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钦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钦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二二二年六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2第一节 发展基础2第二节 面临形势7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0第一节 指导思想10第二节 基本原则10第三节 主要目标11第四节 发展定位13第五节 发展布局14第三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构建共享新格局 22第一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2第二节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24第三节 推动减贫战略和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27第四章 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29第一节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质量强农29第二节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科技强农35第三节 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2、实现绿色兴农40第四节 培育价值链 推进品牌强农42第五节 重构全产业链 推进融合强农44第六节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动服务强农48第七节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推动开放强农50第五章 深入实施“美乡村”攻坚行动 推进农村现代化51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1第二节 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6第三节 增强乡村现代治理能力58第六章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推动农民现代化62第一节 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62第二节 深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64第三节 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65第七章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进城乡融合化69第一节 优化空间功能和区域协调发展69第二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72第三节
3、 推动城乡要素优化配置75第八章 严格落实责任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78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78第二节 逐级衔接落实78第三节 加大投入力度79第四节 推进法治保障79第五节 强化考核评价80第六节 动员社会参与80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 、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 一个五年 , 也是钦州市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关键五年 。谋划好“十四五”时期钦州市农业农村工作 , 对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均具有重大战略 意义。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
4、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 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广 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广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 和 2035 年 远 景 目 标 纲要 钦 州市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规划 ( 2018 -2022 年 ) 中共钦州市委员会 钦州市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全面推进“建大港 、壮产业 、造滨城 、美乡村”四轮驱动 战略攻坚实施方案 的通知 等部署要求 , 立足钦州市实际进
5、行 编制 , 明确了发展的总体思路 、 目标 、任务和保障措施 , 是“十四五”时期钦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十 四五”时期 , 钦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 既面临诸多有利 条件 , 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 , 钦州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 以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大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升级 , 全面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 ,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 为“十四五”时期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不断加大
6、现代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 步提升 。“十三五”期末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4.48 亿元 , 比 2015 年 (下同 ) 增长 36.31% ;粮食总产量 92. 11 万吨;蔬菜种 植面积 134. 13 万亩,产量(含食用菌) 200.82 万吨,增长 49.87%; 果园面积 230. 11 万亩 , 园林水果产量 226. 16 万吨 , 增长 27.6% ; 生猪产能稳步恢复,猪牛羊禽肉产量 31.28 万吨,排全区第四,增 长 2.02%;水产养殖面积 39.6 万亩,水产品产量 56.
7、91 万吨,排全 区第二,增长 4.6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44. 15 万吨,增长 12. 11%。二、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成效显著实施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 品牌强农战略 , 把绿色发展理念 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 , 把农业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 不 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 推广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60 万亩 , 覆盖率达 90% , 完成农药使用量零 增长目标。大力推进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0.78% , 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 装备配套率达到 100% 。推广渔业绿色生态养殖,发展大蚝浮筏吊
8、 养、贝类底播、“微生物+” 、“稻渔 ( 鱼虾) ”综合种养等生态 养殖达 38 万亩,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368 箱 。建成国家级水 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2 家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1 个 ,完成海洋 牧场示范区项 目 5 个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钦州大蚝”品牌价 值不断提升 , 成为广西养殖类唯 一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的品牌 。 灵山荔枝等6 个品牌入选广西“广西好嘢”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 广西灵山县宇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 4 家企业入选广西农业企业 品牌目录 ,“龙武”荔枝等 3 个品牌入选广西农产品品牌目录 。 通过“三品 一标”农产品认证 193 个 ,获认证数量居全区第
9、二位,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 126 个、绿色食品 44 个、有机农产品 5 个、农 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8 个 。全市富硒农产品产量达 30 万吨 , 产值 达 20 亿元 , 累计获得自治区富硒农产品认证 31 个 , 富硒农产品 数量居全区第三。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不断推进农村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 农业产业链 、价值 链逐步延伸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全市年产值超过 500 万元 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124 家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 一步提升 。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 , 建成灵山县十里工业园农产品加工 集聚区 、浦北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钦北区皇马工业园农产品
10、加 工集聚区等各级农产品加工聚集区 7 个 , 其中自治区级集聚区 3 3 个 。休闲农业 、 电商农业等新产业 、新业态蓬勃发展 , 创建旅游 与农业融合品牌 33 个,其中广西四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 (农家 乐 ) 6 个 。2020 年乡村旅游消费约 200 亿元 , 占全市旅游消费的 60%。农产品电商及冷链物流业迅猛发展,建成 2 个县级电商服务 中心 、122 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 ( 点 ) 、1330 个农村电子商务 服务点 ,实施中央冷链物流储备项 目 18 个 。农业园区创建成效显 著 , 全市累计获建国家级特优区 2 个 、 自治区级 4 个 , 获建数量 位居全区前列;
11、累计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 园、点 ) 1136 个, 其中自 治区级 (核心) 示范区 12 个 、县级示范区 26 个 ; 石祖禅 茶园获批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 (全国仅 5 个) ; 获认定全国“ 一村 一 品”示范镇村9 个 , 其中灵山县武利镇汉塘 村获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持续在“强龙头 、补链条 、聚集群”上下功夫 , 积极培育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 。广西桂合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灵山县宇峰保健 食品有限公司和广西园丰牧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获认 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 龙头企业“零
12、”的突破 。“十三五”期末 , 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9 家 , 其中国家级 3 家 、 自 治区级 13 家 ; 农 民合作社 3283 家,其中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147 家 (含国 家级示范社 11 家、 自治区级示范社 102 家) ; 家庭农场 685 家、 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 29 家 , 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 15 家 。合作社 、家庭农场覆盖了粮 、菜 、茶 、畜牧 、水产 、水果和 农机 (资) 等农业产业 ,经营面积超过 21 万亩 。全市培育新型职 4 业农民 3348 人 、高素质农民 1659 人 , 培养了 一批带领农民共同 增收致富
13、的先进典型。五、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和“美丽钦州 幸 福乡村”活动 ,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建成“美丽村屯” 示范点 198 个 ,“低成本 、有产业 、能保持 、可推广”的乡村风 貌提升工作经验获得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以及国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深入推进农村“厕 所革命” , 全市完成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约 4.06 万户 , 完成 300 户 以上的自然村公共场所公厕改造 31 座、 中小学校公厕改造 109 座 、新建旅游厕所 92 座 、 改造乡村旅游景区公厕 23 座 。不断推 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镇级
14、污水处理设施项 目 47 个,完成 40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 。 实行“三清三拆”整治村 庄 3800 多个 。开展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建设,打造了三娘湾滨海风 光示范带等 5 条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六、农村治理能力不断加强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深化“星级化”管理 , 提升 基层党建水平 。通过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三聚三强” ( 聚才强队 伍 、聚力强管理 、聚心强服务) 工程 , 整顿提升 511 个软弱涣散 (后进) 村党组织,390 个村党组织获评自治区星级党组织 。因地 制宜探索农村治理的好经验 、好做法 , 建立了“层级联动解决群 众热点难点问题”机制 、“自然村党
15、组织助推乡村治理”机制 、 “道德积分”机制和乡村风貌提升与乡村治理“同频共振”机制, 总结了“乡贤+”模式、“五化五好”模式和“十有”模式等一批 5 乡村治理经验 , 其中 , 浦北县小积分带来乡村治理大提升的“道 德积分”机制典型经验获自治区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深入开展文 明村镇创建活动 ,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到 63. 19% , 其中 6 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7 个村镇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镇。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站) 村庄覆盖率达 100% ,累计开展文明实践 活动 7.8 万多场 (次) 。全市 571 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文化 专管员 , 开展“文化五进”免费艺术
16、培训 130 多场 ( 次) , 辅导 人数约 3000 多人次 。注重人才培育储备 , 截至2020 年 , 储备村 级后备人才 5841 名。七、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 着力破解乡村振兴“卡脖子” 难题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 记颁证工作 , 全市已承包面积 206.53 万亩 , 已承包农户 60.64 万 户 , 应颁证农户 60.64 万户 , 已颁证农户 59.66 万户 , 颁证率达 98.38% , 已颁证面积 206.39 万亩 ,赋予了农民长久而有保障的土 地承包经营权 ,保障了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
17、 的主人;全面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源、资产 、资金 ,截至2020 年 底 ,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95974 万元 , 非经营性资产 322200 万元 ,集体土地总面积 1348 万亩 。在灵山县陆屋镇马鞍村 ,成立 了全市首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出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 、“三权分置”实施意 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 灵山县 、浦北县已完成自治区农村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全市成立 4个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 易中心并与自治区平台实现联网 ,全市 63 个镇 (街道) 建立农村 6 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18、, 全 市 994 个村 (社区) 完成了农民变股东的转变 ,2020 年实现股东 分红 360 多万元 。按时保质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治工作 , 有力 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 , 印发钦 州市农业农村局 钦州市自然资源局 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 于进 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 (钦市农业规 2020 1 号 ) 、农村宅基地管理业务指南 , 明确了工作审批管理职责 和申报审批流程。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建档立卡的 301 个贫困村、20.63 万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 贫摘帽。落实产业“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县级“5+2”和村级“3+ 1” 特色产业加快发
19、展 , 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 95.92% 、 综合覆盖率 98.65%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 , 实施义务教育薄弱 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项 目 102 个 , 建成村卫生室 957 所 , 实 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60 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 100%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 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壮大 , 创新发展“强村带弱村” 、“能人做产 业” 、“村企共建”三大模式 , 全市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任务的 985 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 5 万元以上 , 其中有 14 个达 到 50 万元以上。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20、入达 15352 元,比 2015年增长 58. 11%,明显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第二节 面临形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 7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十 四五”时期 , 钦州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 、 阶段特征和比较 优势发生深刻变化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推进 , 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三农” , 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 “三农” ,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三农” , 有利于争取更多的 资金和政策支持 ,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破解
21、瓶颈制约 。 此外 , 随着新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西部陆海新通道 、 中 国 (广西) 自 由贸易试验区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 中国 东盟信息港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 , 自治区全面推进北钦防一体化、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 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 , 钦州市作为多重战略交汇的陆海枢纽 , 处 于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期 、窗 口期 。平陆运河即将开工建设将进 一步降低内河运输成本 , 实现河海联运 , 同时拥有丰富工农业淡 水资源 , 多重利好条件叠加 , 为钦州市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跨越 式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二、面临挑战“十三五”期间 , 钦州市农业农
22、村发展取得了 一定成就 , 但 仍存在着一 系列新旧交织的问题:全市农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 特色农业产业实力不强 、 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 、新产业新业 态有待开发 ,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 基础设施仍然存 在重要短板 , 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 巩固脱贫成果 、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较重等。 8 “十四五”时期是钦州市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 进乡村建设行动 、转换农民增收新动能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关 键期 。 需顺应发展趋势 、把握发展规律 , 以更新的理念 、更宽的 视角 、更实的举措 、抢抓机遇 、应对挑战 , 努力推动钦州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9
23、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和“四个新” 总要求 , 紧扣“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 目标 , 聚焦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 立足新发展阶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加快实施 “建大港 、壮产业 、造滨城 、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 , 大力推进 “美乡村”攻坚行动 , 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以改 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 争当广西“
24、面朝大海 、 向海图强”排头兵 , 实现钦州市农业农村跨越发展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 乡村宜居宜 业、农民富裕富足 ,谱写钦州市“三农”发展新篇章。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重 ,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 制机制 , 切实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 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领导 , 为农业农村现代 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改革创新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突出抓好农村改革的关键环节 , 激活主体 、要素 、市场 , 推 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
25、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核心地 位 , 强化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 10 坚持协调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 、信 息化 、城镇化协调同步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 统筹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化 ,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城 乡互补、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将绿色发展方式贯穿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 , 打造绿色 低碳农业产业链 ,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开放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26、作用 , 用市场导向引导农业转型升级 , 用市场机制倒逼农业提质增 效 ;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快培育钦州市在“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和区域竞争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坚持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 , 发挥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 倾听农民呼声 , 坚持农 民广泛参与 , 尊重农民意愿 , 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 激发农民的主 体积极性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第三节 主要目标一、“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 ,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跟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
27、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 立 , 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达到全区靠前水平 , 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11 迈出更大步伐。农业现代化取得新突破 。农业生产基础进 一步夯实 , 特色农 业产业进 一步集聚发展 , 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发展完善 , 千亿元乡 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粮食 、蔬菜 、水果 、畜牧 、渔业 、茶叶 、 中药材 、蔗糖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现代农业园区和“ 一镇 一业 、一村 一 品”协同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第 一产业增加值和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速 ,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不 断增强 ,粮食产能稳定在 93 万
28、吨左右 ,水果 、畜禽 、渔业等产业 总产值均达到百亿元以上。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显著 , 乡 村基础设施进 一步完善 ,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 数字乡村建设 取得新进展 ,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进 一步提升 ,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 改善 , 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 农村生活更便捷 , 现代化的乡村 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 宜居宜业 、绿色美丽 、文明和谐乡村建设取 得阶段性成果 , 乡村“形实魂”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农民富裕富足迈出新步伐 。农民全面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 农 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显著提升 , 创业就业活力有效激发 , 持续 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全面巩固
29、“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 坚决守住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城 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2.3:1。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城乡 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 , 以工补农 、 以城带乡 的拉动作用更加强劲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城乡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 , 普惠共享公共 12 服务加快并轨 , 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初步形成。二、远景展望到 2035 年,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幅提升,质量效益 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 现代农业发展大部分主要指
30、标数值或增速 进入全区前列; 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 基本实现乡村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 距显著缩小 ,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 基本实现高水平农业农 村现代化 , 基本实现美丽钦州建设目标。第四节 发展定位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 战略定位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坚持农业 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 一体设计 , 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 ,逐步 实现农业强 、农村美、农民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产业 体系 、经营体系 , 推进质量兴农 、科技兴农 、绿色兴农 、 品
31、牌强 农 , 推进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 品供给保障能力 , 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 提高农业质量效 益和市场竞争力 , 力争将钦州市打造成北部湾乃至广西的农业现 代化先行区。 乡村振兴样板区 。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 全面推进乡村产 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振兴 ,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 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 ,形成 一批乡村产业、人才、 13 文化 、生态 、组织全面振兴的标志性成果 ,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 努力将钦州市建成广西乡村振兴 的标杆。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 。坚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
32、 、 乡村振 兴战略 , 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 , 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 构 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推行以工补农 、 以城带乡 , 着力补短板 、 打基础 、建体系 、强后劲 , 大力推进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开 发建设 ,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性示范工程 , 推动区域协同发 展、城乡融合发展 , 力争建成广西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第五节 发展布局坚持全市 一盘棋 , 综合考虑区域差异 、资源禀赋 、发展基础 以及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等因素 ,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和生产 生活生态功能布局 , 构建区域协调 、城乡联动 、梯度有序的农业 农村现代化发展格局。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资源环境
33、承载能力和综合发展条件为基础 , 落实主体功能 定位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构建“示范引领区 、稳步推进区” 梯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总体布局。示范引领区: 强化灵山县 、浦北县等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引领 , 着力加强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建设 , 推进产业融合 、城乡 融合 、农业功能融合 , 加快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区: 提升钦南区 、钦北区等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水平 , 着力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 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 提 14 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 、加工能力 , 延长产业链条 , 推进乡村建 设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优化乡
34、村产业布局( 一 )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 、市场需 求 、产业基础等因素 , 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 , 深化各县 区产业发展定位 ,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重点打造粮食、蔬菜、 水果 、畜牧 、渔业 、茶叶 、 中药材 、蔗糖等八大优势特色产业集 群 。粮食产业: 优质稻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钦南区 、钦 北区; 富硒稻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钦北区; 钦州海红米 (海水稻) 主要布局在钦南区; 玉米主要布局在灵山县、浦北县、 钦北区; 马铃薯主要布局在灵山县、浦北县、钦北区 。蔬菜产业: 钦南区 、钦北区以保障“菜篮子”为主 , 灵山县 、浦北县以发
35、展 “南菜北运” 、“西菜东运”为主 。水果产业: 荔枝产业主要布 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钦北区; 香蕉产业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 北县等; 火龙果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南区 、钦北区等 , 其他特色水 果产业分散布局在灵山县、浦北县 、钦南区、钦北区等 。畜牧业: 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钦南区 、钦北区等; 肉鸡 产业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钦南区 、钦北区等; 奶水牛产 业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渔业: 大蚝 、对虾 、海水鱼 、名贵螺等海 水养殖业主要布局在钦南区 、 自贸区钦州港片区 , 罗非鱼 、龟鳖 等优势特色淡水养殖业主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钦北区等; 官垌鱼
36、 、淡水鱼苗等分别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等 。茶产业: 主 要布局在灵山县 、浦北县 , 其中灵山县以绿茶 、乌龙茶 、六堡茶 等为主 , 浦北县以柑普茶 、 富硒茶等为主 。 中药材产业: 以灵山 15 县为核心区 , 涵盖浦北县六万大山山 区 、钦南区 、钦北区等重点 区域 。蔗糖业: 主要布局灵山县、浦北县 、钦南区、钦北区。( 二 ) 农产品加工业布局 。依托各县 ( 区 ) 农业生产优势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 , 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三区多园”的空间 布局 。其中“三区”即灵山县 、浦北县重点打造以荔枝 、蔬菜 、 水牛奶 、 陈皮等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区; 钦南区重点打造以海 产品
37、及粮油加工为主的海产 、粮油加工区; 钦北区重点打造以肉 鸡 、生猪等加工为主的肉类 、食品加工区 。“多园”即每个县区 重点布局发展的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三 ) 休闲农业发展布局 。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 , 从全 局上统筹全市休闲农业发展 。 以休闲农业资源基础 、 空间分布及 交通状况等 , 重点构建“ 一环三带多点” “ 一环”即休闲农业 黄金交通环 ,“三带”即滨海海洋文化休闲农 ( 渔 ) 业产业带 、 环五皇山森林旅游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及亚热带休闲农业风情旅 游体验带 ,“多点”即若干休闲农业旅游重要节点 的乡村休闲 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 ,推动全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专
38、栏 2 钦州市主要农业产业重点布局区域1.粮食产业:优质稻重点布局在灵山县新圩镇、陆屋镇、三海街道、三 隆镇、太平镇、武利镇、 旧州镇、石塘镇 、平山镇等; 浦北县石埇镇、泉 水镇、张黄镇、安石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小江街道、江城街道、 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 、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等; 钦南区沙埠镇 、 尖山街道 、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大番坡镇、久隆镇、那丽镇、那彭镇 、 那思镇、东场镇、犀牛脚镇、丽光场;钦北区平吉镇、大寺镇、大直镇、大垌镇等 。 富硒稻重点布局在浦北县安石镇、北通镇 、三合镇、龙门镇、 16 小江街道、江城街道、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等。钦州海红米 (海水稻) 重
39、点布局在钦南区尖山街道、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大番坡镇、东场镇 、 犀牛脚镇 。玉米重点布局在钦南区沙埠镇、尖山街道、康熙岭镇、黄屋屯 镇、大番坡镇、久隆镇、东场镇 。马铃薯重点布局在灵山县檀圩镇、 旧州 镇、陆屋镇、新圩镇; 浦北县石埇镇、泉水镇、安石镇、大成镇 、小江街 道、江城街道、福旺镇、平睦镇;钦北区平吉镇、那蒙镇、青塘镇等 。红 薯重点布局在钦南区康熙岭镇、黄屋屯镇、久隆镇、犀牛脚镇。2.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灵山县三海街道、灵城街道、新圩镇、檀圩镇、 三隆镇、陆屋镇、武利镇 、伯劳镇; 浦北县安石镇、福旺镇、泉水镇、小 江街道、三合镇、张黄镇、 白石水镇、北通镇、寨圩镇、平睦镇、六硍
40、镇; 钦南区沙埠镇、那丽镇、那彭镇、那思镇 、东场镇、黄屋屯镇、久隆镇; 钦北区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 、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 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3.水果产业:荔枝重点布局在灵山县灵城街道、三海街道、新圩镇、平 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 、檀圩镇、那隆镇、陆屋镇、太 平镇、武利镇、伯劳镇; 浦北县小江街道 、泉水镇、安石镇、张黄镇、大 成镇、 白石水镇、北通镇 、江城街道 ,钦南区久隆镇、犀牛脚镇、大番坡 镇、那思镇;钦北区平吉镇、小董镇、大垌镇、新棠镇、那蒙镇、长滩镇、 大寺镇、板城镇、贵台镇、大直镇 。龙眼重点布局在灵山县檀圩镇、陆屋 镇 ; 浦北县白
41、石水镇、龙门镇 。柑橘重点布局在灵山县新圩镇、檀圩镇、 三隆镇、陆屋镇; 浦北县龙门镇、乐民镇、平睦镇; 钦北区平吉镇 。番石 榴重点布局在灵山县丰塘镇、三隆镇; 浦北县白石水镇、北通镇 。百香果 重点布局在灵山县三隆镇、伯劳镇; 浦北县小江街道、安石镇、江城街道、乐民镇 ,钦南区那丽镇、沙埠镇、那思镇、久隆镇、犀牛脚镇 。菠萝蜜重 17 点布局在灵山县陆屋镇; 浦北县安石镇; 钦南区那思镇; 钦北区平吉镇 。 黄皮重点布局在灵山县石塘镇、文利镇; 浦北县大成镇 、 白石水镇、北通 镇、龙门镇 、江城街道;钦北区平吉镇 。香蕉重点布局在灵山县武利镇; 浦北县泉水镇、大成镇、北通镇;钦北区大寺镇
42、 。芒果重点布局在灵山县 陆屋镇、武利镇 。火龙果重点布局在钦南区沙埠镇、犀牛脚镇;钦北区平 吉镇 。葡萄重点布局在钦北区板城镇 。梨重点布局在灵山县太平镇;钦北 区板城镇。4. 畜牧业:生猪重点布局在灵山县的文利镇、伯劳镇、武利镇、檀圩镇、 烟墩镇、那隆镇、陆屋镇 、 旧州镇、三隆镇、石塘镇; 浦北县的泉水镇 、 福旺镇、安石镇、平睦镇 、寨圩镇、龙门镇、三合镇、张黄镇、石埇镇 、 白石水镇; 钦南区的久隆镇、那丽镇、黄屋屯镇、犀牛脚镇、东场镇、那 彭镇、那思镇;钦北区的青塘镇、平吉镇 、大直镇、大寺镇、大垌镇、贵 台镇 。 肉禽重点布局在钦南区沙埠镇、那彭镇、那丽镇、黄屋屯镇;钦北 区大垌
43、镇、小董镇、那蒙镇;灵山县新圩镇、灵城街道、佛子镇、旧州镇; 浦北县泉水镇、安石镇、张黄镇等镇重点发展肉鸡 。奶水牛布局在灵山 、 浦北、钦南、钦北四个县 ( 区 ) 的 39 个镇 ,重点在灵山县 ,通过在公路沿 线发展奶水牛养殖小区 ,形成奶水牛产业带。5. 渔业:大蚝重点布局在钦南区龙门港镇、犀牛脚镇、尖山街道、沙埠 镇、大番坡镇、康熙岭镇 、东场镇、那丽镇 ,茅尾海至龙门镇港七十二泾 区域、大风江区域 ,钦州港区沿岸宜养浅海滩涂、老人沙海域、青菜头 红排石海域 、樟木环李子墩海域 。对虾重点布局在钦南区沙埠镇、尖山街 道、康熙岭镇、大番坡镇 、犀牛脚镇、东场镇、龙门港镇 、那丽镇 ,钦
44、州 港区水产养殖池塘片区。海水鱼养殖品种有金鲳鱼、鲈鱼、石斑鱼、真鲷、金鼓鱼、美国红鱼、弹涂鱼等, 重点布局在钦南区龙门港镇、犀牛脚镇、 18 尖山街道 、东场镇、大番坡镇等沿岸养殖池塘片区及宜养浅海海域, 自 贸 区钦州港区所属七十二泾海域及宜养浅海海域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重点 布局三娘湾南部海域和自贸区州港区青菜头 红排石 一 带海域 。海水贝养 殖品种主要有文蛤、泥蚶 、缢蛏、象鼻蚌 、翡翠贻贝、东风螺、香螺、江 珧、栉孔扇贝等, 重点布局在钦南区犀牛脚镇、龙门港镇 、大番坡镇、东 场镇等镇沿岸浅海滩涂, 三娘湾南部海域, 自贸区钦州港区沿岸宜养浅海 滩涂、青菜头 红排石海域 。罗非鱼
45、重点布局在灵山县武利镇、伯劳镇 、 烟墩镇、那隆镇、陆屋镇; 浦北县安石镇 、泉水镇、张黄镇;钦南区康熙 岭镇、沙埠镇、久隆镇、那丽镇、那思镇 、黄屋屯镇;钦北区大直镇、大 寺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 。龟鳖养殖品种主要有三线闭壳龟 ( 金钱 龟 ) 、广西拟水龟 ( 石龟) 、 山瑞、黄沙鳖、珍珠鳖、鳄龟等, 重点布局 在灵山县灵城街道、新圩镇、丰塘镇、陆屋镇、佛子镇、平南镇; 浦北县 的寨圩镇、小江街道、北通镇、龙门镇、泉水镇;钦南区沙埠镇、尖山镇、 康熙岭镇、久隆镇、那彭镇;钦北区小董镇、长田街道、大寺镇、贵台镇、 平吉镇、大垌镇、大直镇 。 官垌鱼重点布局在浦北县官垌镇、六硍镇 、平
46、 睦镇、寨圩镇、福旺镇、小江街道; 灵山县石塘镇、太平镇;钦北区大直 镇、大寺镇、贵台镇、板城镇;钦南区那彭镇、那思镇 。淡水鱼苗重点布 局在灵山县佛子镇、平山镇、石塘镇、新圩镇、灵城街道 、那隆镇、 旧州 镇、武利镇、伯劳镇、烟墩镇; 浦北县官垌镇、乐民镇、张黄镇等;钦南 区沙埠镇、康熙岭镇;钦北区平吉镇、青塘镇、那蒙镇。6.茶产业: 绿茶重点布局在灵山县佛子镇、平山镇、石塘镇、丰塘镇、 平南镇、沙坪镇、 旧州镇 、陆屋镇、三隆镇; 浦北县北通镇、福旺镇、平 睦镇、六硍镇、三合镇、寨圩镇、龙门镇。红茶重点布局在灵山县佛子镇、平山镇、石塘镇、丰塘镇 、平南镇、烟墩镇、沙坪镇、 旧州镇、陆屋镇、 19 三隆镇; 浦北县北通镇、 白石水镇、福旺镇、平睦镇、六硍镇、三合镇 、 寨圩镇、龙门镇 。六堡茶重点布局在灵山县烟墩镇; 浦北县北通镇、 白石 水镇。柑普茶、桑叶茶重点布局在浦北县龙