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518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二)(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 .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 .理解诸子百家思想内涵、“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争频繁。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主 要是兼并战争,在征战的同时,各国相继上演了变法大戏。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诸侯纷争?各诸侯国改革变法运动是怎样掀起的?由此导 入新课。(5分钟,请你以下面示意图为线索,回顾你预学过的知识)(28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一、商鞅变法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2、在秦孝公父祖辈就已在局部 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 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摘编自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 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小问根据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在 秦孝公父祖辈就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概括;第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在军事上改革 的措施回答;第小问的“社会结构”结合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进行回答,“社会风气”结合新 旧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回答

3、。【答案】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探究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新出 现的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 变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典例示范】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

4、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瓦解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 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的主要措施,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二、百家争鸣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指出:“墨子学儒者之业, 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 政。”他们认为()。甲方:墨子指出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乙方:墨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丙方:墨子的思想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丁方:墨子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有共

5、通之处【解析】 孔子和墨子都遵循尧舜的道,而且墨子曾经学习孔子的理论,这些都说明墨子的 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丁方;韩非未谈及墨子对儒家思想的看法,排除甲方;材 料主要反映了墨子的思想与儒家学说的共通和分歧之处,没有体现墨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造 成冲击,排除乙方;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完全背离”说法错误,排除丙方。【答案】 丁方【探究总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 .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 谓的“王道”。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思想。2 .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6、和行为,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 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治国以道家 思想为宜。【典例示范】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 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 懒惰。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儒墨两家的社会关

7、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强调音乐及相信命运造成的铺张浪费和人的 懒惰,而这并不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根源应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不适合当时统治 者富国强兵的需耍,故A项错误;墨家批判儒家的铺张浪费,主张节俭,这说明其代表普通 劳动者的利益,故B项正确;儒墨两家的社会关注点都是如何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反映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1 .(2021 .河北沧州高一期末)下表是齐桓公葵丘会盟和晋文公践土会盟对比表。这种

8、变化体现了 ()。会盟时间参加国家周王是否参加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齐、鲁、宋、卫、关B、许、曹等周王派代表参加践土会盟公元前632年晋、齐、鲁、宋、蔡、关1攵陈、莒、秦等周王被“召”来A.周王权威趋于下降B.齐国的实力弱于晋国C.宗法分封逐步强化D.诸侯国之间更加团结【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更多的诸侯参与践土会盟,而且晋文公作为小宗,召集天下大宗 周王去集会,说明周王权威趋于下降,A项正确;两次会盟无法说明齐国的实力弱于晋国, B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反,故错误;参加会盟的国家多不能体现更加团结,D项 错误。【答案】A2 .(2021 .山东济南高一期末)战国时期,随着列国疆域的扩大,

9、如何处理好“大地域”国家的治 理问题,成为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诸侯国推行()。A.分封制B.宗法制C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面对疆域的扩大,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通过设立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各诸侯国在疆域扩大之前就 实行了的制度,排除A、B两项;郡国并行制是两汉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答案】C3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具体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私田的大量开垦D.诸侯重视教育【解析】 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宽容的时代,意指社

10、会环境相对宽松,联系这一时期的史 实可知,体现这一时代“宽容”的应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故选A项。【答案】A4 .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 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都未称呼对方为“戎工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 时期0。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解析】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戎”,称东部民族为“夷”,”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 敌对,他们都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各国自认为是统一的种族一一华夏族,种族和文化认 同观念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答案】B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牛 耕的出现与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答案】B疑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