商口岸、现代兵工厂、船坞、近代报人(媒体人)、总理衙门等中间层带太平天国运动、“同治中兴”
17、、反洋教运动中的排外主义思潮等最内层带语言、书法、农村的生活方式以及古老的风俗习惯与制度等-据美保罗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等整理结合所学中国 近代史相关知识,紧扣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 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l.C 2. C 3. B 4. B 5. A 6. B 7. B 8. D 9. D 10. D 11. C 12. D 13. A 14. A 15. A 16.C17. (1)同:都包含人丁和土地两项征税要素;都以征收粮食(实物)为重要形式。(2分) 异:租庸调制以土地国有制(均田制)为基础,两税法顺
18、应了土地兼并的形势(主要针对大土地 所有者);租庸调制一般不征收货币,两税法中的户税实现货币化;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 两税法“以资产为宗(4分,答出两点即可)(2)评价: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世人头税的废除和征税形式货币化改革奠定了基础;(4分,答出两点即可)实际上加重了个体农户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安定。(2分,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18. (1)特点:运用广泛,形式多样;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包含契约自由的思想;根据社会的发 展变化而调整。(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了各种错
19、综复杂的民事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 定;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2)不同:古代罗马自由订立契约,法律进行规范和保障;古代中国封建政府直接干预和管控契 约的签订。(4分)评价: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规范了契约签订行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契约而引起的矛 盾和纠纷;(2分,答出一点即可)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契 约自由化的发展;阻碍了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2分,答出一点即可)19. (1)特点:立法推动;投资大;规划性强;注重建立长效的资金支持机制(遵循“付费上路 原则);与国防建设密切配合。(4分,答出两点即可)推动因
20、素:逆城市化(城市布局分散化)趋势的出现;家用汽车的普及;社会团体(相关产业组织) 的倡导;艾森豪威尔(美国政府、军方)的重视;冷战局势的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便利了物资和人员流动;加速了大城市人口的分散化(促进了大城市郊区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有利于美国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0.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具有曲折发展特征。(2分)阐释: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进入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学习西 方以救亡图存的时代。国人首先引进物质文明,近代工厂、近代媒体等在中国陆续出现;继而学 习西方制度文明,西方的
21、信仰和政治理论为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20世 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全面学习推向高潮。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辩证看待西方文明。总之,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 独立发展产生了两面性的影响,中国的有识之士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完成 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了近代革命文化的形成。(10分)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冲击的应对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异。(2分)阐释: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逐渐走向勾结,部分地主阶级发起了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洋务 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洋教斗争展现出明显的排外倾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作 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后,工人阶级逐渐扛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辩证看待西方文明的优劣。广大内地农村地区的人们与西方文明接触较少,仍然维持着数千年来 的传统生活方式。综上所述,由于利益取向的不同,近代西方文明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不同 反应,激烈而持久的阶级斗争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10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