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洁介绍生平,提醒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
2、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光明的月亮。 埋怨:由于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其次自然段 自由读
3、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欣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其次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连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4、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由于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珍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但愿完善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观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资料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齐一齐出示文
5、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期教案设计 篇二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时机。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慢慢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6、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原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妙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期教案 篇三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苏轼对兄弟
7、苏辙的思念之情。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提醒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状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欣赏但愿宽慰隐蔽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索: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屈、悲
8、、缺”等字进展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洁记忆。 (2)小组互读,订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生思索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9、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词境地阔大,风格豪放,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但愿人长期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水
10、调歌头。 2、今日我们连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1、观看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看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看哪些要素?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乐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加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2)
11、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朗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由于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原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福(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齐读课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带着问题进展争论沟通。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2小节朗读的高兴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后的省略号表示心
12、里还有很多埋怨月亮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喜爱人生)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展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2、逐段理清表达的挨次,练习背诵。 但愿人长期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期教案 篇四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聚,欢高兴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
13、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轼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由于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经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留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终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始终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好像宽慰了很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喜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
14、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轼这一美妙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全部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缘由,也盼望这一美妙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期教学设计 篇五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缘由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
15、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留意标诞生字词。 (2)其次遍读课文,留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沟通,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2)学生提出
16、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索: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稳固练习 指导观看、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相互订正。 2、学生回忆课文的情感线索。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二、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妙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17、”等词进展理解、体会。 (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3)、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团聚的句子要读出开心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 2、感悟“埋怨” 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
18、么?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沟通。 师:是呀,在这美妙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受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加了您丝丝悲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终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沟通,然后集体沟通。 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9、评议。 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宽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师述:但愿美妙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观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存。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展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0、在熟读的根底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三、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 四、拓展延长,积存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许多,你能背出几首吗?进行一次朗读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但愿人长期教
21、案 篇六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期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详细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资源 苏轼的背景资料 歌曲明月几时有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词,理解以下词语意思:皓月当空、一年一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搜集有关苏轼的诗词。 学 程 预 设 导
22、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沟通谈话,进入课文。(4分钟) 1、背诵写月亮的古诗词。 2、生齐读课题。 其次板块:预习展现(15分钟) 预习作业1 (1)读词语 (2)辨析字形。 (3)沟通词语意思,完成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组号为“1”的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正确、读流利长句子。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5分钟) 【学习单1】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时间:2分钟 【预设】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名篇水调歌头的经过。 从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15分钟) 【学习单2】 (1)自由读第一
23、至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苏轼情感的一个词。思索: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他在想些什么呢? (2)时间:3分钟 【预设】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2)家家户户喧闹非凡,触景生情。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小时侯) (惆怅的 伤感的 失落的 孤寂的) 1、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练习说话。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殊圆。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水
24、调歌头。今日,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 (板书:但愿人长期) 齐读课题。 其次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出示词语: 做官 欣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隐蔽 眼睁睁 阴晴圆缺 虽然 宽慰苏辙 苏轼 埋怨 皓月当空 一年一度 手足情深 婵娟 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正音:“尝、赏、睁”是后鼻音,“隐”前鼻音,“埋”多音字 。 (2)比拟“隐”与“稳”;“尝”与“赏”。 (3)沟通预习作业中的词语意思。相机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中的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抽组号为“1”的六名学生展现沟通。 (1)准时订正读音。 (2)读好两组长句。 他眼睁睁地望着
25、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原来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沟通。 第四板块:抓“思念”,研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过渡:思念是美妙的,也是苦痛的。同样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2、学生自主学习。 3、导学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他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沟通。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重点理解:“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你和亲人分别过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假如是分别七年呢? 算算七个年头有多少天呢?如此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怎么不令人触景生情,倍加思
26、念呢!难怪这会儿别人是欢高兴喜的,而苏轼呢?他却是 3、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心绪不宁呢!) 4、指导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抄写词语。 完成一课一练第14大题。 收集描写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期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通过自主阅读、研读沟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
27、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资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预习 设计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和“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3、 熟读课
28、文,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 )( ),并思索变化的缘由。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3分钟) 1、引读第一到三段,再次感悟思念之情 。 2、沟通展现预习成果 。 其次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27分钟) (一)感悟“埋怨” 【学习单1】 (1)自由读,思索争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时间:3分钟 【预设】 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埋怨月亮。 (想当时,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别。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1、学生读课文,
29、读出苏轼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学习单2】 (1)苏轼这么悲伤,这么惆怅,心中布满了埋怨,后来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很多? (2)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时间:3分钟 【预设】 世上原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学习单3】 (1)这几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默读第五小节,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意思的句子。 (2)时间:2分钟 【预设】 (略) (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
30、、自由沟通课前收集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并专心感受。 2、写下对亲人朋友的倾诉之情,最好用上书本上的诗词。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到三自然段,知道了(引读课文) 2、课前要求大家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谁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其次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过渡: 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师板书: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沟通。 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31、。那圆圆的光明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答复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看着这轮皎洁的圆月,自己却没有方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风光如此漂亮,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体会省略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他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索问题。 2、争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
32、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美妙祝福。但愿美妙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美妙祝福: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 3、这首词流传至今,千古传唱,是由于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4、默读第五小节,理解词中句子的意思。 5、沟通。 6、从苏轼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变化,你感受到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7、齐读一课一练上的水调歌头。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还许多,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词,找小伙伴自由沟通,在沟通的同时还要留意倾听,专心体会
33、。 (学生自由沟通) 2、说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倾诉出来,告知亲人和朋友?拿出纸和笔,把它写下来,最好能用上文中的语句或沟通时体验深刻的诗句。 (写一写,再沟通) 3、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课后我们把它写成信,寄给他们,让这美妙的情感长留我们心间!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的局部内容。 收集诗词并预备进行诗词朗读会。 范围:有关“月亮”的诗词 有关“苏轼”的诗词 有关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 但愿人长期教案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
3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怀亲人,关怀他人,并领会皓月当空的美景,进展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思念亲人及喜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终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预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师述:但愿人长期,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 指名读 赛读 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出色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
35、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状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察 2、 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 埋怨 眼睁睁 时隐时现 欣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教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状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情愿来表现一下?英勇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 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呆会把你的发觉告知我。 2、 沟通: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 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别的心情?
36、(心绪不宁) 4、 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 师小结 四、初读4、5 1、 指名读,思索: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聚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沟通: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连续详细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其次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聚,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 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
37、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沟通,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聚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欣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聚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教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
38、? 指名读 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渐渐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视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读 指读 (2)范读 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教师,教师还想听听你们美丽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 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 指名说 2、 刚刚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学问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