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列宁曾说:“在斗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尽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由此可以看出()A.国内斗争的成功巩固了政权B.快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采纳军事的或行政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是正确的D.国民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2、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在粮食收购领域,苏联政府通过收购的方法从农夫手中收购粮 食,却乂对粮食进行严格限价。农夫有出售粮食与否的自由,但若要售粮则必需依据政府定 价出售。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A.持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B.使农
2、夫群众生产主动性完全丢失C.存在商品经济与支配管理的冲突D.并不适应当时苏联经济发展需求3、布哈林1928年写道:“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 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将来的 砖头,建立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A.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工业化建设要遵循规律C.经济建设应强化资本积累D.商品供求关系已经失衡4、列宁说:“在一个遭遇帝国主义斗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应付斗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动社会 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
3、策的错误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C.探究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D.确定了应对斗争局势的新措施5, 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志气走一段困难、 危急的下山路,去找寻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途。”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急的下山 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支配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6、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 的才智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体现了支配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
4、心的国家工业化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建了有利条件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7、苏俄农夫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华蜜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华蜜感”的缘由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1).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8、1920年底,苏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 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阔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特别措施没有因特别时期结束而收缩俄共 (布)急于超阶段地干脆实现
5、社会主义表明苏俄国民经济复原工作基本完成A.B.C.D.9、全球通史说:“农夫与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 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限制土地全部权工这一现象()A.推动十月革命的成功B.保障国内革命斗争的成功C.促进苏俄经济的凋敝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与实践10、“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贡税。”但只要有助于复原发展经济,改善工 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当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复原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复原了经济C.为嬴得斗争成功供应了物资保障【).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
6、展方向11、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 脚又由于历史的缘由,仍旧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历史的缘由”是指( )A.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B.美苏激烈争霸的压力C.个人品质缺陷D.斯大林模式的禁锢1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B.C.D.13、202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
7、为耶 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缘由归结为()A.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化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4、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需赶快发展重工 业,假如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支配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15、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支配的制度,对于富有创建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 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动身进
8、行支配J这“制度”的 出台说明()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主动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16、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依据下达的支配指标自行编制年度支配。 在完成支配任务外,可以接受支配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支配 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主动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17、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
9、的话实质上反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18、列宁说:“国内斗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 地,他尽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I).农业集体化19、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 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FI涅夫时期()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
10、大为增加20、苏联曾经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 宏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支配,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 机! ”美国人惊异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 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起先供应面包了,你可以立刻开着飞机赶上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 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曾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5年3月9 口,苏共中心
11、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现行的农业支配 过丁,集中,规定的指标过多,国家应放弃对农业发展支配作不必要的具体规定,由各区执行 委员会下达支配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依据须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 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而国家支配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 衡工作。材料二 1957年7月4 H ,苏共中心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 口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 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材料三:1955年1月31苏共中心确定:(四)同意苏共中心和苏联部长会议
12、关于在1956 年将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播种面积扩大到28003000万公顷的决议保证刚好完成开垦生 荒地和熟荒地的任务,因为开垦这些荒地是增加我国谷物总产量的巨大来源。(五)鉴于扩大 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I960年 必需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 请回答:(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概况苏联五十年头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你如何评价2()世纪50年头的苏联农业改革?2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干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 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变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擅长
13、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假如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 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其次、假如从我们四周的环境动身。 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 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 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我们必需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 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
14、,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 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 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 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将来的砖头”建立“现实的”工 厂。一一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 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变更”。(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
15、的缘由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 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3)结合所学学问,用史实分析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缘由。23、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 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需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 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夫的粗暴剥 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呈现出确定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 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定加剧同农夫的冲突。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 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
16、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冲突和保障国家工业化 而找寻途径。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缘由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 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 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 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头,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今,看得见的手和看 不见的手交相作用,变更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相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 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新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 新和发展。”
17、(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如何评价2()世纪3()年头苏联工业化的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荷兰、英国、美国先后实行了哪些重大经济举措?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 启不?答案一、选择题1、D2、【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在粮食收购领域,苏联政府通过收购的方法从农 夫手中收购粮食,却又对粮食进行严格限价”,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存 在商品经济与支配管理的冲突,故C正确。新经济政策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故 A错误。使农夫群众生产主动性完全丢失,过于确定,故B错误。新经济政策适应当时苏联 经济发展需求,故D错误。3、【答案】B【解析】苏联的工业化起先于1928
18、年,此时还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到 工业化成就的数据问题,所以解除A项。即使把“也不能用将来的砖头,建立现实的工 厂”看成是强调高积累,但它也不过是布哈林这段论述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所以C项错误。 D项为无关项,它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从材料中“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可 知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是列宁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在斗争时期实行的 特别政策,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到重要作用,但并不是向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材料 明显是确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动作用,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显示出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在斗
19、争结束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该政策不是向社社 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5、B 6、C7、【答案】B【解析】此题考杳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苏俄”还有1922 年的时间和所学史实应当指的是列宁施行的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 农夫生产的主动性,缓和了阶级冲突,巩固了工农联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瓦8、【答案】A【解析】到1925年,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俄国民经济的复原工作才基本完成。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从材料中农夫与新商人能雇佣劳动力,能保留利润可 以推断出是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
20、场部分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过 渡。10、B11、D【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内容,不难推断的正确性,本题较难推断的是。评判什么是社会 主义方向,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入手。经济方面,看它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 方面,看它是否坚持人民民主。明显在赫鲁晓夫改革中,这都没有变更,也就是说他还是坚 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1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的信息: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 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 领导、抛弃无产阶级
21、专政。14、B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理解。依据题干中的提示“自 行编制支配的制度和对于富有创建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针对集体农庄确定公有化的 改革,扩大农庄农夫生产的自主权,调动农夫生产的主动性。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获得信息、解读信息的实力。题干材料说 明勃列日涅夫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权力下放有利于调动了企业的生产主动性。17、【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史实国家重视积累资金,工人工资增长较低,忽视了民生水平是在斯大林 体制时期的弊端。18、B19、【答案】D【解析】勃列日列夫改革的前期,成效明显,
22、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加:中后期问 题许多,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A项错误。他的改革没有冲击斯大 林模式,B项错误。C项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20、D二、非选择题21、(1)主要内容:削减对农业的指令性支配,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取消农产 品义务交售制。开垦荒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8分)(2)评价:20世纪50年头,苏联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苏共已经意识到了苏联 体制的弊端,希望通过改革,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削减支配,扩大生产经营自 主权,有利于提高农夫的生产主动性。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不符合苏联农业的实际,造成 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改革没有从根本上
23、弥补苏联模式忽视市场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指导 思想和系统的推动措施22、(1)变更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途,实行干脆过渡;变更了多种全部制 并存的全部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变更了支配和市场调整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 的支配经济体制。(2)缘由: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见放慢发 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状况动身,主见加速发展工业。(3)新政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照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一般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 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
24、说明即可)23、(1)主动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 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作用:牺牲农夫利益,挫伤农夫生产主动性;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 济比例严峻失调.(2)举措:荷兰创立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确立自由市场模式;美国-政 府大力干预经济.启示:经济体制必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不断创新经济体制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增加综合国力.【解析】(1)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一 “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夫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 力遭到严峻破坏,呈现出确定下降趋势”,结合所学从主动和消极作用进行说明,即主动作 用是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
25、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 基础.消极作用是牺牲农夫利益,挫伤农夫生产主动性;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2)第一小问的举措,依据材料二“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 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可以得出荷兰是创立现 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 济模式”可以得出英国是确立自由市场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头,又加入了政府干预 的手段”可以得出美国是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其次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两则材 料可以看出经济体制必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不断创新经济体制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 活力,增加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