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共八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共八篇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 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 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 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 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 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 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
2、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 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 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 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 “金假碗”,无数个“下姜村” 走进了 “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 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 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 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 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 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 续写“栉风沐
3、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是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 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 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 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 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 民生、暖民心举措,真正把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 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实践要求。要 谋深谋细,全面对标落实,树牢“全市一盘棋”理念,在现 代化实践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千万工程” “浦江经验” 的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为民情怀、问题
4、导向和务 实作风,加快完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闭环落实的工作推 进机制,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更实举措推 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学习实践好“千万工程”经验方面, 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 调的工作经验,强化系统观念,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短板,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要深入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基础配套提 标改造、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乡村治理提能增效“五大行动”, 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全域共富、 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学习好实践好“浦江经验”方面,要健 全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工作制度机制,
5、深化信访突出问 题攻坚化解,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扎扎实实做好“送上门来 的群众工作”。“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 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 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 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 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 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 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 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 来、万村
6、共富”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 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 显成效。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 卫士奖。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 “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 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 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 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 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 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 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
7、基础性、枢纽性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 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 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随 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 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 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 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浙江乡村数字化水平高于全国 乡村近30个百分点,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消费,促进 了乡村一二三产的数字化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体经 济组织治理体系的数字化、乡村教育医疗等
8、公共服务的共建 与共享、村与村的联盟化发展。“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环 境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是,经过20年的“千万工程”建 设与深化,许多传统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空 间,而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浙江乡 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许 多美丽乡村蝶变为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营 的理念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浙江“千万工 程”在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 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广大乡村居民身上,就是他们生 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
9、的不断增 长。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元, 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 裕示范区,尽管仍存在城乡、地区、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和 差距,但是相对而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能不说是 与20年的“千万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学习“千万工程”及“浦江经验”专题研讨发言心得“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 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群众形成的好 经验好做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 萌发和实践的现实明证,我们要做好统筹推进、传承创新。“千万
10、工程”和“浦江经验”不仅是“八八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锻造“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作为基层 干部,要把相关经验学习好运用好,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写好 三本“民情日记”,扎根基层汲取养分。一是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写好“民情走访日记”。“浦 江经验”强调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困难大、群众意见多的地方 去,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应如此,基层干 部更应当好“大脚掌”、做好“贴心人”,通过走访群众实 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要想“进得了门”“说 得上话”,决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要走出 办公室,到群众家中唠唠家常、多到街
11、头巷尾看看民生,直 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所愿,直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才能增进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 得基层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二是查得了情、解得了题,写好“民情解忧日记”。“浦 江经验”把工作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通过化解具体 矛盾让群众切身有感。今年,党中央决定,将“在全党大兴 调查研究”作为此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调查研究的根 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基层干 部只有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 么、盼什么,需求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找到切入口为群众解 决问题。遇到复杂问题时,敢于亮剑、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地去面对、去
12、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干 部还要坚持人民立场,拜人民为师,扎实践行群众路线,真 破难、破真难,以心换心帮助群众解决“身边事”,才能真 正赢取群众的口碑与信任。三是带得了头、致得了富,写好“民情共富日记”。在 推进“千万工程”中,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促 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逐 步形成了 “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 和美”的生动局面,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共富是每个基层发展的共同课题。基层干部是基层建设、乡 村发展的主力军,不仅要着眼于“关键小事”,更要放眼于“发 展大事”,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把人民对
13、美好生 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 带头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各 项工作中来,才能推动城市、乡村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新格局。“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 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 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 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 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 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
14、版“富春山居图”。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 “地 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 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 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 江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 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 来的是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 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 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 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
15、设拓展, 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 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美丽的 新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 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 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 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 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 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 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 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
16、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 之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 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 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 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 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 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 2%0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 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 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
17、最迫切、农民 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 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 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充分调 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 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 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 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 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18、共同推 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 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 化的路子,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 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 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 兴的喷礴伟力。“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 工程”)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 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 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对
19、中国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 院首席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 问题作出解析。“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 启动“千万工程” 一一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 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嬷变。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 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 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 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 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
20、设工程,也是 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乡协调 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 动与互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 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 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 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环境,使村庄同时成 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 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反 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乡村共富发展产生 了显著效应。”坚持“农民需求” “实干精神”如今的浙
21、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 已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创成A级 景区村11531个;实现5G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 覆盖;累计建成205n家农村文化礼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 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多个“坚持”。“首先,千万工程坚持了农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实践 需求、创新发展,体现了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具有历史性、 开拓性和引领性。其次,千万工程坚持了党领导广大农 民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方针。第三,千万工程坚 持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信
22、念, 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黄祖辉说。此外,在“方法论”上,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在 实践中还坚持了上下结合、长短结合、软硬结合、里外结合、 多方联动、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的方式方法,进而使浙江乡 村环境呈现了全域化、常态化、和美化的变化,整个浙江呈现城乡融合、各美其美的格局。五方面启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黄祖辉 认为,“千万工程”对当下中国农村发展,尤其是对乡村建设 和环境治理方面有五点启示意义。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 力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介入是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有 效性、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二是既要力求有效供给,又要重视高
23、效管护。乡村建设 需要增加投入,但同时对于具有公共性的乡村设施,有效的 营运管护尤为重要,它是乡村公共设施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 障。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 尤其要防止侵害农民权益、损害乡村生态环境的大拆大建, 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忽视乡村环境优化,尤其 是忽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的低效率乡村建设。四是乡村建设既要重视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又要 注重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要从乡村发展的阶段性和乡 村区域的差异性出发,处理好乡村建设普惠性、基础性和兜 底性与乡村建设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的关系。五是乡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治理既要运用刚性制度,又 要运用柔性制度。
24、前者与法治有关,后者与村民自治和德治 有关,同时也可以引入市场制度,使公共品转化为市场品,进 而形成多种治理机制融合的治理体系。“从发展路径选择方面看,千万工程的实践与不断深 化,为我们提供了从乡村实际出发的三农更快更好发展的 路径选择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借鉴。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 习材料“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与深远意义同志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 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乡村全面 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做好人民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指引 指导,进一步用足用好XX宝贵资源,彰显主题教育的政治味、 浙江味、实干味,推动X
25、X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地紧跟总书 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 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 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XX选择1万个左 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 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20年 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 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 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 村共富”的迭代升级。2
26、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 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 显成效。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 卫士奖。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 “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 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 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 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 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 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 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
27、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 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 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随 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 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 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 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 “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 精准“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 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 续写“弄潮儿向涛头
28、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 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 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 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 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 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 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 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 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 局”,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新角色”,既做“大 管家”又做“店小二
29、”,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 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 会研讨发言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 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千美丽乡村成为了世界 认识浙江的一扇扇“重要窗口”。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 来,其历史经验中蕴含着“千方百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 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 有的还成为农文
30、旅产业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浙江乡村数字化水平高于全国 乡村近30个百分点,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消费,促进 了乡村一二三产的数字化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体经 济组织治理体系的数字化、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建 与共享、村与村的联盟化发展。“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环 境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乡 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是,经过20年的“千万工程”建 设与深化,许多传统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空 间,而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浙江乡 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许 多美丽乡村蝶变为
31、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营 的理念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浙江“千万工 程”在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 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广大乡村居民身上,就是他们生 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增 长。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元, 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 裕示范区,尽管仍存在城乡、地区、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和 差距,但是相对而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能不说是 与20年的“千万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 析
32、。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 工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一是乡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 量。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 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 创新乡村建设思路,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 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这将 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二是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 实践中,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 与供给乏力有关,而且与这些项目设施的营
33、运与管护不力有 关。因此,必须解决好政府、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谁来 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共性基础设施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 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属及其管护主体;强化公共设施 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村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功能; 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护中导入市场机制。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率配置。 也就是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自然与文化特点, 甚至侵犯农民权益的大拆大建,也要避免忽视乡村公共基础 设施具有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征,避免守成不变的低效配 置。这意味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建设并不是静态 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乡村规划先导下,体现乡村 人
34、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的过程。四是乡村建设既要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又要 注重发展性。乡村建设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体现乡村发展 的阶段性特点。在温饱社会阶段,乡村建设主要着眼于基础 性、普惠性、兜底性的生存型乡村建设,但到了小康社会乃 至更高社会阶段,乡村建设应体现发展型特点。我国现阶段 的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重视体现乡村的多功能发展,乡村 建设要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相结 合,促进乡村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实现乡村更快更好发展。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与乡村发展阶段和乡村发展功 能有机结合的乡村建设,能包容多元建设主体和多种运行机 制,
35、是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乏力、管护不力、形态单一、 活力不足的重要路径。从乡村建设的治理视角看,“千万工程”也是“治理工 程”。20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多 种治理制度的功效,探索建立了 “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一是“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浙江“千万工程”之所 以能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关键在于发挥“党政合一”垂直 治理的制度功能。首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坚持把“千 万工程”列为“书记工程”,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个村制度,形成“五级书记”共抓 共管的推进机制。其次,坚持各方协同和分级负责抓。各级 均成立“千万工程”
36、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二是“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在“千万工程”的实施 过程中,针对公共产品管理虽有规制措施但规制主体职责不 清和不到位的难题,探索了将压实地方责任和数字化、信息 化相互匹配的规制办法。先后探索出了河长制、道长制、所 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可参照的“简约化”制度选择与安 排。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全面推广,将数 字与信息技术同“千万工程”责任制相匹配,实现“智治合 一”的精准问责和精准治理。三是“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群众不仅要发动和带动, 更要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其中德治与自治是关键。 首先是
37、深化村民自治。建立村民互助会、议事会、乡贤促进 会等相关自治组织,推动乡村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自我服务。其次是增强法治保障。引导干部群众形成自觉守 法、全民懂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法治秩序。再次是激发德治 活力。将乡风文明与治理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等对村民 行为的引导,用崇德向善的力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激励相容”的市场治理。市场机制是最能体现激 励约束相融的制度,不仅在非公共性领域,而且在公共性领 域,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也能发挥高效作用。浙江在“千 万工程”建设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赋予相关主体(农民、 企业)生态资源利用和公共设施建设(或管护)的使用权与 经营权,不断丰
38、富乡村人居环境内涵,提高人居环境水平, 激活人居环境市场,将乡村公共产品转化为市场产品,促进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同时转变相关主体的 公共行为。这一系列安排不仅促进了乡村各类休闲产业、高 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城乡要素的互通和融合发展,而且也实 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设施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提质的相互促进。浙江“千万工程”四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体 现了乡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治理中党政领导和群众参 与的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度的功能互补、他治与自 治的合理匹配、法治与德治的相互融合、数智与治理的有效 结合,为乡村建设中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营运管护,提
39、 供了既有理论创新又契合中国特色与实践的治理模式,很值 得借鉴。面向新征程,浙江不断深化与提升“千万工程”以“千万 工程”为牵引和龙头、美丽乡村为底色、未来乡村为愿景、 共同富裕为追求,致力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千 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呈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 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省域实践新 路径。化提供了指引。总结“千万工程”中的工作经验,提炼其中 的“良方”“妙计”,出好“实招”,是奋力书写好新时代 的“答卷”的必由之路。一、用好“人民至上”这一 “良方”,把“实现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
40、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 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从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美好期盼做起,开展“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才有了 “清水永康江,清新丽 州城”;结束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子”,才有了德清县 东衡村“半山半水秀春妆,半乡半市家兴旺,半文半武竞风 流,半耕半读写诗章”的独特韵味。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化,从人居环境提升到和美 乡村打造,从15分钟生活圈到智能化生活场景,从提升人均 收入到实现共同富裕“千万工程”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 场
41、,铭记服务宗旨,让一项项“民心工程”扎实地建设在了人 民群众的心坎上。二、用好“调查研究”这一 “妙计”,让“体民情察民 意”成为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习近平同志用H8天跑遍n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 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之后作出了 “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将面 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变化,群众的所需、所盼、所难也更 加多样。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找到“发力点” 的必由之路,是找到答案、跳出“瓶颈”的不二法门。“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调查研究不 能为了追求数量之多“走个过场”,走马观花、囱囤吞枣, 只有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
42、,真正在基层扑下身子、脚踏实地, 倾听民意心声,体悟“急难愁盼”,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才 能在工作中方向明、思路清,做到“对症下药” “靶向治疗”, 切实提高履职效能。三、出好”抓实干”这一 “实招”,转“白纸绘蓝图”为“画卷展成就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扎 实推进各项工作,二十年来久久为功,才有了农村人均环境 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等瞩 目的成就。“千万工程”带给浙江的深刻改变启示着我们, 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 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不积腔步,无以至千
43、里。必须 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避免 “盲目蛮干”“大干快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 条赛道跑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落下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 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 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 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 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 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 查研究之
44、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调 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 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 初,浙江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 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环境“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面对这 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取 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 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 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
45、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 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 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调 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结出要看 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有效 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 性、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 问题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上程” 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 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
46、农情作出的重 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脏 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发展低迷”等突出问 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 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 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 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 创建生态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十”新业态,把“生态 优势”变成“民生福利: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毫” 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 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
47、查,紧盯突 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勇于 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 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 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 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 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20 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 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 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 扑
48、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 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 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 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 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 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 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 实现高质量发展。学习“千万工程”及“浦江经验”专题研讨 发言心得“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
49、近 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 的好经验好做法,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 示精神,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的 过程。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深学细悟,准确把握蕴 含其中的理论精髓、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精神实质。要 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 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 不断地学习消化、思考领悟,将“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 好经验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既跳出来“谋大势”,又钻 进去“谋要事”,学会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不 断增强抓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长效性。深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