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教案(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4.学习诗歌中借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中的情感。鉴赏本首诗描写音乐的的多种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任务:2.朗读,字词注音释义4. 了解“歌行体”的特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作者背景常识,文本整体感知,初步理解主题。教学过程-s情境导入:公元787年,长安城迎来了一位年轻的考生。他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 当时的文学大家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笑着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可是,当他读到了这位书生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2.
2、写出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不觉天色已晚的情态和当时的景色。琵琶 行并序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写这种情境。四、课堂小结情感是诗歌的基础,技巧是传达情感的手段。在这首传唱千载的琵琶 行中,作者正是借助高超的艺术手法,描摹难写的琵琶音曲,把陌生的东 西熟悉化,把抽象的听觉感受具体化,这样就仿佛把大家带到了一千多年前 的那个秋夜江上,一起享受那场听觉的盛宴,一起感怀“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怅惘。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 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古人传达心声 的技艺的确高明。板书设计“一闻乐, 闻乐不见人感情相触,再闻乐,见
3、人闻乐,I ,感情相通,三闻乐J知人闻乐,炒侑.砒”y 0E3艺术手法:精妙的比喻 别有深意的环境描写Q五、课后作业:1 .背诵这首诗。2 .听音乐选择二胡曲赛马和钢琴曲命运交响曲其中之一,借 助所学的艺术手法,描写所听音乐听后的感受。春风吹又生”时,不禁改口说道:“道得个语,居即亦易。”意思就是有如 此才华,在长安立足,那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大力举荐下,白居易在 长安一时成名,满分出圈,很快就蜚声文坛,成为当时的后起之秀。很多年 过去了,白居易宦海沉浮,甚至遭遇厄运被贬江州,可是在那里机缘凑巧又 发生了一件事情,成就了一首流芳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 琵琶行并序。二、文本研讨
4、任一,:检查预习1 导入配乐朗读视频朗读,学生听读,核对字音流(p e n)浦口 娼(ch a ng)女悯(m Y n)然贾(g 口)人 迁谪(zh 6 )声声思(s 1 ) 东船西舫(f d ng) 钿(di d n)头 憔悴 (q i a c u i) 管弦(xidn) 虾蟆(hd ma ) 教坊(jidofa ng)呕哑(6 uy a ) 嘲11折(zh d o zh a )2、作家作品、背景情境及题目白居易29岁中进士,后来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周至县尉、翰林学士、 左拾遗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石乏时弊。与此同时, 他又于“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缺,而难于指
5、言者,辙咏歌之”, 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背景介绍:白居易担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 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 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求抓捕刺客,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后又因别 的事件,再贬为江州司马。江州是“蛮瘴之地”,司马是闲职,他的被贬本 来是冤案,政治上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元和十一年送客流浦口, 偶遇琵琶女,相似的遭遇使他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佳作。“行”古体诗的一种形式。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 再后来成为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称行的比较多,形式采用五 言、
6、七言或杂言,属于古体诗,音节格律自由,不受限制。本篇的题目意为 诗歌包含琵琶行这首诗和前面的序言。任务二:情境理解,整体感知1 .请一名学生读“序”,了解作者所介绍的这首诗写作的过程:时间(元和十一年)地点(九江郡,流浦口)身份(九江郡司马)事件:送客遇到琵琶女,听琵琶曲写作缘由(感斯人言,有迁谪意,因为长句)2 .请一名学生复述故事,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和结果3 .小组活动,概述各段落大意,理清诗歌的结构。分享交流明确如下: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第二段:与琵琶女相见,听演奏之声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第四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第五段:重闻琵琶声,司马泪湿青衫任务三:问题交流,
7、深度探究若用诗句来概述本诗的大意,哪两句最合适?学生交流,分享潺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理由:本诗写作者当时在济阳江 头送客所见所感,秋瑟瑟,既是写送别之景,也能表达作者凄凉的心境。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理由:本首诗表现的就是琵琶女 的不如意和诗人的不得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理由:本诗写作者送客遇琵琶女, 听琵琶曲,感慨良多以至于泣下沾湿衣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理由:本诗写作者送客遇琵琶女,两人虽然职业地位不同,但是遭遇人 生坎坷,都沦落天涯,心理相同。诗人在长安任职时,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 与朝政,忧国忧民,不顾身计,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事的下场
8、。诗人 通过听琵琶女的弹奏,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她心中的“无 限事”。从她弹奏乐曲的不凡、举止容仪的端庄,猜到了她的来历;再听琵 琶女自叙身世,直接地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 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 到男人的仕途穷困。所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最能体现本 诗的主题。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任务四:课堂练习,加深印象结合语境,分析下面诗句的表达效果(1) 醉不成欢惨江别,别时茫茫江浸月。(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
9、大嫁做商人妇。参考答案:(1)这两句叙事写景。被贬谪的诗人在深秋的 夜晚江边送客,内心伤感,江面茫茫月色和水汽如同弥漫在诗人心头的忧伤 情绪。(2)这两句写出琵琶女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琵琶女内心 犹豫,不太愿意抛头露面见陌生人的心理,出场时怀抱琵琶遮遮掩掩。(3) 形象生动地写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音乐如同花下黄莺婉转啼叫,又如 同冰面下流水艰难流淌。化无形为有形,激发读者的想象(4)时光流转, 人事皆非,琵琶女年老色衰,当年的风光不再,成为商人之妻,处境落差极 大。三、重点突破,吟咏体味。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第二段。四、课堂小结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夜,无辜遭贬谪的白居易,寻阳江头送
10、客偶遇同样处 境的琵琶女,感慨万千,于是有了传扬后世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学 习这一佳作,聆听诗人的心声,感佩他的伟大,而当年在长安的高官显贵那 么多,都有谁,我们所知寥寥。人生成败怎样界定,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板书设计y琵琶女“ 技艺高超 艳压群芳一 年老色衰 委身贾人 琵琶曲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诗人。位至谏官才华出众,无辜遭贬,谪居浸阳一琵琶行别样处境同样情卜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重点诵读“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2 .羁旅之愁是古代诗歌思想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回顾学过的诗歌,看 看别的诗人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美读”诗歌,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体会
11、环境描写对抒发感情的作用。深度解读主题,体会作者的诗意情怀教学过程:新旧链接,导入新课听写下面的诗句,注意关键字词。汾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荻)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始,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你唱后六幺霓裳后六幺(拢,捻,霓裳)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二、文本研讨任务一.合作探究,美读,感受音乐美精读,赏析“济阳江上闻琵琶”,分析描写音乐的方法及环境的烘托作 用讨论这部分朗读的节奏重音,并说明这样确定停顿节奏的理由(一)讨论后明确:1 .“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做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暂时间的静听过 程;2 .“循声” 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3
12、.“移船相近邀相见”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诚恳;4 .“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语调轻松愉悦;5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两句语速放缓,声调低沉;6 .“冰泉冷涩”以下二句要小声读,速度放慢,到”声暂歇”处,略作 停顿;7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深情,感慨;8 .“银屏乍破”两句大声读,语速快,直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在停顿;9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语速慢,语气舒缓,深情。(二)学生自己朗读,美读,感受音乐之美。(三)各大组各派一名代表展示美读成果,互评诵读优劣。任务二.品味美妙的音乐描写,欣赏语言的形象美。问题设置:(一)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
13、音乐?这些手法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妙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首先,从修辞手法来看,重点看比喻。从这部分找出比喻句,分析这些 比喻句描写音乐的效果。(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粗重、急促。 小弦,亲切细柔。音乐如急雨,如私语,非常有层次感,引发人的想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声音错落有致、清脆圆润悦耳动听的特点。(2) “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如同花间鸟鸣,体现出声音的婉转优 美,(3) “幽咽泉流冰下难”写出音乐如同冰下的流水,低沉艰涩;(4)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出音乐的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且在前面短暂的停顿甚至让人感
14、觉演奏会在那样的低沉中结束时, 突然发出高音,一下子从地底下直接抛入天际,掀起另一个高潮,让人精神 振奋;(5)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声音的凄厉。总体上,这部分关于音乐的描写,用比喻句,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 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再急徐抑扬变化多端,使人有亲耳聆听 之感。那琵琶曲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的应接不暇 的跃升,牵动诗人的心,也带着读者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二)趣味尝试:第二段从琵琶女开始弹奏到演奏结束,音乐节奏情感 是怎样变化的?根据你的理解画出大致的曲线图,用关键词标注。乐曲旋律及情感的变化+,旋律:清脆错落-逐渐
15、幽咽滞涩一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如裂帛“银瓶乍破,高亢嘈嘈切切欢快续续弹,倾诉幽愁暗恨任务三: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了解这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找出这部分景物描写的句子,明确:“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 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 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月亮也不忍心离开,静止不动了。这 里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的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也从侧面表现出琵 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练习:学生从其余部分再寻找环境描写的作用。明确:第一部分“潺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两句诗叙 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借助秋夜
16、的江水,枫叶荻花营造了清新如画的意境, 令人感到寒凉袭身,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凄凉的惆怅的送别的心情,为全诗奠 定了感情的基调。“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分别之时,眼前是茫茫 的江水、溶溶的月色,离愁别绪在这夜色中、江水中弥散开去,无限悲凉, 言有尽而意无穷。“去来江水绕空船,绕船月明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被贬后生活的环 境,渲染诗人孤寂凄凉忧愤的心情。总结诗歌中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些景物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 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潺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感人。音乐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本首诗中,一个是被贬谪的朝廷官
17、员,一个是 人老色衰的琵琶女,因音乐结识,因相似的处境而有相同的感受。学生再阅 读诗歌,看全篇写音乐写了几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特点,闻乐,不见人,感第二次:“转轴拨弦三两声”至“未见江心秋月白”,特点,闻乐,见 人,感情相通。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 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特点,闻乐,见人,感情相 融O总结:诗人与琵琶女素昧平生,因音乐相逢,相知,因共同的处境而令 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练习。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
18、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 “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1 .诗中第二联“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什么意思?这种演奏在 琵琶行并序中是怎么体现的?2 .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应该怎样理解?在琵琶行并序 中,表现这样情境的句子是哪两句?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万壑松”写出琴声的音响效果。琵 琶行并序中,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的姿 态,用“急语” “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描写来写音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