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物态变化 温度》课时作业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物态变化 温度》课时作业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物态变化 温度课时作业及答案物态变化温度(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关于物质状态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和液体都有一定的体积B.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C.气体和液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D.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气体容易被压缩2.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4.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
2、确的是()A. 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5.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7.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
3、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8.我国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则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1)当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68时,相当于。(2)当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a时,相当于。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9.(8分)(2012阜新中考)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和零刻度线位置。(3)请指出如图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为 。10.(5分)如图所示是
4、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是对物态特征的考查。C项中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故选C。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小、分子力大,不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距大,分子力小,易被压缩。2.【解析】选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故选A。3.【解析】选C。用沸水煮的方法
5、对器具进行消毒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采用的,但对体温计来说,我们不能忽略温度这个因素,因为沸水的温度已超过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体温计会被胀破,A错误;温开水虽能保证体温计不被胀破。但又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错误;在酒精灯上烧会损坏体温计,D错误。4.【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体温计构造、原理、分度值、读数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体温计的示数是38,A错;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B错;体温计由于结构中有缩口,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错;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对。5.【解析】选D。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水银就会受热膨胀。由于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较之粗玻璃管要上升
6、得高。由于它们插入热水中前后的温度变化是相等的,根据温度计分度原则,虽然两支温度计中水银上升高度不一样,但示数应相等,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所以D正确。6.【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及使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示数为25。此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只能测量此量程内的温度,故不能用此温度计测量南极最高点的气温。答案:25不能7.【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首先看清零摄氏度的位置,再看液柱所对应的刻度在零摄氏度以上是零上、在零摄氏度以下是零下,图甲中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图乙中温度计
7、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答案:乙-48.【解析】(1)因为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则摄氏温度=(华氏温度-32)1.8,=(68-32)1.8,=361.8,=20();(2)华氏温度=(1.8a+32)。答案:(1)20(2)(1.8a+32)9.【解析】(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3)由题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这样测量结果会出
8、现较大偏差。(4)由题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36。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3)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4)3610.【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原理。瓶中所装气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把此装置放入其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答案:(1)热胀冷缩(2)左(3)0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时作业及答案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0.8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
9、的厚度约为70D.小明身高约为1.682.如图所示,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3.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 mB.1.75 mC.1.85 mD.1.95 m4.小光同学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 mm、50.1 mm、50.2 mm、48.0 mm、50.3 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是()A.50.2 mmB.49.75 mmC.50.18 mmD.50.175 mm4.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A
10、.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不便于读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6.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cm。7.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就不能再使用了。 。(2)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保留的位数并不是越多越好。(3)无论使用多么精密的测量工具,无论测量多么认真,误差总是存在的。 。8.如图所示是利用量筒测石块体积的示意图,这个量筒的分度值是,水的体积是,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石块的体积V石块=。三、简答题(
11、7分)9.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沉思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桶跟这个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一半大的话,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这个桶只有池塘的十分之一大,那就有十桶水”国王听后拍手称道:“你果真聪明!”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突破点,从而以“狡辩”战胜了国王的刁难。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四、 综合分析题(10分)10.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
12、“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答案解析1.【解析】选B。课桌的高度约为0.8 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 m。2.【解析】选C。A、D选项没有将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且D选项读数时眼睛没有正对刻度尺。B选项没有将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故选C。3.【解析】选B。读题图知脚的长度是25.10 cm,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25.10 cm7=1.757 0 m。故选B。4.【解析】选A。
1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测量误差的有效方法,平均值要与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保持一致。在测量结果中,48.0 mm是错误的,求平均值时不应加上此数据,应根据另外四次数据求平均值,即=50.175 mm,因要与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保持一致,故最后结果应是50.2 mm。5.【解析】选C。本题考查量筒刻度的设计原理。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本题应选C。6.【解析】本题是利用辅助法测量纽扣的直径。由题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纽扣的直径为3.27 cm-2.00 cm=1.27 cm。答案:1.27(1.261.28均正确)7.【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和误差
14、。(1)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重新选取零刻度使用,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一般保留与测量数值相同的位数,所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3)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即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答案:(1)错误(2)正确(3)正确8.【解析】本题考查用水和量筒测石块体积的方法步骤。石块放入水后的水面到达的刻度减去水的自身体积即为石块体积。答案:1 mL10 mL20 mL10 mL9.【解析】无论要测出什么量,都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即确定出单位)。由此可见,在长度、体积等物理量的测量中确定出国际单位是多么重要。答案: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15、10.【解析】(1)人正常步行时的步距差距虽然不大,但只测量一步的步距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我们可以测量出多步的长度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可以测量出10步的长度,然后除以10便可以得到步距。(2)教学楼的长度为s=0.5 m84=42 m。答案:(1)用尺子测出沿直线运动10步的长度,再除以10即得步距(2)42 m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运动与静止课时作业及答案运动与静止(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座桥,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
16、的”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3.2012年9月,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服役,指挥员指挥航母的战斗机“歼-15”起飞的航母“style”动作令人振奋,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起飞的“歼-15”是静止的()A.“歼-15”上的飞行员B.大海C.“辽宁号”航母D.航母上的指挥员4.(2012益阳中考)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赶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17、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确定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为参照物。7.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
18、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的。8.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为参照物;小红说“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9.(3分)如图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方向如何?参照物物体汽车货物树汽车货物树10.(3分)“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四、综合题(7分)11.“五一”节日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
19、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的理解。A选项中,地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同样,太阳相对于地球也是运动的,故可以说“太阳绕地球运动”,故A错;B选项中,汽车相对于桥梁是运动的,桥梁相对于汽车也是运动的,故B错;C选项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但房子相对于行驶的汽车就
20、是运动的,故C错;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只能是相对的,D正确。2.【解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说游客静止,就是游客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选A。3.【解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若认为“歼-15”是静止的,则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应不发生变化,“歼-15”相对于“歼-15”上的飞行员的位置是不变的,相对于大海、“辽宁号”航母、航母上的指挥员位置在发生变化,故选A。4.【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状态的判断。小明和小华、车都向前运动,车的速度最快,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都是向后运动的,A对,C错;小明的速度比小华快,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
21、是向后运动的,B、D错。5.【解析】选D。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的理解。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静止,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静止,它们相对静止,A说法正确;电梯与乘客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相对静止,B说法正确;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也相对站在地球上的人是静止的,C说法正确;空中加油机在空中加油时,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说法错误。6.【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判断运动与静止时,一般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云向西运动,不能以云为参照物,应以月亮为参照物。云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且向西运动
22、,故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云作为参照物的。答案:月亮云7.【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孩子们以相同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答案:静止运动8.【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乘客与司机的对话“你没动”是指乘客相对于司机或汽车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是选取汽车(或相对汽车静止的座位等)为参照物的。小红发出感叹“真快”,是指乘客或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故是选取地面为参照物确定汽车的运动情况。答案:汽车地面9.【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
23、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位置变化则研究对象在运动,位置不变化则研究对象静止。答案:如表格所示参照物物体汽车货物树汽车静止运动向东货物静止运动向东树运动向西运动向西10.【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首先要选择参照物,看该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静止的。主人公之所以刻舟求剑,认为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剑相对于船是静止的。而实际上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相对于河岸才是静止的,所以船到了岸再去打捞剑是捞不到的,剑已经离船很远。答案:剑掉下水后,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船到了岸再去打捞剑是捞不到的,剑已经离船很远。11.【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小丽刚刚上车,客车没有开动,感觉客车开动是选择了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的缘故;小丽乘坐的客车相对地面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这种现象说明了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答案:(1)对面的客车(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客车等)(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