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中 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椅点第一单元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C.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D.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2、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 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这说明汉朝()A.贫苦农夫不愿运用牛耕B.牛耕技术渐渐普及全国C.冶铁技术
2、获得长足发展D.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3、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 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重视()A.划分田地B.精耕细作C.因地制宜D.优选种子4、唐初政府激励年轻寡妇再嫁,激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 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 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C.变更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复原和发展5、在偏远的农村至今还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吁、吁”(站住), “喔、
3、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A.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B.农夫训练牲畜的技能C.耕牛是人们的好挚友D.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快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渐渐超过特 地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托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材料表明白当时()A.官府力图限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民营手工业已取代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7、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 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子校其良梏,
4、 谓之髻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 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J材料说明()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起先出现8、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 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 餐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楞,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 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不固定性对立性B.不固定性松散性C.松散性对立性D.松散性契约性9、自
5、明朝万历年间,驾驭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起先进入苏州城。早晨,这些有技术的“机 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 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有了肯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10、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 无田农夫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得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夫“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C.在清中期以后起先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
6、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11、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困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 观等抄书,以此获得酬劳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丢失存在的 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A.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B.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C.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D.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12、宋代商业史探讨中说道:(城市),特殊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 业被“市”所汲取。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 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样。这材料主要说明白秦汉时期()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更D.
7、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13、宋代以来,中国经验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其次次是明清商业革命, 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拓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茶馆酒楼等经常营业到三更14、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 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 材料主要说明()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旺盛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的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匮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15、明朝万历年间嘉定
8、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 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 西被蜀,无微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B.景德镇制瓷业起先兴起C.嘉定是世界闻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起先形成16、依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安排,但是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抑制了土地兼并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17、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
9、 在汉代帝国困难的政治与社会演化中遭到了窒息。”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王国问题的日益严峻B.对外斗争的频繁发动C.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D.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18、御倭杂著记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 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定。”这主要反 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B.小农经济的脆弱C.社会冲突的日益激化D.海禁政策的恶果 19、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特地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实行“引岸制”的 食盐运销体制,给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更 表明白()A.政府放弃盐业专
10、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20、史记平准书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 仕宦为吏。”这材料说明白汉初()A.统治者吸取“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与民休息政策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C.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使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D.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但“法律贱商人”照旧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21、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终归
11、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 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接着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 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 下,不行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 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起先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 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出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 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须要同
12、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 跑于地方市场与中心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 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 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今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靠内阁,另一方面又 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建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 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
13、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绘声绘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胜利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 玛窦。他从欧洲动身,经过葡萄牙占据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起先种植。-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相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 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
14、特点。(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1.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 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4)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材料四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缘由。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 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 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需定期到官府作坊服 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日民、日军、日匠”,匠户最为卑贱。其 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
15、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 银代役的法令,依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照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方 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 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渐渐趋于衰落。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更趋势以及缘由。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 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 外国中间商。摘编自斯塔夫里
16、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代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依据这一政策,当时的商 人社会地位如何?答案一、选择题1、C2、D3、【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可知该书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耕作 技术、选种技术、育种技术,也即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多个环节,故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 细作,故B项正确。AD项只是材料中提到的一个环节,解除;材料中并未提到不同地区、 不同状况采纳不同的耕作方式,不存在因地制宜问题,故C项错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实力 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汜胜之书中记载了很多农
17、业方面的科学学 问,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有科学种田,在农业生产中讲究精耕细作。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得信息的实力,从材料中激励早婚多育,将人口的增减作 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政府实行多种措施来增加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有 利于唐朝经济的复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D。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的“赶牛耕地”等字眼体现的是用牛耕地, 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涉及男耕但未涉 及“女织”,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 解除;材料反映了用牛耕地这一种生产方式而
18、非耕牛是人们的好挚友,选项C不符合题意, 解除;故本题选D。6、【答案】D【解析】由题干“出现了官府托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可知官府没有限制民窑生产,也不 能说明民营手工业已取代官营手工业,故A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民营官窑中存在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由题干民窑规模渐渐超过官窑,制瓷业发展快速并结合所学学 问可知明清时期生产技术提高,故D项正确。7、A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 餐计”,可知大户和小户之间具有不固定性和松散性的特点,二者之间不存在确定的联系。 故答案为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对立性”的特点,解除A、C
19、项;大户与小户之间没有签 订契约,解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并结合所学学问 可知,这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说明劳动力专业化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 力的发展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粮食产量增加富有了肯定的劳动力,故B 项错误;明朝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但还未普及,故D项错误。故选C。10、【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夫种地,获 得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 故解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
20、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记就是自 由雇佣关系的出现,题干中“用无田农夫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 “同桌同吃,无 主仆名分”,体现了雇佣关系。11、D1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市”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 的实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秦汉至唐初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与城郭、乡村这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样”可知秦汉至唐初的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解除A 项,选择B项;题目中未涉及市民价值观的变更,故解除C项;I)项起先于宋朝,晚于题目 中的时间“秦汉时期。故解除。13、【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开拓于西汉,A错误。城市盛行整齐
21、划一的坊市 制是宋代以前,宋代时打破了坊市界限,B错误。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错误。宋 朝时,商业经营的时间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D正确。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选项中各项 事务的时间的确定。本题难度不大,只要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识记即可。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须要驾驭明清时期市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 解读与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政府通过行政设置的方式将市分为内外市,将平民和贵族 和一些达官贵人分开,体现了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故B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 应解除.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应解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应解除.故选B.15、A16、【答案】A【解
22、析一】依据题干信息“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可知本该由国家处理的“还” 和“授”演化为在家庭内部实行,事实上形成了土地私有化的情形出现,故A项符合题意; 皇权的衰落与授田无关,解除B; C、D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17、C18、D19、【答案】C【解析】材料只是说明清政府允许部分商人从事食盐经营,不能推出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故A项错误;民营商业受到政府食盐营销政策的转变而有所发展,并未受到打击,故B项错 误;从汉武帝时期设置特地机构垄断食盐经营,到清政府时期给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 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说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 高,对商人的要求和管理
23、不像过去那样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富商大贾势力受到 抑制,故D项错误。20、D二、非选择题21. (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实力不高.(2)近代经济因素:纸币、票据、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 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3)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起先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 出现,商帮势力强大.(4)缘由:小农经济占主导,农夫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是重 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 文化专制;封建专制制度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1)主要
24、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从材料“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劳 动效率低下”可以概况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主要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从材料“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 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起先发行票据”可以概况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 素;(3)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从材料“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 少地方起先种植”可得出明清经济领域中的新气象;(4)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作答.22. (1)趋势:官府对工匠的人身限制渐渐松弛。缘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制度的改革;官营手工业管理的
25、弊端。影响: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了工匠负担;促进了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匠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第(1)问,依据对材料中西周、 元朝、明朝前后期及清朝工匠人身地位变更及其匠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概括总结出中国古代 匠籍制度中官府对工匠的人身限制渐渐松弛的变更趋势;依据对材料中元朝、明朝、清朝匠 籍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的理解,结合相关的所学学问分析概括上述趋势的主要缘由。第(2)问,依据材料“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 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渐渐趋于衰落”,结合清朝经济发 展的相关学问,分析概括清朝废除匠籍制度产生的影响。23. (1)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纸币出现;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干脆参加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写出随意四点即可)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社会地位:虽然商人的经济地位比一般农夫和平民优越,但在 社会上遭遇鄙视,在政治和法律上也遭遇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