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 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 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
2、语泰伯中记载:“兴于 诗, 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 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 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 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坏乐崩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 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 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 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 他说:“人而不为
3、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孔子将诗经这部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 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 中记述了后8 .语言通俗质朴,直白浅显,口语化。如“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 样”,“青是青白是白,一张是一张,等。善用方言词汇,地方特色鲜明。如“老古话” “生活” “墨黑” “当忙时候” “声叫声应” “旺俏” “大好佬,等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句式上长短结合,以短句为主。如“钞票钞票,满街地飞钞票,说钞票赚钞票”等 短句给人以节奏简洁明快之感。(或句式上
4、整散结合,以散句为主。如“她妈说,喂 不饱几张嘴,用几个人做什么?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丫头去 捆捆稻草”句,整散结合,既长短不一、灵活自由,又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整体上 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运用比喻的修辞。如“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以生活化的比喻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 丫头她妈把菜摆得极为齐整。善用叠词,如“连那么个丫头坐着点点数,装装塑料口袋,贴贴招牌”,“点点” “装装”“贴贴”等叠词的运用,使动作富有极强的画面感(或生活气息),读来朗 朗上口,富有音韵美。9 .所谓对女性的深切关怀是指发现肯定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尊重属于女性独立自 由的审美等。我认为在这篇
5、小说里作者正是借丫头她妈这一角色来表现对女性的深切 关怀。借助“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决不指使儿女,也不让丈 夫插手”等内容,作者肯定了一位任劳任怨(或勤劳能干或勤恳持家)、质朴慈爱的 传统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丫头她妈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从一位传统的女性转变为敢于 展示自我、实践自我社会价值的独立人;从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到强调自己的名字, 颂扬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人尊严的追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 “作者借此浓墨重彩地刻画出人物的品格”错,困难时期,丫头她妈煮熟了饭就走 到街上站站,再回家吃剩菜剩饭,作者没有进行
6、浓墨重彩地刻画出人物任劳任怨的品 格,而是举重若轻地刻画,看似淡淡一笔,实则极重。故选C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 “但直到结尾处也未点明秘密的内容,使小说的主题具有了开放性”错,结尾 处已点明“秘密”的内容,即她有名字,叫王梦水,使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结合“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样” “青是青白是白” “一张是一张” 等可知,语言通俗质朴,直白浅显,口语化,易于理解。结合“老古话” “生活” “墨黑” “当忙时候” “声叫声应” “旺俏” “大好佬”等 可知,这些词语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
7、方言词汇,作者善用方言词汇,地方特色生动鲜 明。结合“钞票钞票,满街地飞钞票,说钞票赚钞票”“她妈说,喂不饱几张嘴,用几个 人做什么?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Y头去捆捆稻草”等可知, 句式上长短结合,以给人以节奏简洁明快之感的短句为主。同时也是整散结合,既长 短不一、灵活自由,又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整体上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结合“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以生活化的比 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Y头她妈把菜摆得极为齐整,凸显了人物形象。结合“连那么个Y头坐着点点数,装装塑料口袋,贴贴招牌”可知,“点点”“装装” “贴贴”等叠词的运用,善用叠词,使动作富
8、有极强的画面感(或生活气息),读来朗 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词义上看,所谓“对女性的深切关怀”,是指发现肯定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尊重 属于女性独立自由的审美等。而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正是借Y头她妈这一角色,来表 现对女性的深切关怀,突出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结合“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Y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 手坐着” “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Y头盛起来吃, 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等内容可知,作者肯定了一位任劳任 怨、勤劳能干、勤恳持家、质朴慈爱的传统女
9、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Y头她妈完成了自身的蜕变,由“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 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 可知,Y头她妈从一位传统的女性转变为敢于展示自我、实践自我社会价值的独立人; 由“她妈听见这话,也不和袁相舟理论,倒和溪说: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Y头她 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 可知,丫头她妈从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到强调自己的名字,颂扬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 醒和对个人尊严的追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也制民之产,仰
10、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教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 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11、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 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 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臣闻地广者乘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 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 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
12、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襄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 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 所谓藉寇兵
13、而赍盗粮者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1L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孝悌:也作孝弟。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长。弟子规 中“首孝悌,次谨信”句的“孝悌”即为此意。B.礼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就是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 度中,合于礼仪规范的做法即为礼,让人们要讲究的仪式规范即为义。C.乡党,即同乡的意思。“乡”“党”均是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一 万千五百家为乡。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 章中的“比
14、及三年,可使足民”。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孟子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作为统治者的齐宣王 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绘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B.甲文是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十分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所用的数字,如 五亩、百亩、八口等,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 定。C.乙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D.丙文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 客卿。13 .把文中划
15、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14 .试概括甲乙两文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答案】10.C 11. B 12. B13 . (1)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却还不能统一 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2)现在驱逐宾客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百姓来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 的国家,而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14 .施行王道(施行仁政/礼乐之治):拥有恒产,先足民,后教化,天下归心(远 人来附)。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一一仁、义、礼、智,并将
16、其发扬光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 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对称推断,排除A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为判断句式,语意完整,“此”为该句主语,前边断 开,排除B。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首先对父母要孝敬, 对兄弟姐妹要有爱;其次要谨言慎行,讲信用。B. “合于礼仪规范的做法即为礼,让人们要讲究的仪式规范即
17、为义”错误,合于礼仪 规范的做法即为义,让人们要讲究的仪式规范即为礼。C.正确。D.正确。句意: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 来。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五亩、百亩、八口做了具体规定”错,这只是孟子在举例子,并非实施王道 时对地亩数和人口数等的规定。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那是没有的(事情);“然而”,这样却/这 样,古今异义。(2) “资”,帮助,资助;“损”,使动用法,
18、“使受损”或者“减损”;“内 (外)”名词做状语,“在内(外);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 诸侯树怨”,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此惟教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 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得出:施行王道(施行仁政/礼乐之治):拥有 恒产,先足民,后教化,天下归心(远人来附)。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可得出:主 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一一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参
19、考译文:甲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 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足以做 到,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 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 ;鸡、 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 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 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 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
20、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 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乙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 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 物件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 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 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 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
21、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 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 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 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 人。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 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 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充足,国家大就人口众
22、,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丢 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 广;君主不拒绝民众,所以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 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足美满,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天下 的原因。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诸侯,使天下的才士退 缩而不敢向西来,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给别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物品不出产在秦国,可值得珍视之物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而愿效忠秦国的也 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百姓来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 的国家,而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
23、样下去)要想秦国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啊。(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 ,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 楼约。梦
24、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日:快哉此风!庾(yu)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 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篇登高怀古之作,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以“初 肃”二字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B.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上片用“澄江”“翠峰”“征帆” “斜阳”“酒旗” “西 风” “彩舟” “星河” “云淡” “鹭起”依次勾勒出一-幅明丽之景。C.千秋岁
25、弓1秋景上片开头三句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以极凝练的笔墨绘 写秋声,以单纯的自然声气凸显秋声的悠远哀长。D.千秋岁引秋景上片四五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是秋 日常景,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16 .两首词的下片均以抒情见长,情感丰富,请加以具体赏析。【答案】15.C16.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等词句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 导致覆亡的历史;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 诗人借此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怀古伤今,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千秋岁引
26、秋景: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 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借对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的描写,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 情。历经沧桑后有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单纯的自然声气凸显秋声的悠远哀长”说法错误,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 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音,并非单纯的自然声气。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 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
27、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 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 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叹六 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 情。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 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
28、市井之上。 诗人借此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下阕写作者在金陵之所想,怀古伤今,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 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千秋岁引秋景下片即景抒怀。“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 耽搁了自在的生活。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倦意官场之情。“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 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 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 向往之情。末尾三句又宕开一
29、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 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 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 场大梦,世情混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 阑时,酒醒后”正可视为作者历经沧桑后有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 民 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 子, 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 文明的典章制度
30、、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 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 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 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 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 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1、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 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 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 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 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
32、。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 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总书记说: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 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 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 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 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 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
33、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习总书记在这里所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 要目的在于突出传统文化对教化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 归根结底是为了 “事父” “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冉有谦逊有礼,最能体现他 这一态度的语句是:“, 。”(2)古诗注重炼字艺术,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两句最能彰
34、显杜甫在锤炼字词上的匠心。(3)念奴娇过洞庭中,以反衬凸显扁舟渺小的两句是:“,【答案】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吴楚东南麻 .乾坤日夜浮 ,玉鉴 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俟、诉、乾、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意境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高层次审美,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二胡演奏艺 术的意境表现离不开情景交融,而意境的表现经常是虚实结合,给人的感觉。如乐曲月夜表达作者抒情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及空灵自然和 谐统一的意境美:闲居
35、吟表现作者悠然闲适、轻松自得的情绪和从容;阿炳的二 泉映月中,悲怨哀叹的曲调,将作者的辛酸荣辱和生平经历都融入其中,借景抒情, 将超然的意境美体现得o意境美的表达能够使演奏家达到“人琴合一 ”的演奏境界。这种境界的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意境表达 相通相融,都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有种的感觉。如别亦难满江红等乐曲感情真挚深厚,能够表达一种的意境,仿佛回到了古代作者生活的情境中。可见,由于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 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弦外之音酣畅淋漓浅吟低唱 清新明丽B.
36、弦外之音淋漓尽致意犹未尽C.意在言外D.意在言外淋漓尽致酣畅淋漓浅吟低唱意犹未尽清新明丽高古幽远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人琴合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 然。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工D.屠呦呦团队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一 -CsH2Ooo后来将其命名为“青蒿素”。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答案】18 B 19. B20.二胡乐
37、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 广度的理解和诠释。【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弦外之音:比喻言 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结合语境中“情景交融”“虚 实结合”等词语可知,应指间接透露而不是明白说出,应选“弦外之音”。第二空,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 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语境形容悲怨哀叹的曲调将超然的意境美体现得充分、透 彻,应用“淋漓尽致”。第三空,意犹未尽:一般被用来形容一些小型活动的感想,活动给人的感觉很好,
38、结 束之后还没有尽兴。对某种事物或吃的东西觉得还没过足瘾,还想再来一次。浅吟低 唱:形容小声哼着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虫在夜里鸣叫。语境形容美好的意境给人的感 觉很好,不能尽兴,应用“意犹未尽”。第四空,高古幽远:高雅古朴,意境幽深。清新明丽:清爽新鲜,明净美丽。语境 指“别亦难满江红等乐曲感情真挚深厚”,应用“高古幽远”。故选B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人琴合一”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引用名言警句);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反语;D.表不特定称谓。故选B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成分赘余,“由于”介词掩盖主语,
39、即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去掉“由于”;二是搭配不当,“掌控”与“理解和诠释”搭配不当,因改为“影响理解和诠释”。(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的人更倾向于在早上活动,往往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吃得很早。他们的生物钟属于 “早晨型”,此类人也被称为“百灵鸟”。相反, 他们的生物钟属于 “夜晚型”,也被通俗地称为“猫头鹰”。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工作活动和学校课程都是从早上开始的,所以现在很多人 都过着“百灵鸟” 一般的生活。因此,拥有“夜晚型”生物钟的人,。研究发现,“猫头鹰”们饮食习惯往往不如“百灵鸟”们健康。 ,生物钟属于“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饭较
40、晚,更容易发胖,因为这种生活习惯不利于减 肥,还可能增加发生炎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1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猫头鹰”这一词语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21 .有的人则倾向于在下午或晚上活动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作息时间表与“早晨型”的人相比22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夜晚型”生物钟的人比作“猫头鹰”,猫头鹰昼伏夜出、 惯于夜行,“夜晚型”生物钟的人常常作息偏晚,一到下午或者晚上就十分活跃,两 者习性相仿,构成比喻,生动形象,直白易懂,又富于趣味。【解析】21题详解】本题
41、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语段在说“早晨型”和“夜晚型”两类人的生活起居,“相反”后面说的是“夜晚 型”,对应前文“有的人更倾向于在早上活动”,应填:有的人则倾向于在下午或晚 上活动。前面说“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工作活动和学校课程都是从早上开始的”,也 就是比较适合“早晨型”人的生活,“因此”后面是拥有“夜晚型”生物钟的人的不 适应情况,应填: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作息时间表。后文“生物钟属于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饭较晚,更容易发胖”是与“早晨型” 的人作比较,应填:与“早晨型”的人相比。【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猫头鹰”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夜晚型生物钟的
42、人”,喻体是“猫头鹰”, 二者的相似点是生活习性相似,惯于夜间活动。“猫头鹰”是民间常见的动物,人们 对其昼伏夜出的习性非常了解,将“夜晚型”生物钟的人比作“猫头鹰”,形象生动 地表现出“夜晚型”生物钟的人的作息习惯,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又富于趣味。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别妄想世界永恒不变。西班牙。塞万提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盐铁论卷二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 人生的困局。林清玄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的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43、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揭示了一个客观真理。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意在引导 考生去关注世界,把握世界变化的特质。材料二,提供了一种良性选择。在时刻变化的社会变局中,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 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 方法。即拥有生活智慧的人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应变之路。材料三,表现了 一个普遍现象。人人都知道生命是需要变化的,可是在惯性的生活中, 很多人不愿改变、突破,以致陷入人生的困局。这句话意在警醒考
44、生面对世界与生命, 我们既要知道变化的普遍性,更要主动去应变求变,迎难而上,去打开人生的格局。综合三则材料,本文写作需围绕着对“变化”的认识与应对“变化”的态度这一核心 内容展开思考,表现出考生在面对世界之变、生命之变时的态度与思考,展现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与思考。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在行文时,可先,简单的引用材料内容,提出观点,世界永远在 变化,我们要学会关注并把握变化。然后,写出变化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变化是世界 的本质特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生活,都在不断变化。随后,写明在变化中充满了 挑战与机遇。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遇。我们要根据时期的不 同,调整策略和方法,找到适应变
45、化的方式。接着,指出很多人在惯性的生活中不愿 改变,陷入困局。强调我们需要意识到变化的普遍性,主动迎接变化,寻求突破。另 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积极应对变化的态度。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思考。我 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变化,寻找变化中的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迎难而上。 同时,要善于调整自己的策略与方法,与时俱进。最后,积极面对变化,把握变化的 特质,以积极的态度与思考去迎接世界与生命中的变化,方能不断开拓人生的格局。立意:1 .把握时代之变,突破人生困局。2 .驱安逸阴霾,逐绚烂变化。3 .把握人生变的常态,开拓人生格局。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
46、求,是 对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 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 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 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 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文以化人”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 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 出浓厚的文
47、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受文 学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 的过程。关于“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等相关论 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强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二则强调人的积累 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 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孔子认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是学习诗礼乐,其中诗即指诗经这部中国最 早的诗歌总集,礼乐则是由周公姬旦所创。B.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可 见加强道德修养最终要通过音乐完善人性,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C.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文化受到质疑,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