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方经济学微观同等学力考试.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5099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西方经济学微观同等学力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西方经济学微观同等学力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西方经济学微观同等学力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西方经济学微观同等学力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需求和供给一、名词解释:1.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原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2.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随 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 规律。3.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来源于生产者。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

2、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 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4. 供给规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 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5.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6.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静态状态的方法。当一个

3、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值产生影响。比较静 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只考察原有的条件变化,新的均衡与原 有均衡之间的差异。7.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放映了相应于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8.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度量了相应于消费者收入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Ey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当OEy

4、l时,称为低收入弹性;当Eyl 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EyO时,称为负收入弹性。收入弹性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 等品“。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时间的长短。9. 需求的交叉弹性:它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 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商品和无关(非相关)商品。如果 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为相

5、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则两商品为无关商品。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则两商品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称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10. 供给的价格弹性: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它可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11.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制订的价格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政府需要增加库存或扩大外需。12. 限制价格:指政府规定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政策。后果是供给小于需求。为了使该政策有效,政

6、府往往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措施。限制价格往往会造成黑市交易。二、简述题1. 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什么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原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上述定义假 定除了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如果价格之外的任何因素发生变动,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动。这些因 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的收入。对于正常物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的需求量增加;而对低档物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 入水平提高时,则会使得需求量减少。(2)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很显然,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需求

7、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3)相关商品的价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品,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原商品需求量增加;如果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 系,则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原商品需求量减少。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也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2. 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供给的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上述定义是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的。然而,供给量不仅受到价格的影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了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供给量的其他 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这些因素主要包

8、括:(1)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产量,从而使得供给量增加。(2)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投入品价格提高,商品的供给量减少。(3)相关商品价格。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两种在原料上竞争性的商品,那么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导致一种商品供给量减少。相反,如 果另一种商品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将导致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止匕外,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政府的政策等也会对一种商品的供给产生影响。3.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L “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2.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

9、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 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 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如果工资率变动,比如增加,那么对劳 动数量会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首先,工资率提高,使得闲暇这种“商品”相对昂贵,因而替代效应导致劳动者减少该闲暇的消费。 在图中表现为由合点移动到以点,闲暇数量由乙减少到乙,其次,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的结果使得闲暇增加, 在图中表现为由6点移动到反,点,闲暇数量由增加到心。因此,

10、工资率提高并不能保证闲暇时间减少从而劳动时间增加:当替代 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时间增加;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时间反而减少。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供给曲线。 据说,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 作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 曲。3. 试说明欧拉定理在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含义欧拉定理是一个数学结论,在经济学中的说法是,如果生产服从规模

11、收益不变,那么每种生产要素按边际产量取得收入恰好等于它 们的总产量。用公式表示为:y = MPL + MPkK这一结论对于边际分配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意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所有的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厂商对要素的均衡使 用量所对应的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此时的要素价格。根据欧拉定理的结论,在厂商的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时,要素按照这一价格取 得的收入恰好等于所有的产量(的价值)。因此,定理得结论表明,按照要素的边际产品进行分配是合理的制度。4. 以劳动市场为例,说明产品卖方垄断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假定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产品市场是卖方垄断的。无论厂商出于何种条

12、件下,其为了最大化利润,都会按照边际收益产 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使用生产要素。由于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一个垄断者,它所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而其产量对价格将产生影响:它每增加一单 位产量会以边际收益增加收入。因此,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的边际收益,即MRP=另一方面,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是完全竞争者,因而面对既定的价格。这样,厂商每增加一单位要素(劳动)使用量所增加的 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即MFC二n上式再次决定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由于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其平均收益,因而通常产品市场垄断的厂 商对要素的需求要低。一

13、种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将决定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要素市场是买方垄断的。那么,从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来看,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 产品价值,即MRP=VMP=pfP从要素市场来看,由于厂商是买方垄断者,它使用要素的数量将影响到市场的要素价格。假定市场上要素(劳动)的供给曲线为77 =r(L),它向右上方倾斜。当厂商增加劳动使用量时,厂商就必须提高劳动的价格。这样,劳动这种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增,从而劳动的 边际要素成本高于价格。依照三跖C厂商决定其最优的数量,并在劳动供给曲线上选择支付给工人的价格。由于厂商不仅要决定使用要素的数量,也决定要素的价格,因而在买方垄断

14、的要素市场上,厂商没有明确的要素需求曲线。(三)如果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那么对厂商最优要素使用的分析是以上两种情况的综合。从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考虑,编辑收益产品(.W)等于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物?乘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明它 低于边际产品价值。从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考察,边际要素成本(物乃高于表示要素供给曲线的价格。于是,厂商根据秘二物仁决定 要素使用量,并在要素供给曲线上决定要素的价格。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厂商对要素的使用量少,且价格更低。三、计算与证明云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

15、际成本”必须相等。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而且也适用于要素 使用量的决定;不仅以用于完全竞争厂商,也适用于不完全竞争厂商。只不过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 含义有所不同而已。假定除了劳动这一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会发生比难懂。这样厂商的利润可以表示为Ji =TR-TC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dn/dl=d TR/ dl- d TC/ dl从厂商使用要素未“边际收益”方面来考察,当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时,一方面,带来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 增加产量又带来收益增加量。因而,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为既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从使

16、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考察如果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则厂商的总成本取决于变动投入的数量。经济学中增加一单位要素 的边际成本被定义为边际要素成本,表示为MFC。于是,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示为MRP二MFC否则,若MRPMFC,则意味着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该要素增加的成本,因而厂商增加该单位要素会使得利润 进一步增加。反之,若MRPMFC,减少投入将使得利润增加。总之,要素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 要素成本。特别地,如果厂商使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则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如果 厂商是要素市场的

17、完全竞争者,则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第六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个经济单位或市场的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所得到的有关理论属于局部均衡论的范畴。相对应的,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就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应的理论就是一般均 衡理论。2. 瓦尔拉斯定律: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归结为k+r个方程是否能得到k+r个价格的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这k+r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 定律。.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

18、,不可能存在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据此,瓦尔 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3. 帕累托最优状态(01):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有状态。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称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4. 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假定经济是纯交换的,那么在社会商品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如果社会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那么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C8A

19、1,2=灰湖1,2此条件说明,在一个消费者效用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不可能提高另外一些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如果有两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边际 替代率不相等,那么通过二人之间的交换可以实现帕累托增进。5. 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生产要素数量既定,生产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用于任意两种产品生产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即RTSl,k=RT9l,k6. 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如果资源既可以用于生产也可以用于消费,帕累托最优状态也要求消费和生产满足一定的条件。这时,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转换率,即CS, 2二必 27. 产品

20、转换率:同种生产要素可以利用生产一种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产品的转换率就是社会放弃一个单位的商品1可以换来商品2的数量,即:RPT= I AX2/AXi I二、简述题L简要说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基本思想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单个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 多个市场。一般均衡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所谓的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1874年建立的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分析框架如下。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种产品和r种生产要素。这样,整个经济中就有k种产品市场和r

21、种生产要素市场。首先,从产品市场均衡进行考察。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对特定商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 以及消费者的收入等。但消费者的收入又来源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样,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所有产品及要素的价格,即Xi=Xi(pi, .,Pk;Pk+1, .,Pk+r)k)产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厂商的供给同样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而厂商的成本又决定于要素价格。这样,一种 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取决于各种价格,即yi=yi(p1,.,pk;pk+ 1,.,pk+r)(i=1,., k)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一种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即xi=yik

22、)其次,从要素市场均衡进行考察。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引致需求,它不仅取决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与其他产品价格有关,即xj=xjk)要素的供给来源于消费者,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一个推广,即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要素市场处于均衡,即yj=yj (0,,k)如果存在着pl,,pk和pk+l,,pk+r使得上述k+r市场均衡条件成立,就意味着一般均衡存在。这一问题归结为k+r个方程 是否能得到k+r个价格的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这k+r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 有的收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

23、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据此,瓦尔拉斯 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2. 利用埃奇沃斯框图说明纯交换经济的一般均衡纯交换经济是指只有交换而没有生产的经济。假定在这一经济中,有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假定第i个消费者最初拥有的第j 种商品的数量为而选择的消费者数量为Xi,jo这个纯交换经济中的一般均衡可以由埃奇沃思框图加以表示。如图: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1和P2O对于第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按照这一价格出售最初拥有的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的全部收入构成了 他的预算约束。在这一预算约束条件下,当该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时处于局部均衡

24、。在图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过初始点,而 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一条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即处于局部均衡。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第二个消费者。很显然,当把两个消费者的均衡置于埃奇沃斯框图中时,两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重合。但对应于两个商品的既定价格,两个 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并不一定重合。如果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将围绕着初始点旋转。当(X11 - 3W)+(X21 - 321)=0时, 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此时,两个消费者选择的最优点重合。第二种商品也同样。但在图中不难发现,只要第一种商品的市 场处于均衡,第二种商品也一定处于均衡。由此决定的价格(事实上是相对价格)即为一

25、般均衡价格。3.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 其主要条件是什么帕累托最优配置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任何变动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换 句话说,当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任何的变动都至少是的一个人的境况会受到伤害。在不同情况下,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所不同。(1)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何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FICS,2=FIC,2.(2)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或者两种商品而言都 相等:即 RTS,k=FITSl,k(3)生产和交换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标

26、准的条件是:生产过程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 代率:即 RC&,2=RPTi,20当上述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时,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得到最优配置。4.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如果这一价格恰 好使得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下面考察这一点。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 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

27、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RCSi,2= P1/P2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价格,因而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均衡时都 相等。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RTSs,2=n/r2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 率都相同。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再考虑到边际替 代率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有RC5,2

28、= F?PTi,2=pi/p2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5. 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认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 收入购买商品,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 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以使得每一产量下的成本为最低。同时,厂商必 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等

29、于平均成本, 这意味着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利 息)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做出的贡献。上述描绘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以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一般均 衡状态下,在不减少任何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任何一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可以 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

30、量取决于他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 估价超过价格,他就会购买;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样,当每个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 是他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得到好处。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合理的比例组 织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来看,厂商提供的产出倾向于使得技术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机制在生产方面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 用生产要素数量,而且表现于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际 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只要一

31、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要素价格对所有厂商都相同,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生 产技术,但从边际的意义上来看,谁也不能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数量变动的再配置,都 是缺乏效率的。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应了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反应了企业 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 的边际成本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

32、竞争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 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的评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反之,若消费者的评价低于企 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同样地,在多种商品情况下,当市场处于均衡时,消费者与企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 企业按利润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之比等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市 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商 品组合。因此,在帕累托效率意义下

33、,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旦完全竞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市场 机制就会出现失灵。三、计算与证明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何两个消费者A和B消费任意两种商品1和2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 FlCS,2=RCSt2o如果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如水冶2水冶2,那么在两种商品的总量既定的条件下,两个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交换在不影响 他人的条件下,至少使得一个人境况得到改善。假定RC5Al,2=2,而 比冶2=1。这表明,在第一个消费者看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

34、替代2单位第二种商品;而在第二个 消费者看啦i, 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1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时,如果第二个消费者放弃1单位第一种商品,他需要1单位的 第二种商品,即可以与原有的效用水平相等。把1单位的第一种商品给予A,这时A愿意拿出2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样,把其中的 1个单位补偿给B,则在A和B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还有1单位第二种商品可供A和B分配。因此,存在一个帕累 托改进的余地。这说明,只有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才会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埃奇沃思框图说明)第七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1999):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狭义

35、的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 致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缺乏效率的表现。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市场机制在配置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分 配原则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具有非排他性或(和)非竞争性。这些特征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搭车者,从而私人供给者不能得到供给该商品的所有成木,故公共物品时常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 供供给。31八 免费乘车者问题:指经济中不支付即可获得消费满足的人及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商品的非排他性。由

36、于商品的这种特征, 拥有或消费这种商品的人不能或很难把他人排除在获得该商品带来满足的范围之外。这一特征及其相应的问题被形象地称为搭便车。 4. 外在性(2000):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 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5. 科斯定理: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由谈 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初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由此引申出第二定理: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同的产权

37、制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科斯定理现已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6. 逆向选择:次品市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在“旧货”市场上,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市场上 并不必然出现高质高价现象。所以在次品市场上出现的高质量产品遭淘汰而低质量产品生存下来的现象就称为“逆向选择”。7. 道德风险:指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易失效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确立的交易,由于事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而使得另外一方蒙受损失。二、论述题1. 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依照微观经济学的论证,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完全竞争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38、不存在,帕累 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出现资源配置失当。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 的主要原因是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1)垄断是经济中常有的一种现象,因为市场竞争的趋势是垄断。垄断的存在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社会福利受到损害。由于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另外垄断利润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政府经常对垄断进行干预,主要手段是反垄断法和 价格与产量管制。西方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反托拉斯法,把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 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规定为非法。对非法行为依法可以由法院提出警

39、告、罚款、改组公司直至判刑。对垄断的 另一项干预措施是价格和数量管制。政府管制可以使价格管制,也可以是价格和数量同时管制。在进行价格管制时,政府通常把价 格规定在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需求之处。在进行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时、政府可以采取市场需求与厂商平均成本相等的条件确 定政策。此外,政府也采取税收和补贴,甚至是政府直接经营的手段。(2)外在性也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 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性造成市场对资源 配置缺乏效率,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的边际收益

40、和边际成本与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不相等。纠正外在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征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主张。征税或补贴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 事人的私人成本。纠正外狭隘性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合并企业,以便使得外在性问题内在化。(3)公共物品。是消费者需要而私人厂商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物品。原因是这类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有时也具有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存在使得经济当事人试图成为一个“免费搭车者”,而非竞争性则意味着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需要支付的 边际成本等于零。因此私人部门很难供给或全部供给人们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对于公共物品而言,解决市场失灵的关键性问题是使得消费

41、者准确显示其偏好或需求曲线。第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 需求曲线来源于所有单个消费者在既定的数量下沿横向相加。第二,显示偏好的机制通常借用投票方式。为了得到消费者对物品的 真实偏好,经济学家们建议利用非市场的决策方式。(4)不完全信息是导致市场交易缺乏效率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由于经济当事人只以平均水平判断交易对 象的质量,因而交易的结果将使得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例子有次品市场的逆向选择以 及道德风险。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的策略是促进信息的传递,如公布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当事人的能力等。尽管大致说来市场机制是有效率的,但由于条件严格,现实

42、中很难达到。即使能够达到,经济波动和分配问题仍然是严重的。因 此,政府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政府干预可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2. 结合垄断厂商的均衡,论垄断的效率及其政府对策(-) 垄断的低效率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垄断市场是缺乏效率的。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意义上讲,价格反映了消费者的边际福利,而边际成本则 反映了社会为生产这一单位产品花费的边际成本。但在垄断市场的均衡状态下,价格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从而存在着帕累托增进 的可能。另一方面,以效用的方式说明,社会的净福利是消费者的总效用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边际效 用,而供给曲线反映了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因而,既定产量下,需求

43、曲线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度量了社会净福利。与完全竞争 市场相比,由于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供求相等所决定的产量,因而垄断所造成的损失为垄断产量到完全竞争产量的需求曲线与供给 曲线之间的面积。如图1所示,三角形户的面积是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 反垄断政策垄断不仅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且也产生其它负作用,首先,垄断可能导致管理松懈。其次,垄断可能导致研究与开发支 出降低。第三,垄断可能导致寻租。止匕外,垄断利润也被看成是一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基于上述原因,经济学家们通常主张政府 应该采取反垄断措施。在西方,反垄断主要是通过执行反垄断法来实现的。(三) 对垄断的政府管制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制定

44、了反托拉斯法,其中在美国,从1890年到1950年,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以反对垄断。法 律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机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前者主要反对不正当的贸易行为,后者主要反对垄断活动。对 犯法者可以由法院提出警告、罚款、改组公司,直至判刑。对垄断的另一项干预措施是价格和数量管制。对于某些行业而言,过度的竞争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并无益处。例如,某些行业可 能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即在需求获得满足的范围内,单个厂商的平均成本都是下降的。这时,其他厂商不可能参与竞争,因为任

45、何 分割市场的厂商只能以更高的成本进行生产。有鉴于此,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增加生产,降低价格。为此,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也可以采取价格和数量管制。以价格管制为例。在长期来看,垄断厂商通常处于获得垄断利润 的均衡。为了管制价格,政府可以选择把价格确定在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相交之点。此时,厂商的边际收益由政府的管制价格所限 定,因而它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的产量恰好是政府希望实现的结局。在其他情况下,如更低的价格,垄断厂商选择 的最优产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政府希望得到的低价格会因为黑市而失效。需要说明,在管制价格下,垄断厂商仍可能获 得超额利润。如果政府不仅管制价格也管制数量

46、,那么从理论上讲,在需求曲线上的任一数量与价格组合都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通常选 择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处。这样,垄断厂商的生产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在正常利润下生产。除了上述政府干预垄断的政策以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甚至是政府直接经营的手段。3. 论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对策(-)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 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性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外在性造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私人的边

47、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不相等。假设社 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在外在不经济时,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私人决策所生产的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反之,如果存在外在经济,则私人产量不足。(三)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为了纠正由于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政府通常可采取以下政策。(1)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 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把产生外部经济影响的经济单位与受到外部影响的经济单位合并在一起,则外部影响就变成为一个 单位的内部问题了。合并后的单个企业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行生

48、产,将会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决定 的量,即此时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 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会通过产权的交易得到解决。这一思想体现在科斯定理之中:只要产权明晰,那么在 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初始产权的规定如何,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这样,对外在性问题,只要规定产生外在 性的经济单位有权制造它,或者规定受到外在性影响的单位有权拒绝它,则通过这项权利的自由交换,经济当事人会以最低的成本 寻求解决方案。以上纠正外在性的方法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使用。4. 信息不完全何以会造成市场失灵(new)不完全信息问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完全信息是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但是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在这里,信息不完全不仅指绝对意义上的 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 的不完全,即信息不对称。在很多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