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提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提升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提升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元中中无杂树B.便舍船屋舍俨然 C.皆叹惋皆出酒食D.寻向所志寻病终 4.下列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
2、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的现实。二、填空题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3)黄发垂髯, 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9)未果,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三、句子默写6 .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原句。(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7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O (2), O(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 ,四、情景默写8 .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6)表明桃花
4、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答案第2页,共8页9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 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 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 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
5、上阶绿下联:陶渊明,10 .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
6、变得)开阔敞亮了。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六、语言表达11 .【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武陵人捕鱼为业(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13 .为什么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14 .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
7、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量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5 .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
8、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6 .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17 .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 ) ( ) ( )18 .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D.林尽水
9、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1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第4页,共8页A. “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B.选文第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D. “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20.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简短 文字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辄起绕室以旋。室 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走)之,足若蹶(
10、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 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上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 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乃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 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甚始。21 .将这段文章分为两层,准确的一项是()B.|D.|B.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D.君子之学,贵乎甚始。A.|C.|22 .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C.习之中人,甚矣哉。(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11、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
12、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23 .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填序号)俨y&n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 光殿赋:“雅踞而相对。”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骏酷于上路,访风 景于崇阿。”2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便要还家: 既出,得其船: 醒能述以文者: 2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黄
13、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译文: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26 .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7 .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 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答案第6页,共8页参考答案:1. C 2. B 3. C 4. A 5.(1)繁多的样子 (2)田间小路 (3)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4)整齐的样子 (5)全,都 (6)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 沿、顺着 (8)打算,计划 (9)随即,不久 (10)渡口6.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
14、垂髯,并怡然自乐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2)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 并怡然自乐(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8.(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往来种作;黄发垂髻并怡然自
15、乐。(5)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先世避秦时乱。(7)豁然开朗。9 . (1)(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 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2)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10 . A C C11 .(1)武陵人/捕鱼为业(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 .发现桃花源(第一段);进入桃花源(第二段);做客桃花源(第三段);再寻桃花源(第 四、五段)。13 .桃花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 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16、。14 .作者追求的生活是:自然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环境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 压迫,没有战争;民风纯朴,人们安适愉快,安居乐业。15 . C 16.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17. 发现桃花源 访问 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18. B 19. C 20.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 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21. C 22. D 23.24.邀请 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用25. 小孩和 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26.在 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 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 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27.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 生活富足;环境优美。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 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可。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