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 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 七言绝句。这材料主要反映了()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2、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滔滔黄浦如 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的古代农业具有()A.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脆弱性:抵挡自然灾难的
2、实力弱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3、考古发觉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运用痕 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是依靠()A.奴隶制集体耕作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4、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快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夫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丢失了原 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 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地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
3、品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更5、明末清初张履详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 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 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出数亩。该方 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 策。盐铁政策的变更有助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2)新气象,依据“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和所学学问回答明清
4、时期商业及手 工业发展的史实;政策,依据所学可得出是重农抑商。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中心集权制度强化7、“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 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8、古代冶炼时,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将生铁料烧成熔融 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这一技术始于()A.西周B.两汉C.南北朝 D.明朝9、宋代王禹曾这样描述当时一些隐士的衣着:“楮冠布褐皂纱巾。”(注:楮是当时造纸 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到大德六年,江西行省规定,对没有依靠
5、的囚犯,每人“支粗布(棉布)二丈六尺,或造絮袄二领。”出现这些变更最基本的前提是()A.元朝疆域空前宽阔B.棉布成为主要的服饰材料C.政府推广棉花种植D.棉纺织技术的革新10、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 - - 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中国加强限制海外贸易B.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中国传流手工业较发达D.中国参加了西方的殖民掠夺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 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史实与此论断无关的是()A.宋都东京高度繁华B.出
6、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海外贸易空前活跃D.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12、“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 铺,始终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这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1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 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 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B.乡村市场的旺盛D.坊市制接着实行14、明代有人说:“致富之术无他,在去其五贼而已。
7、五贼者,仁义礼智信也。五者有其一,则穷鬼随之矣。”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纲常礼教已被颠覆B.儒家伦理精神渗透进商业道德C.商业运作方式发生变更D.商业精神与儒家伦理出现冲突.15、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探讨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 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 是()A.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状况较为严峻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1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牌授田与平民相同
8、,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 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更主要反映了()A.均田制度的渐渐破坏B.政府驾驭的土地数量削减C.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17、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A. 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C.大土地全部制的发展受到抑制D.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18、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全部权是宋朝法律的重 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土
9、地私有不断深化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19、战国时商鞅主见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 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样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缘由D.反映出“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20、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全部制形式。以下表 述不正确的是()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始终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农夫土地全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一封建土地全部制是重农抑商思想的经济基础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
10、全部制在中国马上消逝A.B.C.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 展。由于国家对农夫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夫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 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 法。国家放松了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 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相互依靠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同等的。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变更材料二 明
11、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一一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F, 有权“不限年月” “恒久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夫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运用 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干脆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 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全部者主体 的变更不会影响到运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 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看法是特别主动的,实行了激励的政策。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全部权和运用权关系的演化及其现实意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
12、合所学学问,分析土地租佃制的主动作用。22、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别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开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 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 冲突而言无疑是胜利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胜利的。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二 然就宋人孟元老所追忆之东京梦华录观之。则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 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其次,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 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 在,每日自天
13、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实行, 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别之街巷, 或特别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三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 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汲取口语、俗语入词。一一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朝在中心官制上“制约机制”、“设官分职”的详 细措施。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柳永词”
14、的特点。并指出柳永的词属于哪一流派?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 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 1倍。到 了 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 人口增加了 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材料二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 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很多市镇 达到空前的旺盛。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探讨材料三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 19 世纪
15、90年头,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准确时间,是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的1895年。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1)材料中所说的“公元960一所80年间”和“17001840年间”分别是指哪两个时期?(2)依据材料二以及所学学问回答明清时期商业及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气象及政府实现的 老政策。(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到了 19世纪90年头,美国经济超越中国”的 制度与科技因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棉布成为民 众的主要衣料”,解除A、B、C; “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
16、御题棉花图”“由 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表明统治者重视棉花的 种植和棉布纺织,留意劝课农桑,故C正确。2、【答案】B【解析】依据检农吏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缺水干旱很严峻,农夫取水困难, 说明小农经济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弱,具有脆弱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诗文中没 有描述。3、【答案】A【解析】依据题中“四百多把有运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可知当时是集体劳作, 结合所学夏商周的奴隶制度可以推导出奴隶制集体劳作,故正确选项为A项。B项错误,商 朝时的农业工具有石、木、骨和少量的青铜农具;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4、【答案】A【解析】
17、依据材料“他们丢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 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可知,政府失去了对“佛图户”的户籍限制和赋税的征 收,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春秋战国以来,农业的主要生产耕作方式始终是铁犁牛耕,材 料并未涉及耕作方式的问题,故B项错误;商品化即是农产品有市场交换行为发生,依据材 料“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并未体现出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租佃经济形态,照旧是地主与佃户间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更, 故D项错误。5、A6、【答案】A【解析 1依据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并结合 所
18、学可知,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更与土地的集中无干脆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 商业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干脆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 心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可知六工为天子全部,属于官营手工业,其特征是产品归政府调用,规模大,技艺水平高。故C正确。手工工场只有到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才有,解除A;,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主,解除B;礼记出现在战国至秦汉年间,当时私营手工业发展缓慢,
19、解除D。8、B 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棉纺织业.须要驾驭元代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解题的关键是对 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元代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解答即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了 自宋代到元代人们衣冠、服饰衣料从纸质衣冠到棉质服饰的变更.元代,棉布成为主要服饰 材料,其最基本的前提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故D项项正确.其 他三项均不是“最基本的前提”,应解除.故选D.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明代手工业发达和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 缘由.依据题干时间“1570 - - 1644”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明朝时期.A项材料没有体现, 应解除
20、.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可知,明代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 国,其缘由是中国传流手工业较发达,大量手工业品输入美洲,故C项正确.D项说法明显 错误,应解除.故选C.11、B12、C13、【答案】C【解析】据材料DE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 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市场监管相对宽 松,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坊市界限,故A解除。材料的岭南村墟不能反映市分散于街巷, 故B解除。材料无法体现城市规模有限,故D解除。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经商致富必须要抛弃儒家伦理的
21、仁 义礼智信,即材料反映出商业精神与儒家伦理出现冲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代封 建纲常礼教仍旧强大,并未被颠覆,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儒家伦理精神和商业道德是 冲突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不涉及商业运作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 故本题选Do15、【答案】C【解析】据材料“请开市舶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说明明朝政府曾允许海外贸易,但附带了禁止性的条件,故c选项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状况较为严峻,故A选项错误;重商主义政策 是西方国家在17、18世纪的经济政策,明朝政府没有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故B选项错误;
22、 材料也没有反映倭寇猖獗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16、【答案】C【解析】门阀族拥有着数量浩大的奴婢和耕牛,唐初取消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而不再对门阀 氏族进行政策上的倾向和照看,标记着门阀政治出现了势力衰落的状况,故C项正确;均田 制在隋朝和唐初始终在施行,并没有破坏,故A项解除;取消对奴婢和耕牛的授田并不能表 明政府驾驭的土地数量削减,故B项解除;奴婢社会地位始终很低下,此时她们的地位也没 有明显的下降,故D项解除。17、【答案】A【解析】由“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顺应了土地 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故本题答案选A项;“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大土地全部制发展,应当是使土地
23、租佃 关系不断发展,BC不选;D项中“人身依附关系”题干中没有提及,不选。18、A19、D20、【答案】A【解析 1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是进步因素,故不正确;自耕农是封 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其土地制度是农夫土地全部制,故正确;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 制度,是农本经济,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仍旧 存在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自耕农土地全部制,故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21.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农夫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峻;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 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变更赋税征收方法。(2)主动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夫的人身的限制,提
24、升了农夫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 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加速了土地全部权与经营权的分别。【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实力。从材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 于国家对农夫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夫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均田制 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实力。从材料“国家放松了对农夫的人身限制, 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 “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相互依靠的经济 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同等的”“保证了佃农经营土
25、地的自主权”“永佃制度由于 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看法是特别主动的,实 行了激励的政策”可以得出答案。22. (1)分析: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长官为枢 密使,分散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分散宰相的财政权。表现:“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城市格局出现变革,形成旺盛的商业街。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干脆监管。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分区的形式全 不存在。多数同业商店及同业商贩集合于特别街巷交易,称为“行”或“市”。(2)特点:柳永以市井风光入词,语言清浅婉约。流派:婉约派。【解析】第
26、(1)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宋朝在中心官制上“制约机制”、“设官分职” 的详细措施有增设“参知政事”主管行政、设枢密院主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等。“表现” 由材料“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其次,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 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 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得出“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 限制;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分区的形式全不存在。“第四,商店之开设,交 易之实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 别之街巷,或特别便利之地点,称之
27、为行或市得出城市格局出现变革,形成旺 盛的商业街;多数同业商店及同业商贩集合于特别街巷交易,称为“行”或“市”。结合所 学学问可知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干脆监管。第 问,“特点”,结合材料信息“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 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可以得出柳永以市井风光入词,语言清浅 婉约。“流派”,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柳永属于婉约派。23. (1)宋朝、清朝(2)商业:地区性商帮的不断发展、会馆出现,工商业市镇旺盛;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 商(3)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法制完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两 次工业革命。【解析】(1)依据所学学问,这两个时期分别对应的是,宋朝和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