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评课稿(6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497836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厘米》评课稿(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厘米》评课稿(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厘米》评课稿(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评课稿(6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认识厘米评课稿(6篇) 今日有幸听了3节县优质课,题目都是厘米的熟悉,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节是张教师执教。张教师导入得非常自然,从猜谜语入手,然后导入故事。整节课前半局部非常流畅,各个环节连接得也很好。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能很好地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从熟悉几厘米开头,课堂秩序略微有点混乱,在熟悉几厘米时,可以用课件展现一下尺子,让学生在上面找出不同的几厘米。在自主练习环节,测量练习本的长和宽时,师应略微点一下课本的长和宽,这样孩子们就不简单混淆了。一堂课总结完后,时间已到,然后再出示拓展练习,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其次节是左教师执教。左教师的导入别出心裁,直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度量

2、工具量一量课桌的桌面有多长。(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探究测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文具盒)通过争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导入新课。中间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尺子在讲台上展现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个地方次序有点混乱。最终展现各种各样的尺子,可把此环节放到熟悉尺子这个地方。一堂课下来,几乎没观察教室的笑脸。我觉得,亲切自然的教态对孩子们的互动也起着很好的作用。 第三节课是刘教师执教。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刘教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熟悉1厘米的。在学

3、生熟悉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熟悉1厘米时,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教师再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 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泼,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熟悉。紧接着,刘教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知学生,这个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 接着刘教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看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布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

4、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熟悉。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刘教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熟悉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熟悉。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全部对厘米的熟悉都是在学生亲自参加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学问对学生来说是不简单遗忘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以上三节课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许多,博采众长,才会有更好的提高。 熟悉厘米评课稿2 纵观薛教师今日展现的这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教师教态自然,语言

5、亲切,整堂课条理清楚,构造清晰。 尺上的数字叫刻度一条一条的线是刻度线,从0刻度到1刻度的距离叫“1厘米”,教师娓娓道来,细致的引领学生把握学问。接着通过用手比划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睁眼验证一下、找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方法帮忙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这些活动都使学生在充分观看的根底上形成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学问的产生、进展的过程,思维力量得到进展。接着再学习几厘米,最终学习测量厘米的方法并让学生量一量。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练习,都是紧扣课堂内容而设置,且都特别好有肯定思索的价值。 可以说,整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积极调动学生参加,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加本节课活动,

6、把所学学问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当说教师的素养很好。 熟悉厘米评课稿3 “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听了鲍教师的熟悉厘米一课,我觉的对这段话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堂课教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受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学会用工具量物体的长度。 听了这堂课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留意让学生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

7、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鲍教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熟悉1厘米的。教学中,鲍教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知学生,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鲍教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看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布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熟悉。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鲍教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长,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

8、熟悉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熟悉。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全部对厘米的熟悉都是在学生亲自参加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学问对学生来说是不简单遗忘的。 二、留意呈现学问的现成过程 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给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边有多长。学生用教师供应的几种不同的学具量过后发觉,他们量同一长度的边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发认知冲突,最终得出要量长度,必需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教师顺势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进展进程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学生熟悉厘米后,教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量照片的边,学生体会到量的过程

9、中不简单把握小棒,小棒会乱动。这时教师利用学生这一熟悉,很自然地出示了彩条纸这一工具,再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照片的边,发觉便利多了。接着教师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书本长长的边,学生发觉量过后要数几厘米很不便利,教师让学生想一个好方法一看就知道多少厘米。于是就有学生在彩条纸上标上数字,简单的数数一下就变的简洁多了。一把尺子的雏形也就形成了。这样有血有肉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么会不喜爱呢? 三、关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培育 教学中,教师提出给照片配一个像框后,后面全部的测量都有学生亲自完成。在尺子雏形的制造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制造性,最终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去测量身边的物体。这种学问运用学问

10、解决问题后获得的胜利体验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难怪最终教师问这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学生有的说熟悉了1厘米,有的说学会了测量,这不是我们教师最想听到的吗? 熟悉厘米评课稿4 熟悉厘米这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积极调动学生参加,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加本节课活动,把所学学问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一点想法。 首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问阅历和生活背景动身,在讨论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进展思维力量。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11、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索、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小段童话故事”开头,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扶手”长度的过程,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探究测量方法。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熟悉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熟悉1厘米的时候,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再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想一想哪些物体长1厘

12、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看的根底上形成体验。在此根底上,教师让学生尝试测量蓝纸条的长度,并通过沟通把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学问的产生、进展的过程,思维力量得到进展。 其次,这节课教师始终围绕童话故事绽开教学,整个数学过程,特殊是用厘米量这一环节不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育了实践力量。在教学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争论,解决了尺子量物体的过程中可能出项的诸多问题。 这节课从故事中量扶手的长度,结果不同就产生要学习长度单位到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概括测量方法再加以运用,从这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创

13、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好玩,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最终,从这节课的教学中,不难发觉教师设计了的教学内容,着力于培育熟悉厘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在处理教材时,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制造性地处理教材。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这节课教师只是单纯的在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很好的表达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育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最终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到达培育创新意识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

14、能想方法量一量吗?这样的一个导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设计,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答案不唯一,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熟悉1厘米时,教师先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泼,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熟悉。 熟悉厘米评课稿5 上次学习了郁教师执教的熟悉厘米一课,这节课上,郁教师为学生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机,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我们组的成员觉得郁教

15、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很好。 导入新课时,郁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通过对“同一条围巾,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这一问题的争论和沟通,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常用的测量工具尺。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亲密联系。 在教学熟悉1厘米时,郁教师先告知学生“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段叫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这是个开放式的提问,学生思维活泼,说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在学生找到诸多的1厘米之后,又引导学生发觉“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这样的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熟悉。紧接着,

16、郁教师又让学生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短,当学生有了对1厘米的亲身体验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数学学问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时,郁教师在学生测量出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猜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吗?”通过猜测、验证,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根底。 最终,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课堂上,教师应留意数学语言要精确、严谨。比方说:在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时,一位学生拿着橡皮说:“橡皮的宽是1厘米。”但实际上他想表达的应是:“橡皮的厚是1厘米。”等等。

17、熟悉厘米评课稿6 熟悉厘米是二年级的一节概念教学课,重点是帮忙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韩教师为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细心设计学生活动,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熟悉1厘米,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知。 韩教师在课中直接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看1厘米、用食指和拇指比划1厘米,找身边的1厘米,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为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供应了直观感知。 2、找尺子上的1厘米 韩教师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就是1厘米。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数字是从从0开头的,0表示起点;尺子上还藏着字母cm,表示厘米;从0到1,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厘米?学生找到“刻度2到刻度3”、“刻度9到刻度10”、“刻度13到刻度14”等,引导学生从直尺上不同的地方找1厘米的长度,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思维的敏捷性。 3、练习设计综合性较强 建议: 1厘米有多长,韩教师一开头:课件出示不完整的尺子,进而来介绍1厘米。能否先出示1厘米的小棒,告知学生1厘米就是这么长,让学生明确1厘米有多长后,再去找尺上的1厘米。让学生有详细直观上升到抽象、表象。 学生每个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 总之,教师应努力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观看数学现象,帮忙他们正确熟悉概念,逐步建立表象,加强体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和学习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