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通用5篇)但愿人长期经典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缘由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很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日,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订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
2、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翻开课文但愿人长期,认真阅读这篇文包诗构造的作品,就能帮忙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于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
3、。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隐藏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局部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心情变化。
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很多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心情。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但愿人长期经典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嬉戏激趣,导入新课 1嬉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日,我们要走进宋代出色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认真品品,或许能品出
5、一些人生的味道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 1.引出故事,叙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与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妙,觉得难忘,是由于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答复: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答复:聚、合)多快乐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妙的人生境地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叙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
6、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提醒“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观赏画面,绽开联想。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视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 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 乐观顽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劝慰自己(指名读) 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劝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知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受的人(同桌互读) 超凡
7、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安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际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知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妙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妙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妙的情感、祝愿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
8、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逆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
9、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1感悟苏轼一生: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真想对苏轼说:苏轼呀,面对金榜题名,您潇洒一笑;面对骨肉分别,您悲而不怨;屡屡升官,您不狂喜;锒铛入狱,您不灰心;历经坎坷,您宠辱不惊,照旧微笑面对人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什么呢?请用上“苏轼呀,我想对您说”写下你想说的话。(写后沟通) 3.省略 但愿人长期经典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问目标:把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熟悉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力量目标:能正确、流利、有
10、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月到中秋格外明。每到中秋,一轮明月勾起多少游子的思念之情啊!古代文人关于明月思乡,写过很多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学生吟诵)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日,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期) 3、
11、观赏歌曲水调歌头,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水调歌头,沟通关于苏轼的状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读书过程中,教师针对难写的“缺”进展书写指导,侧重学生识记宇词力量的提高。 3、学生默读课文,组织争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一年度的中秋节到了,今晚对苏轼来说有什么不一样呢?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争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皓月当空举家庆祝思念弟弟)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争论本节的主要内容。(板书:手足情深别离多年)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后面几小节,并通过
12、争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明月真情宽慰吟诵诗句) (5)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依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感悟“思念” 1、水调歌头是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读读课文2、3自然段,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2、组织沟通教师依据学生沟通相机引导: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你见过这样的夜空吗?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喧闹非凡,触景生情。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13、3、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常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苏轼的情感变化,谁再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1)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剧烈。月亮慢慢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又滋生出另一种心情?读课文第4自然段,假如是你,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吗? (2)组织沟通 随机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
14、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方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看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时,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别。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二)感悟“宽慰” (1)后来却转变了想法,读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想法,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组织沟通 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悲与欢,离与合,隐与现,圆与缺,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15、,也有缺的时候,有消失的时候,也有看不见的时候。生活中,不行能只有欢快和团聚的时候,有时也会有哀痛和别离的时候。 教师扮苏轼,说苏轼转念又想到的内容,请学生接下去和苏轼对话。(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深入体会十全十美的意境)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句,再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还有不懂的吗?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指明月,诗人盼望什么能长留心间?读读第4段,联系今晚苏轼的所思所想,你知道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了吗?(在沟通的根底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三、总结延长 (1)齐读全文,说说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妙的祝福。你知道是哪两
16、句吗? (3)在哪些状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之际,还有很多人由于工作等缘由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4)你还知道哪些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呢? 但愿人长期经典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详细呈现,可以帮忙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会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意,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喜爱生活,向世间全部离别的亲人抒发真诚祝福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明显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
17、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依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展心灵对话,领会古典词的意蕴,帮忙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根底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预备】 学生: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熟读课文。 教
18、师: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列图上的风光吗?在月色如此漂亮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沟通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期) 2连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
19、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获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 设计意图:本班学生已经长期坚持了古诗文诵读,具有肯定的古诗文诵读力量,如此安排,重在积存,并从朗读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中吸取养分。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讲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洁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
20、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育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依据学生提取的词汇,留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做适当的评价。 其次课时 导语:背诵古代文学家的闻名作品,实在是一种满意享受。谁情愿露一手,让我们沉醉一下?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沟通(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
21、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构造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根底。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展理解和体会。 2引说(留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先
22、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团聚的句子要用开心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沟通。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
23、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终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沟通,再班级沟通。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妙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
24、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观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像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长期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展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根底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奇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进展了思维。同时在沟通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力量得到进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5、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长,积存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始终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进行一次朗读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存,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绚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期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真情留人间) 【反思】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会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读检查状况看,已经到达目的
26、。原词与课文对比读,比照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进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的感情变化历程,培育学生化消极为积极,擅长“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但愿人长期经典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怀亲人,关怀他人,并领会皓月当空的美景,进展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体会思念亲人及喜爱生
27、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最终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预备 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期,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出色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状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察 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 苏轼朝廷苏辙婵娟皓月当空宽慰玩耍吟诵 躺 下埋怨眼睁睁 时隐
28、时现欣赏品尝悲欢离合 阴晴 圆缺 屈指 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教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状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情愿来表现一下?英勇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呆会把你的发觉告知我。 2、沟通: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别的心情?(心绪不宁) 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师小结 四、初读4、5 1、指名读,思索: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聚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
29、划 沟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连续详细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其次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聚,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沟通,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聚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欣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
30、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聚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教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渐渐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视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读指读 (2)范读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教师,教师还想听听你们美丽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齐读 四、释疑 1、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指名说 2、刚刚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学问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板书: 但愿人长期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